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北京B卷)(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北京B卷)(全解全析),共16页。
2023年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化学·全解全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Mg 24 Ni 59
第I部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22·湖北,3)武当山金殿是铜铸鎏金大殿。传统鎏金工艺是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着在器物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鎏金工艺利用了汞的挥发性
B.鎏金工艺中金发生了化学反应
C.鎏金工艺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
D.用电化学方法也可实现铜上覆金
【答案】 B
【解析】 加热除汞,说明汞易挥发,A正确;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然后加热,汞挥发后留下金,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金溶于汞中,然后再加热除去汞,使得金的纯度增大,所以可以用于金的富集,C正确;用电解的方法,铜做阴极,电解液中含有金离子,则可实现铜上镀金,D正确。
2.(2022·湖南常德模拟预测)下列方法正确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MgO制备Mg
B.可用CS2试剂洗涤试管壁上的S
C.利用单质Al与NaOH溶液制Al(OH)3
D.用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壁上的Ag
【答案】 D
【解析】 MgO熔点高,不能用电解熔融MgO的方法制备Mg,工业上用电解熔融MgCl2制备镁,A不符合题意;S易溶于CS2,可用CS2试剂洗涤试管壁上的S,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不能用来制取氢氧化铝,C不符合题意;稀硝酸和Ag反应生成硝酸银、一氧化氮和水,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
3.LiAlH4是重要的还原剂与储氢材料,其合成方法为NaAlH4+LiCl===LiAlH4+Na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的电子式:
B.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Cl
C.Li+比H-多一个电子层
D.LiAlH4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答案】 D
【解析】 NaCl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A错误;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17+18=35,该核素为Cl,B错误;Li+失去1个电子则核外有2个电子,有1个电子层,H-得到一个电子则核外有2个电子,有1个电子层,两者电子层数相等,C错误;LiAlH4由Li+和AlH构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D正确。
4.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制取次氯酸:ClO-+H2O+CO2===HClO+HCO
B.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硫尾气:SO2+2OH-===SO+H2O
C.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Ca2++HCO+OH-===CaCO3↓+H2O
D.铁和稀硝酸反应制得浅绿色溶液:Fe+4H++NO===Fe3++NO↑+2H2O
【答案】 A
【解析】 A项,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氢根离子强,比碳酸弱,所以即便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也只能生成碳酸氢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lO-+H2O+CO2===HClO+HCO,正确;C项,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碳酸氢根离子完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2OH-===CaCO3↓+2H2O+CO,错误;D项,铁和稀硝酸反应制得浅绿色溶液,说明铁过量生成Fe2+,离子方程式为3Fe+8H++2NO===3Fe2++2NO↑+4H2O,错误。
5.下列如图所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Ⅰ除去CO2中的草酸蒸气
B.用装置Ⅱ蒸发Na2SO4溶液得到Na2SO4·10H2O晶体
C.用装置Ⅲ鉴别Br2(g)和NO2(g)
D.用装置Ⅳ验证SO2的性质
【答案】 A
【解析】 除去CO2中的草酸蒸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Na2SO4溶液在蒸发皿中蒸发结晶得到Na2SO4·10H2O晶体,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NO2(g)溶于水变为无色溶液和无色气体,Br2(g)通入水中呈橙红色,因此能用装置Ⅲ鉴别Br2(g)和NO2(g),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说明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或颜色变浅,说明SO2具有还原性,因此用装置Ⅳ验证SO2的性质,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6.聚合硫酸铁[Fe2(OH)m(SO4)p]n是一种新型絮凝剂,其处理污水的能力比FeCl3强,且腐蚀性小。工业上利用废铁屑为原料制备聚合硫酸铁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合硫酸铁[Fe2(OH)m(SO4)p]n中m=6-2p
B.酸浸槽中加入的酸液可用稀硝酸
C.反应釜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2O2+Fe2++H+===Fe3++H2O
D.聚合釜中控制溶液的pH越大越好
【答案】 A
【解析】 化学式[Fe2(OH)m(SO4)p]n中:(+3)×2+(-1)×m+(-2)×p=0,即m=6-2p,A正确;酸浸槽中加入的酸液是稀硫酸,如果加入稀硝酸,一方面会生成有毒气体,另一方面会引入NO杂质,B错误;反应釜中加入的H2O2将Fe2+氧化为Fe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C错误;如果聚合釜中溶液的pH控制过大,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达不到制取聚合硫酸铁的目的,D错误。
7. (2022·丹东市二模)萝卜硫素是具有美容效果的天然产物,其结构如图所示,该物质由五种短周期元素构成,其中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电离能:X>Y>Z
B.简单离子半径:Z>X>Y
C.W、X与氢原子可形成直线形化合物
D.W、X、Y分别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熔、沸点在同主族元素中均为最高
【答案】 D
【解析】 通过结构式可知,萝卜硫素含H、C;萝卜硫素由五种短周期元素构成,则W、X、Y、Z中有一种是C,还有一种是S;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结合结构简式中的成键数目可知:X为N,Y为O,Z为S,W为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其中第ⅡA族和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均高于其相邻元素,即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即O的第一电离能大于S,故第一电离能:N>O>S,A正确;N3-和O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N的原子序数小于O,故离子半径:N3->O2-,N3-、O2-核外有2个电子层,S2-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离子半径:S2->N3->O2-,B正确;N、C、H组成的化合物为HCN,该分子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C正确;由分析可知,X为N,Y为O,W为C,它们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NH3、H2O和CH4,NH3和H2O分子间均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熔、沸点在同主族元素中均为最高,CH4分子间没有氢键,其熔、沸点在同主族元素中最低,D错误。
