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55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55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955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全解全析
一、古诗文
(一)默写与运用(13分,前三句各3分,第四句4分)
1.路转溪桥忽见
2.怀旧空吟闻笛赋
3.参差披拂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本题中的“见、赋、披拂、渡”等字容易写错,要加强注意。
(二)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
5. 白居易(1分)宋(1分)六一居士(1分)
6. 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作为快乐。(3分)
7. (1)全/都 (2)正当/将要(4分,各2分)
8. 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3分,每句1分)
9.B (3分)
10. 深切同情(1分)与民同乐(1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清廉(1分)内敛/低调/持重(1分)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时要注意关键词解释。
句中“从(跟从)”“乐(快乐)”“而(却)”“乐其乐(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为关键词,要准确翻译。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要根据语境来作答。
(1)句意是父子都很清廉,俱:都;
(2)句意是正当要辞别时,临:正当,将要。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结合“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可知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见他的父亲,结合“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他很疑惑家里哪里来的这匹绢,结合“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可知他认为他不如他父亲清廉。
据此可概括作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和理解。
A.结合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可知“苍颜白发”是形容欧阳修自己的,这体现的是一位慈祥和蔼的太守形象,选项“体现了人物的艰辛”说法错误;
C.【丙】文中讲的是胡质父子为官清廉的故事,选项“关爱百姓的父母官”并未体现;
D.【甲】文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乙】文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丙】文中讲的是胡质父子为官清廉的故事,选项“都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期待”说法错误;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
【甲】文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乙】文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表明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
两文都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形象,即《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丙】文中讲的是胡质父子为官清廉的故事,结合“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可知他认为他不如他父亲清廉,因为他父亲还十分低调、内敛。
【点睛】参考译文:
【甲】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乙】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丙】胡质的儿子胡威,字伯虎。自小就有志向,严格地坚守清廉。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洛阳前去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见他的父亲。在府中住了十几天,胡威向父亲告辞。正当要辞别时,胡质赐给他绢一匹,作为旅途上的盘缠。胡威跪下说:“父亲为官廉洁奉公,不知道哪里来的这匹绢?”胡质回答说:“这是我俸禄的剩余,因此给你做旅途中的盘缠。”胡威这才接受,辞别父亲踏上回家旅途。胡威这才接受这匹绢,辞别父亲回京。……晋武帝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凭什么认为不如你父亲?”胡威回答说:“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不如我父亲。”
二、现代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7分)
11、D (2分)
12、指出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有实力的人,往往不动声色。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关于有实力的人的论述。(3分)
13、(7分)(1)有实力的人,往往不动声色。(1分)
(2)有实力的人,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2分)
(3)有实力的人,懂得厚积薄发,才能将大放异彩的机会牢牢抓住。(2分)
(4)有实力的人,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2分)
