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永新中学高一4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 图表示胰岛素分子的一条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且分别位于第8、20、23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该多肽链中有29个肽
B. 该肽链的R基最多有21种
C. 胰岛素的功能与该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
D. 除去3个甘氨酸需消耗3个水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多肽链中的甘氨酸位于8、20、23位,因此水解掉3个甘氨酸需要断裂6个肽键,消耗6分子水,形成三条短肽和4个氨基酸。
【详解】A、该多肽链由30个氨基酸形成,需脱去29个水分子,形成29个肽健,A正确;
B、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R基也有21种,题中肽链由30个氨基酸构成,该肽链的R基最多有21种,B正确;
C、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其功能与该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C正确;
D、除去3个甘氨酸时需要断开6个肽键,即需要消耗6个水分子,D错误。
故选D。
2.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DNA和RNA共有的化学组成,下列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 磷酸、鸟嘌呤 B. 脱氧核糖、尿嘧啶 C. 腺嘌呤、胸腺嘧啶 D. 胞嘧啶、核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RNA是由核糖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参与构成二者的核苷酸除了五碳糖不同,碱基也不完全相同,DNA的碱基是:A、T、G、C,RNA的碱基是:A、U、G、C。
【详解】A、磷酸、鸟嘌呤是DNA和RNA共有的组分,属于阴影区,A正确;
B、脱氧核糖是DNA特有的组分,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组分,不属于阴影区,B错误;
C、腺嘌呤是DNA和RNA共有的组分,属于阴影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组分,不属于阴影区,C错误;
D、胞嘧啶是DNA和RNA共有的组分,属于阴影区,核糖是RNA特有的组分,不属于阴影区,D错误。
故选A。
3. 下列过程需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 )
A. 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
B. 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
C. 萤火虫发光
D. 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第二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产生乳酸,不产生ATP。
【详解】A、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需要光能,不需要ATP供能,A错误;
B、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形成麦芽糖,不消耗能量,B错误;
C、萤火虫发光过程需ATP水解提供能量,C正确;
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变成乳酸,不需要ATP供能,D错误。
故选C。
4.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某生物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所做的相关实验,该小组又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图甲的材料及装置,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单位时间上浮叶片的数量
B. 将图乙装置中的NaHCO3溶液换成NaOH溶液,可测出圆叶的呼吸强度
C. 在图乙实验中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大,光合作用速率不断增大
D. 图丙中12小时后测得b-a的量表示右侧截取部分的有机物的积累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
(1)装置甲: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应该是反映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是叶片上浮速率或一定时间内圆叶片浮起的数量。
(2)图丙: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装置甲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应该是反映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是叶片上浮速率或一定时间内圆叶片浮起的数量,A正确;
B、若将图乙装置放置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出圆叶片的呼吸作用,将乙装置中的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NaOH溶液后,NaOH能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被吸收,无法测得呼吸速率,B错误;
C、在图乙实验中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大,植物细胞失水增多,细胞代谢减慢,光合作用速率会降低,C错误;
D、分析图丙可知: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的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故右侧照光后称重得到的是总光合作用减去呼吸消耗(净光合作用)后的重量,左侧遮光后称重得到的是呼吸作用消耗后的重量,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b-a),D错误。
故选A。
5. 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分裂间期依次分为G1、S、G2三个时期,分裂间期结束进入分裂期(M)。下表为某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
G1
S
G2
M
时长(h)
9
6
2.5
1.5
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A. 处于M期的细胞至少需要9h才能到达S期
B. S期结束后,DNA分子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C. 使用DNA合成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癌细胞的增殖
D.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中心粒在间期倍增,进入分裂期后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裂间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1)G1期(DNA合成前期):主要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以及核糖体的增生。
(2)S期(DNA合成期):DNA 复制。
(3)G2期(DNA合成后期):合成分裂期(M期)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
【详解】A、分析题表可知:即使处于M期末期的细胞,需要经G1期才能到达S期,即需要9h才能进行DNA复制,故处于M期的细胞,至少需要9h才能到达S期,A正确;
B、S期结束后,细胞完成DNA复制过程,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并未改变,但含有2个DNA分子和2条染色单体,B正确;
