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评
展开
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的纵坐标和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结合温度范围判断①曲线符合。第2题,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而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故①错误;由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故不利于对流运动,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②正确;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③错误;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④正确。
答案1.A 2.D
3.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 000 ℃,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是因为( )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热量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解析由于高层大气的空气密度比较小,卫星与大气摩擦所产生的热量有限,所以人造卫星在该大气层中运行不会被烧毁。
答案C
下图示意1961—2018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历年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年份气温整体的变化特点是(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波动上升 D.波动下降
5.该季节平均气温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量少 B.大气削弱作用强
C.水汽和CO2含量少 D.大气保温作用弱
6.造成图示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
A.太阳活动剧烈 B.太阳辐射增强
C.温室气体增多 D.行星撞击地球
解析第4题,由图看出,图示气温整体是波动上升的,故选C。第5题,冬季太阳高度小,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少,导致平均气温低。第6题,气温波动上升,可能是温室气体增多造成的。
答案4.C 5.A 6.C
读图,完成7~8题。
7.若此图为夜晚的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图,则( )
A.a为海洋
B.b为陆地
C.①为冬季风
D.①为陆风
8.若该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 )
解析第7题,根据热胀上升、冷却下沉和水平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原则,结合图中大气热力环流方向,a、b两处相比,a处气温低,气压高,b处气温高,气压低;题干中“夜晚热力环流”是题眼,据此可以判断a为陆地,b为海洋,①为陆风。第8题,结合气压值与等压面弯曲呈正相关关系,确定d处为低压,等压面应该向下弯曲。
答案7.D 8.D
下图是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1月均温③地高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低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10.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盛行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吹向④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解析③地处于内陆,②④两地处于沿海,因此③地气温日较差大于②④两地,且③地1月均温低于②④两地,7月均温高于②④两地,使得③地气温年较差大于②④两地。图中近地面陆上等压线上凸,海洋上等压线下凹,说明近地面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因此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即由④吹向⑤。
答案9.D 10.B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城市内涝,合理排放雨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右图为某城市一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新模式。读图,完成11~12题。
11.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水位上升
C.地表径流量增加 D.下渗量增加
1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的优点包括( )
①解决城市洪灾 ②补充地下水 ③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④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11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故C正确。第12题,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可以补充地下水;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长径流集聚的时间,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故D正确。
答案11.C 12.D
下图为世界四大渔场附近洋流分布图,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暖流,虚线箭头表示寒流。读图,完成13~14题。
13.四大渔场中,成因与其他三大渔场不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净化速度,缩小了污染范围
B.在b、c、d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降水增加
C.在b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变大
D.④位于洋流交汇处,该地洋流对海上航行有利
解析第13题,图中①是暖流和寒流交汇形成的渔场,②为沿岸上升流形成的渔场,③为暖流和寒流交汇形成的渔场,④为暖流和寒流交汇形成的渔场。四大渔场中,成因与其他三大渔场不同的是②,故B正确。第14题,a洋流既加快了海洋污染净化速度,又扩大了污染范围,A错误;b洋流为寒流,受其影响,沿岸大陆降水减少,B错误;在b洋流(寒流)影响下,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直逼赤道,跨纬度范围变大,C正确;④位于暖流与寒流交汇处,易产生海雾,不利于海上航行,D错误。
答案13.B 14.C
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图(数字为面积约占全国的比例)。读图,完成15~17题。
15.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草原 B.落叶林
C.荒漠 D.阔叶林
16.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 )
A.气温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表形态 D.人类活动
17.我国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
解析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排除落叶林和阔叶林;荒漠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应为新疆,而该植被分布最广的省级行政区为西藏和内蒙古,故为草原。第16题,降水量的多少决定了草原的类型,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草原的产量。第17题,我国草原的主要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15.A 16.B 17.B
植被对降水的截留是植被的枝叶及地表枯落物的拦截使降水无法参与径流形成和地面以下各种水分的运动过程。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小流域灌丛生物量和截留量随高度变化。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示范围内降水量大致( )
A.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 B.随着地势升高而减少
C.随生物量增加而减少 D.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
19.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和生物量 B.生物量和降水量
C.太阳辐射和地势 D.流域面积和降水量
