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等多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1--12每小题2分,13--16每小题4分,共40分)
1.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是400
2.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盛有清水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培养液
D.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上观察进行计数
3.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
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C.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不断增多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4.森林在火灾前后,植物的生物量(干重)总量发生了变化,之后的恢复期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生物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b点开始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森林群落中同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三类植物种群数量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J”形增长
D.在e~f段,乔木代替灌木和草本植物成为优势种
5.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的种间关系都只有一种
B.鸟的数量减少,短期内会导致鼠的数量减少
C.与只吃昆虫比,鸟为杂食性时,该草原养活的鹰数量会减少
D.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6.在鱼塘适量种植莲藕,能达到水净、鱼肥、景美、藕增产的多重效益。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莲藕和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态系统,鱼与莲藕的种间关系为共生关系
B.该系统中鱼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荷叶的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
C.莲藕直接吸收过剩鱼饲料和鱼粪便,是水体不容易被污染的主要原因
D.该模式通过调整种间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7.下列各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劳动公园中的全部灌木
②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大麦、小麦及其无机环境
③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鲤鱼
④长江中的全部生物
⑤一片果园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
⑥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⑦赛罕塔拉城中草原中的所有昆虫
A.①⑤② B.③⑤⑥ C.⑦④② D.③④⑥
8.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就要禁止捕鱼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湿地涵养水源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漫长的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9.某地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的“稻菇轮作”栽培模式,对其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秸秆发酵作为赤松茸栽培基料,遵循了循环原理
B.菌糠作为有机肥还田促进水稻生长,遵循了自生原理
C.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水稻、赤松茸,遵循了协调原理
D.“稻菇轮作”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遵循了整体原理
10. 传统发酵技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对微生物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应该密封保存,否则醋酸菌可利用酒精直接转化为醋酸而影响口感
B.制作泡菜时加入的“老汤”中含有纯度较高的酵母菌可加速发酵进程
C.欲将果酒制备成果醋,制备时的温度无需改变但需通入充足的氧气
D.酸奶发酵时,溶液pH值逐渐降低,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造成的
11.下列关于微生物纯化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倒平板操作应等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B.微生物的纯化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
C.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得到单菌落
D.涂布平板时应先将培养皿盖置于实验操作台上
12.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酵母菌发酵制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经赤霉素处理的大麦种子可直接用于糖化过程
B.破碎有利于淀粉酶与淀粉充分接触,提升反应速率
C.煮沸过程可以终止淀粉酶的作用,同时杀死杂菌
D.应在发酵液中的糖分完全消耗后,终止酵母菌的主发酵过程
13.橘小实蝇成体长约10毫米,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可危害柑橘、柚子、芒果等250余种果实。研究人员在不同果园中设置捕虫瓶,比较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建议尽量避免各类水果混合栽培,以降低桔小实蝇爆发的风险性
- 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性别比例
- 可采取标记重捕法估算桔小实蝇的种群数量,以监测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 9月26日前后种群数量约为环境容纳量的1/2,是防治橘小实蝇的最佳时机
14.研究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在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下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丙种群数量可能下降
B.若甲、乙、丙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三个动物种群,甲为植食性动物,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是竞争或捕食
C.田鼠种群变化趋势如乙种群,但田鼠数量随季节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量的变化
D.在研究该群落时,可通过统计多个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并取平均值的方式调查植物丰富度
15.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数字表示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肉食性动物同化的总能量为7.5×10 3kJ/(m2 ·y)
B.植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 6%
C.图中“输出”的能量是指各营养级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D.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只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16. 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利用诱变方式选育可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氏霉菌,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菌体颜色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图甲表示选育菌种及获得β-胡萝卜素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紫外线照射能诱导菌种发生定向突变从而转化为实验所需的目的菌
B.多次重复③④操作,可以使目的菌种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越来越高
C.重复③操作时,优先选择黄色区域较大的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
D.要得到图乙所示的菌落,可以用平板划线法进行②操作接种后再培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4分) 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害虫,是通过改变图甲中的___(填序号),降低种群的___(填序号),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调查青蛙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而不用标记重捕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曲线X表示某地区一种外来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气候适宜,没有______________。假设A点时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为50只,之后种群数量每年增加35%,则计算20年后该动物种群数量的算式为___________。
(3)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则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___。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则一定时间后,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调查某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在一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30只,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10只没有标记,4只有标记,有害动物的密度为___。若曲线Y表示该某养鱼池的某种鱼数量变化曲线,说出的利于人们收益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18.(9分)近几十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成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人员以耕作的农田为对照,以退耕后人工种植的柠条(灌木)林地、人工杨树林地和弃耕后自然恢复草地为研究样地,调查了退耕还林与还草不同类型样地的地面节肢动物的群落特征,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样地类型 | 个体总数/只 | 优势类群 | 常见类群数量/科 | 总类群数量/科 |
