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23年中职学校阶段性考试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600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烟台市2023年中职学校阶段性考试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600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烟台市2023年中职学校阶段性考试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600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烟台市2023年中职学校阶段性考试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烟台市2023年中职学校阶段性考试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烟台市2023年中职学校阶段性考试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时间:120分钟 共120分)请将试题的答案按照要求答在答题卷上。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 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在答题卡上。 得分 阅卷人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慰藉 辐射 相形见拙 贻笑大方 B.修葺 玷辱 哗众取宠 肢离破碎 C.契据 收讫 杯水车薪 焕然一新 D.鞭挞 斑驳 急功进利 谈笑风生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到红光制衣厂的公交车有:8路、18路、28路、32路等,停车点离厂门口不到100米。 B.本化工厂招聘运输部主管一名;需从事过运输调度工作一年以上,司机两名;需有三年以上驾驶经验。 C.不绝于耳的争议提醒我们,应该对改革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明确改革是要进?还是要退?如果要进,哪些应该坚持,哪些需要调整? D.在杭州举行的“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建设部官员在主题报告中对《无极》剧组污染香格里拉的行为提示了严厉批评。 3、下列各文言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亚父者,范增也。 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也想返回身来,纵缰驰马,奔腾于广袤无①垠(yín)的②塞(sā i)外草原之上,③逶(wěi)迤翻腾的幽④燕(yān)群山之间,然后随着那蜿蜒南去的老龙头,纵身跳进那碧波万⑤顷(qǐnɡ)的渤海老洋里,去一洗那炎夏⑥溽(rù)暑的汗水,关山万里的风尘……A.① ③ ④ ⑥ B.① ④ ⑤ ⑥ C.① ② ③ ⑤ D.② ④ ⑤ ⑥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您的棋艺实在高明,我只有甘败下风。 B.联合国维和部队进住后,这一地区箭拔弩张的局面才得以缓和。C.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就贸然下结论,这种结论很难站得住脚。 D.按装工人下午就到,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让大家难以理解的是,我班读书角的报刊杂志常常不胫而走。 B.事情紧迫,已是燃眉之急了,我们还不动手,更待何时啊! C.提起我们车间的张师傅,谁不称赞?他可是班门弄斧,技术高得很哩! D.李老师说笑话真有本事,每次都说得大家笑个不停,他还是道貌岸然地说下去。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尽管社会上一再宣传吸烟有害,但老师和家长严厉的禁止,有时反而会激起某些学生对吸烟的好奇心。 B.陈老师生病时仍坚持工作,找一个一个同学谈心、了解思想,对症下药地做好工作,使班级各方面都有进步。 C.从高空俯视贡嘎山,像一座银色的金字塔耸立在气势磅礴的云海之上,阳光照得闪闪发亮。 D.新禾电子厂在管理上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不论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B.因为人家并没有挽留我们的意思,那我们还赖在这里干什么? C.不管中国羽毛球队是否乐意,21分制都会出现在今后的大小赛事上。 D.虽然商厦开业只有半年,商厦领导却非常重视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建了一座希望小学。 9.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 A.当他收到父亲已安全返家的消息时,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B.生命如果是树,那么,理想是根,勤奋是叶,毅力是干,成功是果。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黍离》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将忧愤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B.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元和十年”,是以帝王年号纪年;“戊戌变法”中的“戊戌”,则是以天干地支纪年。C.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汉书》、班固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D.《选择与安排》的作者朱光潜与《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方苞都是安徽桐城人。二、(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天空中的死神”——酸雨 “天空中的死神”是人们给一种会“螫人”的雨所起的名字,这种会螫人的雨就是“酸雨”。 由于在正常情况下大气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降水时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至于“酸雨”,人类早在1872年便发现了它的存在。迟至1982年6月,国际环境会议才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名为“酸雨”;联合国有关组织也于当年承认它属于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的工业相继崛起,特别是在欧洲,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每年经由工厂烟囱排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烟雾可达4600万吨左右。在风力的吹送下,这些烟雾在几千公里的长距离飘送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硝酸及其盐类。当硫酸、硝酸及其盐类与水汽、云滴和雨雪相遇时,就形成酸雨落到地面,进而由水流汇集到江河湖泊中,严重地威胁鱼类及其他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例如,在瑞典,每天都有上千吨外来的烟雾随着横贯欧洲的盛行西风从境外进入该国上空。30多年来,瑞典l/5左右的湖泊严重酸化,湖水pH值降至5.0以下,鱼卵多已不能正常孵化;加之湖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最终导致鱼类死亡。目前,瑞典全国4000多个湖泊里的鱼类已经绝迹。又如,在挪威,5000多个湖泊中有1838个湖泊没有活鱼;在美国,纽约州的阿迪龙克达克山区有180多个湖泊鱼类绝迹。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近年来也频见报端。树木的叶片对酸雨的反应特别敏感,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导致林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在德国西部,估计近lO年来已有12%的森林受害;瑞典每年由酸雨造成的木材损失达460万立方米。 酸雨还可使露天的建筑物及管理设施受到腐蚀。例如,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的查理一世塑像、罗马科洛西姆斗兽场和雅典巴台农神庙等,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我国也不乏这方面的例子,如嘉陵江大桥以每年O.16毫米的速度被腐蚀,仅用于钢结构维护的费用每年就达20万元以上。 