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展开2023 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性调研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2023.4)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分)
成长的脚印深深浅浅,成长的滋味酸酸甜甜。有亲近自然时,目及guǎng mào大地的畅快;有凝神阅读时,心无旁骛的沉醉;有恣睢挫败时,垂头丧气的失落;更会有冲动 mǎng zhuàng后,zhuī huǐ mò jí 的懊恼……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平庸者路在足前,开拓者路在足后,懦夫视为绊脚石的,却被攀登者当作垫脚石。人生是一条 qí qū kǎn kě的小路,脚印就是你孜孜不倦的追求。
1.文中的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心无旁骛 wù B.恣睢 suī C.懦夫 rú D.孜孜不倦 zī
2.文中拼音处依次所填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广袤 B.莽状 C.追悔莫及 D.崎岖坎坷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信口开河、夸夸其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不苟言笑。
B. 春回大地,久枯春绿,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了一年辛勤的劳作。
C.学习不一仅限于书本或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D.北京故宫博物院新展出的宫廷器座,雕刻精致,设计优美,色彩协调,所展出的艺术品美轮美奂,让人刮目相看。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获得了更加优越的发展机遇。
B.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制定,有助于海上风电海域的通航安全。
C.我国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先后经过两次调整,更新的幅度超过了70%左右。
D.当前,科普工作不仅要提升科学知识,还要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
5.下面是某同学学习《布局谋篇》单元作文后拟的思维导图,请你借助这幅图,用简明的文字解说如何布局谋篇。要求:①信息准确、有效;②语言简明、连贯。(4分)
二、(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所恶有甚于死者 甚:胜过 B.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气
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辟:同“避”,躲避 D.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所欲有甚于生者 行者休于树 B.得之则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如土石何 D.万钟于我何加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成语“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均出自本文。
B.人们可以忍受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孟子认为这是人之本心。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诉人们,在面临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D. 选文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说理透彻,加强气势,增强说服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8分)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堵:墙。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 分)
而 今 而 后 庶 几 无 愧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11.联系文段内容,分析文天祥从古到今一直被人们敬仰的原因。(3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2~13题。(共7分)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2.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联写了因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的境况。
B.尾联描写了兄弟们同时望月的情景,表达因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D.全诗语言平实,意蕴深厚,真挚感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13.任选角度,赏析诗句“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4分)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加冠、而立、耄耋。
B.“烈士暮年”中“烈士”指为国捐躯的人,“大丈去”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C.“亭台轩榭”中的“轩”指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指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D.《与朱元思书》“书”即书信,古代又称信札、尺书、尺素、书札等。
(四)根据原文默写
1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9分)
(1)日月之行, 。 (曹操《观沧海》)
(2)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谈笑有鸿儒, 。 (刘禹锡《陋室铭》)
(4)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5)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 , ”写出了诗人与随从出猎时装束的威武和气势之盛。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 ”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三、(7分)
16.(1)班级以“名著中的老师”为主题,对课内必读名著进行归纳、梳理、研究。下面是你们小组的研究记录卡片,有部分污损了,请补全。(4分)
名著中的“老师” | ||
作品 | 主题 | 人物 |
《朝花夕拾》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 方正质朴的①( )先生 |
有教无类的藤野先生 |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引领思想的②( ) |
《傅雷家书》 | ④ ( ) | ③( )的傅雷 |
(2)小说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既表现他们的优点,也写出他们性格中的欠缺,这样人物个性更加鲜明,有血有肉,真实可信。请你从《海底两万里》《水浒传》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简要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从而体会小说的艺术魅力。(3分)
