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完美版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时代,新课标新教学,Step01,Step02,Step03,素养目标,官渡之战,小组合作展示,统一全国,曹军20余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和意义,掌握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2022年课程标准: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学会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
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思考:为什么汉末会出现军阀割据局面?
《蒿里行》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农民起义不断、军阀割据混战、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凋敝
其中盘踞在北方的较为强大的为:袁绍,曹操
曹操的势力迅速壮大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材料二: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Hu)……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材料三: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曹操《求贤令》
政治:重用人才,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方面:采用屯田,组织军队、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素养探究 一:官渡之战
阅读教材P80,从中找出官渡之战的相关信息(3分钟)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曹操 2万VS袁绍 10万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诸葛亮
十万袁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袁绍中计,大军西调,欲堵击曹军。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留在此处的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袁绍不受教训,令全军渡河,直扑延津南,追击曹军。
解白马之围后曹操向西撤退。
曹军故意将辎重丢弃在道路旁边。袁军纷纷争抢财物。曹操趁机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
敌强我弱,曹操决定诱敌深入,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辎重全在乌巢,命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不战而乱,曹操率军乘胜追击,7万袁军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动脑经: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实力强大的袁绍?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3)军事上,积极练兵,战术得当;(4)个人上:人才的使用上,曹操任人纳谏; 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5)人心上:统一北方,人心所向。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龟虽寿》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隆中对》
刘备的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就三次亲自登门求见。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三顾茅庐”的佳话。
图中的人物都是谁?这幅图反映了一个什么成语故事?
素养探究 二:赤壁之战
结合课本81-82页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3分钟)
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 壁 之 战
在官渡大战中以少胜多的曹操,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以多败少?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之比较
1.利用气候,巧借东风。2.采用火攻,战术得当。3.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1.北方官兵,不习水战(客观)2.连环战船,战术失误(主观)3.骄傲自满,松懈轻敌(主观)
赤壁之战中优势明显的曹军遭到失败的原因?
吸取经验教训: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素养探究 三:三国鼎立
阅读课本82-83页完成下表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三个国家?
魏、蜀、吴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
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州牧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我认为是历史的进步。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官渡之战: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吴国: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蜀国: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备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个局势百姓苦,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盘踞黄河以北,盘踞黄河以南,两场战役定格局,袁绍VS曹操,曹操胜,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基,官渡之战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示范课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壁之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骄兵必败,三国鼎立的形成,曹魏重视农耕,三国经济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