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阅读题,解答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静海一中2022-2023第二学期高一语文(3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61分)和第Ⅱ卷提高题(59分)两部分,共120分。其中学习习惯占8分(含3分卷面分)
    知识与技能
    学习能力(学法)
    内容
    课内基础
    古诗文阅读
    文学阅读
    写作
    新学法
    老学法
    分数
    42
    6
    14
    50
    5
    8
    第Ⅰ卷 基础题(共61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道:道义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
    B. 若无罪而就死也 就:走向。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痛惜,哀怜
    C. 抑王兴甲兵 抑:压制
    善刀而藏之 善:擦拭
    D. 我虽不敏 敏:敏捷,敏锐
    奚暇治礼义哉 暇:空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道”意为“述说,谈论”。句意: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
    C.“抑”,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句意:难道大王发起战争。
    D.“敏”意为“聪慧”。句意:我虽然不聪慧。
    故选B。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距关,毋内诸侯
    C. 失其所与,不知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无通假字。句意: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B.“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的意思。句意: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
    C.“知”通“智”,明智的意思。句意: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
    D.“共”通“供”,供给的意思。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故选A。
    3. 按照选项中加点“之”字的用法给句子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许之乎 ②莫之能御也 ③牛何之 ④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⑤舆薪之不见 ⑥子犯请击之 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 ①②/③/④⑥/⑤⑦ B. ①②/③/④⑦/⑤⑥
    C. ①②⑥/③/④⑦⑤ D. ①②⑥/③/④⑦/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代词,他。句意:大王您认可他吗?
    ②代词,他。句意: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他。
    ③动词,到,往。句意:牛到什么地方?
    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您不忍啊。
    ⑤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看不见整车的柴火。
    ⑥代词,他们。句意:子犯请求攻打他们。
    ⑦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我年轻的时候。
    ①②⑥是代词;③是动词;④⑦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选D。
    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端:名词作动词,穿礼服。句意::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B.盟:名词作动词,结盟。句意:秦伯很高兴,和郑国结盟了。
    C.水:名词作动词,游水。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
    D.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大相。句意:像公西华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相呢?
    故选D。
    5. 从句式特征看,与“臣未之闻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 青,取之于蓝
    C. 百姓之不见保 D. 不吾知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臣未之闻也”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臣未闻之也”。句意: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A.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取之”。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
    C.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吾也”,句意:不了解我呀。
    故选D。
    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与《大学》《中庸》《春秋》合称为“四书”。
    B.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为“十三经”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 “衅钟”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冠者”指的是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D. 《鸿门宴》选自《史记》,《史记》全书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叙述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春秋》”错误。《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故选A。
    二、阅读题:7-10题每小题2分,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7.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之:到 B.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如果
    C. 为五万人具食 具:准备 D. 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使:派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具告以事 予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
    B. 不如因善遇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C. 因击沛公于坐 得复见将军于此
    D. 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 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 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乙)文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 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11. (甲)(乙)两文中张良帮助刘邦“运筹帷幄”了哪几件事?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
    (3)请总结翻译不同类型的文言特殊句式时,分别如何处理才能扣准采分点。(方法规律提炼题)
    判断句:_________,被动句:_______,省略句:_______,倒装句:_______
    【答案】7. B 8. C 9. D 10. C
    11. (1)张良直言进谏,建议刘邦去向项羽请罪,稳定民心,助刘邦鸿门脱险。
    (2)张良献计重金贿赂秦将,成功袭击秦军。
    (3)劝告刘邦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12. (1)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3)判断句:翻译出“是”,被动句:翻译出“被”,省略句:补充省略成分,倒装句:还原倒装成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若:你。句意: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把;介词,在。句意: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到了泰安。
    B.介词,趁机;介词,依靠。句意:不如趁此好好地款待他。/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反过来损害他。
    C.两个“于”都是“在”。句意:趁机把沛公击杀在座位上。/能够在这里再次见到将军。
    D.副词,将、将要;副词,尚且。句意: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我连死都尚且不逃避。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下邳”是“起”的后置状语,所以在“邳”后断开,排除B;
    “留”是留县的意思,是“会”的地点状语,所以在“留”后断开,且“此”是下句主语,前面也应断开,排除AC。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没费一兵一卒”错误。原文“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既然是“引兵击”,不可能不费一兵一卒。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可知,张良直言进谏,建议刘邦去向项羽请罪,稳定民心,助刘邦鸿门脱险。
    由“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可知,张良献计重金贿赂秦将,成功袭击秦军。
    由“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可知,劝告刘邦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整个句子是判断句,“者……也”是标志;“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这里侧重“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
