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高考专练03 内环境和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考点分类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原卷版)
展开专练03内环境和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考点分类50题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内环境的稳态
1.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抑制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
B.子房壁发育为果皮,其性状由母本决定,属于细胞质遗传
C.体液免疫对COVID-19病毒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起抵抗作用
D.食物中缺铁会导致人体乳酸中毒,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2.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稳态是由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经各器官、系统的共同协调来完成的
B.人在饥饿时,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含量下降,流经胰岛后血糖含量也下降
C.机体能够通过负反馈等调节模式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D.内环境中的血红蛋白增多有利于机体适应高原环境
3.正常人长时间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动态变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开始一段时间后,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由有氧呼吸转为无氧呼吸
B.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尿量减少
C.剧烈运动时消耗大量血糖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这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D.剧烈运动后,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会导致血浆的pH明显降低
4.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雾90%以上都是PM2.5,香烟烟雾里面还包含焦油、尼古丁等多种化学物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吸烟者得肺癌的概率较大,其原因可能是焦油等化学物质诱发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发生基因突变
B.吸烟时,进入人体肺泡的PM2.5并没有进入人体内环境
C.空气中的PM2.5诱发的呼吸道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吸烟时,PM2.5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条件反射
5.如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②、⑦、⑧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
C.④不能表示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
D.炎热时机体维持体温不需要过程⑤的参与
6.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 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A 渗回 B 和渗入 C 的量相差不大
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 B 中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低
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 B 中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
7.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体液,②④表示细胞,①⑤所在的位置是某些红细胞管道的切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②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
B.营养不良时会造成③蛋白质过少而引起组织水肿
C.①处可以找到血红蛋白、各种激素、尿素
D.长期饮用弱碱性水,①的pH不会明显发生改变
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B.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C.肝脏处血浆中的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中高
D.肝细胞可以和组织液直接发生物质交换
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如图是连接两个神经细胞的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属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B.⑥结合神经递质导致⑤打开
C.④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D.②充满组织液、淋巴、血浆等体液
10.物质甲能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和影响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过量误食会导致心率减慢,注射适量肾上腺素可使心率恢复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心脏活动的稳态
B.物质甲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后,Na+内流受阻
C.物质甲能影响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D.肾上腺素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使心率加快
11.对下列三个分泌唾液的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①一个从没有吃过梅子的人,吃到梅子时会分泌唾液;②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分泌唾液;③“谈梅生津”指人没吃到也没看到,只是听他人讲梅子就分泌唾液。
A.①②③过程都属于反射,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B.①②③过程的效应器都包括唾液腺,但三者的感受器不同
C.听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参与了③过程的调节
D.反应过程中发生Na+内流,使兴奋部位神经纤维膜内侧Na+浓度高于膜外侧
12.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可能为零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13.图甲表示置于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变化情况,图乙表示用电流计测定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差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离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钾离子外流
B.在AB之间的任意一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计指针将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实验过程中,若提高生理盐水中钠离子浓度,则图中c点对应的膜电位将会增大,若用KCl溶液代替生理盐水,则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时不能产生神经冲动
D.在图乙M处滴加适量的某种药物,N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若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则说明该药物你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4.如图为膝反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伸肌→①→②→③→屈肌组成反射弧
B.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脊髓,即图中②
C.刺激图中A点即产生兴奋,伸肌同步收缩
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产生动作电位
15.图是动物细胞内、细胞间某些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d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B.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d被切断时,刺激b,c处仍然能够产生反应
C.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则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
D.若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则a为B细胞,b为浆细胞,c为靶细胞
16.下图是在寒冷条件下,小鼠的褐色脂肪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分解脂肪的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能分泌激素和释放神经递质
B.寒冷环境中,小鼠体温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褐色脂肪组织细胞中有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D.寒冷环境中,小鼠体内细胞中酶的活性下降
17.下列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B.下丘脑接受寒冷刺激后分泌TRH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减少
D.单侧光照下,胚芽鞘背光侧合成生长素多于向光侧,导致其向光弯曲生长
18.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下,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
B.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内
C.气温超过35℃时,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出汗
D.体温调节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可以不相等
19.如下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氧气浓度会影响厌氧呼吸的强度,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
B.进食后,血糖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C.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原基因表达的信号
D.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变化,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20.下图表示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表示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大脑皮层产生渴感是条件反射
2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B.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
C.艾滋病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产生恶性肿瘤
D.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就可以清除体内的HIV
22.PD-1是位于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与癌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蛋白质PD-L1结合后,会使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无法识别癌细胞,并可使T细胞自身增殖减弱或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 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成熟于胸腺
