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03 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展开
这是一份03 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3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docx、03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03 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热点背景解读】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11日在春城昆明拉开帷幕,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中国将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共同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 “关键的抉择时刻”“更雄心勃勃的目标”“真正的变革行动”……“昆明时刻”将如何引领全球生态治理新未来,海内外政要、学者和国际舆论满怀期待。 世界期待,“春城之约”能够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未来。本次会议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绘制蓝图。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2020年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指出,人类正处在十字路口,“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而造成其减少的各种压力在加剧”。国际社会普遍期待,本次会议能够总结既往经验教训,制定既有雄心又切实可行的精准“路线图”,开启更加公正合理、各尽所能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中方克服疫情挑战举办此次会议赢得国际赞誉,也彰显世界携手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决心和行动力。非营利性国际组织保护国际基金会高级副总裁詹姆斯·罗斯说,本次会议对解决世界生物多样性危机至关重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正在“采取雄心勃勃的行动”,令人深受鼓舞。世界期待,“昆明时刻”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凝聚强大合力。联合国将2021年称为“重塑我们与自然关系的关键一年”,号召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发布“昆明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日前发布的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显示,中国正在借助“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从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到宣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从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到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展现大国担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说,世界需要更广泛的多边主义,而中国在推动多边主义方面正发挥积极作用。世界期待,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启迪。“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本次大会主题,这也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全球会议。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古老智慧,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选择,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到描绘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中国的生态文明思想带给世界诸多智慧启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气候行动高级别倡导者奈杰尔·托平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用诗歌般的语言描述经济和科学,这是一份“独特的中国礼物”。这些充满诗意的中国理念将在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多边主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南长臂猿喜添“新丁”,滇金丝猴、绿孔雀等“国宝”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塞罕坝成为生态修复的世界范本……中国的生态文明成果标注着绿色发展的坚实脚步,也为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带来希望。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说,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强有力支持者和贡献者,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工作值得各国仿效学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办事处主任德钦策林说,中国已将生态文明纳入国家发展政策和宪法,这可以作为“指导全球战略方向的典范”引领全球生态治理的“昆明时刻”已经开启。今日的抉择和行动,将影响人类的未来和这颗蓝色星球的命运。让我们抓住这一宝贵的机遇窗口,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针对考点训练】草地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碳汇功能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新疆,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下图示意与1981年相比,1982~2018年新疆草地NDVI(指归一化植被指数,数值越大,表明植被覆盖度越高)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中信息可知,与1981年相比,1982~2018年新疆地区( )A.蒸发减弱 B.水分条件改善 C.下渗减弱 D.碳汇功能减弱2.推测新疆草地NDVI的高值区最可能位于( )A.准噶尔盆地腹地 B.天山山脉 C.塔里木盆地边缘 D.昆仑山中段【答案】1.B 2.B【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与1981年相比,1982~2018年新疆草地NDVI总体呈增加趋势,说明新疆地区水分条件得到改善,利于草类生长,碳汇功能增强,下渗增强。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分条件成为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天山山脉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显著,降水较多,水分条件较好,利于草类生长,植被生长茂密,使得该地区草地NDVI较高,形成高值区,B正确;其它地区相比天山山脉水分条件较差,NDVI的数值较小,排除ACD。故选B。【点睛】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受降水的影响,从东到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风蚀气候侵蚀力是对气候影响风蚀的可能程度的量度,国际上一般用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表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受风力、降水、地形、温度和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指数越大,代表风力侵蚀程度越大。下图示意1961—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平均月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由图可知,雅鲁藏布江流域( )A.3月风力最大 B.9月风力大小为0C.