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调研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海内存知己(2)天涯若比邻(3)黄发垂髫(4)清明时节雨纷纷(5)路上行人欲断魂(6)所谓伊人(7)如三月兮(8)微君之躬(9)坐观垂钓者(10)徒有羡鱼情
2.根据语境完成题目。(9分)
(1)(3分)tián、礴、撼
(2)(2分)有蜜蜂蝴蝶的忙碌/有暖风徐来的惬意/莺歌燕舞的热闹/纸鸢摇曳的悠闲(每句1分,符合季节特征,格式和例句相似即可)
(3)(1分)这是一个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的季节。
(4)C(3分)
3.B(3分)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4-7题。(14分)
4.(2分)禽 鸟 闻 人 声 近 /辄 飞 鸣 翔 舞 /若 报 客 状
5.(3分)C
6.(6分)(1)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统率灵隐寺的优美景色有五个亭子,韬光亭是最幽静的。
7.(3分)不一样。小石潭“幽邃”而让人“不可久居”,韬光亭“最幽”而使人“徘徊不忍去”。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幽静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他内心无法摆脱的落寞和悲伤,所以立即离开;韬光亭景色优美,作者在自然山水面前闲适愉悦所以产生了流连忘返的心情。
译文:总共有三面围绕西湖的山,其中西山最好;占据西山的佳处只有四个寺,灵隐寺是其中最好的;统率灵隐寺的优美景色有五个亭子,韬光亭是最幽静的。韬光亭在韬光寺后面的北高峰下,我们开始从西北角上山,路很险峻,曲折得像蛇在爬行,两边都是山峰悬崖,陡峭隔绝,几里路上连续不断。美好的树和美丽的竹子在这里长得很茂盛,兔丝女萝之类的植物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并且分散地生长,树阴交叠,绿色密密地遮掩着,太阳光从树叶下面泄露下来,莹洁干净像琉璃一样召人喜爱。禽鸟听见人的声音近了,就边飞边叫,边飞边舞,好像报告客人到了的样子。山峰回环,路跟着转弯,有的游客有先有后走散了,看见树的缝隙中隐约有人影,常常远远地相互呼叫和应答,遇到称心的地方,就靠着树休息,垫着草坐下,悠悠地遐想很久很久,再起身行走,走了一段又停止,还是犹豫着舍不得离开。
(二)阅读古代诗歌,完成8-9题。(5分)
8.(3分)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抒情主人公的美好向往,是他的幻想而非真实。不是实写,是虚写。)
9.(2分)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开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贴切自然,意蕴丰富。
(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0-13题。(10分)
10.(3分)A(根据材料一中“茎直立”“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可知,A图中植物株形符合这一特点。“总状花序”特点是花轴不分枝,较长,自下而上依次着生许多有柄小花,各小花花柄等长,开花顺序由下而上。B植物有多个长度相同的花轴,因此不是总状花序。)
11.(2分)展板二:野菜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野菜的保健作用
展板三:食用野菜的注意事项/食用野菜的风险/食用野菜的安全性
评分标准:共4分。每个标题2分。意对即可。
12.(2分)示例1:野菜美食节,等你来参加!
创意:通俗易懂,热情地对同学发出邀请,具有吸引力。
示例2:吃出新食尚
创意:“食尚”谐音“时尚”,突出了吃野菜是一种时尚潮流,吸引同学参加美食节活动。示例3:感受舌尖上的春天
创意:化用“舌尖上的中国”,写出了野菜是春天的美味,激发同学参加美食节的兴趣。
示例4:满足味蕾去哪里?野菜美食节在等你!