B.癌症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力降低,但不影响体液免疫
C.抑制PD-L1的活性,可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途径
D.PD-1的抗体可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
23.2019年12月,武汉市最先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病人出现发热或轻微咳嗽等症状。我国医学组织 很快确认该病毒的核酸是RNA,并成功研发了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和抗体检测试剂盒,实现了对该疾病的快速确诊。世卫组织将该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肺细胞中的核糖体参与了COVID-19 子代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B.用抗体检测试剂盒筛查疑似病例利用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
C.用核酸检测试剂盒筛查疑似病例的原理是碱基序列相同的DNA分子间发生互补配对
D.患者被病毒侵染后发热的原因与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有关
24.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一个成熟T细胞的表面都只带有一种特异性的受体
B.任何一个能引发产生大量淋巴细胞的标志就是抗原
C.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_MHC复合体的受体
D.人体内可能存在不同种B细胞识别某一种流感病毒的现象
25.2020年初,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经检测发现罪魁祸首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人体感染后出现干咳、发热等症状,严重者的肺部细胞受损,出现呼吸困难。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增殖过程主要发生于人体的肺部细胞中
B.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都属于免疫失调病
C.新型冠状病毒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D.人体能识别新型冠状病毒的细胞有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等
26.下图为体液免疫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此图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
D.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
27.新型冠状病毒入侵到机体后,吞噬细胞与T细胞结合引起T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能刺激T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能刺激T细胞释放更多的白细胞介素-2,也能促进效应T细胞的生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与T细胞结合时,将病毒已暴露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
B.白细胞介素-2刺激更多白细胞介素-2释放的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C.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机体清除该病毒不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
D.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感染病毒的细胞
28.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既可在细胞内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也可以LDL(一种脂蛋白)的形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形成。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促进或抑制的过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胆固醇在细胞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它是构成所有生物的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B.细胞外液中的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分析可知,如细胞内胆固醇过多,则会有①②③的反馈调节过程,①为抑制,②③为促进
D.如果生物发生遗传性障碍,使LDL受体不能合成,则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下降
29.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如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糖原贮积病Ⅰ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突变所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糖原的合成,也会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
B.以葡萄糖为底物,细胞呼吸过程会合成ATP,也需要ATP供能
C.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D.给糖原贮积病Ⅰ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30.为揭示动作电位产生的生理机制,科学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将蟾蜍的神经元浸润在由低至高的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然后给予相同的刺激,记录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形成动作电位,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实验结果表明膜外钠离子浓度越高,动作电位峰值就会越大
C.如果某种药物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也会发生变化
D.某种不能引起兴奋的物质能与兴奋性递质争夺受体,增加递质的含量有利于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31.世界首例戊型肝炎疫苗由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并获准上市。关于该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该疫苗,机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戊型肝炎疫苗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发挥免疫作用
C.戊型肝炎病毒入侵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注射戊型肝炎疫苗能够得到持久免疫的原因是机体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
32.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1)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内形成向_____________方向的局部电流。
(2)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_________(“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3)人产生尿意的部位在_________。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出现多尿症状,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部分同学们不记得小时候尿床的经历,这种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________有关。但是还有部分同学还记得小时候尿床经历,这种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有关。
33.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甲是MND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图乙中曲线I表示其体内某神经纤维受适宜刺激后,膜内Na+含量变化.曲线II表示膜电位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______。据图甲判断,谷氨酸是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型神经递质。
(2)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MN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内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水肿破裂。
(4)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
A.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
B.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C.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
(5)图乙中, AB段N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过程如图:
(1)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分泌胃泌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胃酸刺激小肠粘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通过___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胰腺。
(2)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调节信号分子的受体至少有____种,这些信号分子都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是_____________作用。
(3)最近科学家从小肠分离出一种多肽—CKK释放肽,进食后,在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作用下,通过CKK释放肽引起胆囊收缩素释放和胰蛋白酶分泌增加;而分泌的胰蛋白酶又可使CKK释放肽水解,胆囊收缩素和胰蛋白酶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调节,此种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
35.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工作者以长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AT含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环境温度
实验结果
BAT含量(g100g体重)
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的含量(ng/mL)
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pgimg)
甲
24'C
0.33
86.73
0.55
乙
4'C
0.27
63.62
0.76
(1)长爪沙鼠的温度感受器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时,经相应结构传至下丘脑后,通过 ___调节(填“神经”或“神经一体液”或“体液”)发出信息,从而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多。
(2)请写出在寒冷刺激时骨骼肌战栗相关的反射弧:____。
(3)表2中BAT含量变化表明,长爪沙鼠在寒冷条件下能通过增加脂肪消耗量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乙组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甲组 ___。乙组长爪沙鼠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甲组低,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 。
(4)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来初步判断甲状腺相关疾病,原因是 _____.
