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一轮特训单元检测含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复习一轮特训卷第一部分阶段检测2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复习一轮特训卷第一部分阶段检测2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重庆月考]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绿洲与附近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题。
1.该绿洲所在地区与图示日期最可能是( )
A.宁夏北部、2月下旬
B.新疆南部、4月上旬
C.甘肃西部、7月上旬
D.内蒙古东部、6月上旬
2.该日,绿洲( )
A.下午地面辐射强于沙漠
B.气温变化幅度小于沙漠
C.傍晚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D.日出前和沙漠温差最大
3.该日图示时段(北京时间)中,绿洲与附近沙漠之间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5:00~7:00 B.9:00~11:00
C.12:00~14:00 D.16:00~18:00
[2022·北京月考]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 )
A.①比②气温高 B.②比③气温低
C.③比④气压低 D.④比①气压高
5.图中( )
A.海陆间气压差异的成因与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相同
B.③地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形成地形雨
C.气流流向为:②→①→④→③→②
D.等压面分布状况可以出现在夜晚
[2022·北京月考]下表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天气与空气质量状况。据此完成6~7题。
6.与第一天相比,第三天( )
A.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
B.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C.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
D.气温日较差小
7.第三天,空气中悬浮颗粒较少的原因有( )
①悬浮颗粒已作为凝结核随降水降落地面
②悬浮颗粒随冷空气下沉降落地面 ③悬浮颗粒随大风飘散到北方 ④因风力降低,不易形成扬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山东潍坊月考]2020年12月28日至31日,入冬后最强寒潮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此轮寒潮呈现移动速度快、降温剧烈、大风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局地降温超16 ℃,内蒙古地区出现强烈干冷天气。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天气现象的成因和本次强冷空气活动的成因相同的是( )
A.华南地区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B.贵阳冬季的“天无三日晴”
C.北方地区的“天雨新晴,北风寒彻”
D.江南地区的“黄梅时节家家雨”
9.受本次寒潮活动影响,内蒙古牧区( )
A.积雪覆盖草场,饲料供应短缺
B.风寒效应明显,作物大幅减产
C.牲畜遭受冻害,影响生产生活
D.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
[2022·山东省滕州市月考]读下图,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线为等高线。读图完成10~11题。
10.若图中天气系统向北移动,M地将经历天气变化可能为( )
A.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转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转晴,气温转低,气压升高
D.转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11.图示时刻相同,M、P两地气温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B.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C.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D.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2022·贵州贵阳月考]8月中旬,西南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西南气流在长江沿线和江南形成了一条持久的雨带,该条雨带外在表现有:该条雨带相似梅雨带,故称作“倒黄梅”。据预测,南乡部分地区的“倒黄梅”雨量,可能接近甚至超过“正黄梅”。下图示意南部部分地区卫星云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倒黄梅” 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孟加拉湾 B.云贵高原湖区
C.中国南海 D.长红中下游湖区
13.“倒黄梅”的成因是( )
A.海洋暖湿气团与极地气团势力相当
B.西南气流遇秦岭爬升形成准静止锋
C.东南风与南下冷空气形成锋面雨带
D.西南气流在副热带高压脊北侧爬升
14.与“正黄梅”相比,8月中旬的“倒黄梅”( )
A.直接加剧江南丘陵的洪涝
B.影响江汉平原冬小麦收割
C.间接削弱东部沿海的台风
D.有效缓解长江沿线的酷暑
[2022·江苏模拟]下图为某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及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地天气干燥的月份及其成因是( )
