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共28分)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显微镜结构和使用。课后有几位同学饶有兴趣地在讨论,下列他们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B. 显微镜的镜头上有灰尘,可以用面巾纸或手帕擦拭
C. 镜筒下降时,眼睛看着物镜,防止其压碎载物台上的玻片标本
D. 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 显微镜上装有4×、10×和40×三种不同倍数的物镜,某同学利用10×物镜清晰地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物像。当他做了某项操作后,发现视野明显变暗且细胞变得模糊,请推测他最可能进行了下列哪项操作?( )
A. 将物镜调整至4× B. 将物镜调整至40×
C.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D. 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3. 下列有关生物之间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竞争关系
B.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 “人肚子里的蛔虫”——蛔虫和人是共生关系
D. “一山难容二虎”——生物间的争斗关系
4. 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 草原中的全部植物 B. 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
C. 农田中的全部庄稼 D. 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5. 如图是某同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一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尽
B.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步骤二必须放在光下
C. 步骤三中②、③内分别盛有酒精、清水
D. 步骤四的现象是叶片遮光部分将变蓝色
6. 近年来,大棚蔬菜的种植已经大面积普及。要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②形成高温的环境
③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④适当提高氧气浓度
⑤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7. 萝卜干是一道家常小菜。在腌制萝卜干的过程中,要把洗净的萝卜条浸泡在浓盐水中数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萝卜条发生的变化和原因分别是( )
A. 变硬、细胞吸水 B. 变软、细胞吸水 C. 变硬、细胞失水 D. 变软、细胞失水
8. 园林工人们在移栽绿化树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给植物打针输液是近年来植物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作施肥的输液液体主要成分是水分、有机物
B. 用作施肥的输液液体主要成分是水分、无机盐
C. 输液时针头应插入到茎的导管内
D. 该方法操作简便,肥料利用率高
9. 如图为植物的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根吸收水分及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 ③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C. ②的细胞停止了分裂,开始迅速伸长 D.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④
10. 疫情期间,医院为医护人员提供搭配均衡的工作餐。下列食物能为工作人员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①馒头
②五花肉
③食盐
④纯净水
⑤鸡蛋
⑥维生素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⑥ D. ①②⑤
11.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人们的健康理念,下列生活习惯与此不相符的是( )
A.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B. 夜晚时间长,晚餐应多吃肉少吃菜
C. 三餐分配要合理,切忌暴饮暴食 D.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但食不过量
12. 小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 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消化作用的适宜温度
C. 实验说明了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D. 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①不变蓝,②变蓝
13.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中,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
②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③农田及时排水
④小麦种子晒干入库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活细胞
B. 光合作用只在白天晚上都可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 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D. 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5. 如图中,甲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乙是小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的物像,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 和 。(填序号)
(2)图乙是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比较模糊,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图甲中的 。(填序号)
(3)若某同学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字母“F”,则所观察的透明纸上写的字母是 。
(4)若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16×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 (填“装片”“物镜”或“目镜”)上。
16. 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和种子呼吸作用实验图(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请根据甲乙丙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 ;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产生 ,丙装置必须放在有光的环境中。
(2)丙装置中加适量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加强,产生的 增多,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
(3)丙装置中种子和幼苗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种子吸水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是先 (填“增加”或“减少”),随着幼苗能进行光合作用后,有机物的含量逐渐 (填“增加”或“减少”)。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17. 下面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图一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2)若图二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草、鼠、蛇和鹰四种生物含有害物质的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是非生物部分和 。
(4)该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所以能量最终来源于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结合分析可知,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A正确。
B.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可见,显微镜的镜头上有灰尘,不可以用面巾纸或手帕擦拭,B错误。
C.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的过程中,双眼应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D正确。
故选:B。
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使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光线不能透过生物材料,视野会一片漆黑,看不清物像。所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这是因为被光线透过的材料,才能被观察到。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当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物像也会变模糊。已知小明用此显微镜的10×物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当他做了某项操作后,发现视野明显变暗且细胞变得模糊,小明的操作最可能是将物镜调整至40×。
故选: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越亮,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成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
B.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所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B正确。
C.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蛔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C错误。
D.“一山不容二虎”的大体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争斗,属于攻击行为,是生物间的争斗关系,D正确。
故选:C。
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1)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斗争。合作关系是同种生物群体之间彼此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2)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掌握生物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
B、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其它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
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只有部分生产者,没有其它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
D、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故选:D。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5.【答案】D
【解析】解:A.步骤一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叶片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原有淀粉,A正确。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步骤二必须放在光下,B正确。
C.步骤三烧杯②、③中内分别盛有酒精、清水,目的是使叶片内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正确。