创意:运用设问引起同学对美食节的兴趣,通俗易懂,而且押韵。
评分标准:共2分。宣传标语突出美食节特点,有吸引力,得1分;理由说明充分得1分。
13.(3分)示例:小语,挖野菜吃要注意以下几点:⑴野菜可能被重金属、除草剂、杀虫剂、汽车尾气等污染。⑵要能正确地辨别野菜能否食用,不要认错了。⑶要适量食用。⑷有些野菜在加工时要充分用清水没泡、开水焯烫,去除本身的天然毒素。
(四)阅读散文,完成14-18题。(18分)
14.(3分)A.母亲备材料/母亲采芦叶和苇草、选泡糯米,不怕吃苦/勤劳肯干/精心准备,B.鸭蛋/吃鸭蛋/蛋香,C.做萤火虫灯/做鸭蛋灯笼(每空各1分)
15.(6分)(1)“石榴花红了,栀子花白了”,运用景物描写,选取富有季节特征的两种花,自然点出“端午到了”,从而引出下面端午节有关粽子和鸭蛋的内容。/开头运用短句,语言质朴,简洁明了,快速切入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出下面有关粽子和鸭蛋的回忆。/景物描写,“红”和“白”从色彩角度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富有画面感。语言简洁,引出下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角度1分,分析合理1分。)
(2)运用“叠”“握”“抓”等一系列动词(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具体描写了母亲包粽子时的情景(动作流程),表现了母亲包粽子技艺的娴熟和勤劳能干的特点/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角度1分,分析1分)
16.(4分)相同点:两文结尾都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对记忆中人的怀念;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再有当年的情境,难以体会当年的心情。
不同点:《社戏》中“我”难忘的是平桥村人们那种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还有优美的水乡风光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粽叶飘香时》作者怀念端午的粽子和鸭蛋,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对家乡的怀念。(相同点、不同点各2分)
17.(3分)想着孩子能吃上自己亲手包好的粽子,内心温暖,充满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18.(2分)汨罗江渚,湘累已逝,唯有万千断肠句/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写出和端午相关的诗句即可)
(五)阅读名著,完成18-21题。(8分)
19.(3分)《无衣》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三章句式相同,/重叠或复沓,(1分)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回环往复的美,(1分)强化了将士们面对战事同舟共济、慷慨激昂的豪情,突出主题。(1分)
20.(3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二十岁左右开始到处游历,足迹遍天下,但他不是简单的游玩,而是有目的地搜集史料。“他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对他后来写作《史记》有着重要意义。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增加自己实践的机会,不能只拘泥于书本知识,还要能走向社会,多观察,多思考,多方面积累见闻,增长自己的才干。(结合原文分析和联系现实分别1分,其中意对即可得1分,表达1分)
21.(2分)阅读探究专题示例1:《诗经》“国风”中的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示例2:《诗经》距离我们年代久远,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发挥它的价值?
示例3:鲁迅先生为什么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示例4:《史记》通常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活动设想:在确定好研究主题之后,首先再次阅读《经典常谈》里的相关内容,有初步认知之后;再围绕探究主题查找相关资料,加以分析整理;最后用恰当的方式把探究结果呈现出来。也可以和学习小组同学合作,先各自探究,再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探究专题1分,活动设想1分,有步骤,合理即可。)
三、作文(63分)
等第 | 中心与材料 | 语言 | 思路与结构 | 评分细则 |
A60-54 | 切合题意、中心 突出、选材恰当,有新意、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 语言流畅、简洁得体、有一定的表现力 | 思路通畅、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详略得当 | A等基准分57分。基本符合三项条件得基准分;三项中有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评为A。 |
B53-45 | 符合题意、中心 明确、选材恰当、感情真实、内容较充实 | 语言通顺、简洁、用语规范 | 思路连贯、层次较清楚、结构完整、能注意详略 | B等基准分48分。基本符合三项条件得基准分;中心与材料或语言有一项较好的,酌情加分;其中一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 |
C44-36 |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选材基本恰当、内容不够充实 | 语言基本通顺、用语基本规范 | 思路基本清晰、层次基本清楚、结构完整但不够合理详略安排不够恰当 | C等基准分40分。基本符合三项条件得基准分;其中两项较好的,酌情加分;有欠缺的,酌情减分。 |
D35-24 | 题意理解偏颇、中心不明确、选材不合理、内容空洞 | 语言不通顺、用语不恰当、病句比较多 | 思路不清楚、结构不完整 | D等基准分30分。基本符合三项条件得基准分;其中一项在C、D之间,酌情加分。 |
E23-0 | 偏离题意无中心 | 词不达意、表达混乱 | 思路混乱、结构残缺、文不成篇 | 严重偏高题意,或有严童语病,或抄袭、套作,或字数不足300字,20分以下。 |
说明:
(1)题目不写扣2分。
(2)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3)切入分为42分。
书写(3分)
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得3分:卷面工整,书写认真得2分:卷面一般,字迹清楚得1分:卷面较乱,书写潦草不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片级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月考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共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