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869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869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1869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
展开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这说明当时( )
A.分封制度盛行 B.全国户口众多 C.土地兼并严重 D.郡县数量过多
2.为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难题,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其东线是依托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而建,请问这条沟通南北的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开凿于( )
A.春秋时期 B.秦朝 C.隋朝 D.元朝
3.图中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4.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
A.南下灭陈 B.营建东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5.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
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
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6.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官宫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 )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
7.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8.读中国古代某制度的演变示意图,该制度是( )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9.唐太宗武则天和塘玄宗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 )
①房玄龄 ②杜如晦 ③魏征 ④姚崇 ⑤宋璟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10.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官。这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是( )
A.突厥 B.匈奴 C.南诏 D.吐蕃
11.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华人称自己是“唐人”的原因是( )
A.唐朝时期封建社会繁荣、开放,国家强盛
B.唐朝时期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中国古代文明持续发展走向成熟
C.唐朝时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
D.唐朝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到海外谋生的人最多
12.武则天曾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 D.重视农业生产
13.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特点的是( )
A.双向交流 兼容并蓄 B.政策开明 和同一家
C.恩威并重 怀柔为主 D.积极昂扬 开拓进取
14.唐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15.诗歌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是( )
A.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B.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C.蕃人旧日不耕犁,如今相学种禾黍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17.他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王维 D.李白
18.下图为《送子天王图》(局部),这幅画的作者是( )
A.阎立本 B.吴道子 C.柳公权 D.欧阳询
19.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 )
A.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 B.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
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
20.“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五代十国看起来是一个混乱、动荡、黑暗的时期,实际上始终存在着统一的因素,且推动历史再次迈向统一。促进统一的因素有( )
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④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一的渴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605年。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前后共征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它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材料二 西班牙塞哥维亚古罗马水道桥(渡糟),建于古罗马图拉真大帝(53—117年)时代,至今完好。最初罗马人建造这座渡槽的目的,是将18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为此,古罗马工程师开通了平均坡度为1%的运河。按他们的方式,唯一的天然障碍就是如何跨越克拉莫尔河。为了跨过这一天堑,到达城市坐落的坚固岩层,他们不得不采用大块的砖石,分四部分建成。输水道是由被128根柱子支撑着的双层拱洞构成。输水道顶端是水渠,到现在还在引导流水。这座令人惊叹的双拱建筑镶嵌在壮丽的古城之中,成为塞哥维亚骄傲的象征。
古罗马水道桥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两处工程修建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两处工程的相同点。(4分)
(3)上述材餐中的两处工程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请任选一处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谈谈其价值或者意义。(6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才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 (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票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什么统治局面?(6分)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6分)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4分)
23.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隋唐考场风云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7分)
24.下面是一组有关唐朝人口的统计数字,分析后回答问题。(13分)
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时,人口数约1900万;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时,人口数约4142万;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时,人口数约5292万;安史之乱后期,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时,人口数约1699万。
(1)唐朝初年,人口不多的原因是什么?(4分)
(2)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人口统计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分)
(3)从755年到760年短短的5年时间,唐朝人口数为何会急剧减少?(4分)
参考答案
1-5 DCCCC 6-10 CCBDD 11-15 ADADA 16-20 CDBDB
21.(1)隋朝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古罗马水道桥:解决城市居民饮水问题。
(2)都属于水利工程;都是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3)南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古罗马水道桥反映了古代罗马曾经统治这一区域,罗马文化传播到今西班牙地区。(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2.(1)材料一:唐太宗;“贞观之治”。
材料二:武则天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社会经济特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材料三:唐玄宗;“开元盛世”。
(2)重视农业生产;选拔贤才做馆;社会经济繁荣,国力不斯增强。
(3)繁荣的时期。
23.(1)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2)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象:乐舞发达。原因:统治者重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中外间文化交流。
24.(1)隋炀帝暴政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爆发,长期战乱。
(2)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人口持续增长。
(3)安史之乱,社会急剧动荡,导致人口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