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2020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含答案和解析)
展开专题1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总分:50分,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 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尾,否则会因寿命短暂而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动物个体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流
B. 蚕蛾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C. “气味”是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D. 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诱杀蝶蛾类农业害虫
- 人体的各种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下列有关运动系统的叙述,不正确是( )
A.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B. 脱臼是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C. 幼年时期的骨髓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
D. 骨密质较骨松质有较强的抗压力
-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腹肌
B.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C. 动物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来完成
D. 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种行为的共同特点,以下可以写在阴影处的选项是
A. 生来就有 B.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 伴随动物一生 D. 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 下列有关人体运动器官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 骨骼肌收缩能牵拉骨也能推动骨
B. 人在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 骨骼肌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一块骨上
D. 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就能完成一个动作
- 投掷实心球是北京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下列与完成投掷动作有关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需附着在同一块骨上,以牵拉骨产生运动
B. 需要通过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C. 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D. 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呼吸等多个系统的配合
- 运动是动物区別于其他生物类群的显著特征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B. 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的结构是关节
C. 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
D. 韧带及关节囊松弛,关节易错位
- 下列选项中,符合图中甲、乙、丙、丁四者之间关系的是
A. 长骨、骨膜、骨质、骨松质 B. 营养方式、自养、异养、腐生
C. 骨骼肌、肌腱、肌腹、肌细胞 D. 微生物、细菌、真菌、大肠杆菌
-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骨连结是骨与骨之间的连结
B. 关节面上关节软骨能够缓冲震动
C. 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
D. 一个动作的完成是多块肌肉协调合作的结果
- 下列有关人体运动器官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骨与骨之间通过骨骼肌连接成骨骼
B. 强大的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C. 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D.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 下面对骨胳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不同的骨上
B. 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C. 任何一块肌肉受到刺激后都能收缩
D. 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上
- “孔雀开屏”这种行为属于
A. 防御行为 B. 繁殖行为 C. 节律行为 D. 取食行为
- 雷公藤花蜜中含有雷公藤甲素对蜜蜂和人都是有毒的。蜜蜂会通过减少摇摆舞或是增加颤抖舞频率而减少对同伴的招引,从而减少有毒花蜜对蜂群的危害。此现象不可得到的结论是()
A. 蜜蜂通过改变舞蹈的方式来传递花蜜有毒的信息
B. 蜜蜂通过模仿而学会用舞蹈传递信息
C. 蜜蜂的这种通讯方式是对环境的适应
D. 蜂群中有分工,蜜蜂具有社会行为
-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B.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
C. 动物学习行为必须借助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
D. 动物的本能一般比较简单,对动物的生存没有什么意义
- 狗熊偷食蜂蜜,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
A. 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B. 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C. 取食行为和社群行为 D. 学习行为和社群行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 资料分析:
材料一: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冬季来到青岛地区,喜欢在胶州湾一带出现,为胶州湾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材料二:一只刚能爬出的小老鼠试图袭击一只蝎子,结果被蝎子蜇了一下,于是它放弃了捕食这只蝎子。后来,当它再遇到蝎子时,就主动避开。
材料三: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行军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由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原来这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的几个大字,招来许多蚂蚁,项羽不知是计,而中计身亡。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材料一中丹顶鹤的迁徙属于________行为,这是由其体内的____________决定的。材料二中小老鼠当它再遇到蝎子时,就主动避开了它,这是____________行为。这一行为由____________和学习而获得。
(2)小老鼠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要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要在_________的调控下,依赖_______、关节和骨骼肌三者的协调配合才能实现。
(3)资料三中的蚂蚁是具有明显____________ 行为特征的动物,同伴之间靠 传递信息。蚂蚁能够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几个大字,这是利用了蚂蚁的__________行为。
