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7讲 常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 学案(含答案)
展开类型一 速率-时间图像
1.常见含“断点”的速率—时间图像
2.“渐变”类速率—时间图像
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t0~t1 B.t1~t2
C.t2~t3 D.t3~t4
E.t4~t5 F.t5~t6
(2)判断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E.加催化剂 F.充入氮气
t1时刻________;t3时刻________;t4时刻______。
(3)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4)如果在t6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t7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2.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在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时充入SO3(g)
B.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g)
C.维持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D.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时充入一定量Ar
类型二 反应进程折线图
此类图像一般纵坐标表示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解题的关键是找转折点。
(1)转折点之前,用外因对速率的影响分析问题,用“先拐先平,数值大”的规律判断不同曲线表示温度或压强的大小。
(2)转折点之后是平衡状态或平衡移动,解题时要抓住量的变化,找出平衡移动的方向,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推理分析。
例1 已知:反应为mA(g)+nB(g)pC(g)+qD(g)。
(1)
T1____T2,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
(2)
p1____p2,正反应为气体体积________的反应。
(3)
图中____使用催化剂或者增大压强,此时m+n____p+q。
例2 现将一定量N2O4气体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控制反应温度为T1 ℃[N2O4(g)2NO2(g) ΔH>0],c(N2O4)随t(时间)变化曲线如图,画出0~t2时段,c(NO2)随t变化曲线。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反应温度为T2(T2>T1),再次画出0~t2时段,c(NO2)随t变化趋势的曲线。
1.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φ(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m+n>p,放热反应
B.T1>T2,p 1<p2,m+n>p,吸热反应
C.T1<T2,p1>p2,m+n<p,放热反应
D.T1>T2,p1<p2,m+n<p,吸热反应
2.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xA(g)+2B(s)yC(g) ΔH<0。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像可确定x∶y=________。
(3)0~10 min容器内压强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推测第10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第16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
①减压 ②增大A的浓度 ③增大C的量
④升温 ⑤降温 ⑥加催化剂
(5)若平衡Ⅰ的平衡常数为K1,平衡Ⅱ平衡常数为K2,则K1_____(填“>”“=”或“<”)K2。
类型三 恒压(或恒温)线
此类图像的纵坐标为某物质的平衡浓度或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解答此类问题,要关注曲线的变化趋势,有多个变量时,注意控制变量,即“定一议二”。
反应:aA(g)+bB(g)cC(g)+dD(g) ΔH
1.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反应X+Y2Z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X、Y、Z均为气态
C.X和Y中最多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0
2.反应N2O4(g)2NO2(g) ΔH=57 kJ·m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化学平衡常数:KA>K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类型四 投料比—转化率相关图像
例1 在保持体系总压为105 Pa的条件下进行反应:SO2(g)+eq \f(1,2)O2(g)SO3(g),原料气中S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m[m=eq \f(nSO2,nO2)]不同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m1、m2、m3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表达式为_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
(2)图中A点原料气的成分:n(SO2)=10 ml,n(O2)=24.4 ml,n(N2)=70 ml,达平衡时SO2的分压p(SO2)为________ Pa(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例2 采用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Cu-Mn合金),利用CO和H2制备二甲醚(DME)。
主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
副反应:CO(g)+H2O(g)CO2(g)+H2(g)
CO(g)+2H2(g)CH3OH(g)
测得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产率或转化率与催化剂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催化剂中eq \f(nMn,nCu)约为________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投料比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
以N2(g)+3H2(g)2NH3(g)为例,当N2与H2的投料比为1∶3(系数比)时,N2与H2的平衡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最大;增大N2与H2的投料比,则α(H2)增大,α(N2)减小;减小N2与H2的投料比,则α(H2)减小,α(N2)增大。
1.(2022·江苏,13)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H2。其主要反应为C2H5OH(g)+3H2O(g)===2CO2(g)+6H2(g) ΔH=173.3 kJ·ml-1,CO2(g)+H2(g)===CO(g)+H2O(g) ΔH=41.2 kJ·ml-1,在1.0×105 Pa、n始(C2H5OH)∶n始(H2O)=1∶3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CO2和CO的选择性及H2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CO的选择性=eq \f(n生成CO,n生成CO2+n生成CO)×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①表示平衡时H2产率随温度的变化
B.升高温度,平衡时CO的选择性增大
C.一定温度下,增大eq \f(nC2H5OH,nH2O)可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
D.一定温度下,加入CaO(s)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H2产率
2.(2022·广东,13)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s)+4H2(g)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a为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3.(2022·湖南,14改编)向体积均为1 L的两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l X和1 ml Y发生反应:2X(g)+Y(g)Z(g) ΔH,其中甲为绝热过程,乙为恒温过程,两反应体系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0
B.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a
D.反应速率:va正
在一定温度下,利用催化剂将NH3分解为N2和H2。回答下列问题:
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将0.1 ml NH3通入
