|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上海卷)(考试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语文-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上海卷)(考试版)01
    语文-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上海卷)(考试版)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所属成套资源:各省语文高考真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语文-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上海卷)(考试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上海卷)(考试版),共5页。


    绝密★启用前|试题命制中心
    2022 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03【上海卷】
    语文
    二、阅读70 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人类自在的天性
    学校: 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积累运用10 分
    按要求填空。(5 分)
    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杜牧《阿房宫赋》中“,”这两句提醒统治者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按要求选择。(5 分)
    高三学生小明在参加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的自我陈述环节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2 分) 各位老师:
    大家好!感谢老师们给我这个面试的机会。我平时学习刻苦,喜欢钻研数理问题,【甲】一旦进入思考状 态,常常会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我知道学习贵在持久磨练,【乙】一旦松懈,坏习惯就会集腋成裘。 同时,我喜欢写时事评论,文章屡次发表在校刊上,【丙】虽是一己之见,但都能引起同学们的关注与讨论。 我渴望到贵校深造,因为贵校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学术氛围,【丁】以及多如牛毛的学术名家都深深地吸引我 。希望贵校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
    A.甲B.乙C.丙D.丁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 分)
    北京冬奥场馆群串联起了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 , , 。应该说我们从冰雪大国到冰雪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冬奥遗产的价值也需要更长时间去审视。
    ①开展这些赛事的场馆设施,赛后将如何利用
    ②由冬奥会带动的体育经济对区域联动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③这些场馆设施将怎样切实影响当地乃至全国人民的生活
    ④2008 年夏奥会的一些专业场馆被闲置,冬奥会场馆是否能良性运营
    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
    语文试题 第 1页(共 8页)
    ——关于科学与艺术之关系的一些思考刘兵
    ①审美和求知是人类自在的天性,与生俱来。当童年的人类睁开惊奇的眼睛而对世界之时,对知识的 习得和对美的感受是同步的。
    ②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境,也是人类的遭遇,大自然既平淡浅近又神奇诡奥,温暖明媚和恐怖狰狞在大自然是一体的,而在人类却是难以化解的巨大谜团。为了生存,人类需要条分缕析地去认识和体察自然的细节——分工出现了。分工使科学和艺术异径而走,分工也分化了人类的心智,分化了审美和求知。于是,

