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当堂检测题
展开《爱莲说》精选题含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可爱者甚蕃( ) (2) 濯清涟而不妖( )
(3)不蔓不枝 ( ) (4) 宜乎众矣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花之君子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描写莲花,却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4分)
1.(4分)(1)多 (2)洗 (3)生枝蔓 (4)应当
2.(4分)
可以远远地观看却不能贴近它,玩弄它。
(2)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3.(3分)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4.(3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洁身自好。
示例二:同意第二种观点,人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环境,“孟母三迁”就是这个道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1)晋陶渊明独爱菊( ) (2)出淤泥而不染( )
(3)不蔓不枝 ( ) (4)亭亭净植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1.(4分)(1)只 (2)沾染(污秽) (3)横生藤蔓 (4)耸立的样子
2.(4分)
(1)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3.(3分)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4.(3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入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
(3)不蔓不枝 ( ) (4)陶后鲜有闻 (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4分)
1.(4分)(1)多 (2)洗涤 (3)长枝节 (4)少
2.(4分)
(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3分)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4.(3分) 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 (4)宜乎众矣(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4分)
1.(4分)(1)多 (2)竖立 (3)却,但是 (4)应当
2.(4分)
(1)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3.(3分)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4.(3分)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2分)
示例:湮于沙上 (湮没无闻)
(1)陶后鲜有闻( ) (2)香远益清( )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花之君子者也 一老河兵闻之 B.自李唐来 自钱孔入
C.濯清涟而不妖 康肃笑而遣之 D.宜乎众矣 秋色宜人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说,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B.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及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C.本文在语言风格上骈散结合,但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D本文赋予莲丰富的象征意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5.孟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与本文作者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观点,你更认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4分)
1.(4分)示例:(1)鲜为人知 (2)精益求精
2.(3分)B
3.(4分)
(1)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 (3分)D
5.(3分)示例一:同意孟子的观点,因为孟子的观点强调了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个观点。
示例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一个人只要意志坚定,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与德行,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环境的影响。
六、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可爱者甚蕃( ) (2)不可亵玩焉( )
(3)亭亭净植( ) (4)宜乎众矣(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 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从气质风度方面,表现出莲的通达正直,美名远扬。
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
D.文章将菊、牡丹、莲拟人化,又从映衬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周敦颐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请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各自蕴含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看法。(4分)
[链接材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4分)(1) 多 (2) 亲近而不庄重 (3)竖立 (4)应当
2.(4分)
(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对于莲的爱好,想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B (3分)
4(4分)
观点:荀子的话:环境可以改变人。周敦颐的话: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看法:示例一:赞成荀子的观点。环境可以改变人,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好的环境中,人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不好的环境中,人会沾染恶习,受到不良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示例二:赞成周敦顾的观点。人只要意志坚定,洁身自好,就可以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如果能积极面对,战胜困难,还能从逆境中脱颖而出。
七、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可爱者甚蕃 ( ) (2)亭亭净植(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4)宜乎众矣( )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3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5分)
1.(4分)(1)多 (2)竖立 (3)亲近而不庄重 (4)应当
2.(4分)
(1)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3.(3分)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1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1分)
4.(4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对和自已志同道合的人太少而感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荣华富贵的世俗的鄙视。
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可爱者甚蕃 ( ) (2)濯清涟而不妖( )
(3)不蔓不枝 ( ) (4)陶后鲜有闻 ( )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根据语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语段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15分)
1.(4分)(1)多 (2)艳丽 (3)旁生枝茎 (4)少
2.(4分)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这样的还能有谁呢?
