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当堂检测题
展开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理解遥感的概念和工作原理,能通过实例说明遥感的优势和应用领域
2.了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掌握其功能和特性,能通过实例说明其应用领域
3.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通过实例说明其应用领域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遥感(RS)
1,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与传统实地调查等信息获取手段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3,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预警;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知识拓展】
1,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传感器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2,遥感工作的原理:由于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读分析。
3,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等方面。
【即学即练1】
自2019年6月6日以来,江南、华南等地持续出现强降雨过程,多地出现洪涝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 )
A.持续强降水 B.植被破坏
C.湖泊萎缩 D.修建水库
2.遥感技术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可以( )
A.获取被救人员位置 B.统计人员伤亡数量
C.监测洪水淹没范围 D.为救援车辆导航
【答案】
1.A
2.C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突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结合材料可知,6月6日以来,江南、华南等地持续出现强降雨过程,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因此此处洪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持续的强降水过程造成的,A正确;植被破坏、湖泊萎缩会导致滞水防洪能力下降,但是不是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BC错误;修建水库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因此不是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A。
2.获取被救人员的位置,主要依靠GPS,A错误;统计人员伤亡数量,遥感技术无法进行统计,B错误;遥感技术可以进行监测和预报,C正确;为救援车辆导航,可以依赖GPS,D错误。故选:C。
知识点0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适用于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2,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利用安装在手机、汽车、飞机、轮船等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可以进行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知识拓展】
1,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2018年12月26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2019年9月,北斗系统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面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即学即练2】
1.2021年7月,河南省遭受极端强降雨,通讯信号一度中断。危难时刻,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紧急开通免申请、免注册、全天候北斗高精度定位信号接口,提供免费厘米级高精度定位信号。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使用BDS技术,能够传输灾区受灾范围的信息
B.使用BDS技术,能够准确发出受灾地点的位置
C.厘米级高精度,有助于提高受灾情况评估准确性
D.北斗定位技术,能够替代现代网络通讯通信功能
【答案】B
【详解】
确定灾区受灾范围的信息需要用到的技术是GIS技术,A错误;BDS技术为北斗导航技术,可以准确发出受灾地点的位置,B正确;受灾情况评估需要依靠GIS技术,C错误;北斗定位技术不具备网络通讯通信功能,D错误。所以选B。
知识点03 地理信息系统(GIS)
1,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2,在防灾减灾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知识拓展】
1,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遥感和卫星导航系统为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提供信息。
【即学即练3】
下图为2015年第10号台风“莲花”移动路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像利用的技术主要是( )
A.RS、GPS B.GPS、GIS C.GPS、雷达技术 D.RS、GIS
2.由图像可知高新技术在台风监测中的优越性有( )
①展现台风形成过程②发现台风中心③估计台风移动方向④消除台风造成的危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1.D
2.D
【分析】
1.该图像的信息来源于RS技术,图像的处理需要GIS,故答案选D。
2.高新技术可以发现台风的位置,展现台风的形成过程,估计台风的运动方向、速度,但无法消除台风带来的危害,①②③对,④错,故选D。
【点睛】
RS与GIS的集成与应用:RS是GIS重要的数据源和数据更新的手段,而反过来,GIS则是遥感中数据处理的辅助信息。两者集成可用于全球变化监测、农业收成面积监测和产量预估、空间数据自动更新等方面。
能力拓展
考法01 遥感
1,遥感的工作原理、过程
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可能性大
2,遥感应用的领域
选择题出现的可能性大,如判断某项工作是否可以通过遥感完成,或者遥感与其他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出题
【典例1】
1.读全球夜间灯光亮度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获取全球夜间灯光亮度地图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BDS(北斗导航系统)
【答案】A
【详解】
