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寄生与捕食-【热点专栏】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热点知识及技巧名师精讲课件
展开两物种生活在一起,如果一种生物受益而另一种生物受害称为寄生。一般说来,体型较小的寄生者靠生活在寄主的体表或体内而获得营养, 实际上可以把寄生看成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 体外寄生物包括吸食动物血液的蚊子和吸食植物汁液的蚜虫。《生物学导论》【美】Neil A.Campbell Jane B.Reece Eric J. Simn 吴相钰 尚玉昌 安立国 杨桂文 译
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如果一方获利并对另一方造成损害但并不把对方杀死,就称为寄生。(而拟寄生的特点则总是导致寄主死亡,这一点又使拟寄生更接近捕食现象,凡是昆虫对昆虫的寄生都属于拟寄生。)寄生物通常以寄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好的食物为食,常常会阻碍寄主的生长、降低寄主的生殖能力,但一般不引起寄主的死亡。摘自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2005.第二版
拟寄生是指寄生者进入寄主体内吸收营养并把寄主逐渐杀死的寄生现象。拟寄生不同于寄生,寄生时寄主不一定被杀死,它可以和寄主有好相处。拟寄生现象在害虫的生物防治终被广泛运用。
例如:利用黑青小蜂(Dibrachys cavus)产卵于越冬的棉红铃虫幼虫体内,蜂卵在虫体内孵化后以虫体物质为食,逐渐杀死棉红铃虫,在棉花仓库内放入黑青小蜂可收到防治棉铃虫危害的良好效果;又如:赤眼蜂与玉米螟。
寄生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寄生物可以分为两大类:①微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表面繁殖 ②大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表面生长,但不繁殖。……应注意寄生物的身体大小并不总是决定它们是微寄生物还是大寄生物的决定因素。比如,蚜虫是植物的微寄生物(在植物表面繁殖),而真菌可能是昆虫和植物的大寄生物,它们在寄主死去前不繁殖。【文献出自∶孙儒泳 李庆芬 牛翠娟 娄安如《基础生态学》2002.7 P129】
寄生者需要多次从寄主身上获取养分,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寄生者通常不致寄主死亡。但寄生者会对寄主造成伤害,引起寄主强烈的免疫反应从而使其患病,增加寄主死亡的几率或降低其生育力,若二者分离,寄主会生活得更好。尽管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寄居关系,但寄居的空间位置和时间长短并无严格限定。因此,寄生的概念内涵可概括为:一种生物(寄生者)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对寄主产生危害的现象,寄生者长期或暂时地利用寄主的身体作为居所。
可定义为一种生物摄取其他种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前者称为捕食者,后者称为猎物或被食者。这一广泛的定义包括:①“典型的捕食”,它们在袭击猎物后迅速杀死而食之;②食草,它们逐渐杀死对象生物(或不杀死),且只消费对象个体的一部分;③寄生,它们与单一对象个体(寄主)有密切关系,通常生活在寄主的组织中。【文献出自:孙儒泳 李庆芬 牛翠娟 娄安如 《基础生态学》2002.7 P124】
因此,捕食的概念外延较为广泛,其中,寄生也属于广义的捕食。
若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体内生活则为寄生。(蛔虫)
若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体表生活
若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体表停留时间较长则为寄生。(虱子)
若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体表停留时间较短
若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在则为寄生(所依附的部位仍存)。如蚜虫
若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组织为食(整个或某一部分)则为捕食(其依附部位不复存在)。
3.捕食和寄生的特征及对比区别
寄生属于广义的捕食,因此,不应将寄生与捕食完全割裂对比,而是将其与另外2种捕食类型——真捕食和食草相区别。
首先,取食方式的不同是区分二者的主要特征。其次,从致死情况分,再者依赖性、二者的互动关系和身体接近程度、个体的力量强弱情况等。
4.捕食和寄生的实例辨析
(1)典型的捕食和寄生