夏季风力侵蚀最弱 D.冬季风力侵蚀最强4.近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夏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呈变大趋势, 最有可能是由于雅鲁藏布江流域( )A.夏季降水量减少 B.年平均风力增强C.地形坡度变化 D.植被遭到破坏5.雅鲁藏布江流域夏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上升会( )A.加剧当地石漠化 B.增加河流含沙量C.增加生物多样性 D.导致空气湿度上升【答案】3.C 4.A 5.B【解析】3.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受风力、降水、地形、温度和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月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最大,但不能判断该月风力最强,A错误;同理,也不能根据9月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为0判断9月无风,B错误;夏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多为负值,说明夏季风力侵蚀最弱,C正确;春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最大,说明春季风力侵蚀最强,D错误。故选C。4.夏季降水量减少,地表干燥度增强,有利于风蚀作用增强,A正确;夏季风力增强会使夏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变大,年平均风力增强不一定导致夏季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变大,B错误;地形坡度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植被遭到破坏可能导致雅鲁藏布江流域全年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都增大,而不仅仅是夏季增大,D错误。故选A。5.石漠化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区,雅鲁藏布江流域无石漠化,A错误;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上升,会加剧地表侵蚀,在降水丰富的情况下,河流含沙量会增大,B正确;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上升不会增加生物多样性,C错误;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上升不会使当地空气湿度上升,D错误。故选B。蚀的程度。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是风速、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综合反映,能够反映气候影林窗是指由林冠层乔木的死亡或移除等原因造成林冠层上形成不连续的林中空隙,对森林更新、结构优化、功能提高有重要作用。人工针叶林普遍存在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的现象,为优化林分结构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水平,浙江某科研小组在省内某林场人工马尾松林(针叶林)开辟林窗(海拔413米)做相关实验,发现湿度等地理要素发生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人工针叶林普遍存在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其主要表现在( )①种类组成单一②生物生产力和生物量减少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不稳定性减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实验发现该林窗内地表空气湿度变小推测其首要原因是( )A.降水减少 B.降水增加 C.气温升高 D.气温降低8.仅从自然演化角度考虑,该林窗内空地将主要是( )A.灌木林 B.马尾松林 C.湿地 D.荒漠【答案】6.B 7.C 8.A【解析】6.人工针叶林种类组成单一,导致普遍存在生态服务功能退化,故①为原因而非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的表现,①错误;人工针叶林普遍存在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表现在其生物生产力和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稳定性减弱,②③正确,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7.结合概念可知林窗是森林中间的一块空地。由于没有森林导致光照更加充足,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湿度变小。林窗是小尺度地区,降水差异较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8.仅从自然演化角度,马尾松林由于是人工针叶林,不符合该地植被自然生长,B错误;由于人工林被清除,林下的灌木、草本植物会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A正确;对于浙江林场内部,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气候较湿润,湿地、荒漠可能性非常小,CD错误。故选A。湿地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表为大连地区湿地面积统计,下图为大连湿地景观破碎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湿地类型面积/km2变化量/km2变化率/%2000年2006年水田351.75246.57﹣105.18﹣42.66湖库水体与池塘125.82175.1849.3639.23河流98.99106.227.237.30盐场及养殖场636.82691.5454.728.60沼泽湿地156.92138.62﹣18.3﹣11.66海岸湿地645.14574.33﹣70.81﹣10.98海洋湿地1994.171979.53﹣14.64﹣0.73总计4009.613911.99﹣97.62﹣2.43 9.下列关于大连湿地变化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田面积减少最多是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减少B.海岸湿地面积减少导致滨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下降C.沼泽湿地面积增加使大连地区降水增加D.盐场及养殖场增加导致大连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上升10.关于湿地景观破碎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库水体与池塘破碎度高,因其空间分布分散B.因人类保护,沼泽湿地破碎度有所上升C.因种植户增加,水田破碎度大幅度增加D.海洋湿地所占面积最小且变化幅度最小【答案】9.B 10.A【解析】9.大连水田生产的水稻,品质高,受市场欢迎,市场需求大,A错误;海岸湿地面积减少会影响生物的栖息环境,导致滨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下降,B正确;从统计表中数据可知,沼泽湿地减少,C错误;盐场生产的盐是工业原料,属于第二产业,因此盐场及养殖场增加不一定导致大连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上升,D错误。故选B。10.据图分析,水体空间分布分散,导致景观完整度差,破碎度高,A正确;人类保护会使沼泽湿地会使其面积增大,趋于集中连片,破碎度下降,B错误;因种植户增加,水田种植面积大,水田破碎度会减小,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海洋湿地所占面积大,D错误;故选A。【点睛】湿地减少的影响:调节气候能力减弱,气候趋于干旱;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频繁;水域缩小,影响航运;动植物的栖息地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矿化度增加,水质变差。二、综合题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秦岭被称为“中华的龙脉”是我国中部东西向延伸的巨大山系。东西绵延1500千米,南北宽达100至150千米,岭脊海拔2000~2500米,地形起伏大,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一条重要分水岭。主峰太白山海拔达到3700米以上,南北坡气候迥然不同,气温差异大。