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
展开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5.00g胆矾(化学式CuSO4∙5H2O)晶体样品受热失去水,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热过程中晶体样品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蓝色
B.受热过程中固体物质里Cu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C.固体物质在102℃和113℃时失去水的质量比为2:1
D.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H2O
2.(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表示向20℃的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铵固体
B.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表示将一定质量的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
D. 表示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铁溶液
3.(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控制燃烧条件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B.任何溶液都只含一种溶质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2022·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5.(2022·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NaHCO3溶于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蒸发食盐水
C.探究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
D.测空气中O2的含量
6.(2022·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瑞德西韦(C27H35N6O8P)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崭露头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瑞德西韦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可能有CO2和H2O
B.瑞德西韦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瑞德西韦分子中N、O原子的质量比为6:8
D.瑞德西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7.(2022·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科学思维是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宏观事实 | 微观事实 |
A |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两种溶液中都含有OH- |
B | 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原子不变 |
C | 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 | 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
D | 把食盐颗粒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食盐颗粒很快消失 | 在水分子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 |
A.A B.B C.C D.D
8.(2022·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从物质构成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从定量角度看: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生成的一氧化碳质量比为1:2
C.从反应实质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9.(2022·西藏·统考中考真题)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分子总数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总数都不变
D.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10.(2022·西藏·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A.用CO气体还原一定质量的Fe2O3
B.将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C.向Mg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D.在密闭容器内加热汞得到氧化汞
11.(2022·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NH3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4∶9
12.(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13.(2022·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在催化剂作用下,N2和H2比反应生成NH3的微观过程示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中原子种类不断发生变化 B.过程中H原子数不断减少
C.反应前后分子数未改变 D.NH3不具有N2和H2的化学性质
14.(2022·贵州黔西·中考真题)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存在必然的联系,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 客观事实 | 本质原因 |
A | 白磷比红磷更容易燃烧 | 白磷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
B |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液氧 | 氧气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
C |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
D | 烧碱溶液pH比盐酸溶液的pH大 | 烧碱溶液中H+数目比盐酸溶液多 |
A.A B.B C.C D.D
15.(2022·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lH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
16.(2022·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分子种类都没有发生改变
二、多选题
17.(2022·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除了元素种类、原子种类不变外,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还有( )
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
C.物质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
18.(2022·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过氧化氢的微观过程的顺序是④③①②
C.过程③中,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氧分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H2O2
19.(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甲烷和水蒸气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B.参加反应的CH4和H2O的质量比为1:1
C.若生成3mol H2则有1molCH4参加反应 D.反应物的摩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之和
三、计算题
20.(2022·安徽·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称取0.6g镁条进行燃烧实验(如下图)。
(1)计算:镁条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该同学称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小于0.6g,原因可能是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胆矾晶体显蓝色,胆矾晶体失去水后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固体显白色,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受热过程中固体物质里Cu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物质失去结晶水,质量逐渐减小,因此Cu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B错误;
C、根据图像,固体物质在102℃时失去水的质量为:5.00g-4.28g=0.72g,固体物质在113℃时失去水的质量为:5.00g-3.56g=1.44g,质量比为1:2,故C错误;
D、设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xH2O,200℃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为3.56g,则,解得x=1,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向20℃的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铵固体,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A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在该反应中每36.5 份质量的氯化氢与硝酸银反应生成63份质量的硝酸和氯化银沉淀,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
C、将一定质量的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生石灰会和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加,当生石灰完全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就不再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会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会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控制燃烧条件可达到灭火的目的的说法合理;
B、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中可能有多种溶质,如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多种溶质,故说法不合理;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法合理;
D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说法合理。
故选B。
4.D
【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氢氧化钠越来越少,氯化钠越来越多。
