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40燃烧
展开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40燃烧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南通·统考一模)甲、乙、丙是进行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甲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
B.实验乙改进的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C.实验丙中①能燃烧而②不燃烧的原因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片的着火点
D.上述三个实验均采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思想
2.(2022·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性质的是
A.食醋显酸性,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小苏打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油条膨松剂
C.武德合金熔点低,可用于制作保险丝
D.白磷具有易燃性,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
3.(2022·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古人所用夹瓷盏(如下图)被称为省油灯,以棉绳为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夹瓷盏的照明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利用洗涤剂乳化功能可洗去夹瓷盏表面的油污
D.使用时须及时添加冷水,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4.(2022·江苏南通·统考模拟预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
B.适度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可使燃气充分燃烧
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葡萄糖锌(C12H22O14Zn)口服液能为人体提供微量元素Zn
5.(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是用空心炭作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心炭具有可燃性 B.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
C.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 D.将炭做成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
6.(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原理或结论 |
A | 向浸没在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氧气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之一 |
B |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 | 碳酸钠中混有氢氧化钠 |
C |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 该气体可能是H2或CH4 |
D |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
A.A B.B C.C D.D
7.(2021·江苏南通·统考二模)野炊时,小明发现木柴火焰很小,将木柴架空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A.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2021·江苏南通·统考三模)下列图中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B.探究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C.探究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
D.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9.(2021·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探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B.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C.探究铁钉生锈与氧气有关
D.比较Fe、Ag 、Zn的金属活动性
10.(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C.图丙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D.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11.(2021·江苏南通·统考一模)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 C.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
A.A B.B C.C D.D
12.(2020·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CO2密度大于空气
B.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探究石灰石分解的产物
D.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的影响
13.(2020·江苏南通·统考二模)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气球先膨胀后变小
B.反应原理为3Fe+2O2Fe3O4
C.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时瓶底炸裂
D.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14.(2020·江苏南通·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满足原理正确且操作合理的是
A.图 1:实验室模拟炼铁 B.图 2: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C.图 3:探究铁生锈需要水 D.图 4:取样研磨,闻气味检验铵态氮肥
15.(2020·江苏南通·统考一模)通过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MnO2
B.图2:除去CO中混有的CO2
C.图3:验证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D.图4:煅烧石灰石制取CO2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实验甲中铜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红磷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燃烧,水中的白磷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也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A说法正确;
B、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使试管形成了一个密闭的容器,可以吸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故B说法正确;
C、实验丙中两个纸片均裹在试管外壁,即均接触空气(氧气),纸片均为可燃物,但实验时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不燃烧,则一定是①中温度达到了纸片着火点,而②中温度未达到纸片着火点,观察实验装置图,可看到由于②中纸片包裹的试管内有水,加热时水吸收了热量,使温度达不到纸片着火点而不能燃烧。故说法不正确;
D、甲实验,铜片是的白磷和红磷其他条件相同,只是着火点不同,一个燃烧,一个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其他条件相同,只一个与氧气接触,一没有与氧气接触,一个燃烧,一个不燃烧,所以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乙实验白磷和红磷其他条件相同,只是着火点不同,一个燃烧,一个不燃烧,也运用控制变量法;丙实验两纸片都与氧气接触,只是①中温度达到了纸片着火点,而②中温度未达到纸片着火点,一个燃烧,一个不燃烧,也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说法正确 。
故选C。
2.D
【详解】A、食醋显酸性,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故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
B、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作油条膨松剂,故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
C、武德合金熔点低,可用于制作保险丝,在电流过大,温度过高时熔断,起到了保护作用,故选项性质与用途对应;
D、白磷的着火点很低,易发生自燃,所以不能用白磷制造安全火柴,故选项性质与用途不对应。
故选D。
3.D
【详解】A、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夹瓷盏的照明过程,油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涉及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滴乳化为小珠滴易于洗涤,故C正确;
D、及时添加水的目的是降低温度,减少油的汽化,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故D错误;
故选D。
4.C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选项说法正确;
B、适度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选项说法正确;
C、若将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溶液也会有晶体析出,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D、葡萄糖锌(C12H22O14Zn)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C
【详解】A. 炭具有可燃性,空心炭也具有可燃性,正确;B. 含碳元素的物质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正确;C. 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错误;D. 将炭做成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正确。故选C。
6.B
【详解】A、浸没在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前不燃烧,通入氧气后能燃烧,说明氧气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之一,此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B、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滴加酚酞试液不能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此选项实验结论错误;
C、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若有水珠出现,说明该气体可能是H2或CH4,因为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此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D、氯化氢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此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故选B。
7.D
【详解】A、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并不是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将木柴架空,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升高木柴的温度,选项说法不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D、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过程中左边集气瓶中试纸不变色,右边集气瓶2试纸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选项A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过程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是因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锥形瓶中压强减小,选项B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过程中,两边铁钉都不能生锈,不能探究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选项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D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A
【详解】A、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在对比实验中应只有一个变量,而选项中有多个变量:液体的体积、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不能探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以得到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左侧试管中铁钉生锈,而右侧试管中铁钉不生锈,能得到铁钉生锈与氧气有关的结论,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铁丝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而无法与硝酸锌溶液反应,可得到铁、银、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锌、铁、银,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0.B
【详解】A、由于酸的种类不同,因此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B、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故选项正确;
C、要探究催化剂的影响,应该选择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错误;
D、由于水中的红磷与氧气也不能接触,因此不能探究出温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A、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银不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比铜弱,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据控制变量原则,如探究温度的影响,所用硝酸钾的颗粒大小应相同;如果探究颗粒大小的影响,溶剂的温度应相同,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铁、水、氧气都具备的试管与没有氧气的试管比较得出铁生锈需要氧气,与没有水不生锈的试管比较得出铁生锈需要水,实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A、该实验中观察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造成的,无法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合题意;
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装置内的压强不变,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合题意;
C酒精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当观察到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石灰石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不合题意;
D将2g食盐分别放入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水和酒精中,发现水中氯化钠溶解,而酒精中的氯化钠没有溶解,可以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详解】A、铁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故气球先胀大,待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故气球缩小,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原理是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C、铁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试管,可在试管底部放少量水,不符合题意;
D、激光手电照射可使温度达到纳米铁粉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降低,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详解】A、没有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碳有毒,没有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B、白磷、红磷都接触了氧气,但是都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红磷都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左边试管中的铁钉和水接触,不能生锈,说明只有水不能使铁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钉和水、空气接触,能够生锈,对比两个实验,不能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产生刺激性气味,说明氢氧化钙和铵盐反应生成了氨气,能够检验铵态氮肥,符合题意。故选D。
15.C
【详解】A、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MnO2,可用过滤的方法,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管口的尖嘴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可以使滤液顺着烧杯内壁流下,避免了滤液从烧杯中溅出,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洗气应“长进短出”,这样才能充分反应,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红磷、白磷都与空气接触,红磷离火焰更近,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符合题意;
D、煅烧石灰石应用高温加热,酒精灯的温度达不到实验目的,应用酒精喷灯,不符合题意。故选C。
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40合金: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40合金,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盐城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68燃烧: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68燃烧,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5化学肥料: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5化学肥料,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