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咏雪教学设计
展开
《咏 雪》
| |
课 时 | 1课时 |
教材分析 | |
《咏雪》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感悟多样丰富的亲情组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但是基于本文的体裁和题材,学习本课还要积累文言知识,赏析有意蕴的语言,挖掘古文的文学魅力。 | |
学情分析 | |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论语>十则》《山市》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对于大多没有看过柳絮的学生来说,仅从文字上去感受还不够,因此要配以课件展示。
| |
教学目标 | |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通过研读,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4.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导入 出示刘禹锡的《乌衣巷》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与节奏 2.指导朗读 指名读,自由读 强调字词读音 3.朗读、疏通 小组分角色朗读。找三组试读,说明处理人物语气的原因 通过问题,强调勾画重点词 (1)人物之间的关系? 兄子、亦 (2)一家人在干什么? 儿女、讲论文义 (3)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内集 (4)讲论的主要事件?主讲人出了什么题目考大家?何以有此考题? 何所似、俄而、雪骤 (5)答案分别是什么? 拟、未若、因 4.检查翻译情况 5.根据板书背诵 三、品评文质,体悟雅韵 质疑: 1.家庭氛围如何?为何要谈论诗文? 2.比较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文中两个比喻句,作者认为哪个更好?你认为哪个更好? 明确归纳: 撒盐空中:形似 柳絮因风起:神似(展示柳絮视频) 白雪纷纷明明是严冬之景,却拟合了清新春景。 中国文学讲究含蓄之美,意蕴之美 四、拓展练笔 展示例句,展示图片 学生试着写一两句写雪的有意蕴的句子? 五、小结、作业 将练笔记录在摘抄本中 | 适当讲解,点出诗中的“王谢”家族。 范读
正音
指导分组,明确要求 简单评价
板书重点字词
抽查
出示问题
归纳总结
解读例句
| 齐读 了解
听读
练读,个别读 读字词
六人小组先自行理解文章大意,然后分角色朗读。
发言 勾画字词 识记
举手回答 齐声背诵
回答 补充回答
小组讨论 明确理由 交流成果
赏析例句
练笔 班内朗读 | 积累课外古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熟悉课文,培养语感
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有助于进入情境,更好的理解文章
本文篇幅不长,疏通不难,可以在串讲中明确重点文言字词,加深记忆
扎实翻译,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成诵
通过质疑,让学生感受谢家的浓厚的雅致氛围
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展示例句和关于雪的图片,给学生提供练笔的依据
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积累 |
板书设计 | |||
咏雪 寒雪 儿女 俄而 差可拟 →何所似 大笑乐 即 亦 讲论 雪骤 因风起 内集 | |||
教学反思 | |||
本节课的设计,在理念上有学生意识,涉及的问题都是在学生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发现。有语文意识,有语文味道,深入发现语言美感。找到了学习语文的大规律: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深入、从内容到语言的方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层进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模式的实效性;我把全班分成了九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六名同学。这样,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一组内组长发挥带动作用。 本课的设计还有很多的不足:本堂课课堂的容量不小,课堂时间不足。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的时候应该有明确的指导,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学生心里有数;课堂环节环环相扣,教师对课堂的掌握过于细致,交流品读语言的方式有些单一,这样显的太过于理智,感性不足,要弱化对课堂的掌控;解析课文和指导朗读时经历牵掣过多,时间分配欠佳,导致后面的诗文拓展无时间解决,也就没有了效用,这个地方的处理也欠妥当,没有时间处理,也完全可让学生记诵岑参《白雪歌》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上这些都是在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和探究的问题。 |
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此处叫学生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诵读课文,自主合作,品读鉴赏,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咏雪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咏雪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