3.(3分)①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②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③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4.(4分)语段用陶渊明爱菊花、唐朝以来世人“皆爱牡丹”来衬托作者“独爱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意思对即可)
九、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陋室铭》)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初,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D.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亭亭净植( ) (2)宜乎众矣(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意在咏莲,可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借莲的形象来抒写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3分)
九、(15分)
1.(3分)C
2.(2分)(1)竖立 (2)应当
3.(4分)
(1)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3分)作者采用衬托手法,用菊花的傲然凌霜从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雍容富贵从反面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5.(3分)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志向。
十、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谈笑有鸿儒( ) (2)无案牍之劳形( )
(3)可爱者甚蕃( ) (4)亭亭净植 ( )
2.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划两处)(4分)
(1)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2)水 不 在 深,有 龙 则 灵。
3. 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15分)
16.(4分)(1)大 (2)使……劳累 (3)多 (4)竖立
17.(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8.(4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2分)
(2)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2分)
19.(3分)《陋室铭》: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爱莲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洁品格。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十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 可爱者甚蕃(多)
C. 陶后鲜有闻(少) D. 宜乎众矣(适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回答问题。(4分)
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十一、(15分)
1.(3分)D
2.(2分)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3.(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衬托莲之高沽。(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
4.(3分)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5.(3分)C “说“侧重于议论。
十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 ①取:这里指嗅取(兰的香味)。②氲(yūn)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亭亭净植 ( ) (2)陶后鲜有闻( ) (3)而名之不可( ) (4)莫能肖也 ( )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B.纯以情韵胜 自以为大有所益
C.花之富贵者也 何陋之有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绘者以意取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3分)
十二、(14分)
1.(4分)(1)竖立 (2)少 (3)说出 (4)酷似,逼真
2.(3分)A
3.(4分)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4.(3分)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高洁(意思接近即可)
十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
(3)宜乎众矣 ( ) (4)将弃官去(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_____________,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分)
4. 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15分)
1.(4分)(1)多 (2)竖立 (3)应对 (4)离开
2.(4分)
(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
3.(4分)托物言志 和王逵争辩 富有才能为官正直
4.(3分)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
十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香远益清 ( ) (2)不蔓不枝( )
(3)足之履平地( ) (4)及其久 ( )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十四、(14分)
1.(4分)(1)更加(2)横生藤蔓(3)踏(3)到,等到
2.(4分)
(1)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2)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3.(2分)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4.(4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十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3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水芙蓉之于夏,木芙蓉之于秋,可谓二季功臣矣。然水芙蓉必须池沼,“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者,不可数得。茂叔之好,徒有其心而已。木则随地可植。况二花之艳,相距不远。虽居岸上,如在水中,谓之秋莲可,谓之夏莲亦可,即自认为三春之花,东皇未去也亦可。凡有篱落之家,此种必不可少。如或傍水而居,隔岸不见此花者,非至俗之人,即薄福不能消受之人也。
(李渔《闲情偶寄》)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水陆草木之花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水芙蓉之于夏 求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然水芙蓉必须池沼 然则天下之事(《河中石兽》)
2. 翻译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茂叔之好,徒有其心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如何理解【甲】文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描写“莲”和【乙】文描写“木芙蓉”在写法上有何共同特点?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13分)
1.(3分)B
2.(4分)
(1)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周敦颐喜欢莲花,也徒有爱莲之心而已。
3.(3分)这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暗中批判了当时贪图富贵、追逐名利的世态;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能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和品行高洁的人太少,耐人寻味。
4.(3分)共同点: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1分)【甲】文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突出莲花的高洁品格,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1分)【乙】文用莲花来衬托木芙蓉易种植,艳丽、花期长,广受欢迎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木芙蓉的喜爱之情。(言之有理即可)(1分)
【乙】文翻译:水芙蓉对于夏天,木芙蓉对于秋天,可称得上两季功臣。然而水芙蓉只能生长在池沼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能得到,周敦颐喜欢莲花,也徒有爱莲之心而已。木芙蓉则随处能种。何况两种花的艳丽相差无几,虽然种在岸上却像长在水中,可以说它是秋莲,也可以说它是夏莲,就是自认为是春花,在春天没完时开放也可以。凡是有篱笆院落的人家,一定要种植木芙蓉。如果有居住在岸边,隔岸看不到这种花,那么这家的主人不是一个低俗的人,就是一个福浅不能享受的人。
十六、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①,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②,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③)物生有候,葭动④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⑤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独崇牡丹。
【注解】①《事物纪原》:宋高承撰,十卷,分五十五部,叙述事物起源,内容包括天地山川、鸟兽花木、阴阳五行、礼乐制度等。 ②九五之尊:旧指帝王的尊位。 ③夕贬潮阳路八千:语出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韩愈因阻迎佛骨而触怒唐宪宗,被贬潮州刺史。这里比喻牡丹被贬。 ④动:萌发。⑤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
1. 下面词语中的“益”与“香远益清”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大有所益 B.良师益友 C.延年益寿 D.精益求精
2. 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康肃笑而遣之 B.当求之于上流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一老河兵闻之
3.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
(1)亭亭净植( ) (2)及睹《事物纪原》( )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得王于群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均出现了牡丹,但其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却截然不同。请你分别说出两个文段中牡丹的形象特点及作者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16分)
1.(3分)D
2.(3分)C
3.(2分)(1)竖立 (2)等到
4.(4分)
(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牡丹能够在群花中称王。
5.(4分)甲文中的牡丹代表着富贵,作者对它的情感是不爱(或者:不屑与之为伍)(2分);
乙文中牡丹的特点是刚强(刚烈),作者对它的情感是赞美(2分)。(本题共4分)
十七、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4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①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②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③。
【注释】①偕:陪同。②少时:一会儿。③绝:极,非常。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B. 陶后鲜有闻 鲜妍明媚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康肃笑而遣之 D. 观荷于湖边亭中 湮于沙上
2. 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节选自《周敦颐集》,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C.【甲】文《爱莲说》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
D.【乙】文中的“李太白”即唐代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B.【乙】文段分别描绘了雨后、雨中荷花优美动人的姿态。
C.【甲】文通过歌颂莲花坚贞的品格来表现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D.【甲】【乙】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2分)
十七、(13分)
1.(3分)D
2.(3分)B
3.(3分)B
4.(4分)
(1)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2)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乙】译文: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