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文课件ppt
展开一、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1.生态脆弱区(1)概念一般位于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 地带,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 (2)特点①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 能力弱,自然恢复时间较长。 ②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 频发。 ③ 波动性强。 ④生态 显著,环境梯度变化明显。
2.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及其特点(1)分布:大多位于 过渡区和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 、农林等复合交错带。 (2)特点①分布面积大、 、生态脆弱性表现明显。 ②是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突出、 和人民生活贫困的地区。 要点笔记 我国极度和重度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和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判断正误并纠错我国生态脆弱区只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 )
答案 × 我国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分布面积大。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太行山脉以西、 以东、长城以南、 以北的广大区域。 (2)特点:世界上最大的 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2)人为原因①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黄土高原的 和草原被大面积破坏,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 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陡坡开垦、 、过度开矿等。
要点笔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该地的植被破坏,而是人口的过度增长超过了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判断正误并纠错(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基础。( )(2)黄土高原的形成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相同。(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土地贫瘠、持水能力降低。( )(4)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剧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 )
答案× 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1.治理水土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人类造成的破坏。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如下表。
2.采取保水、 和改善耕地种植方式等措施。 3.调整 ,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4.取缔违法采矿企业,加快 生态治理修复。 微思考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 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而植被的破坏与当地人口增长、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中一定要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当地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并通过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减少人口增长对植被的破坏,减轻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的压力。
探究一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问题探究]北方那消失了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那里沟壑纵横,土地被流水切割得支离破碎,面积却要占全省版图的百分之四十五。这季节那里仍然是一望无际的荒凉——他出生在那里,闭住眼也能看见故乡一年四季的景象。——路遥《平凡的世界》结合材料探究:(1)黄土高原典型地貌的形成与哪一种外力作用有关?(区域认知)(2)水土流失可能诱发和加剧哪些自然灾害?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不利影响?(综合思维)(3)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综合思维)
提示 (1)流水侵蚀。(2)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制约当地农业和其他各行业的发展,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3)轮荒耕作,露天开矿,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
[指点迷津]1.水土流失原因分析的一般思路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从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分析,人为原因主要指引起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具体分析如下。
2.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
规律总结 植被在水土流失过程中的影响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其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也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
[典例剖析]典例1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深居内陆,且位于阶梯交界处B.水土流失严重,但地质灾害较少C.位于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地带D.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严重,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大B.黄土高原降水强度较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小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严重D.黄土高原上黄土抵抗侵蚀能力较低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不位于阶梯交界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生态脆弱。该区域位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各种自然要素相互影响,自然环境脆弱、不够稳定是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的原因。第(2)题,黄土高原中的黄土具有垂直节理性,抗侵蚀能力低。答案 (1)D (2)D
[对点训练]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1.B 2.B 3.D 解析 第1题,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能够减少河水含沙量,故B正确。第2题,第5次降水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历时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说明其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4次降水导致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第5次降水下渗量减少,③对;当月植被覆盖率无变化,因此植被截流量变化较小,④错,故B正确。第3题,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说明河床、沟谷、裸露坡面的产沙量已经很少,其原因是这些区域的疏松沙土已被前4次降水形成的洪水侵蚀。前5次降水已使植被覆盖坡面的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土层疏松,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使植被覆盖坡面“不堪一击”,导致大量沙土被冲刷,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正确。
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数码按“地势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A.③②①B.②①③ C.①②③D.②③①5.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势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退化和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地表受到侵蚀后,变得高低不平、支离破碎,故②为地势起伏大;土壤退化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第5题,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探究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问题探究]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沟沟壑壑,人民群众广泛流传着“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说法。
结合材料探究:(1)材料体现了哪种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地理实践力)(2)该措施起到的作用有哪些?(综合思维)
提示 (1)工程措施中的打坝淤地。(2)主要是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打坝能够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并固定沟床。另外淤地坝可以有效地滞洪,将洪水一部分转化为地下水,同时淤地坝将泥沙就地拦蓄,增加了耕地面积。