解析第18题,生物量越大,对降水截留能力越强。图示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生物量减少,截留量反而增加,说明降水量大致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A对,B错。从曲线形态分析,曲线反映的是截留量与生物量的关系,不表示降水量与生物量的关系,C、D错。第19题,在低海拔区,生物量与截留量基本一致,说明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生物量。在高海拔区,生物量减少,截留量总体上增大,说明是降水量增大,截留量受降水量影响大,B对。地势高低、太阳辐射、流域面积对灌丛带的截留量影响小,A、C、D错。
答案18.A 19.B
20.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时,考察地点一般选择( )
A.地貌、水文、植被和土壤等多个自然地理要素都相对比较典型的地点
B.交通不便的高山高原
C.距学校较远的高山
D.植被发育和保存不好的山丘
解析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应尽量选择地貌、水文、植被和土壤等多个自然地理要素都相对比较典型的地点。还要考虑交通的便利性、环境的安全性等因素。一般来说,最好选择学校附近自然植被发育、保存较好的中低山或山丘、岗地。
答案A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象学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层至地面的距离下限称逆温高度,上下限的温度差称逆温强度。银川市主城区在全年各季中均有逆温层存在。据统计,银川市2013—2015年逐月平均逆温强度和厚度如下图所示。
(1)据上图概括银川市2013—2015年的逆温时间分布特征。(4分)
(2)分析银川市逆温在秋冬季节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4分)
(3)说出逆温现象对银川市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分)
解析第(1)题,读图,从逆温强度来看,总体变化较大;11月至次年1月(冬季)较强,4月至10月(夏半年)较弱;20时强度比8时强度大的月份有1、7、10、11月,其他几个月相反。从逆温厚度来看,8时比20时厚度大,且11月至次年3月(冬半年)厚度较大,4月至10月(夏半年)厚度较小。第(2)题,由材料可知,逆温现象为地面上空的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空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银川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秋、冬季节多晴天,夜晚地面降温快,近地面空气受地面影响大,气温比上层空气低,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银川秋、冬季节时间较长,夜长昼短,白天太阳辐射少,使地面升温速度较慢,逆温持续时间较长,强度大,厚度大;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植被覆盖率低,地面保温能力下降,降温速度快,增大了逆温发生的频率。第(3)题,分析影响应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逆温现象发生时空气对流运动受到抑制,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危害人类健康;近地面温度低,作物易发生霜冻现象,导致农作物减产;大气稳定,减小风力作用,有利于抑制沙尘暴。
答案(1)①冬半年逆温强度和厚度大于夏半年。②逐月逆温强度变化差异较大,在1月、7月、10月、11月20时逆温强度大于8时的逆温强度,在其他月份相反。③8时逆温厚度始终大于20时逆温厚度。
(2)①秋、冬季节多晴天,傍晚后近地面空气温度迅速降低,上层空气温度仍然较高,因此形成逆温层。②冬季夜长昼短,使得日照增温不足,降温时间更长,使逆温层难以被破坏。③银川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迟秋早、夏热、冬长而冷,因此逆温层在秋、冬季节发生的频率较高且厚度大、强度大。④秋、冬季节,银川市植被覆盖率较低,近年来银川市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从而使全区植被覆盖率进一步减少,导致地面保温能力不足,所以逆温发生的频率较高。
(3)不利影响:①大气污染现象加重;②危害人体健康;③产生霜冻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
有利影响:抑制沙尘暴的产生。
22.(12分)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拥有奇特的水体景观。但近年来湖泊、瀑布水位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了其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读下列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等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九寨沟降水量柱状和气温曲线统计图。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1)①②④⑥⑦⑧⑨⑩分别代表水循环的什么环节?(4分)
(2)九寨沟湖泊1—4月为枯水期,各湖泊水位多在4月份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各湖泊水位明显升高。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析九寨沟湖泊水位出现这种变化特征的成因。(4分)
(3)6—10月为九寨沟湖泊丰水期,请结合材料二简析这种水位变化特征是通过哪些水循环环节形成的。(4分)
答案(1)①植物蒸腾、②大气降水、④地表水蒸发、⑥海水蒸发、⑦水汽输送、⑧地表径流、⑨下渗、⑩地下径流。
(2)1—4月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极少,九寨沟区域降水较少,导致补给湖泊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量小于湖泊的蒸发量和下渗量。至4月份湖泊水位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降水明显增加,气温回升致使冰雪融化,湖泊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给量增加,水位明显升高。
(3)6—10月为夏季,海洋蒸发旺盛,大量水汽通过夏季风输送到九寨沟流域,形成大量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大量补给湖泊。
23.(8分)下图中的水量平衡曲线(图中虚线)是根据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绘制而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洋水量平衡曲线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曲线之间的相关关系是 。简述这种相关关系产生的原因。(3分)
(2)试从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方面综合分析B海区盐度高的原因。(3分)
(3)A海区盐度比南半球同纬度低的原因是 。(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曲线图的判读。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在水量平衡数值低的地区,海水的盐度高,在水量平衡数值高的地区,海水的盐度低,因此二者呈负相关。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B海区的盐度较高,主要是因为B海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且该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A海区位于北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广,陆地上有大量淡水注入,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
答案(1)负相关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量平衡值小,盐度高;反之,水量平衡值大,盐度低。
(2)B海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
(3)A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大,陆地上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南半球同纬度则以海洋为主
24.(8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种植的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解析森林有涵养水源、防风固土等作用。植被恢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不同的次生林,由于植被种类不同、密度不同、根系所扎的深浅不同,其保持水土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自然恢复的次生林结构较复杂,植被种类和数量更丰富,根系更发达,故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更好。
答案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