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7灭火
展开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7灭火
一、单选题
1.(2023·上海·模拟预测)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丁一定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2.(2023·上海·模拟预测)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燃烧 B.食物霉变 C.钢铁生锈 D.玻璃破碎
3.(2023·上海崇明·统考一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燃烧生成水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4.(2023·上海闵行·统考一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燃气煮饭 B.水果榨汁 C.葡萄酿酒 D.食醋除垢
5.(2023·上海黄浦·统考一模)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氧气液化 B.干冰气化 C.冰块熔化 D.铜片氧化
6.(2023·上海青浦·统考一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粮食酿酒 C.冰雪融化 D.白糖溶解
7.(2023·上海黄浦·统考一模)以下各物质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用作燃料 B.金刚石切割玻璃 C.二氧化碳灭火 D.氧气供给呼吸
8.(2023·上海·模拟预测)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甲烷向重要化工原料甲醇的高效转化。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C.甲醇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H3O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9.(2023·上海·模拟预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生火 B.织布
C.耕田 D.分馏
10.(2023·上海松江·统考一模)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挥发 B.过滤 C.消毒 D.吸附
11.(2023·上海普陀·统考一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木炭燃烧 C.高粱酿酒 D.钢铁生锈
12.(2023·上海虹口·统考一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料燃烧 B.矿石粉碎 C.打磨玉器 D.剪裁布料
13.(2023·上海嘉定·统考一模)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 B.氧气供给呼吸
C.焦炭冶炼金属 D.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14.(2023·上海金山·统考一模)物质的用途只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N2:作保护气 B.CO:冶炼金属
C.O2:供给呼吸 D.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15.(2023·上海杨浦·统考一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冰块融化 C.干冰升华 D.钢铁生锈
16.(2023·上海嘉定·统考一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果榨汁 B.研碎粗盐 C.酒精燃烧 D.汽油挥发
17.(2023·上海长宁·统考一模)属于水的化学性质是
A.可与酒精互溶 B.密度大于酒精
C.放入生石灰,产生大量热 D.能吸收大量热量
18.(2023·上海徐汇·统考一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点燃火炬 C.剪断铁丝 D.酒精挥发
19.(2023·上海·模拟预测)《天工开物》所述下列过程,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烧取硫黄 B.禹铸九鼎 C.泥制陶坯 D.耕土拾铁
20.(2023·上海静安·统考一模)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能变成液氧 B.能支持燃烧
C.密度比空气大 D.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
21.(2023·上海·模拟预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熔化 B.白磷自燃 C.酒精挥发 D.干冰升华
22.(2023·上海·模拟预测)碳还原氧化铜如图所示,判断该反应开始发生的可靠现象是
A.黑色粉末减少
B.生成无色气体
C.导管口冒气泡
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3.(2023·上海·模拟预测)下列探究不需要进行对比实验的是
A.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B.利用红磷和白磷探究燃烧的条件
C.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D.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24.(2023·上海黄浦·统考一模)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是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5.(2023·上海奉贤·统考一模)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汽油挥发
C.铁钉生锈
D.玻璃破碎
26.(2023·上海松江·统考一模)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 B.熔点 C.可燃性 D.密度
27.(2022·贵州毕节·统考中考真题)小丹妈妈在家做饭时,油锅突然起火,这时正确处理的方法是
A.丢下油锅往外跑
B.把油锅扔到屋外去
C.接一盆水浇上去
D.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
28.(2022·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器失火立即用水灭火
B.白磷放入水中保存,是为了隔绝空气
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29.(2022·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有关化学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救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火势蔓延
B.不能向下水道扔烟花爆竹,以防沼气爆炸
C.进入面粉厂时应严禁烟火,以防粉尘爆炸
D.任何火灾,都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30.(2021·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书档案起火时,可用干冰灭火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31.(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遭遇火灾或发现火险隐患时应科学应对。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锅中热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
C.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
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32.(2021·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森林灭火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的前方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D.隔离氧气
33.(2021·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成语“釜底抽薪”用化学知识解释合理的是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4.(2020·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2020年3月,四川凉山发生森林大火造成重大损失。为了预防火灾发生,我们应当了解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促进可燃物燃烧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可用湿抹布扑灭
C.电线或电器起火时,要立即用水扑灭
D.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35.(2020·广西贺州·统考中考真题)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关乎你我他。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山林着火时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着火,立即开门窗
D.高楼层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
36.(2020·陕西·统考中考真题)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时用水扑灭
B.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用食醋除去水垢
D.用干冰对食品进行保鲜
37.(2020·广西·统考中考真题)森林火灾扑救的方法有飞机吊桶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飞机吊桶投水”采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8.(2020·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剪掉蜡烛的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B.柴油发动机通过喷油嘴将柴油气化进入气缸,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室内失火,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
D.地铁的自动喷淋系统,喷水灭火原因主要是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
39.(2020·广西桂林·统考中考真题)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使水分解 D.清除可燃物
40.(2020·广西百色·中考真题)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 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液化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阀门
B.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参考答案:
1.C
