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溶液复习课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908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溶液复习课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908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溶液复习课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908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溶液复习课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9086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溶液复习课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9086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溶液复习课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9086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溶液复习课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9086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溶液复习课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9086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溶液复习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溶液复习课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氯化氢HCl,氯化钠NaCl,蔗糖分子H2O,酒精C2H5OH,C2H5OHH2O,固体溶解度,KNO3,NaCl,CaOH2,不饱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和酒精也可以作溶剂。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2.溶解吸放热: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固体、浓硫酸;有些物质在溶解时温度变化不明显,如NaCl。3.除污方法:乳化:用洗洁精、洗衣液等乳化剂除污,大滴油污变成小滴油污;溶解:用汽油除去油污,用酒精除去碘渍等(属微观现象);化学反应:用氢氧化钠(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除去油污,用食醋除去水垢等。
1.关于溶液注意:①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纯水不是溶液。②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固体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对于氢氧化钙溶液温度的改变方向相反)3.结晶的方法:蒸发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的物质,如KNO3。4.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可先“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然后过滤。
困惑点与重难点突破:一.溶液中的微观世界。
氢氧化钙Ca(OH)2
Na+,Cl-,H2O
H+,Cl-,H2O
Ca2+,OH-,H2O
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 等;(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如 等;(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
2.溶解度曲线中“点”的含义:
某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结晶法提纯物质(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有差异的物质):
1.概念: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1)打开汽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打开瓶盖时,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了,溶解在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所以析出。(2)喝汽水时,会打嗝。是因为汽水进入喉咙中温度升高了,溶解在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所以析出。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部因素:温度: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________;压强: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________。
(1)6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1.所有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错。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25克,结果应为20%。
错。未说溶液是饱和溶液。
对,a点表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错,未说明溶液是饱和溶液。
(2)60℃时甲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4)t℃时,甲、乙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3)a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4.※※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B.60 ℃时,b、c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C.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 ℃升温到60 ℃时仍是饱和溶液D.60 ℃时,向50 g水中加入60 g 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
命题点2 溶解度及其曲线(10年10考)考向1 溶解度曲线(10年8考)3.(2022)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时,50 g甲能完全溶于50 g水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t2 ℃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1.步骤: 。
(1)计算;(2)称量;(3)量取;(4)溶解;(5)装瓶(贴标签)
2.操作B中,若天平指针偏左,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3.操作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从左盘中取出部分NaCl,直至天平平衡
搅拌,加快NaCl的溶解
A B
五.由浓溶液稀释配制溶液。
①计算:计算所需浓溶液和水的质量。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④装瓶、贴标签。
12.(2017)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1)应称量________g NaCl,需加水_________mL。(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天平平衡。(3)取上述溶液10 g加水稀释到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往左盘再加NaCl固体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质与溶剂不会分离
一、溶液的形成(10年7考)
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①________的、②________的混合物
溶质:③_________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④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⑤____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和酒精也可以作溶剂
溶解时吸放热(2017、2015、2013考)
吸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如⑥__________(固)等放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使溶液温度升高,如⑦________(固)、⑧___________等吸、放热不明显:有些物质在溶解时无明显的温度变化,如⑨________(固)等注意:CaO加入水中也会放热,原因是 CaO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而放热(2017~2020考)
①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纯水不是溶液。②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
乳化:用洗洁精、洗衣液等乳化剂除污,其中乳化剂所起的作用为乳化作用溶解:用汽油除去油污,用酒精除去碘渍等化学反应:用氢氧化钠(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除去油污,用食醋除去水垢等(2022考)
对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其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结晶的方法可表示如下: 提示:对极少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Ca(OH)2],上述过程中温度的改变方向相反
概念:在一定①______下,向一定量②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③_______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④____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0年9考)
蒸发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⑤______的物质,如NaCl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 高而⑥______增大的物质,如KNO3
概念: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应用:常用于提纯可溶性固体混合物,如除去硝酸钾固体中的少量氯化钠,可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然后⑦_______结晶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③__________、氯化铵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如④_________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⑤____________
概念:在一定①_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②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三、溶解度(10年10考)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 ℃):
气体溶解度(2022考)
温度: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⑦________压强: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⑧________
概念: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⑥________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曲线上的点: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 溶解度,如A点表示t2 ℃时, a物质的溶解度为⑩_______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某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如B点表示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概念:物质的溶解度随⑨________变化的曲线
t1 ℃时,a、c两种物质
陡升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显著增大(如a)缓升型: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 化的影响不大(如b)下降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
曲线下面区域内的点:表示溶液处于 ⑫________状态(2020考)曲线上面区域内的点:表示溶液处于⑬______状态,且有未溶固体注:曲线上的点表示溶液恰好处于⑭_____状态(2021、2020考)
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原理: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计算公式:m(浓)×ω(浓)=m(稀)×ω(稀),m(浓)+m(水)=m(稀)注:ω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四、溶液的浓度(10年9考)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详见重点实验五)(10年4考,2021、2020、2017、2013考)
命题点1 溶液的形成(10年7考)1.(选择题选项节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 ( )(2)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 )(3)可用水区分NH4NO3和NaOH两种固体。 ( )(4)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的都是玻璃仪器。 ( )
