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期末素质评价(第一~六单元) 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期末素质评价(第一~六单元) 同步练习,文件包含2022-20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素质评价第一六单元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2022-20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素质评价第一六单元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素质评价(第一~六单元)(120分钟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广袤(móu) 实践(jiàn) 格物致知(zhì) 风口浪尖B.检讨(tǎo) 彷徨(fáng) 一帆风顺(fān) 教学相长C.遵照(zūn) 哲理(zhé) 袖手旁观(xiǜ) 慢不经心D.恐慌(huāng) 测量(cè) 自吹自擂(léi) 海枯石烂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苏州园林的每一处花墙、每一个图案、每一座假山的设计都是经过再三斟酌的。B.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古代匠人们的工艺令人震撼。C.被紧压在心底的记忆开始潜滋暗长,逐渐占据他心灵的整个空间。D.暑假里总有孩童因游泳溺水而不幸遇难的消息报道,沉痛的教训我们应镌刻在心。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C.《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展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D.《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是明末人。4.阅读《经典常谈》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回答问题。(6分)(1)《经典常谈》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有《 》《欧游杂记》《你我》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 (国籍)作家 。(3分) (2)《经典常谈》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入门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外国长篇小说。阅读这两本名著的方法有所不同。请你结合原著内容,分别列举一种适合阅读这两本书的方法。(3分)答: 5.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7分) (1)野马也,尘埃也, 。 (《北冥有鱼》) (2)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古寺静谧祥和,万籁俱寂,只有悠长的钟声,回应着大自然的静默无语的诗句是 , 。 (3)是故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5)“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 ”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6.综合性学习。(5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市某中学开展以“书法名家进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活动宣传】为营造浓厚的校园书法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字数不超过20个字)(2分)答: (2)【名家邀请】学校决定邀请市著名书法家陆先生到学校进行书法知识讲座,如果派你去邀请,你见到陆先生会怎么说?(3分)答: 二、阅读品悟(43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7.“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答: 8.这首词借物喻人,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答: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6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 【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②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③也,不可施刑④,刑其傅⑤公子虔,黥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①布:颁布,公布。②卒:终于。③嗣:继承。④刑:处罚。⑤傅:老师。⑥黥: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选贤与能 ( )(2)故人不独亲其亲 ( )(3)秦民大说 ( )(4)将法太子 ( )10.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故人/不独亲其亲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答: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关键词“徙”是迁移,“予”是给予,奖赏。12.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4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9分)美瓷不碎刘心武 ①朋友许君热爱陶艺,他在经营一家业务兴旺的企业之余,于京郊开办了一所完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乐陶园,常约些同好在那里弄埴烧陶。烧出来的陶瓷作品若有神来之笔,他就得意地举办内部展览,和来宾们交流陶艺心得,也兼山南海北地神侃。每每尽欢而散时,已月成金钩,蛙声一片。 ②许君和他的朋友们烧制陶瓷作品追求的是自得其乐。作品出炉后如果觉得不满意,就马上捣碎;如果凸现个性,灵气四射,则自己先欣赏一番,再招呼他人一起转着圈地欣赏点评。虽说是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有来宾实在喜欢,提出要付款买下,有的作品也就那样被请走。付款的原则据说是随意,但我目睹了几次那样的“随意”,买方若是企业家或演艺界大腕,那付出的数目,像我这样的人,是无论如何也“随意”不起的。 ③那天,许君又来电话约我去他的乐陶园。我说实在有事,去不了。什么事那么要紧?他一再问我,还是希望我去,因为他们几个陶艺发烧友新创作了一批作品,有几件实在不必谦虚,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我若不去先睹为快,会是很大的“审美损失”。我告诉他,是我捐助的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学生,来我家了,现在家里就我跟他,难道我带他去?他可是一点陶艺的概念也没有啊。许君说没概念更好,他来,对我们来说,多一双特别的眼睛,对他来说,则眼睛里会多装一些东西,岂不两下里都有趣?就这样,我带那叫泼娃的小学生到医院检查完身体,就直奔京郊的乐陶园而去。 ④到了乐陶园,许君和一群熟朋友都对我和泼娃表示欢迎。许君拍拍泼娃的肩膀笑着说:“你怎么一点也不泼辣?还是等一会儿才暴露你的真面目?”我帮着解释:“他先天不足。当地风俗,怕是养不活的孩子,就故意给取个活不活无所谓的名字,舍娃,丢娃,泼娃,一个村里总有几个。”许君给他一块巧克力,让他别客气,可乐、雪碧随便喝,也可以到处走动观看,但嘱咐他千万不能动手摩挲任何东西。 ⑤我观览完许君他们的杰作,就跟他们一起到院子里的大杨树下,坐到休闲椅上喝咖啡,神侃。正当我们言谈甚欢时,忽然听到那边屋子里“咣啷啷”一阵刺耳的声响传来。我立刻跳起来,气急败坏地冲进屋里,果不其然,是泼娃把展示柜上的一件作品弄倒在地摔得粉碎!许君和别的朋友也都进了屋,一瞬间,我看见泼娃的脸红得像团火,而许君的脸白得像块冰。我不知该用什么话重责泼娃。泼娃两眼噙着厚泪,跟我说:“那……实在太奇了,就像我们村里老得动弹不得,求人别杀它的黄牛的眼睛……我心里不落忍,就伸手摸它,让它别怕,有人疼它……”我们一群大人全都愣住了,那件作品的外在形态并非黄牛,我们刚才哄然叫妙,这个说有米开朗琪罗般的悲剧情调,那个说大有令人遍体清凉的禅意……但谁也没能像泼娃那样进入审美的最高层次!许君一把将泼娃揽进了怀里,我和别的朋友不由得鼓起掌来。 ⑥那件美瓷没有碎,它永存于泼娃心中,而且连同泼娃那出自纯朴胸臆的审美评语,将永远鲜活地珍藏在我、许君及在场的朋友们的心里。 (选自刘心武作品集《心灵体操》,有删改)1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第②段写瓷器被“请走”时连用三个“随意”,用语诙谐,写出“我”的感受,突出瓷器精美,价格不菲。B.文章注重前后照应,如“但嘱咐他千万不能动手摩挲任何东西”与后文“我心里不落忍,就伸手摸它”相照应。C.第⑤段写听完泼娃的话后“我们一群大人全都愣住了”,表现出“我们”的惊讶和对泼娃摔碎瓷器的愤怒。D.题目意蕴丰富,既指美瓷完整地永存于泼娃的心里,又指美瓷和泼娃的审美评语永远珍藏在“我”和友人的心里。14.第③段写许君一再邀请“我”去乐陶园赏瓷有何作用?(5分)答: 15.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我看见泼娃的脸红得像团火,而许君的脸白得像块冰。答: 16.为什么说泼娃的审美是最高层次?请简要分析。(5分)答: 三、写作(5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变化是世界上 唯一绝对的东西 没有什么能一成不变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为了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请从所学课文中学习写故事的方法:你可以学习运用悬念、伏笔;也可以学习运用对话推动故事发展;还可以学习叙述者讲述的方式。 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有学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六单元精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 期末综合素质评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