    (2)“畔”通“叛”,叛变;“恐”,恐怕,担心;“因”,趁着。
    (3)判断句:顾名思义,应翻译出表判断的“是”。被动句:同样需要翻译出“被”。省略句:补充省略成分,一般是介词后面的宾语,或者地点前面的介词,也有时会省略主语等主要成分。倒装句:还原倒装成分,宾语应在谓语后面,定语应在中心语前面,状语应在动词前面。
    参考译文:
    (甲)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秘密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军营,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为韩王送沛公,沛公现在遇到急难之事,我逃走了,是不讲信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了,把情况详细地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么办?”张良说:“谁替大王考虑这些的?”他说:“鲰生劝我说:‘距关,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秦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所以听从他的建议。”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说:“本来不如人家。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不敢背叛项王的。”刘邦说:“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张良说:“在秦时与我交往,他杀了人,犯死罪,我救了他;今天有急难,所以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你们俩的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将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献上了一大杯酒,祝项伯长寿,并与他约定结为亲家,说:“我入关,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和百姓,封存仓库,等待项将军的到来。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将我的情况详细告诉项将军,说明我是不会违背道德的。”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第二天不能不早点来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他回到项羽军营,将刘邦的话全部向项羽报告,就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轻易入关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你反而攻击他,这是不讲信义的。不如趁此好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乙)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着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结果)大败秦军。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告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后来)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7分)
    13.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作答。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直接破题,点明情境,孤客对寒灯,浓厚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凝情自悄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态度的最好写照。
    B. 颔联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描绘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
    C. 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表达出诗人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 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2)请从虚实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1)C (2)虚写旅人孤灯,长夜难眠,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实写的是梦醒天明,家书隔年才能寄到旅馆(或远离故乡,书信难达)。两句以虚衬实,表达诗人因思乡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愁怨,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能力。
    C.“表达出诗人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分析有误。尾联是诗人想象的,为虚写,描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家乡美景和闲适生活,实际上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愁苦之情。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是相距遥远,梦魂要接近拂晓才能到家,家信更要隔年方可送达。“远梦归侵晓”是虚写,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家书到隔年”是实写,因为离家太遥远,所以书信都隔了年才送达。虚实结合,以虚衬实,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
    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3)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4)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5)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浴乎沂 ②. 风乎舞雩 ③. 咏而归 ④. 青青子衿 ⑤.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⑥.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⑦.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浴、雩、衿、摧、萧、尊、酹。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
    ①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②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
    ③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④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
    ⑤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⑥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⑦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⑧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
    ⑨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⑩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⑪就在这小小屋舍的粉墙上,我又看到了今人书写的有关嵩阳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的介绍,行文虽只几款,却使我对这所曾在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书院更为敬仰:却原来,它是自宋至清末于官学私学之外的一种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⑫介绍又说,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教学也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在学习上也以学生个人阅读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⑬令人再次怦然心动的还有后面一条: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之间的感情深厚,书院的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感染学生。
    ⑭我一改往常对一些花花绿绿景地中的道具不屑一顾的习惯,特别有兴味地坐在了那张古朴而漆色斑驳两头翘卷的讲案后面,坐在那把同样古朴的木椅上,遥忆着自己的做学生年代和当教师年代。
    ⑮我在这案后椅上凝然端坐的一刻间,思绪汹涌,滋味万千,人生的许多体味似乎都齐齐在这一刻聚集。
    ⑯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⑰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⑱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⑲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
    (选自《美文十年精华》有改动)
    1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⑤段用嵩山和少林寺游人如织的热闹,反衬嵩山书院的寂寞,表达对历史文化、高尚精神遭到冷落的失望,对功利世俗的不满。
    B. 文章第⑦段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描绘了壁立千丈的嵩山,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和古意森森的柏树,与书院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C. 文章第⑨段抓住古柏这一意象,古柏不仅是历史悠久的嵩阳书院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顽强生命力的象征,厚重而富有底蕴。
    D. 全文紧紧扣住“寂寞”和“冷”来写。然而在书院寂寞冷清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火热内心,以及他对书院的矛盾忧思。
    16. 作者为什么说“寂寞和冷清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17. 标题中的“冷”有何含义?
