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吉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遗传因子组成中,不是配子中遗传因子组成的是( )
A. YR B. Tt C. Er D. HT
2、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用于哪些生物( )
①噬菌体
②乳酸菌
③豌豆
④蓝藻
⑤草履虫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孟德尔通过多年的杂交实验,揭示了两大遗传规律,被后人称为“遗传学之父”。下列有关遗传学相关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长发和黑发是一对相对性状
B.异花传粉属于杂交,其后代都是杂合子
C.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是纯合子
D.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型一定相同
4、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Cc,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染色单体互换,下列哪四种精子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
A. AbC、Abc、abc、ABC B. AbC、aBC、abc、abc
C. aBc、AbC、aBc、AbC D. abC、abc、aBc、ABC
5、玉米是进行遗传学研究时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图表示玉米的雌,雄花在植株中的位置。下列哪项不是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
A. 可异花传粉或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是纯合子
B. 玉米种子多,统计基数大,更准确
C. 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D. 雌雄同株异花,操作方便,可以不去雄
6、关于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可能存在于同一种器官中
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是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数的2倍
D.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次数不同
7、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子一代种子和子二代种子分别结在( )
A.F1植株和F2植株上
B.亲代母本植株和F1植株上
C.亲代父本植株和F1植株上
D.亲代母本植株和亲代父本植株上
8、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 )
A.某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既有糯性的又有非糯性的
B.对某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测交后子代的性状表现
C.一对褐色眼的夫妇生有一个褐眼女儿和一个蓝眼儿子
D.纯合红花和纯合白花的植物杂交,F1的花色表现为粉红花
9、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D.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11、玉米种子的非甜(E)对甜(e)为显性,种子颜色的黄色(M)对白色(m)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某研究小组用两株不同基因型的玉米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非甜黄色:非甜白色:甜黄色:甜白色 ≈ 3:1:3:1。推测,亲代两株玉米的基因型为( )
A. EEMm×EeMm B. eeMm×EeMm
C. EeMm×eemm D. Eemm×EeMM
1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模拟孟德尔遗传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I、Ⅲ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从小桶Ⅱ抓取的小球若不放回将会影响实验结果
B.甲同学的统计结果可直接反映桶I中的小球种类和比例
C.乙同学的统计结果可说明雌配子AD:雄配子d=1:1
D.乙同学模拟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
13、某昆虫的长翅(G)对残翅(g)为显性。该昆虫种群中基因型GG和Gg的个体各占4/9,残翅昆虫占1/9。在25℃条件下,所有个体均可正常繁育。在35℃条件下,基因型gg的昆虫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则环境温度为35℃条件下,该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子一代中残翅昆虫占( )
A. 1/4 B. 1/9 C. 1/16 D. 1/81
14、一正常男子与一白化女性结婚,某同学将这对夫妇生育子代的情况绘制成遗传图解(如下图)。下列对该遗传图解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A. 漏写了亲本的性状表现类型及父本、母本符号
B. 漏写了杂交符号“×”
C. 卵细胞的类型只写一个a即可
D. F1的表型比应为1:1:1:1
15、虎皮鹦鹉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野生的都是稳定遗传的。若将野生的绿色和白色鹦鹉杂交,F1的羽色全部都是绿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所得F2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不同表现型,比例为9∶3∶3∶1。若将亲本换成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则F2不同于亲本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A. 2/7 B. 1/4 C. 1/5 D. 5/8
16、共(并)显性是指杂合子中显性和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为中间类型的现象。某动物的毛色由基因Ad、A+、a决定,毛发粗细由基因T、t决定,毛发形状由基因C、c决定,控制这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daTtcc和A+aTtCc的雌雄个体交配,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Ad、A+共显性且对a完全显性,T对t及C对c完全显性,则F1有12种表型
B. 若Ad、A+共显性且对a完全显性,T对t不完全显性,C对c完全显性,则F1有24种表型
C.若Ad对A+为完全显性,Ad、A+对a完全显性,T对t及C对c完全显性,则F1有12种表型
D.若Ad对A+为完全显性,Ad、A+对a完全显性,T对t不完全显性,C对c完全显性,则F1有18种表型
二、多选题
17、下图是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
B. 若图I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一定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C. 图II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可能是第一极体
D. 图II中③与④是姐妹染色单体,二者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
18、杂合子(Ss)连续自交若干代后,下面能正确表示子代个体所占比例的是( )