8.(2022·山东潍坊一模)科研人员提出CeO2催化合成DMC需经历三步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反应①②③中均有O—H断裂
B.生成DMC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CeO2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DM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和甲醇
【答案】 D
【解析】 根据示意图可知,反应①中CH3OH生成CH3O—,CH3OH中的O—H断裂,②中没有O—H断裂,③中CH3OH生成CH3OCOOCH3,CH3OH中的O—H断裂,故A错误;反应中有水分子生成,生成DMC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小于100%,B错误;催化剂的使用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错误;DMC中含有酯基,能与过量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a2CO3和甲醇,D正确。
9..(2022·重庆巴蜀中学二模)有机物Q的合成路线(反应条件和其他产物已经略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 mol X最多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
B.在Z→O的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
C.Y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褪色原理不同
D.P和Q均易溶于水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1 mol X中含有2 mol酯基,则1 mol X最多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A正确;由题干转化信息可知,有机化学中有机物加氢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在Z→O的过程中即羧基转化为醇羟基,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Y能使溴水褪色是发生加成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氧化反应,即褪色原理不同,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Q为醚类物质,P是卤代烃,二者均难溶于水,D错误。
10.目前,世界上金属镁的主要生产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1:皮江法
CaCO3·MgCO3(s)CaO·MgO(s)+2CO2(g)
2CaO·MgO(s)+Si(s)2CaO(s)+SiO2(s)+2Mg(g)
方法2:无水氯化镁熔盐电解法
MgCl2(l)Mg(s)+Cl2(g)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皮江法制镁不利于促进碳中和
B.采用皮江法制得2.4 t金属镁,至少排放8.8 t CO2
C.可用Al代替Si还原CaO·MgO(沸点:Mg为1 090 ℃、Al为2 467 ℃)
D.直接加热MgCl2·6H2O可获得方法2制镁的原料无水MgCl2
【答案】 D
【解析】 采用皮江法制镁时,第一步反应产生大量的CO2气体,不利于促进碳中和,A项正确;根据皮江法制镁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2Mg~2CaO·MgO~4CO2,若制得2.4 t(105 mol)金属镁,则排放的CO2为2×105 mol(8.8 t),分解CaCO3·MgCO3时,高温也可能会排放大量的CO2,B项正确;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Mg在Al前,Al不能置换出Mg,但由于Mg的沸点低于Al的沸点,Mg蒸气脱离反应体系,使反应正向进行,故可以用Al代替Si还原CaO·MgO,C项正确;MgCl2·6H2O在直接加热时会发生水解,故应在HCl氛围中加热制取无水MgCl2,D项错误。
12.(2022·江苏如皋中学期中)利用(Q)与电解转化法从烟气中分离CO2的原理如图。已知气体可选择性通过膜电极,溶液不能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为电源负极
B.溶液中Q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CO2在M极被还原
D.分离出的CO2从出口2排出
【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M极发生的是由转化为的还原反应,故M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故与M极相连的a电极为负极,N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b极为电源正极,据此分析解题。由分析可知,溶液中Q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B正确;CO2在M极发生的反应为CO2+OH-===HCO,C错误;在M极上生成的HCO向阳极移动,N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CO+H+===H2O+CO2↑,故分离出的CO2从出口2排出,D正确。
13.(2022·福建莆田三模)电位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在化学计量点附近,被测离子浓度发生突跃,指示电极电位也发生了突跃,进而确定滴定终点。常温下,利用盐酸滴定某溶液中亚磷酸钠(Na2HPO3)的含量,其电位滴定曲线与pH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电离常数Ka1=10-1.4,Ka2=10-6.7。
A.a点对应的溶液呈弱碱性
B.水的电离程度:a点小于b点
C.a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c(H+)+3c(H3PO3)=c(OH-)+c(HPO)
D.b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c(H+)=c(OH-)+c(H2PO)+2c(HPO)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NaH2PO3、NaCl,H2PO的电离常数为1×10-6.7、H2PO的水解常数为=10-12.6,电离大于水解,溶液呈弱酸性,故A错误;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NaH2PO3、NaCl,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H3PO3、NaCl,a、b两点溶液都因电解质电离呈酸性,抑制水电离,b点酸性大于a点,水的电离程度:a点大于b点,故B错误;a点溶质为等浓度的NaH2PO3、NaCl,根据电荷守恒:c(H+)+c(Na+)=c(OH-)+2c(HPO)+c(H2PO)+c(Cl-),根据元素质量守恒:c(Na+)=2c(H3PO3)+2c(HPO)+2c(H2PO)=2c(Cl-),所以对应的溶液中存在:c(H+)+c(H3PO3)=c(OH-)+c(HPO),故C错误;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H3PO3、NaCl,H3PO3、NaCl的物质的量比为1∶2,根据电荷守恒:c(H+)+c(Na+)=c(OH-)+2c(HPO)+c(H2PO)+c(Cl-),根据元素质量守恒:c(Na+)=2c(H3PO3)+2c(HPO)+2c(H2PO)=c(Cl-),所以b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c(H+)=c(OH-)+c(H2PO)+2c(HPO),故D正确。
14.CO2催化重整CH4的反应:
(Ⅰ)CH4(g)+CO2(g)2CO(g)+2H2(g) ΔH1,
主要副反应:(Ⅱ)H2(g)+CO2(g)CO(g)+H2O(g) ΔH2>0,
(Ⅲ)4H2(g)+CO2(g)CH4(g)+2H2O(g) ΔH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江苏B卷)(全解全析),共20页。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辽宁B卷) (全解全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类比”结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北京A卷)(全解全析),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