    ③在科学认识与艺术创作的这种分化,或者说分离的背后,有着更加深刻的文化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末,既是出身于科学家,又是文学家和政府科技官员的英国学者斯诺(C·P·Snw),提出了关于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以及其间之分裂的重要论点。其实,人们在传统中主要来自艺术中的对“美” 的研究与追求,以及在对自然的认识和科学的发展中的对于“真”的追求,大致就分别属于这两种文化。斯诺在那本关于两种文化讨论的名著中,还提到了科学家阵营和人文学者阵营对各自文化颇为傲慢的良好感觉和对对方文化带有偏见的轻蔑。斯诺提到,那些人文学者会“嘲笑那些从来没有读过一本重要的英国文学作品的科学家太可怜,他们把这些科学家当作无知的专家来看待。然而,他们自己的无知和他们自己的专业化更令人吃惊。……有一两次,我被激怒了,并且问这些朋友,他们是否能够叙述一下热力学第二定律。 反应是冷淡的,结果当然也是否定的。但我提出的问题,不过是相当于问一个科学家——‘你读过莎士比亚吗?’而已。”艺术与科学似乎真的在疏远。
    ④但是,我们也看到,一方面,就在这种疏远和分离中,科学的探索与艺术、与审美也一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随着两种文化问题的提出,也随着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升华,在 20 世纪,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吁科学与艺术重新联.姻.,并身体力行地为之而努力。即使是更多地站在科学的立场上, 我们也仍然能够看出这种发展的明显趋势。
    ⑤2000 年,一本名为《科学与艺术》的画册在中国出版,主编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在序言中,李政道先生谈到:“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 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 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刷,不论是
    语文试题 第 2页(共 8页)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的英国的读者和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就越优秀。”在这里,李政道先生也提到了莎士比亚,似乎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⑥李政道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这一比喻被人们广泛地引用。
    ⑦早在李政道提出这一比喻的几十年前,另一位也是兼有科学与人文双重背景的外国学者,当代科学 史的奠基人萨顿(G·Sartn) 就曾提出了另一个比喻。他将分别对应于“真”“善”“美”的科学、宗教与艺术形象地比喻为一个金字塔的三个面,并认为:当人们站在塔的不同侧面的底部时,他们之间相距很远,但 当他们爬到塔的高处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就近多了。在这种比喻中,顺理成章的推论不难想见,随着高度 的不断上升,真、善、美将愈发接近,并在最高点达到理想的统一。
    ⑧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关于科学与艺术之关系的形象的隐喻,从这种种隐喻出发,一个显而易见的结 论就是,我们以往之所以认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距甚远,将自然、科学与美相分离,只是因为我们所 站的位置高度不够。
    ⑨那么,如何提高我们所站的高度,以便将科学与艺术、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起来呢?不同的 学者提出不同的建议。例如,前面提到的那位科学史家萨顿,就认为科学史是联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 有用的桥梁。其实,不论什么方式,首先应将那种表面的伪结合排除在外,因为这种所谓的“结合”只是对科学与艺术之关系的一种很表面的,而非本质性的认识。更为深入的关联应是科学和艺术各自形成了自己 的研究和创作方法,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观念和理论。这些观念和理论形成的渗透和启发,对科学和艺术 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而最重要的,应是在哲学的本质层次上的联系,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 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不同方式和途径。虽然彼此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在本体论、自然观、世界 观、价值观的意义上,两者又有着相通的关联。应该说,这才是科学和艺术之间最为深刻的重要联系。
    (选自《科学反思:两种文化》,有删改)
    根据上下文,适合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一项是(2 分)
    代表了人类理性认知的科学踟蹰前行,代表感性的艺术审美不断被推翻。B.科学与艺术以各自独立的方式齐头并进,或互为助力,或独自散发光芒。C.人们逐渐忽略了科学规律中的审美要求,甚至一方日益凌驾于一方之上。D.艺术在追求审美之中疏远了规律,科学在追求规律的过程中遮藏了审美。
    第①段中加点词“联姻”的意思是。(2 分)
    下列选项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不进行细致的分工,童年的人类将无法在复杂的自然中生存。B.兼有科学与人文双重背景的学者都一致推崇莎士比亚的作品。C.萨顿模型描述的只是一种空想状态,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
    语文试题 第 3页(共 8页)
    D.科学家在研究中采用艺术与美的标准,将有助于其发现真理。
    第③段论证了科学与艺术分化有深刻的文化背景,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
    分)
    在上海书展的读者交流会上,你认为作者最有可能使用下列哪则材料来论述他对科学与艺术关系的思 考?请说明理由。(5 分)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之余以拉小提琴自娱;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灵感奇发,用 诗来表现热力学第二定律。

    以杜桑为代表的未来画派利用多种创作方式,在艺术作品中将时间进行分割,将“现在”向“过去”和“未 来”两个方向同时扩展。

    蒙特利尔世博会的美国馆采用富勒设计的圆形穹顶建筑,数百个几何体相互连接形成坚固精巧的球面 结构,造型极具观赏性,其蕴含的理念启发三位化学家进行实验,最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5 分)

    骑自行车的人指尖


    ①那时我刚刚十六岁。远没有风驰电掣,在漫漫长路上,自行车像另一个笨拙的我,不停地冒着热汗, 用力穿行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偶尔,汽车带着一团巨大的尘烟驶过,骑行者就得眯起双眼,屏住呼吸, 跨下自行车,等待尘土缓慢散去,道路重现。

    ②当我终于站到林场院子,面对灰头灰脸仿佛在尘土里滚过无数次的女孩,晓星轻轻地说了一句:“给 你打好了水,快去洗洗吧。”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我和晓星,成为一间房屋、两张床、一把椅子、一个凳 子、两只水盆的共同拥有者,呼吸同样的空气,均分火炉里源源不断散发出的热度。