3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此时容器内总压为200 kPa),各物质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t1时反应达到平衡,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0~t1时间内的反应速率v(H2)=______ml·L-1·min-1(用含t1的代数式表示);
②t2时将容器体积迅速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并保持不变,图中能正确表示压缩后N2分压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用图中a、b、c、d表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该温度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dD(g)+eE(g)gG(g)+hH(g) Kθ=eq \f(\b\lc\(\rc\)(\a\vs4\al\c1(\f(pG,pθ)))g·\b\lc\(\rc\)(\a\vs4\al\c1(\f(pH,pθ)))h,\b\lc\(\rc\)(\a\vs4\al\c1(\f(pD,pθ)))d·\b\lc\(\rc\)(\a\vs4\al\c1(\f(pE,pθ)))e),其中pθ=100 kPa,pG、pH、pD、pE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第47讲 常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
类型一
专项突破
1.(1)ACDF (2)C E B (3)A
(4)
2.B [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时充入SO3(g),此时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g),此时逆反应速率增大,而且反应体系容积增大导致正反应速率减小,故B正确;维持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错误;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时充入一定量Ar,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变,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故D错误。]
类型二
归纳整合
例1 (1)< 放热 (2)< 增大 (3)a =
例2
专项突破
1.D
2.(1)0.02 ml·L-1·min-1 (2)1∶2
(3)变大 (4)④⑥ ④ (5)>
解析 (1)0~10 min内v(A)=eq \f(0.45-0.25ml·L-1,10 min)=0.02 ml·L-1·min-1。(2)根据图像可知,0~10 min内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量为0.20 ml·L-1,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量为0.40 ml·
L-1,x、y之比等于A、C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之比,故x∶y=0.20 ml·L-1∶0.40 ml·
L-1=1∶2。(3)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而容器容积不变,因此0~10 min容器内压强变大。(4)根据图像可知,10 min时改变条件后,A、C的浓度瞬时不变且随后反应速率加快,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温或加入催化剂;16 min时改变条件后,A、C的浓度瞬时不变,且随后A的浓度逐渐增大,C的浓度逐渐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温。(5)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K1>K2。
类型三
归纳整合
> > > >
专项突破
1.C 2.C
类型四
例1 (1)m1>m2>m3 Kp=
(2)1 200
解析 (1)在同温同压下,增加二氧化硫的量,会使原料气中S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m变大,m越大,SO2的平衡转化率越小。
(2)A点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为88%,可列三段式:
SO2(g) +eq \f(1,2)O2(g) SO3(g)
起始/ml 10 24.4 0
变化/ml 10×88% eq \f(1,2)×10×88% 10×88%
平衡/ml 10×12% 24.4-5×88% 10×88%
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0×12%+(24.4-5×88%)+10×88%+70] ml=100 ml。达平衡时SO2的分压p(SO2)=eq \f(10×12%,100)×105 Pa=1 200 Pa。
例2 2.0
解析 由图可知当催化剂中eq \f(nMn,nCu)约为2.0时,CO的转化率最大,二甲醚的产率最大,生成的二甲醚最多。
真题演练 明确考向
1.D [根据已知反应①C2H5OH(g)+3H2O(g)===2CO2(g)+6H2(g) ΔH=173.3 kJ·ml-1,反应②CO2(g)+H2(g)===CO(g)+H2O(g) ΔH=41.2 kJ·ml-1,且反应①的热效应更大,故温度升高对反应①影响更大一些,即CO2选择性增大,同时CO的选择性减小,根据CO的选择性的定义可知③代表CO2的选择性,①代表CO的选择性,②代表H2的产率,A、B错误;两种物质参加反应增大一种物质的浓度,会降低该物质的平衡转化率,C错误;加入CaO(s)与水反应放热,对反应①影响较大,可以增大H2产率,或者选用对反应①影响较大的高效催化剂,也可以增大H2产率,D正确。]
2.C
3.B [甲容器在绝热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先增大后减小,刚开始压强增大的原因是因为容器温度升高,则说明反应放热,即ΔH<0,故A错误;图中a点和c点的压强相等,na<nc,故B正确;a点为平衡点,设Y转化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 ml·L-1,则列出三段式如下:
2X(g)+Y(g)Z(g)
c0 2 1 0
Δc 2x x x
c平 2-2x 1-x x
则有[(2-2x)+(1-x)+x] ml
4.①eq \f(0.02,t1)
②b 开始体积减半,N2分压变为原来的2倍,随后由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N2分压比原来的2倍要小
③0.48
解析 ①设t1时达到平衡,转化的NH3的物质的量为2x ml,列出三段式:
2NH3(g)N2(g)+3H2(g)
起始/ml 0.1 0 0
转化/ml 2x x 3x
平衡/ml 0.1-2x x 3x
根据同温同体积下,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eq \f(0.1,0.1+2x)=eq \f(200,120+120+40),解得x=0.02,v(H2)=eq \f(0.02×3 ml,3 L×t1 min)=eq \f(0.02,t1) ml·L-1·min-1。
③由图可知,平衡时,NH3、N2、H2的分压分别为120 kPa、40 kPa、120 kPa,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Kθ=eq \f(0.4×1.23,1.22)=0.48。
图像
t1时刻所改变的条件
温度
升高
降低
升高
降低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压强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正反应为气体物
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正反应为气体物
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图像
分析
结论
t1时v′正突然增大,v′逆逐渐增大;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t1时v′正突然减小,v′逆逐渐减小;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t1时v′逆突然增大,v′正逐渐增大;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t1时v′逆突然减小,v′正逐渐减小;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图像
结论
a+b__c+d,ΔH__0
a+b__c+d,ΔH__0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9章 第58讲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的分析(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9章 第58讲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的分析(含解析),共18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8章 第50讲 常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8章 第50讲 常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含解析),共20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7章 第41讲 常考新型化学电源(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7章 第41讲 常考新型化学电源(含解析),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