A. B.
C. D.
19、有关减数分裂观察和模型建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倍镜下可能看到人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含两条X染色体
B. 观察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可看到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布在赤道板位置,此时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C.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无论制作几对同源染色体,均只使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
D.选用雌性生殖器官做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更佳,因为卵细胞的体积较大,便于观察
20、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 黑×棕→1匹黑
② 黑×黑→2匹黑
③ 棕×棕→3匹棕
④ 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交配组合③中的棕色马一定都是纯合子
C.交配组合④的亲本中一定有一个是杂合子
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三、读图填空题
21、下图是某动物部分细胞增殖图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的甲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甲~丁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
(2)图1中C1 D1 段可对应图2中的____段。在甲~丁细胞中,与图1中D1 E1段相对应的细胞有____,处于图2曲线E2F2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比值为____ 。
(3)甲~丁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异常的细胞是____,出现异常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
(4)若图中异常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正常进行减数分裂Ⅱ,会形成____种类型的配子,其中有____个正常的配子。
22、有性生殖是指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由有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下图表示精子入卵后,发生(或引起)一系列变化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精子入卵后,图中X是____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目的是____。Y是被激活的卵子进行减数分裂Ⅱ,形成雌原核。同时形成的另一种细胞的名称是___。
(2)受精作用的实质是:____。
(3)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精子的____(多于、等于或少于)来自卵细胞的,精子入卵后其尾部留在外面,并在____的作用下发生自溶而消失。
(4)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多种多样的,加上受精过程中____,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四、填空题
23、人类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先天性耳聋(d)对听觉正常(D)为隐性,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听觉正常,母亲手指、听觉均正常,他们生有一个患先天性耳聋、手指正常的孩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父亲的基因型:___,孩子的基因型:___。
(2)母亲体内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类型有___,形成的原因是:基因T(t)与 D(d)之间的关系属于___,在形成配子时,会发生___,从而使产生的配子多种多样。
(3)该夫妇再生一个听觉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
(4)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患两种病的男孩的概率是___,若该男孩成年后与一个基因型相同的女子婚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___。
24、家禽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
项目
基因组合
A、B同时存在(A__B__型)
A存在、B不存在(A__bb型)
B存在、A不存在(aaB__型)
A、B都不存在(aabb型)
鸡冠形状
核桃状
玫瑰状
豌豆状
单片状
杂交组合
甲:核桃状×单片状→F1: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
乙:玫瑰状×玫瑰状→F1:玫瑰状、单片状
丙:豌豆状×玫瑰状→F1:全是核桃状
(1)甲组杂交F1 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____,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
(2)若让乙组F1中玫瑰状冠的家禽与另一纯合豌豆状冠的家禽杂交,则杂交后代基因的种类有____种,表现型及比例为___。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玫瑰状冠的有120只,那么表现为核桃状冠的纯合子理论上有______只。
(4)若另有一对等位基因I、i, 与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同样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基因I对A和B基因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i基因无抑制作用,如I_A_B_表现为单片状冠。基因型为IiAaBb的雌雄家禽交配,子代中鸡冠形状为单片状个体的比例为____。
25、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获得抗倒伏、抗病等优良性状,科学工作者往往要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要求农作物新品种。请利用提供的纯种高秆(D)抗锈病(T)的小麦、纯种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为生物材料,设计一套育种方案,培育符合要求的农作物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育种方式的理论依据是:_____定律,希望得到的小麦新品种的性状表型为____。
(2)写出育种的简要过程:
①选择纯种高秆抗锈病的小麦与纯种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进行杂交,获得F1。此步骤操作前,在花蕾期需要对_____去雄,目的是_____。
②利用_____,获得F2。
(3)预期:F2产生小麦新品种(所需类型)的概率为_______,从F2中选育能稳定遗传的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