(5)下丘脑除了可以调节体温外,在____、______(写出两个方面)调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36.人体胰岛B细胞损伤,胰岛素分泌减少,会引发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Ⅰ型);胰岛素分泌量正常但作用减弱,会引发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Ⅱ型)。有人对部分糖尿病的病因进行了分析,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注射胰岛素对_____(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糖尿病人在临床上常常有“三多一少”的表现,即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Ⅰ型糖尿病人出 现消瘦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③途径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在免疫学中称为_____。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最有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途径_____________。
37.铁皮石斛中含有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科研工作者为了研究铁皮石斛及其冻干粉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做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处理药物
处理对象
脾脏系数
胸腺系数
IL-2
IL-6
A
正常小鼠
0.52
0.44
52
113.2
B
环磷酰胺
正常小鼠
0.32
0.26
34.7
83.2
C
铁皮石斛
环磷酰胺处理小鼠
0.43
0.3
45.4
108.9
D
铁皮石斛冻干粉
环磷酰胺处理小鼠
0.51
0.38
52.8
117.3
注:脏器系数=脏器质量(mg) /体质量(g); IL-2. IL-6为细胞因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脾脏、胸腺在免疫系统的组成中属于_____________,免疫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 。
(2)A组、B组脏器系数的不同,说明环磷酰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填“促进”或“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3)与B组相比,C、D两组的脏器系数的变化,说明_____________ 。
(4)有人推测:铁皮石斛能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能力是促进了该种小鼠合成1L-2和IL-6两种细胞因子,从而提高脏器系数,增强免疫能力。请写出验证上述假设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
38.图1为两种病毒(核酸不同)的物质组成;图2中a、b、c表示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请据图回答:
(1)赫尔希和蔡斯用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用了图1中__________(填“病毒e”或“病毒f”)对应类型的病毒。为实现其设计思路,他们分别标记了图1的A、B中的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部位。
(2)在人成熟的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图2中a、b、c全过程的是__________。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b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填“相同”、“完全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
(3)四环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原因之一是干扰了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从而阻碍了图2中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所示的生理过程。
39.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最终能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几乎作用于__________,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2)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系统。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乙型流感病毒。人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可能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组织水肿。
(3)某同学为了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都能有效缓解低血糖症状的作用进行实验。他准备了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实验小鼠,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胰高血糖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等(可以自行补充)。请你帮该同学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注意设置对照实验,分两次向小鼠腹腔注射不同物质来进行实验,以小鼠的生理状态来反应血糖的高低)
实验思路: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第一次注射后,_________;第二次注射后,________。
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40.下列对实验试剂及其实验效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与低温处理的时间有关
B.茎段的生根数和生根长度与所使用的NAA浓度呈正相关
C.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的混合液可用于解离根尖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有关
41.某同学为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该同学又用另两组未知的不同浓度(Cx和Cy)的生长素溶液进行实验,测得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的弯曲角度分别为αx、αy,且大小关系为αx=αy,该同学为了进一步比较Cx和Cy的大小,用去根尖的燕麦胚根进行了图2所示的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中,随着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的增大,α逐渐变大
B.若图2中的胚根向左生长,则Cx大于Cy
C.若图1中的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数值,胚芽鞘会向左弯曲生长
D.Cx和Cy 一定不是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
42.甲、乙、丙中的曲线分别表示一种生命现象,坐标a、b、c表示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变量。生命现象:①生长素的浓度对根和茎生长速率的影响;②恒温动物、变温动物体温变化与温度的关系;③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变量:Ⅰ:CO2的吸收量(释放量);Ⅱ:温度;Ⅲ:生长速率