RS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地理信息的获取,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制图等,GPS和BDS(北斗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故RS可获取全球夜间灯光亮度地图。故选A。
考法0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系统的应用领域
主要考查导航功能的应用,其次是定位功能,可能出现基于定位功能的应用问题,如板块位移的监测等,其他功能也有考查的可能性,如提供三维坐标包括高程,这一点比较容易被忽视
2,系统的特性
以选择题出现的可能性大
【典例2】
1.下图为“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详解】
根据题意,需要精确定位,需要采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AB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考法03 地理信息系统
1,系统的工作环节和功能
特别注意把握“处理”一词的含义,注意该系统与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功能上的区别
2,多数据叠加分析
重要考点,涉及图层概念,关键在于理解多数据叠加即要求综合考虑多个要素
【典例2】
1.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生产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可利用GIS系统作综合分析,需调取的参考图层有( )
①交通图 ②公共停车场分布图 ③电力网络图 ④地形图
⑤住宅区图 ⑥充电设备生产商分布图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答案】A
【详解】
电动汽车的充电站建设应当在公路沿线附近能够为汽车提供停车的地方或者在家庭所在地,所以必须有交通图、公共停车场分布图、住宅区图,①②③符合;电动汽车的充电站需要的“能源”是电力,所以需要该区域电力网络图,⑤符合;与地形、充电设备服务商分布图关系不大,④⑥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22时22分,“玉兔二号”巡视器抵月球表面开展科学探测,并将探测数据通过中继星“鹊桥”(如下图所示)传回地面。据此完成下题。
对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的信息进行处理并绘制成易识别的图像,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数字地球
C.地理信息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答案】C
【详解】
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分析、绘制,应用的技术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C正确。遥感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测和资源勘查;数字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在高速网络上进行快速流通,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快速、直观完整地了解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A、B、D错误。故选C。
【点睛】
遥感主要用于获得数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对空间物体进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对数量进行管理、分析、处理、预测等。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2017年10月北斗系统(BDS)首次在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客机上进行了测试试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下左图为系统获得的经纬度实时绘制的飞机飞行轨迹图,下右图是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据完成下面小题。
2.此次试飞中用到的主要空间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BDS
3.获取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卫星影像图的主要空间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BDS
【答案】
2.D
3.A
【分析】
2.由材料信息“2017年10月北斗系统(BDS)首次在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客机上进行了测试试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可知,此次试飞中用到的主要空间信息技术是BDS,D正确。RS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监测功能,可以进行适时监测;GPS的功能是导航和定位;GIS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并提供对人类实践有用的信息,与题意不符,ABC错误。故选D。
3.由所学知识可知,要想获取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主要是通过RS技术获取的,A正确。BDS和GPS的功能是导航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并提供对人类实践有用的信息,BCD错误。故选A。
4.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这种出行方式被越来越多人选择。共享单车将“互联网“交通“融合,这种出行模式对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共享单车的出行模式,需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
A.RS与GIS B.GIS与BDS(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C.数字地球与RS D.BDS与RS
【答案】B
【详解】
共享单车的出行模式,需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GIS(电子地图)与BDS(导航功能,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正确。不需要用到RS遥感技术,ACD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共享单车在众多的城市兴起和发展,方便了许多市民的出行,但同时也面临着如单车被随意丢弃、单车的规整与投放等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为了准确获得单车所在的位置,可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GPRS
6.为了分析晚上在某个投放点需要投放多少单车,可以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GPRS