四、(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共10分)
风筝的前世今生
①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南方称“鹞”,北方称“鸢”。相传最早的风筝是春秋时期墨翟制造的。《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只“木鹞”或许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
②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③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春回大地之时,人们放飞风筝,也放飞梦想。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而曹雪芹在其《红楼梦》第70回中,曾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蝙蝠、沙燕、凤凰、美人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④从唐宋开始,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
⑤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⑥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影响,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⑦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17.依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第①段可知,春秋时墨翟做的木鹞是否是最早的风筝还有待考证。
B.据《武林旧事》记载,宋代已有清明放风筝的节令习俗。
C.中国的风筝是先传到日本朝鲜等近邻国,后又传到阿拉伯和西欧的。
D.风筝有悠久的历史,风筝的故乡是中国,人类最早的飞机就诞生于此。
1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①—⑤段按照时间顺序,主要介绍了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B. 文章第②段介绍了风筝用途的变化和制作材质的变化。
C. 文章第⑥段加点词语“无一不”强调传统的中国风筝并不是都含有吉祥寓意。
D.文章多处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9.分析文章题目“风筝的前世今生”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共21分)
背后的眼睛
⑴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发现了老人和羊。
⑵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位双眼失明的老人。一把木椅,一支竹杖,斜倚在门前晒太阳。而那只羊,就拴在老人左手边的柿树上。柿子树上挂满了熟透的红柿子,一个个,像欲望的眼。
⑶他的目光被那只羊牵引。那是一只多么健硕的羊啊,强健的四蹄,肥嘟嘟的屁股,宽阔的后背,无不彰显着它的肥美。这只羊足足有五十多斤重,若牵到自由贸易市场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⑷那是个明媚秋天的午后,正是乡下最忙的季节。庄子里的大人孩子几乎是倾巢出动,大人割稻捆稻,孩子在田埂上剥豆角或跟在大人后面捡拾散落的稻穗。田野里一片喧腾,所以整个庄子反倒显得沉寂空旷。“城里忙腊月,乡下忙八月”,这时的庄子没一个闲人。
⑸这个老人让他看出了端倪。老人身材瘦弱而佝偻,苍白的脸色透露出大病初愈后的虚弱。特别是那双眼睛, 空洞、无神。此时正值“秋老虎”发威的时候,太阳依然耀眼刺目,但老人看向太阳竟没有半点的躲闪与不适。这个发现让他惊喜。
⑹他蹑手蹑脚,迟疑着,向老人和羊走去。
⑺咳咳……
⑻剧烈的咳嗽让他停止了前进的脚步。看到老人咳得缩作一团,他险些有上前帮忙捶捶后背的冲动。
⑼原本他是到舅妈家借钱的。舅妈操着擀面杖说,一家不知一家难,一边把 50块钱掖到他手里。他咬着嘴唇没再说什么。自从五岁那年爹娘外出做工双双遇难,他就习惯了和年迈的阿婆一起相依为命。这次阿婆意外摔倒住进医院,让他瞬间塌了天。这生命之重,让十四岁的他如何能承受?
⑽他攥紧了口袋里的那张催款单据,单据已被汗水浸透。若再不交医疗费,明天阿婆的治疗药水会全部停掉。他知道,停掉就意味着阿婆的死亡。隔壁山子他爹就是这样走的。
⑾不能没有阿婆。他心骤然收紧。屏住呼吸,风一样无声无息走到拴羊的柿树下。只要他一伸手,就可“顺手牵羊”。
⑿他偷瞄了一眼,老人已经停止了咳嗽,咳嗽引起的潮红在脸上还未散去。他依然半倚着门,脸仰着,眼睛茫然望向高远的天空。天空上,有灼目的太阳和棉朵的云。
⒀他稳了稳神,抖抖索索解开了羊绳。羊异常温驯,跟在他的身后,浑然不觉将要面对的宿命。只要牵羊走五里山路,他就可到达清水镇的自由贸易市场。他和山子多次去那里捡过别人扔掉的鸡肠和猪下水,那里的犄角旮旯都被他们翻遍了。只要到了那里,阿婆的医疗费就有着落了。
⒁“是家里遇到什么难事了吧?”背后传来老人温和的声音,但对于他无异于炸雷惊响在头顶。
⒂“你……你的眼睛?”他错愕地转身,全身的血液凝固。他睁大了惊疑的眼睛。
⒃“你猜得没错。瞎子,俺老头子是瞎子。”老人缓缓说道,“老天收走了俺的眼睛,却给了俺两只灵敏的耳朵。这大概就是天无绝人之路吧。你听,你脚步的迟疑与犹豫俺老头子都能听得见。俺今天没喊,是想你肯定遇到难处了。再说,谁还没个犯错的时候?”阳光打在老人的脸上,有耀眼的光。
⒄羞愧、懊悔、害怕一起涌上心头。他像迷途无措的羔羊,结巴着,“爷……俺婆……对不起……谢谢你……俺……”一面不知所措把羊绳塞到老人手里。
⒅“走吧,‘顺手牵羊’的坯子不可有。今天权当俺瞎老头啥也不知道。走!”老人用劲挥了挥手。他飞也似的逃了。
⒆二十年后,他已是一名优秀的警察,国内许多神偷惯犯都栽在他手里。在一次省表彰会上,记者追问他走上警察之路的原因,他当着省市领导的面讲述了十四岁那年发生的故事。他说,改变他一生,让他毅然走上警察之路的原因,是背后始终有那双看不见的眼睛。最后他加重语气说,其实,每个人身后都有那双眼睛。只要你有良知,那眼睛就无处不在。
20.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并补全括号里的内容。(6分)
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发现了老人和羊→( ① )→蹑手蹑脚,抖抖索索解开了羊绳→( ② )→老人体谅他,让他牵走自己的羊→( ③ )
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⒃段画线句。(3 分)
阳光打在老人的脸上,有耀眼的光。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⑽段中加点的词语。(3 分)
他攥紧了口袋里的那张催款单据,单据已被汗水浸透。
22.文章第⑼段能不能删去?结合内容分析理由。(4分)
23.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文章以“背后的眼睛”为题目的妙处。(5分)
五、(60分)
24.按要求作文。
以“时间的痕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你在成长中对“时间”的体验和理解,分享你独特的生活与感悟。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语言表达,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诗歌鉴赏,句子默写,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各题,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平阴九年级一模语文试题20224pdf、语文试题答案20224docx、平阴九年级一模语文答题卡224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