A.1~3月 西北季风控制
B.4~6月 副热带高压控制
C.6~8月 东南信风控制
D.10~12月 东北信风控制
16.图示气候类型可能位于( )
A.澳大利亚西北部 B.尼罗河中游地区
C.澳大利亚西南部 D.印度半岛西侧
[2022·辽宁营口市月考]格尔木位于青海省中西部。下图是格尔木各月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最低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格尔木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月份及原因是( )
A.1月份 太阳高度较小,白昼时间短
B.3月份 气温回升快,大气逆辐射弱
C.7月份 白天气温高,夜晚降温幅度大
D.10月份 太阳高度变小,冷空气势力加强
18.导致格尔木日均温差大的根本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
C.天气 D.植被
二、非选择题
19.[2022·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美国圣华金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内华达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下图示意圣华金河位置。
吐尔雾(Tule fg)是美国圣华金谷盆地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由于昼夜温差比较大,加上夜晚比较漫长,水汽在林间草场上凝结而形成的雾。吐尔雾的特点是浓,而且一般都聚集在地表上,通常大雾中心地带能见度都不足500米,气温也随之降低,户外感觉格外阴冷。
(1)描述圣华金谷盆地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2)分析吐尔雾发生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吐尔雾形成后户外感觉格外阴冷的原因。(8分)
20.[2022·黑龙江大庆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乞拉朋齐小镇位于卡西山地的南坡海拔1 379米处,人口近年来增长较快,距孟加拉湾约300千米。卡西山脉为东西走向,长约250千米,东端与缅甸西部南北向的那加山和阿拉干山相接,形成了一个宽广的向西南敞开的漏斗状谷地。卡西山脉南坡极为陡峻,海拔在不足5千米的范围内从几米上升至1 000多米。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年降水量最高超过20 000毫米,但当地人在每年的特定时期都要长途跋涉几十公里运水解决生活用水问题。
(1)描述乞拉朋齐的气候特征。(6分)
(2)从水汽来源、盛行风、地形的角度分析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10分)
(3)指出当地人去外地运水的时期及该时期用水困难的原因。(8分)
阶段检测2 地球上的大气
1~3.答案:1.C 2.B 3.A
解析:第1题,图中沙漠和绿洲一天中的最高温接近34 ℃,最低温接近15 ℃,由此可知,此时应该为我国夏季,时间为6、7、8月份;再根据气温最高温出现时间应该为当地14点左右,图中显示此时北京时间为15点左右,可知该地经度约在105°E左右,故C正确,A、B、D错误。第2题,读图可以判断出该日绿洲的气温变化幅度小于沙漠,B正确。由第一小题可知,该地经度约在105°E左右,下午应在北京时间13点之后;夏季我国西北地区傍晚时间应在北京时间21点之后,图中下午沙漠气温高于绿洲,说明下午沙漠辐射强于绿洲,图中信息显示傍晚降温速率绿洲小于沙漠,A、C错误;图中显示绿洲和沙漠温差最大应在北京时间9点左右,即当地时间8点左右,而夏季昼长夜短,日出时间应是当地地方时6点之前,D错误。第3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方向发生明显改变的时间是在沙漠和绿洲两者之间温度发生明显变化时。图中信息显示,北京时间21:00前后至次日6:00前后,沙漠温度高于绿洲,其他时间绿洲温度高于沙漠,因此在北京时间6:00前后和21:00前后,绿洲与附近沙漠之间风向发生明显变化。故A正确,B、C、D错误。
4~5.答案:4.D 5.D
解析:第4题,根据气温、气压空间变化规律可知,同一地点的①比②海拔高,则①比②气温低,A错;②处近地面气压低,气温高,③处近地面气压高,气温低,故②比③气温高,B错;同一地点,③海拔比④低,故③比④气压高,C错;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根据等压面分布可知,②④两点气压相等,②处气压大于①处,所以④处气压比①处高,D正确。第5题,图中海陆间气压差异的成因是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A错;③地受下沉气流影响,降雨少,B错;气流流向垂直方向是②→①、④→③,近地面是③→②,④→①,故C错;图中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温较低,故等压面分布状况可以出现在夜晚,D项正确。
6~7.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结合表中信息分析,第一天天气多云,第三天天气晴朗,第三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A错误;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B正确;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弱,C错误;第三天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大,D错误。第7题,结合表中信息分析,第二天出现了阴雨天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已作为凝结核随降水降落到地面,①正确,②错误;从三天的天气变化看,该地可能经历了冷锋天气过程,第二天出现大风天气,可能是北风,悬浮颗粒会随大风向南方飘散,③错误;第三天风力降低,不易形成扬沙天气,④正确。