    18. 【新学法】从文章内容看,书院“寂寞”体现五个方面,请按本文行文先后顺序填写下面的思路导图并标出对应段落,每个空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5. B 16. ①书院选址和自然环境寂寞冷清。居于深山腹地,攀登艰难。创办书院的人刻意选择了一个寂寞冷清的地方;现在的书院历尽风霜,疏于修整,游人甚少,被遗忘已久,更见寂寞冷清。)②秉承书院精神,坚守高尚精神的人是寂寞冷清的。管理者没有用书院来营利,不向世俗投降,在寂寞中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有行中人才会来到书院寻古。③传承书院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不向世俗的物质主义屈服,坚守高尚的精神品格是我们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历史责任,这就是一种宿命。
    17. 一是书院的冷清,二是历史文化、高尚精神受到冷落,三是作者感到心寒。
    18 (1)少有游迹—第3段(2)位于深山腹地—第7段(3)草径仅仅依依可见—第7段(4)千年古柏增加凄清—第7段(5)院舍空空—第10段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与书院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错误,第⑦段主要运用的是比喻、象征手法,通过描绘壁立千丈的嵩山,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和古意森森的柏树,表现书院的冷清。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首先从书院所处的自然环境来看,第⑦段中描绘了其自然环境,“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背倚壁立千丈的嵩山,居于深山腹地,攀登艰难,创办书院的人刻意选择了一个寂寞冷清的地方;“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和古意森森的柏树,都衬托了书院的冷清寂寞;第⑩段说“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第⑯段说“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现在的书院历尽风霜,疏于修整,游人甚少,被遗忘已久,更见寂寞冷清。
    其次,从书院传达的内在精神来看,秉承书院精神,坚守高尚精神的人是寂寞冷清的。第⑰段说“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第⑲段说“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那份怡然和旷达”,书院的管理者没有用书院来营利,不向世俗投降,在寂寞中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有行中人才会来到书院寻古,这也是寂寞的;
    最后,从书院带给我们的启示来看,传承书院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不向世俗的物质主义屈服,坚守高尚的精神品格是我们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历史责任,这就是一种宿命。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一是书院的冷清,“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书院坐落于深山之中,环境荒凉,游客稀少。
    二是历史文化、高尚精神受到冷落,书院本应是热闹的场所,然而却比不上少林寺香火鼎盛,只有少数人还在纪念它的功德,“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书院曾经有过辉煌,“我又看到了今人书写的有关嵩阳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的介绍,行文虽只几款,却使我对这所曾在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书院更为敬仰:却原来,它是自宋至清末于官学私学之外的一种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教学也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在学习上也以学生个人阅读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之间的感情深厚,书院的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感染学生”“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那么书院如今的冷落就不单单是一处景点被冷落,而是历史文化、高尚精神受到冷落。
    三是作者感到心寒,文中多次表达作者的感受,“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
    书院的“寂寞”体现五个方面:
    由第3段“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可得出:少有游迹;
    由第7段“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可得出:位于深山腹地;
    由第7段“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可得出:草径仅仅依依可见;
    由第7段“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可得出:千年古柏增加凄清;
    由第10段“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可得出:院舍空空。
    第Ⅱ卷 提高题(共59分)
    六、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 59分)
    19. 阅读下面《红楼梦》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以上两段文字都出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请分析林黛玉对“读书”问题先后回答不同的原因,并据此概括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第一问:回答贾母读《四书》是如实回答。回答宝玉是“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不同的原因是贾母说姊妹们不是睁眼瞎罢了。黛玉推测贾府不提倡女孩子读书。所以宝玉问的时候改口。
    第二问:心思细腻,谨慎小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内容的分析及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同样问读书的问题,黛玉却给出不同的回答,直接原因是贾母的话。之前贾母问黛玉读何书,开始黛玉是据实回答的,且“只刚念了《四书》”几个字已有谦虚的意味在里面了,结果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这话说明贾母不喜欢女孩子读书,贾母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在黛玉看来,连贾家这样人家的女孩子都只“认得两个字”,那么自己刚才的回答大约有些不恰当了。且黛玉聪明灵秀,从贾母的回答中品出贾母对女子读书的不屑,因而改变了自己的回答。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黛玉的处境和性格。她在母亲离世后离开父亲,寄身于外祖母家,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加倍小心,而她的性格本身也敏感多疑,“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让人耻笑了她去”,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她敏感地察觉在贾母那里的回答不妥之后,当宝玉再问同一个问题时,就改变了自己的回答,这体现出她的心思细腻,谨慎小心的性格特点。