更为严重的是,酸雨还会使城市自来水管的铜、铅一类成分溶解在饮用水中,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饮用酸化的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地面(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都可使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累积进入人体而最终产生危害。 此外,吸入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酸雨中含有甲醛、丙烯酸等成分,对人体尤其是对眼睛有强烈刺激作用。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二氧化碳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并导致死亡。 11.根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烟雾中的硫酸、硝酸及其盐类与雨雪相遇时才会形成酸雨。 B.早在1872年,酸雨就已经成了一个危害整个人类社会的环境污染问题。 C.正常降水都是呈酸性的,但只有pH值大于5.6的降水才是酸雨。 D.一般降水之所以不会形成污染,是因为其中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毒性很低。 12.根据原文,对酸雨被称为“天空中的死神”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酸雨总是伴随着雨、雪、霜、雹等能导致灾害的自然现象出现。 B.酸雨中含有硫酸、硫酸盐等腐蚀性、毒性很强的化学成分。 C.酸雨能严重污染湖水,给那里的鱼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D.酸雨能妨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树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13.下列关于“酸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概括,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 A.食用被酸雨污染了的鱼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 B.呼吸到酸雨环境中的空气就能立即导致严重的肺病甚至死亡。 C.酸雨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是因为酸雨中含有碳酸。 D.饮用因酸雨而溶解了铜、铅等成分的自来水会给人带来危害。 14.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出现酸雨天气的时候,人们应该避免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户外活动。 B.要防止酸雨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的伤害,就应该大面积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C.要降低酸雨形成的可能性,就应该减少排放到大气层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 D.酸雨在地球上肆行无忌,即便是工业化程度不高或环保很好的国家和地区也很难幸免。 三、(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淮村兵后(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小桃无主自开花”的“自”,指的是自由自在的状态。 B.“烟草茫茫带晚鸦”,写傍晚时分,荒草迷茫,乌鸦归巢。 C.“几处败垣围故井”,描写村里破败不堪、满目凋敝的景象。 D.末句指出,这里本是人们安居的地方,并不是荒废之地。 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人从目前的颓垣废井联想到昔Ft的村居景象,突出战乱所造成的恶果。 B.作品写傍晚的荒村,乌鸦凄厉的叫声打破了沉寂,更加反衬出景象的悲凉。 C.诗人在破败的景象中特别欣赏桃花,赋予桃花坚定、独立的品格。 D.这首诗内含着诗人对战乱的愤慨、对失去家园的老百姓的无限悲悯。 17.下列与《淮村兵后》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七言绝句。 B.全诗由首联和颔联组成。 C.该诗的韵脚是“花”、“鸦”和“家”。 D.这首诗的标题是作者自拟的,不是乐府旧题。 四、文言文阅读(共24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解释下列字词:(4分)已: 槁:就: 砺: 2、找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3分)3、文中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3分)4、“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6分)一是 二是 5、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句式特点(4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第二自然段主要是论述:(4分)五.默写(共8分)。 (1)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荀况《劝学》) (2)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_。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4)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5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据《人民日报》报道:36岁的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技工王亮,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勤奋自学,从一名只有职业高中学历的普通电工,成长为国内同行业著名的电气调试能手;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并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亮在高考落榜后,经受住挫折,插班进入职业高中二年级就读,学习电工;其间,自己进修了大学电气专业课程。毕业后,到大连重工安装公司当安装调试的电工。他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刻苦钻研现代科学知识,边干边设计,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解决了无数技术难题,连傲气的外国专家也为之折服。在说到王亮的价值时,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董事长称:“三个博士都不换。” 这是一个引人思考的成才事例,请以“成功在于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答案: 一、CDDBC BABDC二、DADB三、ACB四 、文言文阅读1.已:停止 槁:枯 就:动词,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2.有通“又”;輮通“煣”使……弯曲;知通“智”智慧(答对2个或2个以上给满分)3.比喻4.一是说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不可以已”二是说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是“不可以已”5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冻结成的却比水更冷。6.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五、 (1)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2)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周郎赤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烟台市2023年中职学校阶段性考试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四)(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烟台市2023年中职学校阶段性考试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五)(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