农田 | 45 | 蜉金龟科、蚁科、步甲科和蠼螋科共4科 | 6 | 10 |
柠条林地 | 38 | 蚁科 | 9 | 10 |
杨树林地 | 51 | 蚁科 | 6 | 7 |
自然恢复草地 | 47 | 平腹蛛科、鳃金龟科、蝼蛄科和拟步甲科共4科 | 11 | 15 |
(1)上述样地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样地中的多种生物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种间关系主要有_____________(答出2个即可)。
(3)上述样地中的优势类群各不相同,说明不同的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同,包括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这些称为物种的_____________,不同物种的该指标不相同是生物和环境之间_____________的结果,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
19.(15分)近年来,烟台地区苹果种植户开始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如下图所示,苹果树下进行了间种草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图回答:
(1)区别该果园与其它普通果园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草菇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__,草菇的引入使果园群落的_________结构更加复杂,创建苹果生态果园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果园中经常爆发病虫害,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苹果树主要虫害有食心虫和苹果蚜虫等,可以使用糖醋液以及黑光灯对食心虫进行诱杀,苹果蚜虫可以选用黄色沾虫板进行防治,这些防治方法都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
(3)苹果小卷叶蛾幼虫是危害苹果的害虫,姬蜂是该虫的天敌。为研究苹果抵抗虫害的机制,某科研小组用丁原醇溶剂分别提取了苹果的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的苹果挥发物B,进行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验随机选取50只姬蜂,观察其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情况,结果如下表。
组别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挥发物A | 对照物质 | 挥发物B | 对照物质 | 挥发物A | 挥发物B | |
结果(只) | 35 | 15 | 43 | 7 | 17 | 33 |
实验中的对照物质是___________。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为果园生态系统内苹果树、苹果小卷叶蛾和姬蜂三个种群一年间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7kJ・a-1 )
种群 | 同化的总能量 |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呼吸消耗 | 传递给分解者 |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 未被利用的能量 |
苹果树 | a | b | 69.5 | 7.0 | 19.0 | 45.5 |
苹果小卷叶蛾 | 19.0 | 9.0 | c | 1.0 | d | e |
姬蜂 | 3.5 | 1.0 | 2.5 | 微量不计 | 无 | f |
据表分析,苹果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kJ・a-1,
不考虑其他捕食者,害虫同化的能量也不会全部流向鸡、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1分)使用日益广泛的手机,在方便人们通讯联络的同时也成为细菌等病原体传播的途径。为了解手机上细菌的情况,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取附着在手机上细菌进行取样培养后,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
(2)A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有多种形态,说明附着在手机细菌有_______种。若要使菌落能在A平板上生长,下列培养基组分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选填“甲、乙、丙”)。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检测培养基A制备是否合格。
培养基编号 | 培养基组分 |
甲 | 蔗糖、NaC1、琼脂、水 |
乙 | 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水 |
丙 | 蛋白胨、NaCl、蔗糖、水 |
(3)初筛后将平板B的菌落通过“影印”方法接种到C培养基上培养,使C培养基对应位置上出现相同菌落。然后用伊红-美蓝染液对C进行染色,根据染色后D中出现的结果,可判断平板B中_______ (选填图中数字)是大肠杆菌的菌落。
(4)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一步纯化大肠杆菌,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划线区不间断长满菌落,第二划线区上几乎无菌落,产生此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_;划线结束后,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目的是_____。
21.(11分)如图是利用发酵技术获得产品的过程图,①、②都表示这一过程中的步骤或者操作,根据该图以及学过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数字标号处的操作: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其中②的目的是防止发酵过程中混入________,进而影响生产的效率,甚至导致发酵失败。
(2)配制培养基时,一般要保证培养基中具有几类基本成分,分别是碳源、氮源、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发酵过程中,我们要不间断地监测发酵罐中的情况,了解发酵进程,必要时要添加营养物质,同时要严格控制发酵条件,如温度、________、________等,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变,不仅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可能会影响____________的形成。
(4)为了进一步保持发酵液的无菌环境,我们在培养基中加入了青霉素,则该培养基不能用来培养_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类微生物,而且要注意在最后处理发酵液的时候,不能将发酵液直接排到自然水体,其原因是:①发酵液中富含________,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出现水华等;②发酵液中加入的青霉素可能会导致自然界的细菌出现________种群,对人类的健康不利。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1--12每小题2分,13--16每小题4分,共40分)
1.A 2.D 3.A 4.C 5.C 6.D 7.D 8.D 9.B 10.D 11.D 12.D
13.A 14.D 15.C 16.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4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⑤ ② 青蛙是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2) 食物和空间充裕 敌害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50×(1.35)20 (2分)
(3) 逐渐下降 大量同种食草动物的迁入,种内竞争加剧(1分),导致草原上草的数量减少,引起草场退化(1分)
(4) 105只/公顷(2分) 采用抓大放小,保持鱼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捕捞后数量不低于k/2,使种群增长速率最高;中强度捕捞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捕捞量在k/2左右)(2分,写出任何一点即可得2分)
18.(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自然恢复草地 自然恢复草地植物种类多,空间结构复杂,(1分)可为节肢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1分)
(2)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2分,同时答对2个才给分)
(3) 生态位 协同进化 不同生物充分利用资源(2分)
19.(15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群落的物种组成 分解者 垂直或空间 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2分,没有顺序)
(2) 果园物种组成单一,营养结构简单,(1分)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1分) 信息传递
(3) 丁原醇溶剂 苹果能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姬蜂寻找食物(1分);遭受虫害后,产生的挥发物B对姬蜂的吸引力更大,以避免虫害(1分)
(4) 7.15×l08kJ•a-1 还有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1分)一部分流向分解者,(1分)一部分未利用(1分)
20.(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将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而获得单个的菌落(2分)
(2) 多 乙 将培养基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其是否菌落生成(2分)
(3)3
(4) 第一次划线后接种环灼烧后没有冷却;未从第一次划线区开始划线(2分) 避免微生物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2分)
21.(11分,每空1分)
(1) 扩大培养 灭菌 杂菌
(2) 水 无机盐
(3) pH 溶解氧 菌种代谢产物
(4) 细菌 有机物 耐药性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多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多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生物试卷pdf、高一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