C、DNA合成抑制剂特异地抑制DNA合成,而不影响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进行细胞周期的运转,从而将被抑制的细胞抑制在DNA合成期,C正确;
D、洋葱为高等植物,其根尖分生区不含中心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D错误。
故选D。
6. 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代表染色体的是a,代表染色单体的是b
B. 染色质丝螺旋缠绕成为染色体可能发生在①时期中
C. 细胞发生①→②的过程时,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
D. ②→③过程中细胞板形成并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①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台成;②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③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的移向两极;⑤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随着DNA复制产生,随着着丝粒分裂消失,而染色体和DNA的关系表现为,当含有染色单体时,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同,且为染色体数目的二倍,当没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据此可知,图中代表染色体的是a,代表染色单体的是b,A正确;
B、染色质丝螺旋缠绕成为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前期的细胞中经过了DNA复制,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DNA数目的一半,且染色单体数目和DNA数目相等,即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的比例为1∶2∶2,对应于图中的①时期,B正确;
C、细胞发生①→②的过程时,意味着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状态由中期进入后期,C正确;
D、图①可代表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②可代表有丝分裂后期,③可代表有丝分裂的末期或间期开始。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7. 下图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为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
B. ab段核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C. gh段着丝粒分裂,DNA数目加倍
D. 图2中ij段形成是因为细胞一分为二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可知,图1中ab段该物质数量加倍,且数量加倍需要一定的时间,cd段该物质又恢复原来的数量,所以图1表示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分析图2可知,该物质在gh段暂时加倍,ij段又恢复原来的数量,所以图2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分析图1可知,该物质在ab段数量加倍,且数量加倍需要一定的时间,bc段数量保持相对恒定,cd段该物质又恢复原来的数量,所以图1表示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A错误;
B、分析图1可知,该物质在ab段数量加倍,表示DNA的复制,使DNA的数量加倍,但染色体的数量不变,B错误;
C、分析图2可知,该物质在gh段暂时加倍,所以gh段表示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量暂时加倍,但DNA数量保持不变,C错误;
D、分析图2可知,该物质在gh段暂时加倍,ij段又恢复原来的数量,所以图2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ij段又恢复原来的数量的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D正确。
故选D。
8. 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能形成两个核DNA相同的子细胞
B. 图甲所示细胞内有2个中心体、4条染色体
C. 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8、0、8
D. 图丙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细胞板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平均分配,所以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而染色体是核 DNA 的载体,因此图甲所示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能形成两个核 DNA 相同的子细胞, A正确;
B、图甲所示细胞内有2个中心体,4个中心粒、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正确;
C 、乙细胞中着丝粒已经分裂,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数为0,故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8、0、8,C正确;
D 、图丙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丙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且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
故选D。
9. 一个受精卵能发育成一个多细胞的个体,这主要依赖于细胞的( )
A. 分裂和癌变 B. 衰老和分化
C. 分裂和分化 D. 衰老和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加。
【详解】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多细胞个体的过程中,细胞数量和种类都增加,这主要体现了细胞的分裂、分化,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 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干细胞。下列有关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B. b过程形成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 b、c过程形成的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
D. a、b、c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不同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最终产生标志性蛋白质。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详解】A、细胞分化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A正确;
B、b过程分化形成某种特定功能的细胞,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物质,因而具有全能性,B正确;
C、b、c过程是经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相同,C正确;
D、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相同,b、c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均发生特定变化,D错误。
故选D。