【详解】A、随着反应进行,当恰好完全反应后,水的质量由于一直加入加入稀盐酸,所以水的质量不断增大,正确;
B、随着反应进行,当恰好完全反应后,氯化钠质量不变,正确;
C、随着反应进行,当恰好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质量是0,正确;
D、随着稀盐酸的加入,一段时间内溶液中氯化氢质量是0,恰好完全反应后一直在加入稀盐酸,所以溶液中的氯化氢质量不断增大,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C
【详解】A、碳酸氢钠溶于水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的一种规律,所以用NaHCO3溶于水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
B、蒸发食盐水时,应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匀发生飞溅,图中缺少玻璃棒,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左侧试管中的铁钉既能够与空气接触,也能够与水接触,右侧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够接触空气,不接触水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中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说明左侧的铁钉发生了锈蚀,证明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选项正确;
D、碳与装置中的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后,装置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不变或变化较小,则实验结果为零或偏小,选项错误,故选C。
6.D
【详解】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瑞德西韦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瑞德西韦属于有机物,但其相对分子质量远小于1万,属于有机小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一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瑞德西韦分子中N、O原子的质量比为(14×6):(16×8)=21:3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瑞德西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氢氧化钠是由Na+和OH-构成,氢氧化钾是由K+和OH-构成,故两种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两种溶液中都含有OH-,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化汞分子受热后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构成汞,二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构成氧气,故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改变,原子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但水分子仍在不断地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在水分子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A、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44):(2×28) =11:14,故B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个数都是4个(包括1个未参加反应的氧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总数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甲为甲烷,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0.D
【详解】A、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会减少到0,故选项图像对应不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将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故选项图像对应不正确;
C、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少,氯化镁反应完全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的质量又逐渐增加,故选项图像对应不正确;
D、在密闭容器内加热汞得到氧化汞,反应前后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对应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A、据图可知甲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NH3,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正确;
C、该反应是化合物氨气与单质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水和单质氮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D、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生成的丙和丁质量比为,错误。
故选D。
12.C
【详解】A. 汞是金属单质,错误;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得种类、数目、质量一定不变,错误;
C. 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正确;
D.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反应中有单质参与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A不正确;
B、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过程中H原子数不变,故B不正确;
C、由微观过程示意可知,反应前有1个氮气分子,3个氢气分子,反应后是2个氨气分子,则反应前后分子数发生改变,故C不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则NH3不具有N2和H2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A、白磷比红磷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白磷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液氧,是因为温度降低,氧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烧碱溶液显碱性,盐酸显酸性,烧碱溶液pH比盐酸溶液的pH大,是因为烧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数目比盐酸溶液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5.A
【详解】A、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两种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为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一个丙分子中存在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化学式为HCl,此选项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都有氢原子和氯原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氢气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71,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6.C
【分析】由图可知,氨气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氮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A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肯定不变,故选项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故选项错误;
C、分子分成原子,所以分子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分子种类变了,物质的种类也就发生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发生变化,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AD。
18.BD
【详解】A、根据图示,该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B、过程是:④反应物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被催化剂吸附在表面,③氢分子变为原子,①原子重新组合,②生成过氧化氢分子并脱离催化剂表面,则顺序为④③①②;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过程③中,氢气分子变为氢原子,所以发生结构破坏分子是氢分子;错误;
D、根据图示:该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过氧化氢,方程式是:H2+O2H2O2;正确;
故选BD。
19.A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H4和H2O的质量比为(12+1×4):(1×2+16)=8:9,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H2和CH4的粒子个数比为3:1,所以若生成3mol H2,则有1molCH4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摩尔质量只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C。
20.(1)解:设0.6g镁条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
解得:=1g
答:0.6g镁条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1g。
(2)一部分生成的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
【详解】(1)见答案。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所以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总质量,但该反应在敞口装置进行,通过观察实验可知,镁条燃烧时,一部分生成的氧化镁扩散到空气中,使得反应后称量的固体质量小于反应前。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6燃烧: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6燃烧,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9绿色化学: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9绿色化学,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83图像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83图像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