【答案】
5.B
6.C
【分析】
5.GPS为全球定位系统,其主要功能为定位、测速度、测海拔。查询单车的位置可以借助GPS,B项正确;RS主要功能为获取地物影像信息,GIS主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存储分析运算等,GPRS为一种移动数据业务,ACD项错误。故选B。
6.GIS为地理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为分析、处理、查询地理事物。分析需要投放多少单车可以借助GIS,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
RS、GPS、GIS区分:GPS主要是实时、快速的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快速的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地理信息及各种变化,GIS则是多种来源时空数据的综合处理和应用分析的平台。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运用遥感监测内蒙古草场资源为精确区分草场与其他地表物体应在( )
A.夏天无云 B.夏天有云 C.冬天无云 D.冬天有云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云会对遥感监测的精度产生影响,故通常选择在无云的情况下进行监测,BD错误。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草场枯黄,难以与其他地物进行区分,故应选择夏季,此时,降水较多,草地生长状况较好,易与其他地物进行区分,A正确,C错误。故选A。
2.利用GIS图层进行各类自然灾害的预报分析,有利于防止和减轻灾害的破坏。下图为某次分析所用的信息图层。该次预报分析的自然灾害是( )
A.病虫害 B.泥石流 C.沙尘暴 D.森林火灾
【答案】B
【详解】
此次分析所用的信息图层涉及的信息是地质、地形、气象水文、植被状况、居民点分布等,病虫害和地质、地形关系不大,沙尘暴和地质、居民点关系不大,森林火灾和居民点关系不大,ACD错误。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泥石流和地质、地形、气象水文、植被状况、居民点分布有关,B正确。故选B。
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获取农作物病虫害分布状况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4.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新疆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 )
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
②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
③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
④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3.A
4.C
【分析】
3.遥感技术(RS)指飞机、卫星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能够快速获取地物信息,如获取农作物病虫害分布状况,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GPS: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地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BCD错误。故选A。
4.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不同,①正确;卫星遥感受天气影响大,可能拍不到清晰照片,②错误;卫星遥感探测的优点有范围广、连续性强,③正确。遥感智能化高,但治虫过程中需要人工合作完成,④错误,故选C。
利用多源信息地图,构建统一的“地下测、网上控、平台管”灌区综合监管“一张图”,实现智能感知、自动控制、智能监视、智能管理,促进灌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下图为某地用3S技术进行智能化灌区管理流程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5.构筑智能灌区“一张图”在地形图的基础上应重点增加( )
①灌区土地地价图②灌区水雨监测分布图③灌区人口密度图④灌区水系分布图⑤灌区水利工程分布图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6.下列关于智能化灌区管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利用BDS获取灌溉面积信息 B.借助RS实现流量自动监控
C.运用GIS采集土壤含水量信息 D.通过GIS实现精准灌溉调度
【答案】
5.C
6.D
【分析】
5.根据材料信息“构建统一的‘地下测、网上控、平台管’灌区综合监管‘一张图’”需要检测灌区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现有的水资源利用情况,②④⑤正确;灌区土地价格、灌区人口密度与智能灌区相关性不高,①③错误。所以选C。
6.BDS为北斗导航系统,不能测量灌区面积,A错误;RS技术不能实现流量自动监控,B错误;GIS不能采集土壤含水量信息,C错误;可以通过GIS实现精准灌溉调度,D正确。所以选D。
7.应用
(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________、________。
(2)快速识别地震等________灾害的影响范围,对________、________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答案】预报 预警 自然 灾情统计 灾害救援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有关部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图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
材料二: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拍摄的汶川地区遥感影像。
(1)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 )
A.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 B.传感器→地面系统→目标→成果
C.目标→地面系统→传感器→成果 D.目标→传感器→成果→地面系统
(2)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 )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B.监测地震灾害的动态
C.分析地震救灾数据 D.控制地震的发生
(3)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
(4)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
【答案】
(1)A
(2)B