11. 肌卫星细胞是骨骼肌中除肌细胞外的一种干细胞。力量训练时肌细胞受损会激活肌卫星细胞进行增殖分化,产生新的肌细胞与现有的肌细胞融合来修复肌肉损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肌卫星细胞与肌细胞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也相同
B. 新的肌细胞与现有肌细胞的融合可能使肌细胞拥有多个细胞核
C. 力量训练造成的肌细胞损伤会使肌肉萎缩,危害人体健康
D. 肌细胞已高度分化,所以其细胞核不具有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肌卫星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可产生新的肌细胞,肌卫星细胞与肌细胞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相同,A错误;
B、新的肌细胞与现有肌细胞的融合,在融合之前,每个肌细胞都有自己的细胞核,在融合在一起后,肌细胞就拥有了多个细胞核,B正确;
C、力量训练造成的肌细胞损伤,会激活肌卫星细胞进行增殖分化,产生新的肌细胞与现有的肌细胞融合来修复肌肉损伤,C错误;
D、肌细胞已高度分化,但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B。
12.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细胞通过自噬使细胞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衰老的细胞器等可以被降解并回收利用,饥饿能加快细胞自噬。下图是细胞自噬部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说明生物膜有相似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B. 残余体排出细胞膜外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参与
C. 自身物质或结构经细胞自噬降解产物可作为呼吸过程的原料
D. 溶酶体中蛋白酶使线粒体膜蛋白降解产生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详解】A、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说明两种膜的组成和结构相似,即有相似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A正确;
B、残余体与细胞膜融合后排出细胞膜外属于胞吐过程,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直接参与,B错误;
C、自身物质或结构经细胞自噬的降解产物有氨基酸、葡萄糖等,可作为呼吸过程的原料,C正确;
D、蛋白酶是专一性分解蛋白质的酶,而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因而溶酶体中蛋白酶可以使线粒体膜蛋白降解产生氨基酸,D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
13.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产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高等植物之间通过胞间连丝有信息交流功能,也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B. 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C. 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D. 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答案】CD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由图可知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进入筛管细胞,蔗糖水解形成单糖后顺浓度梯度进入薄壁细胞。
【详解】A、高等植物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由图可知胞间连丝可以运输蔗糖,A正确;
B、蔗糖水解为单糖后,蔗糖浓度降低,形成浓度差,利于顺浓度梯度运输,B正确;
C、单糖转运至薄壁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C错误;
D、蔗糖的运输是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D。
14. 研究发现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且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可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而通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 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C. K+通过通道蛋白协助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在主动运输中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
【答案】BC
【解析】
【分析】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可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而通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依靠载体蛋白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可能属于协助扩散,也可能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A正确;
B、胞吞胞吐过程无转运蛋白参与,故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并不都是自由扩散,B错误;
C、K+通过通道蛋白协助运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
D、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可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而通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故在主动运输中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D正确。
故选BC。
15. 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平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两、丁四种条件下进行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
B. 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得多
C. 丙条件下,细胞呼吸生成的ATP最少
D. 丁条件下,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甲条件下CO2释放量最高,且此时O2 的吸收量为零,说明此时酵母菌细胞进行的是无氧呼吸;在乙条件下,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酵母细胞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同时进行,且无氧呼吸大于有氧呼吸;在丙条件下,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酵母细胞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同时进行,且无氧呼吸小于有氧呼吸;丁条件下,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酵母细胞进行的是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反应式:
无氧呼吸反应式:
【详解】A、甲条件下,酵母细胞进行的是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酵母细胞将葡萄糖分解,产生CO2和酒精,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A正确;
B、在有氧条件吸收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从图中来看,在乙条件下,吸收氧气的相对值是3,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相对值也是3,消耗的葡萄糖的量是0.5,而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实际相对值是8,除去有氧呼吸,剩下的就是无氧呼吸产生的,无氧呼吸释放量是5,消耗的葡萄糖的量是2.5,B错误;
C、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最少,在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甲条件下释放出的能量最少,生成的ATP最少,C错误;
D、丁条件下,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酵母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BC。
16. 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如图表示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B. ①和②中酶的种类不同
C. ②和③中都能释放大量能量,生成大量ATP
D. ②和③分别是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答案】CD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少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发生反应,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A、分析题图,葡萄糖分解为甲和乙,甲可以生成CO2和乙,乙与O2结合可以产生水,推测甲为丙酮酸,乙为[H],A正确;
B、①为细胞质基质,②为线粒体基质,①中进行葡萄糖的分解,②中进行丙酮酸的分解,①和②中酶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故种类不同,B正确;
C、②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少量能量,③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可以产生大量能量,C错误;
D、②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线粒体基质,③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为线粒体内膜,D错误。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
17. 生物兴趣小组选用某植物A、B两个品种,在正常光照和弱光照下进行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部分实验内容与结果见下表。
品种
光照处理
叶绿素a含量(mg/cm2)
叶绿素b含量(mg/cm2)
类胡萝卜素总含量(mg/cm2)
光合作用速率(μmolCO2/m2·s)
A
正常光照
1.81
0.42
1.02
4.59
A
弱光照
0.99
0.25
0.46
2.60
B
正常光照
139
0.27
0.78
3.97
B
弱光照
3.80
3.04
0.62
2.97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____上。分别提取经两种光照处理的品种B的光合色素,再用滤纸进行层析分离。与正常光照相比,弱光照处理的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的第4条色素带变______,这有利于品种B利用可见光中较短波长的______________光。
(2)实验表明,品种_____更不耐荫,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的自变量有植物品种和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类囊体膜 ②. 宽 ③. 蓝紫
(2) ①. A ②. 与正常光照相比,在弱光照条件下,品种A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幅度大于品种B
(3)光照强度
【解析】
【分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所设置的同一品种的两组实验中,正常光照组为对照组,弱光照组为实验组。分析表中信息可知:经弱光照处理,品种A的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较正常光照下降,而品种B却与之相反,经弱光照处理,品种B的叶绿素总含量较正常光照增加,类胡萝卜素总含量比正常光照略低。
【小问1详解】
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表中信息显示:在弱光照时品种B的叶绿素b的含量高,自上而下的第4条色素带即是叶绿素,品种B的更宽。这有利于品种B利用可见光中较短波长的蓝紫光。
【小问2详解】
弱光照时品种 A 的叶绿素 a 、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总量均低于正常光照,吸收光的能力减弱,而品种B却与之相反;并且在弱光照条件,品种A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幅度大于品种B,说明经弱光照处理,该植物可通过改变光合色素的含量及其比例来适应弱光环境,品种B的耐荫性较高,品种A更不耐荫。
【小问3详解】
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处理包括A和B不同品种,以及正常光照和弱光照,故此实验的自变量有植物品种和光照强度。
18. “熊虫”是生命力非常顽强的动物。在不良环境中,熊虫会自行脱掉体内99%的水分,身体萎缩成正常情况下的一半,处于一种隐生(假死)状态,此时虫的新陈代谢率几乎降到零。研究表明,进入隐生状态前,熊虫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海藻糖(一种二糖),进入隐生状态的能虫可以经受几小时零下271°C的冰冻。回答下列问题:
(1)熊虫处于隐生状态时,主要脱去的是________水。
(2)海藻糖是由________元素组成的。若要探究海藻糖是否为还原糖,一般选取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
(3)研究者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动物的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免受极低温度造成的损伤,为探究该假设的真实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将其补充完整;
选材:不含有海藻糖的 、不能抵抗极低温度的动物组织细胞。
过程:①取适量实验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加海藻糖,乙组不加海藻糖;
③甲、乙两组均在极低温度(—273C)下冰冻数小时。
从实验操作过程可以分析,_______组是实验组。
④将温度缓慢升高恢复至常温后,观察甲、乙两组细胞生活状况,预期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和结论是:
可能一: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可能二: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答案】(1)自由 (2) ①. C、H、O ②. 斐林试剂
(3) ①. 甲 ②. 若甲组细胞生长良好,乙组细胞死亡,则假设成立 ③. 若甲、乙两组细胞部死亡,则假设不成立
【解析】
【分析】在实验设计中,对照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研究海藻糖对组织细胞的是否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海藻糖为自变量,在设计实验时,实验组加入海藻糖,对照组不加,将其他无关变量控制为等量且适宜,细胞的生活是否良好是观察指标(因变量)。
【小问1详解】
熊虫处于隐生状态时,新陈代谢水平下降,自由水含量降低,故主要脱去的是自由水。
【小问2详解】