(4)资料一告诉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把健身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健身方式不科学,本应强身健体的运动有时也会让健身者很“受伤”。
(1)跑步、登山等健身运动是在______的调节下,由骨、关节和______的协调配合完成的。骨在运动系统中承担着“杠杆”作用,这与骨具有较强的韧性和硬度密切相关。研究者用大鼠进行了为期6周的跑台运动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
| 不运动组 | 低强度运动组(12m/min) | 高强度运动组(20m/min) |
骨重量(g)【骨硬度指标】 | 1.08 | 1.23 | 1.06 |
最大负荷量(N)【骨强度指标】 | 109.64 | 110.23 | 94.54 |
弹性挠度(mm)【骨韧性指标】 | 0.41 | 0.5 | 0.46 |
①该实验探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大鼠股骨发育是否有影响。
②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更好地改善骨发育情况。
(2)不当健身还可能影响关节健康。例如,频繁爬山可能导致严重的膝关节损伤,有些登山爱好者的膝关节软骨甚至被基本磨光,不得不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膝关节软骨位于关节头和______的表面,能缓冲震动。有些膝关节损伤患者会通过注射“人造关节液”玻璃酸钠来缓解疼痛,该液体的作用类似于关节囊分泌的_______,应当被注射入_______中。
(3)下图不同运动方式中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请据此推测:_______(上山/下山)对膝盖的压力更大。
(4)以下建议不利于登山爱好者预防膝关节损伤的是______。
A.登山前充分进行热身运动,增强关节灵活性
B.使用登山杖、护膝和穿减震鞋减轻关节负荷
C.平时注意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减少膝关节压力
D.下山时选择最短路径,并尽可能加快下山速度
(5)综上所述,你对“科学健身”中“科学”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近年,国内多处森林和景区出现松林大量变红的“美景”,其实这是松树正在一棵接一棵的枯萎死去。它们得了一种对松树来说属于“癌症”级别的重病——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原产自美国,它喜爱取食松树枝干,当整棵松树因失水枯死之时,各种真菌乘虚而入,在空洞的松树管道内安家,松材线虫也能通过取食这些真菌为生。松材线虫自身运动能力差,中间宿主松墨天牛,帮助它们传播到其他松树上。松墨天牛喜欢在枯萎松树上产卵,其幼虫也以松树枝为食,松材线虫趁机钻入天牛幼虫体中,搭天牛成虫的“便车”飞到健康松树上。下图为某研究小组使用两种菌类进行松材线虫防治的实验结果。
(1)松材线虫和蛔虫属于同一动物类群,即___________门;
(2)上述实验的结果说明Bt菌比Ev菌杀灭松材线虫的效果______,但松树的存活率还远远不够高,还需继续研究;
(3)从上述材料可知,松墨天牛的发育方式为______________发育;
(4)有同学提出可以利用___________干扰松墨天牛成虫间的信息交流,控制松墨天牛的数量,从而改善松材线虫害的现状;
(5)有人认为,尽管松材线虫对松林造成了严重危害,但人为捕杀并彻底消灭松材线虫也会对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这体现了动物能维持____________。
- 慢跑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更是最炼心肺功能、强身健体、陶冶身心、提高免疫力的健康生活方式,请你结合图回答下列有关运动的问题:
(1)慢跑等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___________、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2)当人处于甲图中所示奔跑状态时,右上肢处于伸肘状态,则肌肉的活动状态是:肱二头肌___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___。丙图中的肱二头肌靠[____]____________牢牢的附着在骨上。
(3)关节很灵活,在运动中起着___________的作用,如图乙所示关节结构示意图。
若运动过猛,会使[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中脱离出来的现象称为脱臼;而适当的运动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周围的韧带更牢固,保证了关节的牢固性。
(4)运动系统要完成运动是需要能量的,这些能量有赖于___________系统、___________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解答时可以从动物通讯的特点和方式方面来切入,明确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解答】
A.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雌雄蛾能在较短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故A正确;
B.蚕蛾的行为没有一定的组织,不属于社会行为,故B错误;
C.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故C正确;
D.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因此,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上蛾蝶类害虫,故D正确。
故选B。
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和各结构的功能及运动的产生过程。
【解答】
A.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故A错误;
B.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故B正确;
C.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故C正确;
D.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两种。骨密质大部分集中在骨干,它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强。骨松质主要在长骨两端的内部,它疏松而呈蜂窝状,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故D正确。
故选A。
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其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解答】
A.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 ( 乳白色 ),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A错误;
B.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因此,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B正确;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错误;
D.不是所有动物体内都有骨骼,像低等的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等等就不具备骨骼,D错误。
故选B。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与区别,难度一般。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一般。解答关键是记住和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与区别。
【解答】
动物行为根据获得途径不同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伴随动物一生,有利于动物生存与繁殖;后天性行为是在后天形成的,如学习行为就是后天性行为,由生活经验和通过学习获得,有利于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对于动物的繁殖更有利。图中阴影处表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特点,都有利于生存与繁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通过运动系统是如何完成运动的。
【解答】