8~9.答案:8.C 9.C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本次强冷空气活动是冷锋天气系统造成的。华南地区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是暖锋活动,A错误;贵阳冬季的“天无三日晴”是准静止锋造成的,B错误;北方地区的“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冷锋活动,C正确;江南地区的“黄梅时节家家雨”是准静止锋造成的,D错误。第9题,根据材料“此轮寒潮呈现移动速度快、降温剧烈、大风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局地降温超16 ℃,内蒙古地区出现强烈干冷天气”,本次寒潮活动,没有积雪,且此时饲料作物已收割储存,A错误;冬季农业活动结束,秋收完毕,B错误;强烈干冷,局地降温超过16 ℃,牲畜遭受冻害,影响生产生活,C正确;没有积雪和降水,不会增加土壤水分,D错误。
10~11.答案:10.B 11.B
解析:第10题,通过P地风向可知右上角表示的是南半球的低压系统。图中虚线为低压槽线,形成锋面气旋,无论南北半球均为左侧槽线出现冷锋,右侧槽线出现暖锋,即M地位于冷锋锋前。冷锋过境,天气转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B正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为暖锋过境时的天气,A、D错误;天气转晴为单一气团控制,C错误。第11题,由P地风向可知该气压系统为南半球的气旋。M地位于暖气团一侧,P地位于冷气团一侧,气温M地高于P地,C、D错误;锋面降水一般集中在冷气团一侧,即M地晴朗,P地阴雨,通常晴天气温日较差大,即M地气温日较差大,B正确,A错误。
12~14.答案:12.A 13.D 14.D
解析:第12题,西南气流主要来自印度洋,而不是中国南海,孟加拉湾属于印度洋,A正确,C错。根据“南方部分地区的倒黄梅雨量,可能会接近甚至超过6月的‘正黄梅’”,湖区水汽蒸发无法带来如此丰富的降水,B、D错。第13题,结合材料8月等信息可知,“倒黄梅”是进入盛夏后,由于冷空气在东亚(局部地区)的势力较强,迫使冷干和暖湿空气的交锋位置南压,再度停滞在江淮流域,出现持续阴雨,说明此时极地气团冷空气势力较强,A错。秦岭位于南北方的分界线,在长江以北地区,与长江沿线和江南地区无关,B错误。是西南风不是东南风,C错误。锋面雨带跟随副热带高压北移南退,一般锋面雨带在副热带高压脊线北侧,D正确。第14题,“正黄梅”和“倒黄梅”都会降水多,因此都会加剧江南丘陵的洪涝灾害,A错。冬小麦的收割时间一般是夏初(多在芒种前后),8月中旬不影响收割,B错。削弱不了来自太平洋的台风,台风势力强大,C错。每年7~8月长江流域会出现伏旱天气,这时候“倒黄梅”带来的降水会缓解酷暑,D正确。
15~16.答案:15.C 16.A
解析:第15题,根据图中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可知,在10月到次年3月时间段内,降水量的累计值不断增长。而在4到9月,降水量的累计值增长很少,所以该地天气较为干燥的月份应为4到9月,6到8月尤为严重。A、D错误。根据图示材料可知,该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全年高温,年内降水变化大,一年内分旱雨两季的特征。同时由该地年降水量在800 mm左右,所以可以判断该地气候类型应该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可能受东南信风控制而导致十分干燥,C正确。热带草原的干季主要受信风影响而不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B错误。第16题,结合世界气候分布情况,可知澳大利亚西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符合实际情况,A正确。尼罗河中游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澳大利亚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印度半岛西侧为热带季风气候,所以 B、C、D错误。
17~18.答案:17.B 18.A
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1月份气温日较差约为13 ℃,3月份气温日较差约为17 ℃,7月份日较差约为13 ℃,10月份气温日较差约为15 ℃,因此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月份是3月份。原因是3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大陆上气温回升快,白天气温较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逆辐射弱,夜晚温度较低。气温日较差大。因此A、C、D错误,B正确。第18题,导致格尔木日均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晴天多,云量少,因此海陆位置是根本因素,A正确;格尔木的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的东部沿海地区要大,因此纬度不是根本因素,B错误;晴天多是直接原因,形成晴天多的天气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深居内陆的海陆位置,因此根本原因不是天气,C错误;植被稀少的形成也是深居内陆,降水少所致。因此植被因素也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
19.答案:(1)降水量北多南少东多西少。北部比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降水较多;盆地东侧为内华达山脉迎风坡,多地形雨,西侧为海岸山脉背风坡,降水少。
(2)11月到次年3月,受西风影响,降雨多,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山间盆地空气流动性差,水汽不易扩散;秋末至冬天,夜晚长、温度低,有利于水汽凝结。