    ③我卸下行囊,用树枝和石块抠掉轱辘里的泥和杂草,用水将自行车擦洗干净,推到空屋里。一块灰蒙蒙的塑料布,让它瞬间变得暗淡无比。好在林场生活也为它提供了出镜机会:我们骑着自行车去供销社, 在管村人热辣辣的目光中,隔着宽宽的水泥台,交易一些必需品。更多时候,我们沿着大坡滑行到管村的某户人家,在那里,有一些同龄女孩,她们站在街门口,仿佛一直在等待我们的到来。有时,会有一杯白糖水提前等在她家桌子上,跟穿衣镜和盛满豆子的老花瓶一起,沉默地注视着门外。那杯白糖水要喝很长时间,比我们之前喝过的任何一杯糖水都甜,喝完后,嘴唇黏黏的,一直到骑车回宿舍,那甜味还有残留。
    ④夏天,我被晓星邀请去她家。路上,我和晓星不约而同地提起初次骑自行车的情形,都是八九岁的 样子,推着家里唯一那辆父母骑了好多年的自行车,在黄昏的街道上,我们不停地练习跨梁动作:将脚尖 蜷起来,将脚面收起来,快速跨过去。更多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的右脚是如此多余的一个器官啊,它阻 挡了自行车允准和接纳我们的好意,也阻挡了我们技艺的提升。当我们终于可以坐在车座上时,才发觉,
    面前的世界如此高大、空旷而坎坷。我们终于可以骑着自行车沿着河沟边行走,去往场院,去往街衢,去
    语文试题 第 4页(共 8页)
    往人家。而妹妹在后面追着,气喘吁吁,小脸通红。风中很快就传来她的央求,我们捏闸,试着慢下来, 再慢下来,自行车仿佛就要停下了,但倘若我们身子歪向一旁,肯定会带着自行车一起倒下的。
    ⑤事实的确如此。
    学校: 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那个黄昏特别漂亮,满天布满瑰丽的云霞,神奇的是,那些彩色的光芒很快就降在大地上,村庄变得 通红,场院、饲养处、庙院,包括谷秸、柰子树、牲口和我们,都变得红彤彤的,天地间洋溢着一股喜气。 一种强大而蛮横的力量让我毫不费力地跨上自行车,在高高的车座上,我看见了天空倒映在温河里,另一 面天空虚假而真切地呈现出来。那一刻,天地已非原来的天地,而村庄更非旧有的村庄,包括骑车的我, 也不是刚刚推车出门的那个我了。当妹妹喊我的时候,我高声说“坐上来吧”,自行车并不停下,妹妹追 着渐渐缓下来的自行车,然后双手拉住后衣架,用力跳上来。
    ⑦她当然没有跳上来,咣当,刺耳的声音掠过我的耳膜,眼前的红霞瞬息暗淡下去,那股力量抽身而 去,我突然变得异常无力,妹妹在身后激烈的扭动和拉扯,我手里的车把左右摇晃起来,根本来不及让自 己沉静下来,我就向左一歪,又一声钝响掠过耳膜。
    ⑧我被压在车梁中间,妹妹被压在后轱辘下面。当我将身上的自行车推起来后,才看到,自己新裤子 膝盖处,竟然破了一个三角形的口子。转身看妹妹,她的裤腿被扯成两三个长条。这一刻,我们开始忧心 忡忡,因为不知该如何走进家门,面对母亲。
    ⑨那个冬天,我和晓星学会了用毛线编织车座套、车梁套,花花绿绿的织物让自行车变得扑朔迷离。 我们从未想过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似乎心里是有某种冲动的,但到底是想离开林场,还是想成就一个有理 想抱负并对社会有用的自己,也并不知道。邮差骑着摩托车轰轰隆隆地来,他卸下来自外面的报纸、杂志 和信件便轰轰隆隆走了,很少停留。有次晓星坐着邮差的摩托车回了趟家,当然,等她回来的时候,没有 摩托,也没有自行车,只能用双脚走完五里地。但她从此有了关于摩托车的亲身体验,一种跟自行车明显 不同的速度让她常常向往。
    ⑩我们被自行车带到林场,并沦陷于此,这不是自行车的错,也不是摩托车的错。
    ⑪后来,晓星比我先从林场调走了。那次她是坐汽车走的。
    ⑫我最后一次骑车从林场大门出来,周围空荡荡的,所有吸附在身后的目光,都已消散。那一刻,我 似乎成为一个与林场和师傅们再无瓜葛和关联的人。沿着大坡滑行到管村,那些曾经坐在门口的女孩们都 不见了,有的嫁人了,有的去城里打工了,还有的坐在炕上不停地绣花,等待媒人掀开自家的门帘。我只 遇见那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他扒着街门蹒跚地走出来。我朝他笑笑,拐上了公路。
    (有删改)
    第②段的画线句颇有特点,请对此加以赏析。(3 分)

