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 蜀道难(精品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866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 蜀道难(精品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866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 蜀道难(精品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866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 蜀道难(精品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8668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 蜀道难(精品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8668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 蜀道难(精品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8668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 蜀道难(精品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8668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 蜀道难(精品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8668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3.1 蜀道难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3.1 蜀道难备课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识记字音,模糊难知的样子,形容词高,形容词危险,形容词作名词危难,形容词危弱,动词距离,动词离开,形容词过去的,动词前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首诗大约是唐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以此为题的歌曲都以蜀道险阻为主要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唐代蜀中商品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目的是规劝友人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这种诗体到唐代发展成熟。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基本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艺术上遵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形象。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句锻字炼,色彩瑰丽。代表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等。
蚕丛、鱼凫,都是古蜀王名。蚕丛,又称蚕丛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蚕神,是蜀国首位称王的人,他是位养蚕专家,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的,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衣服样式向左交叉(通常汉族传统衣服为右衽,即向右交叉),最早他居住在岷山石室中。后来蚕丛为了养蚕事业,率领部族从岷山到成都居住。鱼凫氏是古蜀国五代蜀王中继蚕丛、柏灌之后的第三个氏族,建都在今成都市温江区万春、柳城一带。蜀人的祖先鱼凫主要的功绩是“教民捕鱼”。从“教民养蚕”的蚕丛到“教民捕鱼”的鱼凫,再到“教民务农”的杜宇,治水的鳖灵,都和农业生产有关。
4.五丁开山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了五位壮士去接人。返回时路经梓潼(在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全被压死,而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参、井,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
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望帝魂魄所化。常夜鸣,啼声哀怨动人。诗中常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三国蜀汉时期,成都因蜀锦出名,蜀锦是蜀汉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蜀汉政府设锦官和建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锦官城的称呼由此声名远扬。后世常以“锦城”或“锦官城”作为成都的别称。
段解:叹山势的高危,道路的难行。诗人首先经过了一番神话上的寻根,然后才直面现实,认真地对待“蜀道难”的问题。这一段主要是虚写,把自然力加以“神化”。
段解:叹蜀道的险恶。这一段是实写,从蜀道的山水特点来展现蜀道悬崖绝壁、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险要景象。
段解:叹蜀中战祸之烈,表达对友人的劝诫之意。
高险的山路。一说指木制的栈道。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危害、使……处于险境
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介词,在(某处、某时)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可不译
形容词、副词或动词词缀
名词作动词,冲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5.文言句式(1)倒装句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省略句①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又闻子规啼夜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即“蜀道之难,于上青天难”
宾语前置句,即“嗟尔远道之人为胡乎
“号”后省略介词“于”
“绕”后省略介词“于”
“啼”后省略介词“于”
这首诗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高峻、崎岖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面的不满和担忧以及对友人入蜀安危的忧虑。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仕途坎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
1诗的第1段分几层叙述了蜀道的悠久历史?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以寓高山阻隔之意;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以寓山高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2)作用: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为诗歌增添了神秘色彩,引人入胜。
2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完成下表。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写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的险阻,增添神秘浪漫色彩
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
渲染羁旅之愁和蜀道苍凉气氛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是如何体现“动静结合”手法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静后动,动静结合。前两句写静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枯松倒挂,绝处逢生。后两句状动态:水石激荡,山谷轰鸣,雷霆万钧,惊险万状。山高使人望而生畏,川险令人惊心动魄,从而形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4李白诗歌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这与他善用夸张手法分不开。李白的诗歌善用夸张手法,形成了“李氏夸张”的不同类型。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客观事物夸张、主观情感夸张等。请看下面运用夸张的诗句属于哪种类型?(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_____________(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_____________(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_____________(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___________(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 _________________(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_________________
5《蜀道难》是李白的名作,但是对于诗歌的主题,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你怎么看待这首诗歌的主题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蜀道难,须早归。这从诗作的字里行间体现出来。从第一节的古蜀国写到蜀道再写到蜀道难,到第二节的蜀道难且险,再到第三节的蜀道险且乱,在一难二险三乱的逐层递进中打消人一攀的念头,从而劝告友人“不如早还家”。(观点二)仕途难,须早归。如果联系李白的生平便可看出该诗主要表现了其感叹仕途艰险、仕路坎坷的悲愤心情。李白出蜀展志,但数十年经营,却仅得侍君而已,并未才尽其用,他借景抒情,表面上写蜀道的艰险,实际上是抒发人生的感慨。
(观点三)旨在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对时弊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诗中除写蜀道山川之险阻外,也写到了蜀地的地方势力可以任意凭险割据一方为非作歹,其中实际凝聚着李白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体验,以及为封建王朝的前途而担忧的心情。诗中描写的一片愁云惨雾和极其恐怖的景象,恰恰是危机四伏的唐王朝黑暗社会现实的缩影。
多样的诗歌意境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满足写作目的的需要,《蜀道难》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四组概念:(1)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2)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静谧、婉转、朦胧(3)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绮丽、喧闹(4)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如何赏析诗歌的意境(一)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注]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1 蜀道难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模糊难知的样子,从那时以来,秦地的关塞,正对着,横越飞越,盘旋曲折的样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篇文本研读课,复合文本比较鉴赏课,目录索引,蜀道难,综合探究,主题阅读,学以致用创新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你搜集的内容,蜀道难,课文梳理,原文呈现,副词尚且,动词崇尚尊重,副词还,形容词高,形容词危险,形容词端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