14、(5分)放在第6段。(1分)这段文字列举了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和张飞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结果造成蜀汉政权灭亡的例子。(1分)与第6段中林则徐面对被严办时懂得管自己的情绪这个例子形成对比(对照关系),(2分)进一步论证了“有实力的人,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观点。(1分)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择关联词语的能力。要浏览全文,结合语境判断。“听从内心的声音、活得越来越像自己的时候”是“优势会渐渐展现出来”的必备条件,缺少了前面分句的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的那个分句指出的结果,所以应该选“只有……才……”。“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ABC选项不合语境;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议论文第一段的作用常常有: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论证论点,形式新颖,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本文第①段,“我们身边总是不乏这样一类人,他们表面……”指出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有实力的人,往往不动声色。引出本文的论题,即关于有实力的人的论述。事例本身在论证方法上属于举例论证,证明了本文的论点“有实力的人,往往不动声色”;另外,以身边的事例开头,增加了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作者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从全文看,本文的标题“有实力的人,往往不动声色”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是作者的观点。
从第②段“有实力的人,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他们会找到一种最舒适的姿态安放自己”,第③段“大多数人感到苦恼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可知,这两段主要从“有实力的人,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展开论述。从第④段“他们深谙这个道理,懂得厚积薄发,只有当自己具备了足够实力的时候,才能将大放异彩的机会牢牢抓住”可知,作者主要从“有实力的人,懂得厚积薄发,才能将大放异彩的机会牢牢抓住”展开论述,第⑤段列举科比的事例和黑格尔的名言佐证。第⑥段引用荀子的名言,列举林则徐的事例,论证“有实力的人,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择论据的能力。要结合语境做出判断。这段文字列举了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和张飞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结果造成蜀汉政权灭亡的例子,能从反面论证第⑥段“有实力的人,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观点,并且这个例子与第⑥段中林则徐面对被严办时懂得管自己的情绪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有实力的人,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的分论点,所以放在第⑥段合适。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9 题(18分)
15.(2分)天地/世界/样子
16.(4分)对老万淘瓷片时的肖像、动作、语言进行了描写(2分),写出他的听觉灵敏、眼尖手快(1分),突出老万这个行家里手的技艺高超(1分)。
17.(2分)D
18.(4分)(1)控制紧张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2分)
(2)老万的师傅带着老万,看扎灯,观玉雕,玩剪纸,看皮影戏,四处去感受光影艺术的曼妙,老万悟道。(2分)
19.(6分)内容上(3分):结尾段写老万收了一个京都大学的日本教授做徒弟,泰然接受他的拜师大礼。(2分)这表明老万的半刀泥手艺精湛,还有他的不藏私,愿意传承手艺的匠人精神,得到了更多人的敬重。/他代表中国所有半刀泥技术的工匠接受这一大礼,体现出他对历史上创造坚持这一技艺的匠人们的敬重、赞美,对这份手艺的热爱。/继承优秀民族工艺时的一份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精神。(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结构上(2分):手艺不仅在中国传承,还传到海外,呼应了标题中的“复活”二字。结尾句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旨。(2分)
表达效果(1分):结尾意味深长,耐人深思,情感真挚深沉。(1分)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分析。
根据原文第②段“我终于瞧见了瓷片上暗藏的乾坤:瓷片对光一照,里面的虚实纹样都透了出来,果然有梅枝,有雀鸟,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可知,这里的“乾坤”指的是瓷片上刻画的梅枝、雀鸟的样子,小小的瓷片上有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样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从①段的“他耳朵上的茸毛竖起”可以看出,这是对老万淘瓷片时的肖像描写,突出了他的听觉灵敏;从“从一堆瓷片中捡出好几片来,他摊开它们,一一询价”可以看出,这是对老万的动作描写,突出他的眼尖手快;从“停,停一下!”可以看出,这是语言描写,突出他淘瓷片时的急切。通过这一系列描写,可以看出老万淘瓷片的技艺娴熟、高超。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
D.结合③段的“半刀泥技法的老祖宗,就是宋瓷,准确地说,就是这种南宋青白瓷……我淘了几百片宋瓷,再也瞒不了人。摊贩们也敬重手艺人,给我时价打八折,让我买得痛快”可以看出,老万“欺瞒了很多人”是错误的;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筛选。
(1)结合⑤段的“考验的不仅是审美与刻工,还有匠人控制紧张感的能力……所以,心无旁骛很重要,你一心一意去感受那些块面……你沉浸其中”可概括出,控制紧张感,要做到心无旁骛;
(2)结合第⑥段的“二十年前,师傅带着小万,四处去感受光影艺术的曼妙:看扎灯,观玉雕,玩剪纸,瞧得最多的竟是皮影戏。……忽然让小万看到了各种运刀的可能性……看完皮影,再回去看宋代的残瓷,更是豁然开朗,连千百年前匠人运刀时,心中是畅快还是愁苦,都一目了然”可概括出,老万的师傅带着老万,看扎灯,观玉雕,玩剪纸,看皮影戏,四处去感受光影艺术的曼妙,老万从而悟道。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概括。