秦岭是中国地理上的“中央之山”,素有“中央水塔”之美誉。下图为秦岭及周边部分水系示意图。材料二:秦岭是我国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东西、南北的地理环境呈现差异性变化。这里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植物园,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是公认的“世界生物多样性基因宝库”。(1)分析秦岭称为“中央水塔”的原因。(2)秦岭南北山麓的自然带有着明显的差异。说明这种差异主要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3)分析秦岭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有利条件。【答案】(1)秦岭是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位于中央位置;海拔较高,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年降水量较多,是众多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2)纬度地带性,(或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南向北,随纬度递增,热量发生变化,自然带随着变化。(3)秦岭地处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交界处,兼备南北方气候特征;纬度较低,相对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明显;东西跨度大,气候东西差异显著;夏季风为南坡带来了丰富降水,水热条件好,且水系发达,为多种动植物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分析】本题以秦岭为材料,涉及地形地貌、水系、水平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央”意味着位置居中,在我国的主要山脉中,秦岭大致位于我国的中部,是我国南北分界线,经度在110°附近,因此秦岭确实称得上“中央”一词。“水塔”是用于储水和配水的高耸结构,寓意秦岭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和重要的水分补给来源。结合所学可知,秦岭海拔2000~25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达到3700米以上,海拔较高,以秦岭为界,形成了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渭河、汉江、嘉陵江等大河的源地;秦岭以南为湿润地区、以北为半湿润地区,秦岭受到夏季风的强烈影响,降水多,丰沛的降水是众多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因此秦岭被称为“中央水塔”。(2)结合所学可知,秦岭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故两侧山麓的自然带分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南北两侧自然带主要体现出南北更替,东西延伸,故反映的是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所学可知,纬度地带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纬度导致的热量变化引起的,即从南向北,随纬度递增,热量发生变化,自然带随着变化。(3)结合所学可知,物种丰富的地区一般位于水热条件好、垂直差异显著的山区。结合所学可知,秦岭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材料提到秦岭“南北坡气候迥然不同,气温差异大”,故气秦岭兼备南北方气候特征,其中秦岭以南属于湿润地区,夏季风为南坡带来了丰富降水,水热条件好;结合材料“主峰太白山海拔达到3700米以上”可知,纬度较低加上海拔高,不同海拔水热组合不同,因此秦岭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结合所学可知,秦岭大致呈东西走向,东西跨度大,气候在东西方向上差异也十分显著;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秦岭水系发达,土壤肥沃,为多种动植物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有“中国滩羊之乡”“中国甘草之乡”的美誉。甘草是一种豆科多年生草本中草药,用途广、销量大。由于人类掠夺式开采,鄂尔多斯高原遍地丛生的甘草数量急剧减少。2000年,当地建立了鄂尔多斯甘草自然保护区,该区域也是自治区“绿盾2021”的重要区域。下图示意鄂尔多斯高原位置。(1)说明自然保护区内甘草的恢复和保护给当地带来的生态效益。(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答案】(1)提供优质的甘草种源,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维持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增强水土保持的作用;防风固沙,减轻土地荒漠化程度;甘草的根系和枯枝落叶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恢复地力等。(2)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就地保护,对划定范围内在陆地或水体生存的多种生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监管;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等。 【分析】本题以鄂尔多斯高原地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从上世纪70年代起,由于掠夺性采挖”,可知当地由于掠夺性采挖,致使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所以建立甘草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的滥采滥挖,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土地荒漠化现象,保护野生甘草资源,同时提高土壤肥力。(2)结合所学,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就地保护,对划定范围内在陆地或水体生存的多种生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监管。自然保护区的三个意义:①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②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③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林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导致成熟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林隙对群落演替及生态系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新疆尉犁和轮台两县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处于塔里木河中游,保护区内的胡杨林主要靠吸收河流两岸的地下水存活。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塔里木河上游进入中游的年径流量大幅度减少。2000年为了对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生态补水,修筑了塔里木河中游堤防阻止洪水漫溢。下图示意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新增林隙数量变化情况。(1)指出林隙内的自然环境与正常林下环境的不同之处。(2)分析林隙的出现有利于森林更新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3)概括自1997年以来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新增林隙数量的变化特征,并解释原因。【答案】(1)林隙内光照强度大,光照时间长;白天气温高,昼夜温差较大;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一般低于正常林下;土壤中枯枝落叶分解速度更快,土壤中养分更少。(2)林隙增加了植物种子传播和幼苗生长空间;林隙内光照和热量较为充足,有机质分解速度快,释放养分较多,适合幼树生长;林隙的存在形成了有利的小气候环境,利于新的植被类型出现和树种更新。(3)特征:1997年以来新增林隙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林隙数量猛增。