(4)上述获得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属于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Y和R是非等位基因,可同时在配子中出现,与题意不符,A错误;
B、T和t是一对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不可能同时在配子中出现,与题意相符,B正确;
C、E和r是非等位基因,可同时在配子中出现,与题意不符,C错误;
D、H和T是非等位基因,可同时在配子中出现,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解析:
3、答案:C
解析: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人的卷发和黑发,是人的头发形状和颜色,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
B、同一植株异花传粉也属于自交,其后代可能是纯合子,B错误;
C、纯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是纯合子,C正确;
D、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型不一定相同,因为表型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A错误; B、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3种基因型,C错误; C、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可能为aBc、AbC、aBc、 AbC,B正确; D、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A、可异花传粉或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错误; B、玉米种子多,统计基数大,更准确,B正确; C、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C正确; D、雌雄同株异花,操作方便,可以不去雄,D正确。
故选:A。
6、答案:D
解析:A、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细胞可能同时存在于一种器官中,如精巢和卵巢,A正确; 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等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因此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是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数目的2倍,C正确; D、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都分裂1次,D错误。
故选:D。
7、答案:B
解析:种子中的胚属于下一代植物体的雏体,所以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子一代种子结在亲代母本植株上,子二代种子结在F1植株上,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A、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属于配子,不是个体,A错误;
B、对某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测交后子代的性状表现,不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
C、一对褐色眼的夫妇生有一个褐眼女儿和一个蓝眼儿子,出现了不同的性状,属于性状分离,C正确;
D、纯合红花和纯合白花的植物杂交,所得F1的花色表现为粉红色,说明红色与白色是不完全显性,不属于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C。
9、答案:A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图中①过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这是出现3:1的条件,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这是现象,不是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B错误;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出现3:1的条件,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3:1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正确。
11、答案:B
解析:用拆分法,用分离定律的方法来解决。子代中非甜:甜=1:1,说明亲代控制甜与非甜的基因型为Ee×ee;子代中黄色:白色=3:l,说明亲代控制种子颜色的基因型为Mm×Mm,推测,亲代两株玉米的基因型为eeMm×EeMm,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 A项因为小桶Ⅱ均为d,所以不放回不会影响实验结果,A错;B项甲同学模拟的是测交实验,测交实验的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反映测交对象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B正确;C项雌配子、雄配子的数量无法进行比较,C错;D项乙同学模拟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产生配子的过程,D错。
13、答案:C
解析:该昆虫种群中基因型GG的个体占4/9、Gg的个体占4/9,残翅昆虫(gg)占1/9,在35℃条件下,基因型gg的昆虫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即在35℃条件下,1/2GG和1/2Gg产生G的概率为3/4,产生g的概率为1/4,子一代中残翅昆虫占1/4×1/4=1/16,C正确。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亲本的性状表现类型及父本、母本符号没写,A正确;
B、由图可知,两亲本之间的杂交符号“×”未写,B正确;
C、aa个体只产生a这一种配子,卵细胞的类型只写一个a即可,C正确;
D、F1的表型比应为正常:白化=1:1,D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根据F2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不同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F1是双杂合子BbYy,且双显性B_Y_为绿色,双隐性bbyy为白色,一显一隐为蓝色或黄色,若将亲本换成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即亲本为BByy(纯合蓝色)×bbYY(纯合黄色)→F1:BbYy(绿色),子代互交:♀BbYy×♂BbYy→B_Y_(绿色):B_yy(蓝色):bbY_(黄色):bbyy(白色)=9:3:3:1.绿色和白色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为2/10,即1/5,C正确。
故选C。
16、答案:A
解析:A、让基因型为AdaTtcc和A+aTtCc的雌雄个体交配,若Ad、A+共显性且对a完全显性,T对t及C对c完全显性,则后代的表现型种类=4×2×2=16种,A错误; B、若Ad、A+共显性且对a完全显性,T对t不完全显性,C对c完全显性,则后代的表现型种类=4×3×2=24种,B正确; C、若Ad对A+完全显性,Ad、A+对a完全显性,T对t及C对c完全显性,则后代的表现型种类=3×2×2=12种,C正确; D、若Ad对A完全显性,Ad、A+对a完全显性,T对t不完全显性,C对c完全显性,则后代的表现型种类=3×3×2=18种,D正确。