内容上:结合⑧段的“他两年前收的一位徒弟最有意思——京都大学的教授,日本人,教了一辈子陶瓷史”和“拜师当天,日本教授对着比自己小九岁的老万平心静气行大礼,敬茶,老万挺直脊背,泰然地受了礼”可以看出,最后一段描写了老万收了一个京都大学的日本教授做徒弟,泰然接受他的拜师大礼;结合“他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受这份礼,而是代表所有掌握了半刀泥技术的工匠在受这份礼”可以看出,他代表中国所有半刀泥技术的工匠接受这一大礼,体现出他对历史上创造坚持这一技艺的匠人们的敬重、赞美,对这份手艺的热爱和自信。
结构上:结合最末的“他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受这份礼,而是代表所有掌握了半刀泥技术的工匠在受这份礼,包括那些在宋瓷片上留下清雅、自在、随性之刀笔,却已经消失在历史云烟中的无名匠人们”可以看出,结尾句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旨:作为当代掌握了半刀泥技术的工匠,老万不仅“复活”了这项技艺,与题目中的“复活”相呼应,而且把它传到了海外,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耐人深思,令人品味,值得敬仰。
三、综合运用
20.(6分,每点2分)⑴分布范围广;⑵成为传统阅读的延伸和补充;⑶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覆盖面;⑷成为最具温度的城市文化地标之一;⑸有丰富且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和人群;⑹以旧改新,融入社区(写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21.(共6分。选项1分,理由2分,写出一点且与材料中书房的定位吻合即可;宣传语3分,其中内容和名字有关联2分,语言简洁1分)
示例:我选A,因为这个城市书房是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如同是学生的第二个课堂。宣传语:这里是阅读的乐园,这里是课堂的延伸。
选B,因为这个书房和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衔接,而“驿站”指放松休息的地方,所以这个书房是可以让学生轻松读名著的地方。宣传语:轻松阅读名著,丰富你的心灵。
选C,因为这个城市书房创设了互动交流和分享的平台,犹如一个可以让学生们聊聊读书感受的客厅。宣传语:坐一坐,读一读,聊一聊。
22.(4分,每空1分)⑴D ⑵C ⑶B ⑷A
23.(4分,每个1分)⑴傅聪 ⑵埃德加·斯诺(斯诺)⑶保尔·柯察金(保尔) ⑷吴用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材料一“‘小而美’的城市书房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已开进了沪上的大街小巷、商圈乃至景区”可概括为:分布范围广;
由材料一“作为全民阅读的新型服务载体,城市书房是传统阅读阵地的现代延伸和有益补充”,可概括为:成为传统阅读的延伸和补充;
由材料一“城市书房的出现,不仅大大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覆盖面,打通了公共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成为一座城市最具温度的文化地标之一”可概括为: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覆盖面;成为最具温度的城市文化地标之一;
由材料二“在浦东新区,融书房、张江科学城书房、国际象棋主题分馆等十几家主题房,满足了市民个性化文化需求,成为浦东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线。位于陆家嘴金融城的‘融书房’,由老旧社区图书馆改建而成,率先探索由普通公共图书馆向有明显个性的‘金融城市书房’转变。馆藏文献约五分之一为外文书籍,以金融方面图书资料及相关社群文化为特色。每周举办两场高质量读书会。既满足金融白领群体的需求,又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阅读场所”可概括为:有丰富且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和人群;以旧改新,融入社区等。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从中选取名称后,说明理由及宣传语即可。
示例:
我选A,因为这个书房是学生名著学习的补充,是第二个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课堂。
宣传语:阅读丰富生活,“悦读”延伸课堂。
选B,因为书房链接了“名著导读”的内容,而“驿站”指放松休息和再出发的地方,学生们在书房中可以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宣传语:名著照照亮人生,驿站慰藉心灵。
选C,因为城市书房就设立在学生及学校周边,就像在客厅看书般方便,在这个平台上也如在客厅般自由。
宣传语:品读名著经典,坐聊世间百态。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与积累。
(1)“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节选自《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收录在《艾青诗选》里,故选D;
(2)“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是傅雷给孩子信中的叮嘱,选自《傅雷家书》,故选C;
(3)“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激励无数青年的经典名句,故选B;
(4)“人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一遇到拦路的荆棘,就把生命当成笨重碍事一文不值的东西扔掉”这句话是《昆虫记》里的句子,故选A。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
(1)由“从父亲书信中体会爱与责任、艺术与人生感悟的孩子”,这是《傅雷家书》的介绍,体会父爱的是傅聪;
(2)由“深入西北革命根据地,真实记录所见所闻的美国记者”可知,这是《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