(3)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下降较多,易形成雾,且在山间盆地大雾不易消散;浓雾后,削弱太阳辐射,白天气温偏低。
解析:第(1)题,据图中降水量的数值可直接判断出:降水量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由于西风带位于北纬40度~60度间,所以北部比南部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长,降水较多,图中盆地东侧为内华达山脉迎风坡,多地形雨,西侧为海岸山脉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第(2)题,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和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11月到次年3月,为北半球冬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区域受西风影响,降雨多,空气湿度大;受地形影响大,山间盆地,地形封闭,空气流动性差,水汽不易散失,冬季的夜晚比较漫长、温度低,昼夜温差比较大,有利于水汽凝结。第(3)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白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夜晚时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晴朗夜晚,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夜晚降温快,水汽易凝结,易形成雾,山间盆地,地形封闭,大雾不易消散,雾会降低空气的透明度,白天浓雾会削弱太阳辐射,白天气温偏低,户外感觉格外阴冷。
20.答案:(1)夏/雨季凉爽,冬/旱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全年分旱雨两季;雨/夏季降水/雨日多;旱/冬季降水/雨日少;年降水总量大。
(2)水汽来源:①印度洋广阔潮湿(纬度低,水温高,蒸发强),提供大量水汽;②西南部有大片湿地,雨季积浅水(面积大),(恒河涨水,水面广阔),水温高蒸发强,增加水汽来源,加大雨量;盛行风:③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空带来大量水汽);地形:④漏斗状山谷地形(山地环绕,南部向印度洋敞开)有利于西南季风的进入;⑤北部山地陡峭,对西南季风抬升强烈,形成大量地形雨(位于山地迎风坡,地形对水汽抬升作用大)。
(3)运水时期:旱(冬)季(11月~次2月);原因:①旱季降水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大);②山区储水空间小,降水难保留;③人口增加,用水量增大;④森林遭到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上述原因导致水资源不足。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候主要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乞拉朋齐为热带季风气候,温度较高,旱雨两季分明。再结合表格数据分析可知,根据乞拉朋齐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温和平均最低温可推测其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小,根据乞拉朋齐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可推测其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总量大。第(2)题,注意设问“从水汽来源、盛行风、地形的角度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其次来源于半岛上大面积湿地;盛行风主要是夏季西南季风,其形成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湿润水汽,乞拉朋齐地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谷地区,山谷走向利于西南风深入,乞拉朋齐北部山地对西南季风的抬升作用明显,形成丰富的地形雨。第(3)题,由表格可知,11月到次年2月该地降水偏少,此时正值旱季,气候干旱,缺水现象严重,同时山区坡度大,地表水不易存留,再加上当地较为落后,人口增长较快,需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
天气状况
日平均
气温
最大风力
空气中首
要污染物
第一天
多云
11 ℃
5级
悬浮颗粒
第二天
阴雨
8 ℃
8级
悬浮颗粒
第三天
晴朗
3 ℃
4级
NO2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气温
(℃)
11.5
13.1
16.5
18.1
19.3
20.3
20.1
20.6
20.2
19.3
16.4
12.7
平均
最高
温
(℃)
15.7
17.3
20.5
21.7
22.4
22.7
22.0
22.9
22.7
22.7
20.4
17.0
平均
最低
温
(℃)
7.2
8.9
12.5
14.5
16.1
17.9
18.1
18.2
17.5
15.8
12.3
8.3
降雨
量
(mm)
11
46
240
938
1 214
2 294
3 272
1 760
1 362
549
72
20
降雨
日数
(天)
1.5
3.4
8.6
19.4
22.1
25.0
29.0
26.0
21.4
9.8
2.8
1.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复习一轮特训卷第一部分阶段检测9区域地理综合检测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复习一轮特训卷第一部分阶段检测8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复习一轮特训卷第一部分阶段检测7人文地理综合检测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