    20. 阅读下面的校荐素材,按要求完成写作内容。
    材料一:
    曾经,从玉麦乡去往县城,途中要翻越3座海拔4700米以上的大山,一到冬季,风雪阻隔,玉麦就像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自20世纪60年代,父亲桑杰曲巴和两个女儿卓嘎、央宗,在全乡仅剩一家三人的情况下,不畏艰难,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并将国旗插遍走过的每一条巡边路,谱写了爱国守边的时代赞歌。
    《“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
    材料二:
    隐姓埋名,为国铸盾。从首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程开甲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都留在了大漠戈壁。在这20多年里,程开甲在技术上研究、决策、主持了包括我国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首次地下平洞方式和首次地下竖井方式等6个首次在内的30多次核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他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人们称他为“核司令”。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一生为国铸盾,映照百年风云——追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
    上面两则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进而论证不同主题,请参考所给示例,再写出两个适用主题并用以上素材内容加以阐述,同时列举可用其他素材(1个即可)。要求语言精练,重点突出。
    例:角度1:爱国主题
    阐述:(1)素材内:无论是大漠戈壁,还是雪域高原,程开甲和卓嘎姐妹都在各自的领域默默奋斗,正是对国家的热爱和向往,为他们的坚守和奉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2)其他可用素材:钱学森
    角度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度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角度2:担当主题。
    阐述:(1)素材内:身在孤岛,与世隔绝,桑杰曲巴父女三人不忘身为中国人的责任守护国土;隐姓埋名,为国铸盾,程开甲投身科研构筑国防长城。是担当让他们忘却艰难困苦,是担当让他们的精神闪光。
    (2)其他可用素材:袁隆平
    角度3:奉献主题。
    阐述:(1)素材内:何为奉献?奉献就是桑杰曲巴父女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不求回报;奉献就是程开甲将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都留在了大漠戈壁,指挥核试验。奉献,就是不求回报,不为索取,只为国泰民安。
    (2)其他可用素材:邓稼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补充论据的能力。
    分析除“爱国”之外的其他主题。材料一,父亲桑杰曲巴和两个女儿卓嘎、央宗“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他们承担起了守护家园、守护国土的责任,体现的是担当精神;材料二“程开甲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都留在了大漠戈壁”,并主持了6个首次在内的30多次核试验,体现的是身为一名科学家的责任感和敢于挑起重任的担当意识。由此可确定主题为“担当”。
    阐述:扣住桑杰曲巴和卓嘎、央宗父女三人担当守护国土的责任,程开甲担当为国铸盾的责任来写,这种担当精神正是当下中国所需要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国家一定会兴旺发达。
    其他素材:袁隆平。他担当起了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任,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正是担当精神让他不畏艰难,行走在田间地头,研制出了杂交水稻。
    再分析其他主题。材料一强调桑杰曲巴和卓嘎、央宗父女三人自发在边境放牧、巡逻,守护国土;材料二程开甲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都留在了大漠戈壁,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他们都具有奉献精神。由此可确定主题为“奉献”。
    阐述:扣住桑杰曲巴和卓嘎、央宗父女三人自发去守护国土,程开甲20年根扎茫茫大漠从事核弹研究来分析,奉献精神让他们的生命闪耀光彩。
    其他素材:邓稼先。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在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罗布泊日夜奋战。1982年,身为核武器研究院院长的邓稼先,在井下突然测不到一个信号的危急情况下,坚决不离开,充分体现了他矢志报国、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同学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起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卑渺角落里的慷慨
    我只愿放下步子,在一方静好无常的土地上,带着金砂般渺小而闪光的品质,为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引子
    风无偿助力,雄鹰得以搏击长空;土慷慨汇实,花得以纷繁绝丽;星默然成伍,银河得以广邈非常……这世上总有那么两种角色:一方是聚光灯与荣誉追随的领跑者,一方是据于静隅无谓名姓而给予助力的鼓掌的路人。历史总是将心偏予光芒独立之人,而我更愿为那卑渺角落里的慷慨发出敬仰的声音,即使他们如微尘,淡泊而无闻。
    这个世界时常显得过于忙碌,利益的争夺早已让古者恬然处世默然奉献之言束之高阁。身边不缺勇于追求注目成功之人。看那选秀,无休止的海选中浮起的欲望与期待,看那层出不穷争先恐后在书架上占去一席之位的青春言情与致富“秘籍”。不错,他们不失为社会前行的推力,正如古代西方有言“人无欲望便死亡”,可这些追逐时常太过聒噪与不安。
    于是我更愿意成为那卑渺路旁鼓掌喝彩的一员,正因他更淡然,于是便更无私与自由。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皆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多钟的时间。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而慷慨者的尊敬与珍视吧!在主角无上光芒夺人心魄时,他们扮演的小人物在镜头吝啬的角落里作着锦上添花却是至关重要的添补,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有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于奥斯卡金杯之巅。
    在卑渺角落中奉献掌声与慷慨亦是历史前行不可忽视的一种助力。人生在世,有那些少数人可采撷的光芒,亦有多少人平凡而实在的付出。正如英伦博物馆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予以英国市民展示其家族的历史与个人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份予以卑微慷慨的身份证明。那些为伦敦前行奉献的掌声,那些为世界奉献慷慨品质的“路边人”,何尝不是值得世界重视和敬仰的主角?