(3)由“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奋斗的战士”可知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4)由“智取生辰纲,能文能武,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可知这是《水浒传》里的人物:吴用。
四、写作
24.【范文】
例文:
走过,才明白
有些路,走过,才明白;有些事,做过,才懂得;有些人,爱过,才珍惜。
过年,回家。转过最后一道弯,已然看见那熟悉的身影,是奶奶。奶奶怕是已在村口的桥头等了许久,寒风中,却能感受到奶奶的喜悦之情。远远的,奶奶就向我们快步走来,迫不及待的心情却让我鼻尖一酸,这是有多久没回来了?爸爸早已摇下车窗,招呼奶奶上来。奶奶笑着摆摆手说:“不了,你们先回家吧,我去买几个囡囡爱吃的菜。”说完便走。“我和您一起去吧!”我下意识地脱口而出。爸妈和奶奶皆是一愣,“外面风大,快回去!”奶奶劝我道。“让她去吧!正好散散心。”爸爸开了口,奶奶见状,也不得不同意了。我急忙下车,拉住奶奶的手,和她一起走,奶奶也将我的手拉的更紧了。
走在路上,一时无话。我和奶奶像是多年未见一般,竟这般陌生。难道是因为我学业繁重,两个多月未回来看奶奶?我只能这么解释。在风中,倏忽间,我看见了奶奶头上新添的些许白发,眼眶微湿,鼻尖一酸。眼前仿佛出现一大一小两个橙色的影子,在黄昏里更显温馨,那是奶奶牵着年少时放学回家的我的手,那时奶奶的步伐多么矫健,满头黑发,多么年轻,那时我和奶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说。可是……现在我敬爱的奶奶渐渐老了,头发灰白,脸上有了不少的皱纹。可奶奶于我,总是独一无二的,从小到大一直深爱着我陪伴着我……
“奶奶,谈谈最近乡里发生的事吧!”奶奶笑笑看着我,还真的说起了张家长李家短的琐事。虽然我不熟悉,但我却从奶奶的口中读出了幸福,也读出了我能陪伴的幸福。我忽然明白,其实奶奶也到了需要陪伴的时候,也许陪伴是珍爱奶奶的最好选择。
这时,忽然想到,我家城里住宅的楼上也住着一对跟奶奶差不多年纪的夫妇,我时常看见他们一起手挽手出去散步。那个老爷爷有时也会到楼下与小区里的老人杀上几盘棋,这时,不懂棋的老奶奶却也坐在身旁陪着,有时唠唠嗑,有时打打毛衣,一幅相依相伴的画面,让人暖心极了。有时我散步时,也会遇见他们,他们偶尔会绕着湖边转一圈。碰见了,老奶奶也会打个招呼,一起说说话。偶然得知,早年老奶奶曾与老爷爷一起出去打拼过。“那些日子真苦,却也熬过来了。”老奶奶笑着感慨,“一起走过,却发现那些誓言还不如实实在在陪在身边好。”老爷爷一语道破,我陷入了沉思。
是啊,有些事,经历过,才会懂得。话不必多说,有亲人的陪伴就够了。到后来的我们,才明白,才懂得,才珍惜,家人是最值得陪伴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题目为“走过,才明白”,“走过”是自己的经历,对自己而言,是特别的经历,才值得抒写。“明白”是这段经历的意义,也是作文的主旨所在。“才”这个副词不能忽略,它让文题前后具备了某种条件关系。品味这个词,文章结尾揭示的那个道理,是“走过”方能明白的,换句话说,这个道理起初轻易是不会明白的。文章里应该有相关的点染才是。
二、选材。从题干中,我们可以获得选材信息:“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可以写自然风景,旅游经历;“走过街巷阡陌,感受世俗万象”,可以写世俗百态,生活小事;“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可以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何由幼稚任性到成熟;“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可以写如何战胜挫折,如何走出困惑。省略号,表明还有更多的内容可写。
三、立意。本次作文立意并不难,但注意立意不能太肤浅。所写经历要是自己的独特经历,从中抒写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例如“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从自己感触最深最具独特个性的材料出发升华出文章的主旨,从文章写作的操作层面上困难其实不大,关键是这份独特的“走过”和“明白”没有平时的积累是很难达成的。
评分标准:
等第 | 中心与材料 (25分) | 语言 (25分) | 思路与结构 (10分) | 评分细则 |
A 60-53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选材恰当,有新意 感情真挚 内容充实 | 语言流畅、简洁、得体 有一定的表现力 | 思路通畅 层次清晰 结构完整 详略得当 | A等基准分56分。基本符合三项条件得基准分;三项中有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评为A。 |
分项得分 | 25-22分 | 25-22分 | 10-9分 | |
B 52-43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选材恰当 感情真实 内容较充实 | 语言通顺、简洁 用语规范 | 思路连贯 层次较清楚 结构完整 能注意详略 | B等基准分47分。基本符合三项条件得基准分;中心与材料或语言有一项较好的,酌情加分;其中一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
|
分项得分 | 21-18分 | 21-18分 | 8-7分 | |
C 42-33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选材基本恰当 内容不够充实 | 语言基本通顺 用语基本规范 | 思路基本清楚 层次基本清楚 结构完整,但不够合理 详略安排不够恰当 | C等基准分36分。基本符合三项条件得基准分;其中两项较好的,酌情加分;有欠缺的,酌情减分。 |
分项得分 | 17-14分 | 17-14分 | 6-5分 | |
D 32-24 | 题意理解偏颇 中心不明确 选材不合理 内容空洞 | 语言不通顺 用语不恰当 病句比较多 | 思路不清楚 结构不完整 | D等基准分28分。基本符合三项条件得基准分;其中一项在C、D之间,酌情加分。
|
分项得分 | 13-11分 | 13-11分 | 4-2分 | |
E 23-0 | 偏离题意 无中心 | 词不达意 表达混乱 | 思路混乱 结构残缺 文不成篇 | 严重偏离题意,或有严重语病,或字数不足300字,18分以下。 |
分项得分 | 10-0分 | 10-0分 | 1-0分 |
说明:
(1)题目不写扣2分。
(2)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扣1~2分。
(3)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上海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上海卷)-语文(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上海卷)-语文(全解全析),共8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