高中教材中列举的猫头鹰抓捕老鼠、猞猁吃兔、翠鸟捕鱼等,捕食者都通过迅速杀死猎物并食之的方式获取营养,属于狭义的捕食。而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牛、羊等植食性动物仅取食植物茎、叶,属于捕食中的食草。 此外,寄生关系在大自然和人类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几乎没有一种生物不被寄生。例如,蛔虫寄居在寄主的肠道内,以寄主肠内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为食,属于典型的体内寄生。这些实例均与捕食或寄生的特点一一对应。
(2)非典型的实例辨析
①“偏寄生的捕食”螨虫是生活中广泛分布的节肢动物,许多种类的螨虫营寄生生活。而有一类螨虫性情凶猛,食量惊人,以蓟马、粉虱、蚜虫、水蝇等昆虫为食,在牢牢钳住这些小昆虫后,会将螯肢插入对方体内,一伸一缩地吸取对方的体液。被取食的小昆虫逐渐缩小,完全被取食后只剩下一个空壳。
从取食方式分析,这类螨虫获取营养的途径似乎与寄生一致。但其消耗取食对象整体并最终杀死对方的结果却更加吻合捕食的特点。其次,它们可选择多种食物,不依赖于某种单一的食物。从二者的互动关系和力量强弱情况分析,这类螨虫与所取食的昆虫之间也不存在寄生中以弱附强的关系。因此,这一种间关系属于捕食。事实上,这类螨虫被命名为“捕食螨”,人们常利用其防治农业害虫。
②“偏捕食的寄生”雌蚊吸食人血
雌蚊未将人血当作唯一的营养物质(也可吸食动物血,有时也可取食花蜜和植物汁液),不依赖于单一种类的食物,且蚊子取食时与人体接触的时间短暂,这与捕食的部分特征相契合。但从其主要特征即取食方式分析,雌蚊吸食人的体液,而并非消耗生物体结构的一部分或整体。此外,雌蚊需吸食人血促进其卵巢发育以产卵繁殖,在吸血时也需要一定时间依附在人的体表,对人的依赖性较强,互动关系密切。蚊子的个体力量也比人类弱得多。从其他特征分析,雌蚊通过传播疾病对人造成危害,符合“如果分开,寄主会生活得更好”的特点。所以,雌蚊吸人血更加符合寄生的特征,满足“寄生于动物体外并暂时性吸取营养,多数饱食后即分离”的定义,属于暂时性寄生。虻、蜱、白蛉子皆属于此类,它们与人之间都是偏捕食的寄生关系。
②“偏捕食的寄生”人吃鸡蛋、喝牛奶这样的例子
虽然从取食方式分析,人类与鸡、奶牛之间的关系似乎更趋向于寄生,但人类对它们不具有依赖性,更不存在任何寄居关系。从捕食的特征分析,人类所消耗的只是鸡和奶牛产生的产品,不仅没有损耗鸡或奶牛个体的整体、器官或是肢体,而且进食过程也无需与其接触,故也不符合捕食的特点。无论是捕食还是寄生,其中的被捕食者或寄主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但鸡和奶牛在与人的关系中并未受到伤害,故人与鸡或奶牛之间既不是捕食关系也不是寄生关系。实际上,人类与家禽、家畜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鸡和奶牛都是人类饲养的养殖动物。人类可为它们提供食物,供其生存所需,而鸡和奶牛则可为人类提供鸡蛋或牛奶,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属于饲养类型的互利共生关系。类似地,人类与农作物之间则属于种植类型的互利共生关系。
选修三P77、选择性必修二P29: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诗经•小雅•小宛》写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古人以为蜾蠃不产子,因此捕捉“螟蛉” 当作“义子”来养育。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发现,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入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所以, 他认为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蜾蠃幼虫的食物。这两种生物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
让螟蛉成为了自己后代的营养来源。
修补三P77、选择性必修二P29: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从卵中孵出的蜾蠃幼虫在螟蛉身体上生活,靠摄取其体液或组织为生,符合寄生的典型特征。但幼虫的蚕食会逐渐消耗螟蛉全部内脏器官,使其最后只剩空壳,最终导致螟蛉死亡,这又与捕食的特点相吻合。之后,由幼虫化蛹而成的蜾蠃成虫营自由生活。
可见,无论是从取食方式、与螟蛉的互动关系,还是从个体力量强弱上分析,蜾蠃幼虫与螟蛉之间都属于寄生关系。但通常寄生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生活不会杀死寄主,而蜾蠃消耗螟蛉整个个体从而导致其死亡的结果使这一种间关系趋近捕食现象。因此,学者将这样的种间关系称为拟寄生。
【答案】捕食。广义的捕食包括植食、肉食、拟寄生等。拟寄生的特点为总是导致寄主死亡,这与寄生有本质区别。
拟寄生指特殊的寄生,与一般的寄生存在本质不同,是一种介于寄生和捕食的种间关系。
6.捕食和寄生的进化关系