    于是朋友,我艳羡英雄的奋斗史与无上光荣,我亦肯定那些追求卓越的希望。但我更愿执守己身纯粹的悲喜和品质,在一方卑微无常的位置,为世界和他人,慷慨地鼓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三段文字组成。第一段文字概述了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一段博文,讲述了她上中学的成绩中等的女儿,很认真地说自己不想当英雄,想当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段博文引发网民的热议。第二三两段引述了两位网民截然不同的观点:前者赞同,后者反对。
    可见,材料的话题是做英雄(奔跑的人)还是做鼓掌的人。这是一个具有思辨性的话题,考生可以见仁见智,言之成理即可。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鼓掌者,在博文中指的是成绩中等的学生,也可指善良的普通人:一个本分的学生、负责任的丈夫、贤淑的妻子、勇于担当的父亲、有爱心的母亲、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我们可以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普通人,做一个陪衬者,做一个呵护者,做一个助威者,见证他人的努力和成功,为他人送上祝福,送上鼓励,送上安慰,送上肯定,送上赞扬,送去一点人间的温暖。这是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
    生活中的确需要甘愿做绿叶的人,毕竟红花要有绿叶的衬托才会更加美丽,但如果人人都选择坐在路边鼓掌,那他们的掌声又有什么意义?我们更需要敢于“吃螃蟹的人”,需要勇于做“领头羊”的人。所以,我们也可以选择做一个英雄,一个奔跑的人。英雄和奔跑者在博文中指成绩好的优异学生,也可指社会上的明星、企业家、政界要人,概而言之,可以是一切社会成功人士,还可以引申为力争上游的人或者正在努力奋斗的人。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本领,怕自己上台会失败出丑,干脆做一个看客,别人欢呼,自己也欢呼,别人鼓掌,自己也鼓掌,这样着实轻松快乐了许多,对自己也似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不用负担太多的精神压力。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如果我们都有这样的心理,谁还会将自己奉献到舞台上,谁还会去成为众人的焦点?谁去做路上奔跑的英雄?因此,物质的丰富,精神的丰收,社会的进步,还是需要一批精英式的人物贡献才智,立志高远,刻苦奋斗,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当然,我们还可以既做在路边为他人鼓掌的人,又做在路上奔跑的人,既做他人的支持者,又做亲身实践的行动者。生活的确如此,有时需要我们以一腔热血勇往直前,有时又需要我们以平和之心为他人鼓掌。
    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我们应该做奔跑者∕鼓掌者,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如何做好一个奔跑者∕鼓掌者。还可以运用思辨性的眼光,运用并列式结构,谈我们既要做一个奔跑者,勇往直前,砥砺前行,又要做一个鼓掌者,欣赏他人,送出温暖。
    立意:
    1.做一个鼓掌者,平凡而又有温度。
    2.做一个奔跑者,志存高远。
    3.做一个英雄,贡献才智,幸福他人。
    4.既做一个奔跑者,勇往直前,又做一个鼓掌者,送出温暖。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3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表达,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单选与简答综合,单选题,课内诗歌鉴赏,校荐素材题,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