2.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解析】A.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a、b对应的均为相应温度下KNO3的饱和溶液。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正确。B.60 ℃时,c点在KNO3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6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错误。C.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 ℃升温到60 ℃,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D.60 ℃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 g,故向50 g水中加入60 g KNO3,只能溶解55 g,形成饱和溶液,错误。故选A。
5.※※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温度为10 ℃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 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在10 ℃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 ℃,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D.22 ℃时(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70%
6.※※(2016)如图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约在64 ℃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B.在室温至100 ℃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
C.分离含少量KCl的Na2SO4溶液,采用先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D.在40 ℃时40 g KCl固体溶于60 g水得到40%KCl溶液
7.(2019)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__________;30 ℃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 (2)80 ℃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使硝酸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写一种)。(3)某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铈杂质,分离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是:配成高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硝酸钠(或蒸发溶剂,或降低
考向2 溶解度表(10年2考,2015、2014考)8.※※(2014)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比KCl的溶解度大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 ℃之间C.在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 KCl可得到33.3%的KCl溶液D.在50 ℃时,两物质各5 g分别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均有固体剩余
9.(2015)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2)20 ℃时,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_________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_____℃之间。(3)※※向烧杯中加入100 g水和50.0 g氯化铵配成50 ℃的溶液,再冷却到20 ℃,烧杯中析出固体为_________g。
命题点3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10年4考,2021、2020、2017、2013考)10.(2021)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除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 )A.烧杯 B.酒精灯 C.铁架台 D.蒸发皿11.(2020)将20 g KOH加入100 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向该溶液中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
重点实验五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0年4考)1.仪器选用: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胶头滴管、________、烧杯、__________。(2021、2013考)2.实验步骤(1)用固体药品配制溶液
①计算:计算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2017考)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固体,放入烧杯中。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固体的烧杯中。(注: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或等于所量取水的体积)④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注:溶解必须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注:标签中应包含药品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①计算:计算所需浓溶液和水的质量。(2020考)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④装瓶、贴标签。
注意:称量时,在未使用游码的情况下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或装瓶过程中,溶液少量洒出对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无影响。
1.将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存放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C.溶液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误差分析:若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稀释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5%
2.(2022日照)某同学用NaOH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100 g,用于制作“叶脉书签”。(1)为完成实验,除下列仪器(如图1)外,还需用到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2)该同学称量NaOH固体质量之前,先称量烧杯的质量。称量时,他把烧杯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天平平衡后,砝码的总和是40 g,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g。
(3)该同学用100 mL量筒量取所用的蒸馏水,读数如图3所示,量筒中水的实际体积为________mL;若其他操作均正确,该同学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填“>”“<”或“=”)10%。(4)NaOH溶液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质生成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里用于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带磨口玻璃塞的广口瓶”或“带橡胶塞的细口瓶”)。(5)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________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教材小实验9.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人教九下P27实验9-2)(2013考)
10.课外实验(人教九下P39、P45课外实验)
1.(2022苏州)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 B.面粉 C.植物油 D.蔗糖2.(2022衡阳)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B.溶质粒子均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D.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3.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B.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4.(2022青岛)医生常用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给患者输液。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B.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9∶1 000C.每输入100 g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0.9 gD.输液时,输液管中和输液瓶中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5.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2)只有固体和液体能作溶质。( )(3)用水可以鉴别硫酸铜、硝酸铵和氯化钠三种固体。( )(4)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5)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6)搅拌可以增大蔗糖的溶解度。( )
1.(趣味实验)(2022重庆A卷)王亚平在太空做了油和水“难分难舍”的神奇实验:她用力摇晃装有油和水的瓶子,让油水充分混合、静置,油水不分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空中水不能作溶剂B.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会产生分层现象C.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D.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产生乳化现象
2.(生活情境)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的溶解无关的是 ( )A.咸菜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有一层“白霜”B.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D.敞口放置的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膜3.※※(2021佛山三水区二模)将40 g固体物质X投入盛有20 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 ℃、t1 ℃、t2 ℃、t3 ℃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a、b、c、d点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B.0 ℃时,X的溶解度为70 gC.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D.降低温度可将X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解析】A.c、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为加入的固体完全溶解,无法确定是否还能继续溶解,即无法确定是否为饱和溶液,错误;B.0 ℃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X的质量为34 g-20 g=14 g,则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X的质量为70 g,即0 ℃时,X的溶解度为70 g,正确;C.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剂均为20 g,a点溶液中溶解X的质量为14 g,b点溶液中溶解X的质量为42 g-20 g=22 g,所以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错误;D.据图分析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可将X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故选B。
4.※※(2022安徽)已知KNO3在20 ℃、30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 g、45.8 g。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B.Ⅱ中溶液是3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Ⅰ中的2倍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
(1)由图可知,溶解时出现明显吸热现象的是__________。(2)对NaOH而言,分析a点右侧曲线可知,在一定时间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粤九下P198实验改编)将NaOH、NaCl、NH4NO3固体各10 g分别放入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在不同时间测量溶液的温度,绘制成如图图像:
a点NaOH固体已经完
全溶解,不再放热,仅向外界散热
6.※※现将50 g物质M加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2)0~40 ℃,物质M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3)将150 g A点对应的溶液稀释到10%,需要加水_______g。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溶液-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溶液的形成,被溶解,能溶解,溶解时吸放热,NH4NO3,NaCl,NaOH或浓硫酸,除污方法,乳化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溶液-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思维导图,溶液的形成,知识清单·主干回顾,溶液的组成及特征,乳化现象,生活中常见的去污原理,NH4NO3,浓硫酸,蔗糖等,溶解时的能量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溶液-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PPT,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