(3)地震后出现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4) 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对灾情做出快速评估,指导救灾活动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在防灾减灾中所起的作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过的知识,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给地面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揭示目标对象的现状及特征,并预测其变化趋势。最后生成专题图并撰写调查报告,为辅助决策提供依据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上物体。因此遥感技术的主要工作环节是目标→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故选A。
(2)根据所学知识,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监测地震灾害的动态,B正确;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分析地震救灾数据、这是需要人工才能做的事,AC错误;任何情况下对于地震的发生是不可控的。D错误;故选B。
(3)根据图示和材料可以看出地震后出现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4)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分析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分析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路径和地点,为抗灾提供决策依据,指导抗灾活动;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和表达指导人们对灾情做出统计评估预测,为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指导救灾活动。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不同地理要素图层。读图,回答下题。
1.该区域( )
A.①地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②地适宜广泛种植小麦
C.高级住宅区可能集中在③地 D.钢铁厂布局在④地最佳
2.据图推断( )
A.居民点向东南方扩展 B.GIS可应用于道路规划
C.森林面积扩大,酸雨危害减弱 D.湿地面积减少,地下水源增加
【答案】
1.C
2.B
【分析】
1.该区域是我国南方某地,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A错误;南方地区粮食作物多为水稻,②地为湿地不宜垦荒种植,种植小麦也不合理,B错误;③地附近有湖泊、河流和森林,环境好,交通便利,可以建设高级住宅,C正确;④地在居民点的夏季盛行风的上风向,不利于建钢铁厂,D错误。选C正确。
2.图示信息显示:居民点向西南方向发展,A错误;湿地面积减小,耕地面积扩大,林地面积变化不大,C错误;湿地面积减小,地下水源将减少,D错误;交通、土地利用图层叠加可用于城市及道路规划,是GIS技术的应用,B正确。故选B。
下图是某地典型滨海湿地植被影像特征指数时间序列模型图,植被物候特征指数的升降表示植物生长或衰败。完成下面小题。
3.构建该模型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BDS
4.据图可知( )
A.茅草物候指数峰值最高,表明茅草生物量最多
B.碱蓬物候指数变化最小,表明碱蓬生物量最少
C.芦苇物候指数最早到达峰值,表明芦苇最早进入生长旺盛期
D.互米花物候指数变化最大,表明互米花生长期最长
【答案】
3.B
4.C
【分析】
3.RS主要的作用是获取地表的景观现象,GPS、BDS主要用来定位和导航,GIS主要用来数据分析,该模型反映的是不同植被变化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多种数据分析后的结果,B正确。
4.植被物候特征指数的升降表示植物生长或衰败,不能反应生物量情况和生长期,ABD错误。芦苇的物候指数最早达到峰值,表明芦苇最早进入生长状况最好的时间,即生长旺盛期,C正确。
5.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读图,EV区域最可能是( )
A.丘陵 B.耕地 C.海洋 D.沙漠
【答案】C
【详解】
根据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结合图例信息判断,EV区域位于区域东南,根据第一幅图判断位于城市以外,根据第二幅、第三幅信息判断,河流注入EV,因此EV可能代表海洋,C正确;图示没有沙漠,D错误;丘陵位于河流中上游,如CⅡ,A错误;耕地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如DⅢ,B错误;故选C。
下图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某地一次自然灾害过程进行评估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本次灾害和评估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判断正确的是( )
A.寒潮一遥感 B.地震-遥感 C.泥石流一地理信息系统 D.台风一地理信息系统
7.甲最可能是( )
A.坡面堆积 B.坡面径流 C.坡面下渗 D.坡面朝向
【答案】
6.C
7.A
【分析】
6.由所学知识可知,图层叠加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AB错误。图中有径流量、植被覆盖率、陡谷这些条件,可知分析的自然灾害为泥石流,C正确,D错误。故选C。
7.读图可知,由甲和陡谷能得出“地质地形”的结论,则甲最可能是坡面堆积状况,而地表堆积碎屑物的多少是形成泥石流的物质基础,A正确。坡面径流、 坡面下渗受地表径流和植被的影响,不符合题意,BC错误。与坡面朝向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漠蝗虫因其具有强大的繁殖、取食和迁移能力被称为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害虫之一。沙漠蝗灾每10~12年暴发一次,如果雨量充沛并且绿色植物充分的话,沙漠蝗虫数量将会在1~2个月内迅速增长,开始群集并转变为群居型,形成成蝗蝗群,最终导致蝗虫暴发。沙漠蝗虫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分散人工调查到电讯传真,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主的综合监测预警技术发展迅速,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沙漠蝗灾预测的准确性和防控的精准性。下图示意非洲及西亚蝗虫分布和迁移路线,下表示意沙漠蝗灾发展过程。
(1)根据材料,用曲线绘制沙漠蝗灾发展过程图的缺失部分。
(2)分析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灾易发难控的原因。
(3)简述利用网络智能化监测蝗虫的优势。
【答案】(1)分别绘出图中发展阶段缺失的四段。
(2)在虫源适宜地区,沙漠蝗虫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沙漠蝗虫具有极强的扩散和迁飞能力,蝗灾范围迅速扩大;全球气候异常,沙漠蝗虫的监测预警难度大;各国政府沟通不畅,预警沟通不及时;蝗虫聚集地区大多经济技术落后,治蝗能力低。(任答出点)
(3)获取信息速度快,监测范围大;及时做出预测和灾情风险分析,将虫情信息上报到防治部门。
【详解】