【分析】反应前:甲的质量分数为17%,乙的质量分数为10%,丙的质量分数为25%,丁的质量分数为48%;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为19%,乙的质量分数为19%,丙的质量分数为41%,丁的质量分数为30%;甲的质量分数增加,则甲为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则乙为催化剂或者为与反应无关的物质;丙的质量分数增加,则丙为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则丁为反应物;由此回答问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四种物质中丁为反应物,甲和丙为生成物,乙为催化剂或者为与反应无关的物质,则由丁分解生成甲和丙,故丁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分解反应的定义: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由A选项分析可知,该反应为丁分解生成甲和丙,则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生成甲、丙的质量之比=甲、丙的质量分数变化之比,结合分析可知,生成甲的质量分数=19%-17%=2%,生成乙的质量分数=41%-25%=16%,则生成甲、丙的质量之比=2%∶16%=1∶8,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乙为催化剂或者为与反应无关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D
【详解】A、汽油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食物霉变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 钢铁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玻璃破碎只有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A、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说明生成了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叙述正确;
B、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叙述正确;
C、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氧化物,必须强调是纯净物,叙述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含氢元素的可燃物燃烧一定生成水,所以燃烧生成水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叙述正确。
故选C。
4.B
【详解】A、燃气煮饭涉及到天然气的燃烧,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果榨汁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食醋除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A、氧气液化过程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干冰气化过程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冰块熔化过程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铜片氧化生成新物质氧化铜,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6.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胆矾研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白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木炭用作燃料,是因为木炭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
B、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 二氧化碳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氧气能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每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H4O,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氢气、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均是化合物,反应物有三种,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生火会产生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耕地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将混合物分开,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是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详解】A、挥发的过程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滤的过程中只是将不溶物与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消毒的过程中消毒剂能破坏细菌中的物质,从而使细菌失去活性,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吸附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高粱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燃料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打磨玉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剪裁布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A、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供给呼吸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焦炭冶炼金属是利用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对于稀有气体原子核外不同电子层上的电子有不同的能级结构,当电子在不同能级上跃迁时就会发光,而原子在特定的两个能级间的跃迁发出的光是同频率的因此会有相同的颜色,霓虹灯是借助电极发出的高速电子的轰击来达到这一目的,因此属于物理性质,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详解】A、N2化学性质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B、CO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还原出来,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C、O2能供给呼吸,呼吸过程发生化学变化,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体现,属于化学性质;
D、稀有气体通电后可以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D。
15.D
【详解】A、海水晒盐是将水蒸发,得到固体溶质,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雪是水的固体状态,融化后成为液态水,只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后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接触生成了铁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6.C
【详解】A、水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研碎粗盐过程中只量改变了物质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汽油挥发改变了物质的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7.C
【详解】A、水与酒精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属于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密度大于酒精,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产生大量热,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能吸收大量热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18.B
【详解】A、滴水成冰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点燃火炬涉及可燃物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剪断铁丝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9.A
【详解】A、烧取硫黄是将含有硫的矿石进行加热得到硫,该过程有新物质硫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符合题意;
B、禹铸九鼎的过程只是金属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泥制陶坯的过程中只是泥土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耕土拾铁是利用铁的颗粒大小不同,将其进行分离的过程,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解释化学知识的能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0.B
【详解】A、氧气能变成液氧,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变现出来,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B符合题意;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变现出来,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变现出来,故D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21.B
【分析】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详解】A.蜡烛熔化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致使蜡烛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白磷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2.D
【详解】A、碳和氧化铜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判断是否发生反应可靠的现象是能判断出反应物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黑色粉末减少不一定是因为发生反应而减少,并且不易观察判断,错误。
B、生成无色气体无法通过观察发现,错误。
C、导管口冒气泡可能是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错误。