    第⑥、⑦两段的画线句描写了景物的瞬息变化,请赏析其妙处。(4 分)
    阅读第①段与第⑫段,分析“我”的形象变化。(4 分)
    某出版社正开展“优秀散文年选”工作,要求以“好的散文应该在文字描述背后,尽可能地拥有丰赡的意 义”为遴选标准。请写一封 100 字左右的推荐信向出版社推荐这篇散文。(4 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 12-14 题。(8 分)
    古意
    (唐)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能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你认为本诗可以收录在以下哪本诗集?(1 分)
    《古诗精选》B.《唐七律选》
    C.《咏史抒环集萃》D.《古诗十九首》 13.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人物情感跌宕起伏。B.句法参差错落有致。
    C.虚实相生意境开阔。D.不同场景变换自然。
    小明读完本诗后产生了疑惑,认为画线部分与诗中男儿的形象并无关联,请你结合全诗为他解惑。(5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20 分)
    ①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 集贤院,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多径去为显职,琦独滞箢库,众以为非宜.,琦处之自若。
    ②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 罕所建明,琦连疏其过,四人同日罢。又请停内降,抑侥幸。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 、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王曾为相,谓之曰:“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 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琦闻其语,益自信。
    ③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异时郡县督赋调繁急,市上供绮绣诸物不予直,琦为缓调蠲给之,逐
    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万。
    ④赵元昊反,琦适.自蜀归,论西师形势甚悉,即命为陕西安抚使。元昊介契丹为援,强邀索无厌.,宰相晏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语文试题 第 5页(共 8页)语文试题 第 6页(共 8页)
    … … … … … … ○ … … … … … … 外…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殊等厌兵,将一切从之。琦陈其不便,条所宜先行者七事,继又陈救弊八事。谓:“数者之举,谤必随之, 愿委计辅臣,听其注措。”帝悉嘉纳。时二府合班奏事,琦必尽言,虽事属中书,亦指陈其实。同列或不悦,帝独识之,曰:“韩琦性直。”
    ⑤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为学士临边,年 甫三十,天下已称为韩公。嘉祜、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是时,朝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 无不为。或谏曰:“公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 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众以为非宜.(2)琦适.自蜀归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曾闻望方崇.()
    A.高大B.兴盛C.崇敬D.推崇
    强邀索无厌.()
    A.厌倦B.憎恶C.满足D.压制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异时郡县督赋调繁急,市上供绮绣诸物不予直,琦为缓调蠲给之,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 九十万。
    为第⑤段画线部分用“/”断句。(3 分)
    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第②段画浪线的句子刻画人物鲜明生动,从语言形式角度分析其妙处。(3 分)
    韩琦是北宋三朝明相,后人评价“天下后世,儿童走卒,感慕其名”,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原因。(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 题。(11 分)
    留耕堂记
    (宋)叶适
    ①“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余孩稚时,闻田野传诵,已识其趣;出游四方,所至闾巷无不道此 相训切。今葛君自得遂取□名堂,盖其词意质而劝戒深,殆非文于言语者所能窥也。
    ②凡人衣食、居处、嗜好之须,当身而足,则所留固狭矣。然而念迫于室家,莫之赢焉;爱牵于子孙, 不能业焉。四民百艺,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私其求,虽危而终不惧,已多而犹不足者,以其所留不止于一身故也。嗟夫!若是则诚不可禁已。虽然,其留者则必与是心俱,彼心不丧,术不谬,阡连陌接,谷量山积,而隐诸方寸之小,无惭焉可也,不然,则货虽留而心不足以留也。留之家,家不能受;留之子孙,
    子孙不能守。甚至刑祸戮辱,水火盗贼,俄反顾失之,皆是也。故广欲莫如少取,多贪莫如寡愿,有得莫
    语文试题 第 7页(共 8页)
    如无争。货虽不留,心足以留也。岂惟田野闾巷,而士君子何独不然!
    ③葛君宅才数亩,无高垣大屋之居,桑麻果树,依约可数。有二子,行称其文,卑躬侧履,非礼不动, 草衣木食,自乐其乐。然后知方寸之小为无穷,而所留者异乎人之留也。若夫由是以致其用,则犹外物也哉 !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词语是(1 分)

    A.以B.而C.于D.诸22.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 分)

    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评卷人
    得分
    A.像这样由此达到的功用思想,对人们来说,只是身外之物了。B.像这样由此产生的和谐氛围,对葛君来说,只是身外之物了。C.至于由此带来的实际的功用,对葛君来说,只是身外之物了。D.至于留耕堂留给后代的启发,对人们来说,只是身外之物了。24.评价“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思想意义。(5 分)

    三、写作70 分
    25.作文

    人们的生活大都在重复之中,如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古老的习俗 代代相传。对重复的生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你对“重复的生活”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语文试题 第 8页(共 8页)

    学校: 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语文试题 第 9页(共 2页)
    语文试题 第 10页(共 2页)
    相关试卷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语文(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语文(考试版)A4,共9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语文(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语文(考试版)A3,共5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上海卷)-语文(考试版)A3: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上海卷)-语文(考试版)A3,共6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语文-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上海卷)(考试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