脊椎动物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牵引所附着的骨,完成运动。骨骼肌的收缩能牵拉骨但不能推动骨,A项说法不正确;人在伸肘时是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故B项不正确;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D错误;骨骼肌只有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才能牵引骨完成运动,所以,C项描述正确。综上所述, ABD项均错误,C正确。
故选C。
6.【答案】A
【解析】解:A、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需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以牵拉骨产生运动,A错误;
B、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相互配合活动,这个动作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B正确;
C、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由神经系统的调节,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才能完成,C正确;
D、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呼吸等多个系统的配合完成,D正确。
故选:A。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关键认识运动系统: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
7.【答案】C
【解析】解:A、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如高等动物的运动系统,正确。
B、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的结构是关节,骨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正确。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错误。
D、关节囊为坚韧的结缔组织加上关节囊外有坚韧的韧带,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韧带及关节囊松弛,关节易错位,正确。
故选:C。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人体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骨与骨相连接形成骨骼。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骨骼肌、骨、关节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8.【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学概念、结构、生物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可知甲、乙、丙、丁的逻辑关系是:甲包含乙和丙,丙和乙是并列关系,乙包含丁。明确概念间的包含和并列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A.骨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A不符合题意;
B.营养方式包括自养和异养,异养分为寄生和腐生,B不符合题意;
C.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C不符合题意;
D.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其中大肠杆菌属于细菌,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哺乳动物的特征,解题关键是熟记哺乳动物的特征。
【解答】
A.骨连结是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包括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A正确;
B.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其上覆盖关节软骨能够缓冲震动,减小摩擦,B正确;
C.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C错误;
D.一个动作的完成是多块肌肉协调合作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分析】
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运动的完成和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答】
A.骨骼是由多快骨通过不同形式的骨连接而成,故A错误;
B.强大的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簇的延续,故B正确;
C.滑液由关节囊分泌的,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故C正确;
D.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故D正确。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骨骼肌的结构特点及与骨之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骨骼肌的特点和功能及与骨之间的关系。
【解答】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一块骨骼肌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才能牵引所附着的骨,绕关节完成运动,如果一块骨骼肌附着在同一块骨上的话,那么骨骼肌收缩,只会导致骨的弯曲,这在人体的运动中是不存在的。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生殖行为概念、特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动物生殖行为概念、特点。
【解答】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雌孔雀,是求偶行为,属于生殖行为,是生来就用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信息交流的特点及方式。
【解答】
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蜜蜂不是通过模仿而学会用舞蹈传递信息,而是一种先天性行为。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动物行为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及动物行为的意义。
【解答】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A.依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A正确;
B.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B正确;
C.动物学习行为的产生必须借助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C正确;
D.动物的本能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一般比较简单,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D错误。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行为类型及社会行为。掌握动物各类行为的不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特点是双方的身体不受到伤害,失败者表示出屈服,胜利者就停止攻击;社会行为又叫社群行为,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不同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得食物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狗熊偷食蜂蜜,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1)先天性;遗传物质;学习;生活经验
(2)神经系统;骨
(3)社会;气味;取食
(4)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相关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动物运动的组成和动物行为的区别与联系是解题关键。