D.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没有遮光的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遮光的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不变蓝,步骤四的现象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错误。
故选:D。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①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一般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故①符合题意;
②高温环境下呼吸作用旺盛,使消耗的有机物增多,蔬菜的产量就越低。故不符合题意,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故③符合题意;
④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增加氧气促进了呼吸作用,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作物就减产,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人工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因为大棚中的昼夜温差越大,说明大棚的夜间的温度低,低温可以抵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使消耗的有机物减少,蔬菜的产量就越高,故⑤符合题意。
故选:D。
(1)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2)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
(3)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由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弱,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蔬菜的产量越高。
(4)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
植物的三大生理过程为中考的热点,结合实验和具体的实例进行掌握。
7.【答案】D
【解析】解: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放入浓盐水中的萝卜条,由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小于浓盐水溶液的浓度,会导致萝卜细胞失水,从而导致萝卜条皱缩变短、变软。
故选:D。
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
掌握了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即可解答本题。
8.【答案】A
【解析】解:树干从里往外由树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保护层死细胞组成。这几部分构造中,木质部中的导管承担了向上传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并且所传导的无机盐浓度可以很高。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因此在大树移栽、弱树复壮、古树名木复壮、树木急救等方面均采用此方法进行输液。该过程不易污染环境,保护了天敌和人畜安全,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且该方法操作简便,肥料利用率高。而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A错误。
故选:A。
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
关键点: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输液是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同学们可结合图形进行记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图中: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A、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及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正确;
B、③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B正确;
C、②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C正确;
D、②伸长区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④根冠有保护作用,D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解:①馒头富含糖类,②五花肉富含脂肪(肥肉部分)和蛋白质(瘦肉部分),③食盐属于无机盐,④纯净水属于水,⑤鸡蛋富含蛋白质,⑥维生素片属于维生素。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能为工作人员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食物是①馒头、②五花肉和⑤鸡蛋,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合理营养,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含义。
【解答】
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A正确;
B.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B错误;
C.三餐要分配合理,少吃零食,适当吃,切忌暴饮暴食,C正确;
D.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维生素,薯类主要是糖类,但食不过量,D正确。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解:A、实验中,①号与②号对比,唯一的不同条件是唾液,故这两个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
B、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37℃接近人体的口腔温度,在此温度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B正确。
C、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①号试管遇碘变蓝,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②号试管遇碘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麦芽糖,C正确。
D、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①变蓝,②不变蓝,D错误。
故选:D。
(1)口腔中具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的实验。
13.【答案】A
【解析】解:①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低温贮藏水果、蔬菜可以抑制水果、蔬菜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符合题意;②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浓度高都会抑制呼吸作用,藏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抑制了粮食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了粮食的储藏时间,符合题意;③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及时排水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从而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不符合题意;④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因此小麦种子晒干入库,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符合题意;由此可知,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①②④,A符合题意。
故选:A。
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呼吸作用一般不受光照的影响,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14.【答案】B
【解析】解: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的叶绿体,条件是光能;呼吸作用的场所为活细胞中的线粒体,A正确;
B、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光合作用只有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呼吸作用全天都能进行,B错误;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C正确;
D、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D正确。
故选:B。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氧+能量;
(2)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关系。
15.【答案】1 4 3 目镜
【解析】解:(1)显微镜是具有放大功能的仪器,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清楚的生物体及其结构,显微镜结构中,1目镜和4物镜可以放大物像,是显微镜的主要部件。
(2)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观察到物像不够清晰,可以调节3细准焦螺旋。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所以将字母“F”旋转180°后得到的字母是。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16×目镜后,污物消失,此时说明污物在目镜上。
故答案为:
(1)1;4。
(2)3。
(3)。
(4)目镜。
观图可知:1目镜,2粗准焦螺旋,3细准焦螺旋,4物镜,5反光镜。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二氧化碳 氧气 二氧化碳 减少 增加
【解析】解:(1)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玻璃瓶中的叶片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不能变蓝色。所以,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的现象是: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因此,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
(2)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丙装置中加适量水后,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会加强,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从而使玻璃罩内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
(3)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种子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可见,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氧气;
(2)二氧化碳;
(3)减少;增加。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5 草→鼠→蛇→鹰 鹰 分解者 太阳能
【解析】解:(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计5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此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故答案为:
(1)5;草→鼠→蛇→鹰。
(2)鹰。
(3)分解者。
(4)太阳能。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5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