[指点迷津]1.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2.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1)在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治理水土流失比较有效的措施(2)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针对不同的地貌(塬、沟、坡),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特别提示 修建水平梯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水平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坡地资源,同一水平梯田在同一等高线上可减缓水的流速,有利于水土保持。方法技巧 生态脆弱区发展的分析思路
[典例剖析]典例2(2020全国Ⅰ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于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传统的打坝淤地既能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也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而治沟造地不仅拦截泥沙,增加耕地面积,而且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因此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C正确。第(2)题,原有黄土高原农田沿着沟坡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而治沟造地后,沟道被治理成一块块平整的良田,规模成片且平整,有利于改善耕作条件,方便田间耕作,B正确。第(3)题,治沟造地是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起伏大、雨季洪水集中、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较为落后粗放。陡坡开垦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当地耕地紧张、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是该地开展治沟造地的主要背景,从图中的整治措施也可以倒推,“坡面退耕还林”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复垦空废宅基地”说明居住用地并不紧张。②③正确,C正确。答案 (1)C (2)B (3)C
[对点训练]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开阔、周边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完成1~2题。
1.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甲处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丁处沿坡耕作 ④丙处修建水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在黄土堆积停止的情况下,不施加人为影响,仅凭自然侵蚀,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最可能变为( )A.a线B.b线C.1 020米等高线D.1 030米等高线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在黄土高原的综合整治中,应在沟谷处(甲)打坝淤地,在缓坡(乙)修建梯田,在陡坡(丁)植树种草,在塬面(丙)发展农耕,此谓“保塬”“护坡”“固沟”工程。第2题,在黄土堆积停止的情况下,不施加人为影响,仅凭自然侵蚀,若干年后,随着水土流失的加剧,塬面可能会后退缩小,b线与原有的塬面边界大体一致,沟谷处侵蚀加剧,所以塬面边界最可能变为b线。
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3~5题。
3.“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A.a地 B.b地C.c地 D.d地
4.下列关于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5.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图示地区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①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B.②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C.③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 D.④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答案 3.A 4.A 5.D 解析 第3题,从等高线分布看,图中a、b、c、d四地都位于沟谷口处,但a地所在谷地最为狭长,内部面积最大,故a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第4题,治理水土流失,不能走扩大耕地面积之路,将已有基本农田保护好是前提,提高植被覆盖率是主要措施。第5题,图中①处是河谷平地,不需修建梯田;②处在塬面上,可发展种植业,但不应开垦草地;③处为陡坡,不应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④处为缓坡,适合修建梯田。
素养目标——地理实践力1.实验探究:草地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1)实验准备材料在校园内选取具有一定坡度且表层平坦、形状规整的草地,木板若干,两桶水(水量相同),固定拼接木板的材料及工具。(2)实验过程①用木板隔离出约1平方米的草地,要求草类植物品种单一,长势良好,修剪规整。在底端的木板开一较小的出水口;同样在相邻处用木板隔出与前者同样大的裸地。要求两隔离区域周边的木板拼接良好,除底端出水口外,其他地方均不漏水。②先后把两桶水倾倒在上述两个隔离区域内,要求倾倒时用力平稳。
(3)观察内容①在隔离区域内(木板框内)形成径流的先后②出水口处水量的多少③从出水口处流出水的混浊程度(4)实验结果与总结①在此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水倾倒后很快形成径流的是 (填“裸地”或“草地”);在出水口处流出的水量裸地 (填“大于”或“小于”)草地;在出水口处流出的水较混浊的是 (填“裸地”或“草地”)。 ②请总结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草地在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的作用。
答案①裸地 大于 裸地 ②避免流水(大气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保土保肥;增加下渗量,涵养水源;延缓形成坡面径流的时间,减少径流量。
(5)实验后的思考①草地除了在本实验中体现出的作用,还有哪些价值? ②做该实验,除了用上述提供的材料外,你认为还可以用到哪些材料以增强观察效果?③你认为本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答案①防止风蚀;放牧牛羊,具有经济价值;美学(观赏)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在两出水口处各设一接收容器,且为透明的玻璃容器。③准备过程复杂,耗时长、耗力大;所用材料多。
(6)拓展延伸①不同地区或环境下的草地发挥的作用有差别,请写出以下各处草地的作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地: 。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草地: 。 城市中的草地: 。 ②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大面积种植草地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请讲述其中的原因。
答案①防风蚀、饲养牲畜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削峰补枯(平缓径流)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局地气候 ②养护费用高;易污染地下水;在生态功能上有明显的局限性,起不到隔离带的作用;等等。
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增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图中A地区日照时数不及B地区,而积温却高于B地区,试分析其原因。(2)B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试分析造成该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3)请为B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河流形状判断,A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少;阴雨天多,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为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所以积温高。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多晴朗天气,日照时数多;海拔高,云层薄,大气保温作用弱,所以积温较低。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该地区全年降水量大,溶蚀作用强;土层薄,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导致植被覆盖率低,石漠化严重;降水量大,植被覆盖率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所以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第(3)题,针对B地区的环境特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山体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提高山体林草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林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加强区域生态监测与预警机制。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备课ppt课件,共43页。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图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系统,基础清单,生态环境,稳定性,自然灾害,波动性,梯度变化,过渡区,复合交错,调蓄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授课课件ppt,文件包含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4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课件ppt、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4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学案doc、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课后素养落实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