故选:A。
17、答案:ABC
解析:A、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量加倍,故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8条,A错误; B、图1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故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像,B错误; C、图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由于细胞中有Y染色体,该生物为雄性,故不可能是第一极体,C错误:D、图I中③与④是姐妹染色单体,减数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D正确。
故选ABC。
18、答案:BC
19、答案:AC
解析:A、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也含有两条X染色体,A正确;B、观察处于减数分裂I中期细胞,可看到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B错误:C、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中,无论制作几对同源染色体,均只使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一种颜色代表来自母方,另一种颜色代表来自父方,C正确;D、宜选用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因为雌性生殖腺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不连续的且数量少,不能统计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少,D错误。
故选AC。
20、答案:CD
解析:A、由于产生的后代数目少,存在偶然性,所以①组虽然是表型不同个体交配,后代出现一种表型,但无法判断显隐性,A错误;B、由于产生的后代数目少,存在偶然性,交配组合③中的棕色马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B错误;C、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交配组合④能说明一个亲本是隐性纯合子,一个是显性杂合子,C正确;D、从以上四种组合及结果,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那种马是纯合子,D正确。
故选CD。
21、答案:(1)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丙、丁;次级精母细胞
(2)D2E2;乙、丙、丁;1∶1∶0
(3)丙;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彼此未分离(或减数分裂Ⅰ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级)
(4)2;0
解析:(1)图甲细胞中正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甲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图可知,甲具有同源染色体,乙、丙、丁不具有同源染色体。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指雄性,故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2)图1中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可对应图2中的D2E2段(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1E1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对应的细胞有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有丝分裂后期),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核DNA相同,不含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比值为1:1:0。
(3)甲~丁细胞中,丙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异常,减数分裂I(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彼此未分离(或减数分裂I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级)。
(4)该异常细胞会产生的2个相同的配子,比正常的配子多一条染色体,与其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会产生的2个相同的配子,比正常的配子少一条染色体,因此,会形成2种类型的配子,其中没有正常的配子。
22、答案:(1)卵细胞的细胞膜;阻止其他精子进入;极体
(2)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3)少于;溶酶体
(4)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或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解析:(1)精子入卵后,在精子触及卵细胞的细胞膜的瞬间,会阻止后来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在精子入卵后,卵细胞膜会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分裂Ⅱ,释放的是第二极体,因此,Y形成雌原核,同时形成的另一种细胞的名称是第二极体。
(2)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3)由于精子是由精细胞变形布成,进入卵细胞中的只是细胞核,细胞质几乎没有进入,所以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多于来自精子的,精子入卵后,尾部留在外面并在溶酶体的作用下自溶分解吸收掉。
(4)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多种多样的,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可有多种表现型。
23、答案:(1)TtDd;ttdd
(2)tD、td;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3/4
(4)1/16;0
24、答案:(1) 1∶1∶1∶1;测交
(2)2;核桃状冠∶豌豆状冠=2∶1
(3)40
(4)49/64
25、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或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矮秆抗锈病
(2)母本;防止自花传粉;F1自交
(3)3/16;选出F2中表型为矮秆抗锈病个体连续自交,淘汰性状不符合的,选择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纯种个体
(4)杂交育种
江苏省盐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二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二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