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类活动导致塔里木河中游水位下降,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树枯死,新增林隙数量增加;2000年塔里木河中游堤防的建设阻挡了洪水漫溢,进一步减少了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胡杨林难以吸收水分,树木枯死,林隙数量猛增。【分析】本题以塔里木河水量变化及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新增林隙数量变化情况图为载体,涉及地理图表判读、自然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由材料可知,林隙是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导致成熟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林隙为不连续的林中空地,与正常林下环境相比,林隙的存在利于阳光射入地面,光照强度大,光照时间长;白天林隙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昼夜温差较大;因而林地内光照和热量更充足,蒸发强,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一般低于正常林下;热量条件好,微生物分解枯枝落叶快,土壤养分更少。(2)由材料可知,林隙是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导致成熟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林隙为不连续的林中空地,增加了植物种子传播和幼苗生长空间。与正常林下环境相比,林隙的存在利于阳光射入地面,因而林地内光照和热量更充足,热量条件好,利于微生物分解枯枝落叶,因而林隙内的自然环境更适合幼树生长。林隙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林内的环境,光、热、水、营养水平,为林内幼树幼苗的天然更新和生长创造了优越条件。林隙不仅改变了森林中的光照条件,而且改变了森林生境中的水、热条件,林隙内的光照增强,使得土壤温度一般比林下温度高,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小气候环境的形成利于新的植被类型出现和树种更新。(3)分析柱状图可知:1997—2006、2007—2011新增林隙数量远远高于其他时间段;在个时间段中,1997—2006新增林隙数量最多。因此,与1997年前相比,1997年后新增林隙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且1997年以后林隙数量增幅最大。依据材料中关于林隙的定义可知,林隙数量说明死亡的老龄树或偶然性因素导致死亡的成熟树种数量增加。由材料可知,“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塔里木河上游进入中游的年径流量大幅度减少。2000年为了对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生态补水,修筑了塔里木河中游堤防阻止洪水漫溢”。胡杨生长于荒漠中,水源成为胡杨生长的制约因素。河流两岸的胡杨主要靠吸收河流两岸的地下水存活,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塔里木河上游进入中游的年径流量大幅度减少,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树因缺水而枯死,新增林隙效量增加;2000年,塔里木河中游堤防的建设阻挡了洪水漫溢,进一步减少了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水分的减少再次加剧水源的短缺,树木死亡,林隙数量大幅增加。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流域大规模水土开发,水库、引水干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和超大型农业灌溉系统发展,导致引水量激增和入湖水量骤减。20世纪80年代末期咸海面积萎缩了50%左右,引发了著名的咸海生态危机,受到国际高度关注。苏联解体前,咸海流域用水统一调配与管理,上游产水可基本保证下游农业用水,上游短缺的能源也基本可得到下游丰富化石能源的补偿和满足。苏联解体后,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需求进一步增加,上下游国家对水权争夺愈演愈烈。目前咸海面积已萎缩了90%左右,生态危机有加剧的趋势:部分年份河流断流,水质恶化,土壤盐渍化严重,导致土地弃耕;干旱加剧和湖底大部分裸露等导致沙尘盐尘天气灾害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治理和管理咸海生态危机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协调的“水—能源—食物—生态”纽带关系(如下图)。(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锡尔河水资源不足的自然原因。(2)说明苏联解体后锡尔河上、下游因能源问题产生的用水矛盾。(3)在锡尔河流域“水—能源—食物—生态”纽带中,分析“食物”在“咸海生态危机”过程里所扮演的角色。【答案】(1)锡尔河流域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量少, 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2)锡尔河上游化石能源短缺,主要利用水能,冬季寒冷能源需求量大,夏季蓄水,冬季水库需要放水发电;下游农业生产发达,夏季为作物生长期,夏季需要更多水源灌溉,水库需要放水。(3)随着人口增加,粮食(食物)需求加大,农业生产用水量加大,入湖水量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水质下降;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湖区盐尘土天气增多,导致湖区生态恶化,产生生态危机。【分析】本题以咸海生态危机为材料,涉及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流域水资源开发以及湿地的保护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锡尔河流域位于中亚地区,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离海洋遥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短缺。(2)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可知,对于上游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来说,由于地势相对较高,冬季气候更加寒冷,河流已结冰,冬季河流水量减少,发电量下降。同时气候的寒冷导致生活取暖能源需求增多,为增加发电量,主张冬季放水。对于下游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来说,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夏季农作物处于生长期,生长需水量大。且冬季该地降雪量大,冬季气温低,下游地区河流冻结,上游放水在下游引起凌汛现象,产生洪涝灾害。因此主张夏季放水。(3)根据材料咸海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是生物多样性降低、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等,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咸海水量减少水污染加剧;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粮食(食物)需求加大,为了增加食物供给,咸海流域大规模水土开发,增加了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导致大量水被截留,入湖水量减少,调节作用降低,同时农业生产带来水污染以及盐渍化等环境问题,加剧咸海生态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6 全球6G技术大会-【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6全球6G技术大会解析版docx、06全球6G技术大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3 全力保障春耕-【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3全力保障春耕解析版docx、03全力保障春耕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3 水土保持工作-【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3水土保持工作-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docx、03水土保持工作-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