海藻糖属于糖类,是由C、H、O元素组成的。要探究海藻糖是否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水浴加热,如果有还原性,可产生砖红色沉淀,反之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研究海藻糖对组织细胞的是否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海藻糖为自变量,在设计实验时,实验组加入海藻糖,对照组不加,即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将温度缓慢升高恢复至常温后,观察甲、乙两组细胞生活状况,可能出现的预期结果和结论:可能一:若甲组细胞生长良好,乙组细胞死亡,则"熊虫"产生的海藻糖确实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假设成立。可能二:甲、乙两组细胞均(或绝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不能保护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因低温而损伤,则假设不成立。
19.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ATP可将某些蛋白质磷酸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会改变形状做功,从而推动细胞内一系列反应的进行(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水稻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生理过程)。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载体蛋白的__________过程。
(2)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处于______________中。这种功能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
(3)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性。
【答案】(1) ①.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②. 磷酸化
(2) ①. 动态平衡 ②. 生物界的统一性
(3) ①.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 高效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TP可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而磷酸化的蛋白质会改变形状做功,形成Pi和产物。
【小问1详解】
水稻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水稻细胞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ATP为主动运输供能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载体蛋白的磷酸化的过程。
小问2详解】
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进行的,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功能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这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小问3详解】
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酶具有高效性,即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20. 下图甲是某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细胞结构;图乙是小明同学构建的两种原核细胞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含有胸腺嘧啶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甲与图乙相比,主要区别是图甲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构建的图乙两种模式图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妨碍甲细胞的呼吸,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这种病毒作用的细胞器很可能是图甲的[ ]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④⑥ ②. ①
(2) ①.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②. 叶绿体和线粒体
(3)① 线粒体
【解析】
【分析】图甲中①是线粒体,②是细胞核,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膜,⑥是中心体,⑦是高尔基体。
【小问1详解】
不具有膜的细胞器是中心体和核糖体,即⑥和④;含有胸腺嘧啶即是含有DNA的细胞器,图中的细胞器只有①含有DNA。
【小问2详解】
图甲是动物细胞,图乙是原核生物细胞,最主要区别是图甲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具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小问3详解】
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病毒影响细胞呼吸很可能影响的是线粒体。
21. 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过程b分裂产生的子细胞③和④具有相同的特征,这是因为__________。
(2)图中细胞⑤与⑥形成的过程中,会在______________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________,细胞内的酶活性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都降低:细胞凋亡是指由_________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对个体的发育是______(填“有利”或“不利”)。
【答案】(1)③和④都是由细胞②经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2) ①. 形态、结构和生理动能 ②. 增大 ③. 不一定 ④. 基因 ⑤. 有利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②的a过程表示细胞生长,体积增大;②~③、④的b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③~⑤和④~⑥的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小问1详解】
过程b分裂产生的子细胞③和④与原来的母细胞②具有相同的特征,这是因为细胞③和④是由细胞②经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与母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且两个子细胞还没有分化。
【小问2详解】
图中细胞⑤与⑥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两种细胞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衰老细胞内大部分酶的活性降低,但依旧有少数水解酶的活性没有降低,故细胞内的酶活性不一定都降低;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或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死亡)的过程,该过程对生物体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个体的发育是有利的,如在成熟的生物体内,衰老细胞以及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L蒸馏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