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有新物质生成。正确。
故选D。
23.D
【详解】A、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需要控制溶剂种类、质量、温度等因素,比较溶质溶解的最大限度,所以需要进行对比实验;
B、探究燃烧条件时,需要对比红磷和白磷在相同条件下能否燃烧来对比得出燃烧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需要进行对比实验;
C、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需要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体积、温度等条件相同,对比有无二氧化锰存在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以需要进行对比实验;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通过测量氧气被消耗后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来实现的,故不需要进行对比实验;
故选D。
24.D
【详解】A、沉淀过程中只是将水中固体杂质与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滤过程中只是将水中固体杂质与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吸附过程中只是将水中色素与异味与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消毒过程中杀死了水中微生物,微生物中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5.C
【详解】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汽油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铁钉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玻璃破碎,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C
【分析】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详解】A、物质的沸点属于物理性质,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物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物质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物质的密度属于物理性质,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27.D
【详解】A、油锅突然起火,丢下油锅往外跑,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故错误;
B、油锅突然起火,把油锅扔到屋外去,会造成其他损伤后果,故错误;
C、油锅突然起火,接一盆水浇上去,会使热油四溅可能造成烫伤,故C错误;
D、油锅突然起火,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隔绝氧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28.A
【详解】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不能浇水否则会引起触电,选项错误;
B、白磷着火点很低只有40℃,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很容易自燃,故放入水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选项正确;
C、剪烛芯使蜡烛熄灭,是因为烛芯是可燃物,剪断后没有了可燃物则燃烧停止,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选项正确;
D、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由于图书和档案需要尽可能保存完好,故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这样灭火后不留痕迹,有利于图书和档案的保存,选项正确;
答案为:A。
29.D
【详解】A、救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因为打开窗户会造成空气对流,新鲜的空气进入火场,使得燃烧更加充分,火势的得不到控制,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下水道中含有沼气,沼气中含有甲烷,甲烷为可燃气体,烟花爆竹中有火源,可燃气体遇到火源易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面粉的扬尘易燃,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D、泡沫灭火剂不适用于所有的火灾,例如电器着火就不能用泡沫灭火剂灭火,泡沫灭火器中的泡沫会引发电器短路造成二次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0.C
【详解】A、图书档案起火时,可用干冰灭火,灭火后,二氧化碳挥发掉,不损坏图书档案,选项正确;
B、盖上锅盖时,能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实现灭火,选项正确;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错误;
D、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来灭火,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选项正确;
答案为:C。
31.C
【详解】A、锅中热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千万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C、不能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
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受热后,密度变小,低处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B
【详解】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在大火蔓延路线的前方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防止可燃物与燃烧物接触的方法,故选B。
33.B
【详解】A、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隔绝空气,故选项A错误;
B、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B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随意改变,因此“釜底抽薪”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C错误;
D、由B选项分析可知,选项D错误。
故选:B。
34.C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促进可燃物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可用湿抹布扑灭,这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的原理,选项说法正确;
C、电线或电器起火时,不能立即用水扑灭,以防发生触电,选项说法错误;
D、加油站的空气中弥漫着燃油蒸汽,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所以在加油站严禁接打手机,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5.A
【详解】A、山林着火时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通过隔离可燃物而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说法正确;
B、燃气泄漏,不能点火检查,以防引燃燃气,甚至引发爆炸,选项说法错误;
C、室内着火,不能立即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选项说法错误;
D、高楼层发生火灾,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因为发生火灾时往往会停电,且在电梯内易形成烟囱效应而使人窒息,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6.A
【详解】A、油锅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会加剧火灾蔓延,应用锅盖盖灭,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B、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做法正确;
C、食醋中的醋酸能和水垢中的氢氧化镁,碳酸钙反应,可以除去水垢,该选项做法正确;
D、干冰升华时吸热,导致温度降低,可以用干冰对食品进行保鲜,该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A。
37.D
【详解】灭火的方法主要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水可以吸收热量“飞机吊桶投水”采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选:D。
38.C
【详解】A、剪掉烛芯属于清除可燃物灭火,正确,不符合题意;
B、柴油发动机通过喷油嘴将柴油气化进入气缸,可以增加燃料与空气的接触机会,使气化和燃烧进行得更快,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室内失火,为防止火势蔓延,不应该打开门窗,错误,符合题意;
D、地铁的自动喷淋系统,喷水灭火原因主要是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9.A
【详解】可燃物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向燃烧的火舌喷水,能够降低火焰的温度,使火焰温度低于着火点以下,火焰熄灭,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选:A。
40.C
【详解】A、液化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稀释液化气的浓度,切不可打开排气扇,因为液化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B、炒菜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C、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过滤烟尘等有害物质,由于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故低处二氧化碳含量少,应低下身体逃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0化学肥料①: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0化学肥料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6燃烧: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6燃烧,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8爆炸: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专项练习(全国通用)-108爆炸,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