(1)材料信息表明,0~3个月蝗虫暴发,表明曲线开始增长,3~9个月蝗虫暴增,表明曲线向上较陡,9~15个月蝗虫成灾,表明曲线密集度较高,15~18个月蝗虫下降,表明曲线向下降低,由此可绘制相应曲线表示沙漠蝗灾发展过程,如下图。
(2)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灾易发难控的原因应从蝗灾强度、预警信息、抗灾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沙漠蝗虫因其具有强大的繁殖、取食和迁移能力被称为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害虫之一,在虫源适宜地区,沙漠蝗虫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沙漠蝗虫具有极强的扩散和迁飞能力,蝗灾范围迅速扩大,使得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灾易发难控;全球气候异常,沙漠蝗虫的监测预警难度大,使得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灾易发难控;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的各国政府沟通不畅,预警信息沟通不及时,导致当地蝗灾易发难控;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虫聚集地区大多经济技术落后,治蝗能力低,抗灾能力弱,导致当地蝗灾易发难控。
(3)利用网络智能化监测蝗虫的优势应从获取信息的速度、监测范围、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说明。利用网络智能化监测蝗虫,网络获取信息速度快,网络涉及范围广,监测蝗虫的范围大;利用网络智能化监测蝗虫能够及时做出预测和灾情风险分析,将灾情信息上报到相关防治部门进行决策。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针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下图为黄河龙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吊箱内进行水文测验。
(1)说出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监测的主要自然灾害,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
监测的主要自然灾害
气象站
水文站
地震台
地质环境监测站
(2)简述我国在黄河龙门水文站用吊箱测流的主要原因。
(3)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主要特点,并举例说明任一特点在防灾减灾中的意义。
【答案】(1)见下表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
监测的主要自然灾害
气象站
寒潮、旱灾等
水文站
洪涝、凌汛等
地震台
地震
地质环境监测站
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2)吊箱测流最适合在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测验流量;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属于高含沙河流,且冲淤变化较大,适合吊箱测流。
(3)特点:能够对众多自然灾害进行监测,构成全面系统;能够对众多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等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意义:动态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灾害的进程和态势,帮助抗灾机构有效地组织抗灾活动,检查各种抗灾措施的效果,以便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避免灾害的蔓延和加剧;为灾害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分析】
本大题以我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为材料,涉及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及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我国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的各类监测站,针对性地监测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更加专业、准确,如气象站主要监测早灾、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水文站主要监测洪涝、凌汛等水文灾害;地震台主要监测地震灾害;地质环境监测站主要监测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2)据材料可知,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抓住关键词“高含沙”进行逻辑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属于高含沙河流,冲淤变化大,适合进行吊箱测流。
(3)据材料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主要特点:所监测的自然灾害种类齐全,体现灾害监测系统的全面性(广度);同时还能监测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等过程,体现监测系统的动态性。意义可从我国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全面性、动态性展开分析,如动态监测时效性强,可以及时了解灾害的进程和态势,并将灾情及时传递到抗灾机构,帮助抗灾机构有效地组织抗灾活动,检查各种抗灾措施的效果,以便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避免灾害的蔓延和加剧;为灾害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监测系统的全面性,能够监测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以便及时做好灾害应对措施,防御性强;灾害监测系统最终目的都是防灾减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地理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精品课时训练,文件包含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生版2023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必修一docx、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教师版2023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必修一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优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优秀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精品当堂检测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