捕食和寄生都是长期协同演化而成的种间关系,自然界中部分实例在二者之间的模糊界限也许恰恰说明了捕食和寄生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过渡关系。寄生关系的起源有3条途径,其中一条就通过捕食过渡,如今在自然界中也依然保存着过渡的痕迹,蛭纲生物的营养习性就是很好的体现。扁舌蛭捕食小型的无脊椎动物,是营自由生活的捕食者;黄蛭能与扁舌蛭一样捕食小动物,也会对大动物进行暂时性的吸血;而生活在灌木丛中的山蛭通过不时吸吮宿主血液为生,营专性、暂时性寄生生活;尺蠖鱼蛭的全部生命活动均在鱼的躯体上进行,只在繁殖期离开宿主。因此,某些同时具备捕食和寄生部分特点的种间关系也许能被认为是从捕食过渡到寄生的中间环节。捕食和寄生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及寄生者和寄主都在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中共同进化。丁芷晴,李德红.捕食和寄生的概念辨析[J].生物学通报,2021,56(10):6-10.
例1.(CS选择专练1)榕树分泌的化学物质可吸引榕小蜂进入花序内部完成传粉,同时榕树的花序为榕小蜂产卵提供场所、为幼虫发育提供营养。蜡虫是榕树的一种常见虫害,利用刺吸口器吸食榕树的汁液,其腹部分泌蜜露吸引蚂蚁舔食,而蚂蚁能为蜡虫驱赶天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榕树为生产者,蜡虫和蚂蚁为消费者,榕小蜂为分解者B.榕树和榕小蜂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蜡虫和榕树之间存在捕食关系C.榕树向榕小蜂传递化学信息的现象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依据能量传递规律,消费者蜡虫可获得生产者榕树中10%~20%的能量
例1.(CS选择专练5)某森林生态系统中华山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小蠹病虫害,其中华山松纯林区最为严重。大小蠹侵入华山松时会形成侵入孔,这又为如小蠹虫、天牛等其它多种生物的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加快了华山松枯死的进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小蠹会啃食树干韧皮部,表明大小蠹与华山松存在捕食关系 B.该区域内大小蠹与小蠹虫的种内互助,加快了华山松枯死进程C.华山松枯死后,仍属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D.合理营造混交林有利于华山松大小蠹病虫害的防治
专题8 遗传与育种方案设计-【热点专栏】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热点知识及技巧名师精讲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8 遗传与育种方案设计-【热点专栏】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热点知识及技巧名师精讲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育种方案的书写,一遗传与育种方案,1杂交育种,高杆抗病,矮杆不抗病,DDTT,ddtt,DdTt,高杆不抗病,Dtt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7 STS突破-【热点专栏】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热点知识及技巧名师精讲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7 STS突破-【热点专栏】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热点知识及技巧名师精讲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物科学与技术,1考查,2方法,DNA酶,生物科学与社会,组织液,特异性,靶细胞,生物科学与环境,碳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6 数据的处理-【热点专栏】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热点知识及技巧名师精讲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6 数据的处理-【热点专栏】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热点知识及技巧名师精讲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格类,一数据的处理,注意表格中的单位,坐标曲线,1柱状图,协同作用,2折线图,自变量,因变量,注意双纵坐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