下列关于甲、乙、丙所表示的生命现象及a、b、c所表示的变量组合正确的一组为( )
A.甲为①,a为Ⅲ;乙为③,b为Ⅲ;丙为②,c为Ⅰ
B.甲为②,a为Ⅱ;乙为③,b为Ⅲ;丙为①,c为Ⅰ
C.甲为③,a为Ⅰ;乙为①,b为Ⅲ;丙为②,c为Ⅱ
D.甲为①,a为Ⅲ;乙为③,b为Ⅰ;丙为②,c为Ⅱ
43.某课题组研究了植物激素类似物甲、乙对刺果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高浓度激素类似物的促进效果始终强于低浓度的
B.不同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幼苗的作用可能相同
C.实验中的两种激素类似物的作用均表现出两重性
D.同时使用两种激素类似物对幼苗生长促进更明显
44.矮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的生殖生长(花、果实和种子的生长),抑制植株的营养生长(根、茎和叶的生长),使植株矮壮并抗倒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矮壮素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B.矮壮素处理马铃薯可使其块茎减小,降低产量
C.矮壮素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矮壮素进入靶细胞中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45.关于生长素的发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促进苗尖端及苗尖端下部细胞的伸长生长
B.温特利用“分离”的思想更好地验证了化学物质假说
C.波森·詹森的实验若在黑喑条件下进行,则无法得出实验结论
D.生长素是利用色氨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上聚合形成的小分子有机物
46.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不断降低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D.生产上要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47.对于生物的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刮干热风会影响小麦在开花期传粉,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避免减产
B.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成年人排尿量会相应增加,逐渐消瘦,体重减少
C.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会均减少
D.激素间协同和拮抗对动物正常生命活动是有利的,如生长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协同
48.某研究小组为研究外施NAA、IBA、 2,4-D 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拟南芥主根细胞分裂和伸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自变量是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需要配制15种培养液
B.为了准确测量因变量,拟南芥的根系应采用水培法培养
C.实验结果说明NAA、IBA、 2,4-D 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D.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生长素类似物都属于抑制性的生长调节剂
49.某课题组研究了植物激素类似物甲和植物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上述实验结果_____ (填“能”或“不能”) 说明植物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是_____。
(2)为探究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至少设计_______种培养基,分别是________。
(3)若乙为脱落酸的类似物,除了会抑制生根,脱落酸还会_____种子萌发。小麦和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到大雨,种子就容易发芽,除了由于水分的充分供应,还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激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 不能 图中所示植物激素类似物甲的各个浓度都促进生根 4 空白,只含甲,只含乙,既含有甲又含有乙 抑制 高温会使脱落酸降解
50.植物种子萌发时,胚乳或者子叶中储存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会大量分解或转化来满足萌发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现将玉米种子和某油料作物(脂肪含量达干重70%)种子置于黑暗,通气,水分充足且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萌发。
Ⅰ、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玉米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单位:mg/粒),结果如下表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0
24
48
72
96
120
萌发种子
221.3
205.9
205.3
204.2
177.7
172.7
胚乳
198.7
183.8
174.9
161.7
118.1
91.1
(1)玉米胚乳中储存有大量淀粉、_____和_____等有机物。种子萌发时,胚乳中的淀粉被彻底水解成___________,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__________ 小时之间玉米种子的有机物消耗速率最大;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会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_____________ mg·粒-1·d-1。
Ⅱ、定期检查萌发油料作物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3)为了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染液对种子子叶切片染色,再使用50%酒精________,然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4)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_(填“C”、“N”或“O”)。
Ⅲ、(5)上述实验结束后,如果使玉米和油料作物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原卷版),共23页。
高中生物高考专练03 内环境和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考点分类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练03 内环境和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考点分类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内环境的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练13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冲刺高考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原卷版),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