【解答】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丹顶鹤的迁徙属于先天性行为,这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材料二中小老鼠当它再遇到蝎子时,就主动避开了它,这是学习行为。这一行为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2)小老鼠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要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依赖骨、关节和骨骼肌三者的协调配合才能实现。
(3)资料三中的蚂蚁是具有明显社会行为特征的动物,同伴之间靠气味传递信息。蚂蚁能够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几个大字,这是利用了蚂蚁的取食行为。
(4)资料一告诉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
(1)先天性;遗传物质;学习;生活经验
(2)神经系统;骨
(3)社会;气味;取食
(4)建立自然保护区
17.【答案】(1)神经系统;骨骼肌;①运动强度大小;②低强度运动组
(2)关节窝;滑液;关节腔
(3)下山
(4)D
(5)根据年龄、身体结构特点进行合理运动和健身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基本结构,躯体运动的形成以及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基本结构,躯体运动的形成以及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解答】
(1)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在神经系统等的调节下,各器官系统配合完成的;运动系统的组成有骨、关节和骨骼肌,相互协调配合完成运动。故跑步、登山等健身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完成的。表格中探究实验中单一变量是运动强度不同,故①该实验探究了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股骨发育是否有影响;从表格中结果看出,②结果表明,低强度运动能够更好地改善骨发育情况(骨强度指标高)。
(2)关节的组成有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位于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分泌的滑液,故膝关节软骨位于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能缓冲震动。有些膝关节损伤患者会通过注射“人造关节液”玻璃酸钠来缓解疼痛,该液体的作用类似于关节囊分泌的滑液,应当被注射入关节腔中。
(3)图为不同运动方式中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可知下楼梯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最大。据此推测:下山对膝盖的压力更大。
(4)对膝关节损伤较大的是快速下山,故D符合题意。故选D。
(5)“科学健身”中的“科学”是: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要循序渐进,注意运动量要适度,根据年龄、身体结构特点进行合理运动和健身等。
故答案为:
(1)神经系统;骨骼肌;①运动强度大小;②低强度运动组
(2)关节窝;滑液;关节腔
(3)下山
(4)D
(5)根据年龄、身体结构特点进行合理运动和健身
18.【答案】(1)线形动物
(2)更好
(3)完全变态
(4)性外激素
(5)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线形动物的代表动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通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探究实验。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形动物的代表动物蛔虫、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通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探究实验。
【解答】
(1)蛔虫属于线形动物,松材线虫和蛔虫属于同一动物类群,即同属于线形动物门。
(2)由图可知,丙组松树存活率高于丁组松树存活率,因此上述实验的结果说明 Bt菌比Ev菌杀灭松材线虫的效果更好。但松树的存活率还远远不够高,还需继续研究。
(3)由“松墨天牛喜欢在枯萎松树上产卵,其幼虫也以松树枝为食”和“搭天牛成虫的‘便车‘飞到健康松树上”可知,松墨天牛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显著不同,因此松墨天牛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
(4)有同学提出可以利用性外激素干扰松墨天牛成虫间的信息交流,控制松墨天牛的数量,从而改善松材线虫害的现状。
(5)有人认为,尽管松材线虫对松林造成了严重危害,但人为捕杀并彻底消灭松材线虫也会对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这体现了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
(1)线形动物
(2)更好
(3)完全变态
(4)性外激素
(5)生态平衡
19.【答案】(1)骨
(2)舒张;收缩;1;肌腱
(3)支点;2;关节头;5;关节窝;4;关节囊
(4)呼吸;消化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基本结构,躯体运动的形成及脱臼。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基本结构,躯体运动的形成过程及脱臼。
【解答】
图中所示:1关节软骨,2关节头,3关节腔,4关节囊,5关节窝,①肌腱,②肌腹。
(1)慢跑等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
(2)当人处于甲图中所示奔跑状态时,右上肢处于伸肘状态,则肌肉的活动状态是: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丙图中的肱二头肌靠【1】肌腱牢牢的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3)运动中关节起支点的作用,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2】关节头从【5】关节窝里滑脱出来成为脱臼;适当的运动能使【4】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更牢固,保证了关节的牢固性。
(4)运动系统要完成运动是需要能量的,这些能量主要来自骨骼肌细胞中的线粒体,其在氧气参与下进行了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这些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故答案为:
(1)骨
(2)舒张;收缩;1;肌腱
(3)支点;2;关节头;5;关节窝;4;关节囊
(4)呼吸;消化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5 生物的多样性-2020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含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5 生物的多样性-2020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含答案和解析),共19页。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7 生物技术-2020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含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7 生物技术-2020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含答案和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识图作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3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2020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含答案和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3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2020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含答案和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识图作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