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1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256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1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256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1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256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1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单选题1.(2020·江苏苏州·统考二模)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吹灭蜡烛时可看到“白烟”,是因为火焰中存在石蜡蒸气B.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遇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C.化学电池能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高效率的能量转化器D.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2.(2020·江苏苏州·统考二模)下列有关生活、环境、能源、资源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的C.用压缩天然气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3.(2020·江苏苏州·统考一模)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氧气和葡萄糖,同时释放能量B.氢气能源逐渐开始推广使用,其优点是燃烧放热多,无污染C.化学电池能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高效装置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能量,温度变低4.(2020·江苏苏州·统考一模)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因为生铁的含碳量比钢少B.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C.纸篓着火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铁桶不能盛放波尔多液,因为铁能和氢氧化铜发生反应5.(2020·江苏苏州·统考一模)“绿色消费”理念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开发燃煤新技术使其充分燃烧B.推广太阳能、风能可缓解温室效应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D.淘汰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6.(2020·江苏苏州·统考一模)下图各选项中主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而提供能量的是( )A.电热器取暖 B.天然气燃烧C.水力发电 D.太阳能供热7.(2020·江苏苏州·统考二模)总结、归纳知识,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的是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健康①用洗洁精清洗油污②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①人体缺铁会导致骨质疏松②不能用甲醛浸泡海产品C.化学与安全D.化学与资源①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味道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①有计划、合理地开采各种矿产资源②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A.A B.B C.C D.D8.(2020·江苏苏州·统考一模)下列标志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A. B. C. D.9.(2021·江苏苏州·统考一模)据202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数据,国内石油和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分别812亿吨、1.4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和68%。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10.(2021·江苏苏州·统考一模)下列有关生活中化学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些食品的包装袋内,常装有干燥剂,主要成分可能是生石灰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C.做胃镜时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D.为使农作物高产,鼓励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11.(2022·江苏苏州·统考一模)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家乡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变废为宝,回收利用废旧电池 B.防治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布袋购物,努力减少“白色污染” D.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12.(2022·江苏苏州·统考一模)下列有关能源问题的说法错误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推广太阳能、风能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C.目前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D.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13.(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如图为铜锌-硫酸铜构成的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反应实质是锌原子失去电子,铜离子得到电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D.锌片为负极,且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为正极,且铜片上红色物质析出14.(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互相转化B.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C.溶解就是溶质分子或离子通过自身不断运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D.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15.(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B验证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加入稀盐酸C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酚酞试液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A.A B.B C.C D.D16.(2021·江苏苏州·统考二模)粗盐中通常含泥沙、CaCl2、MgCl2及硫酸盐等杂质,粗盐经过处理可以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3”为降温结晶B.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碳酸钠C.若8 g粗盐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纯净NaCl质量可能大于8 gD.过滤后滤液中的主要离子有:Na+、Ca2 +、Cl-、、OH-17.(2020·江苏苏州·统考二模)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pH偏大C.粗盐提纯时,过滤后洗涤滤渣,将洗涤液与滤液混合后再蒸发,可提高精盐产率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18.(2020·江苏苏州·统考二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19.(2020·江苏苏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玻璃棒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A.捣碎研细 B.搅拌溶解C.引流浊液 D.搅拌防溅
参考答案:1.D【详解】A、吹灭蜡烛时可看到“白烟”,是因为火焰中存在石蜡蒸气,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面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充分接触,遇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C、化学电池方便实用,能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高效率的能量转化器,故选项说法正确。D、尿素[CO(NH2)2]不含铵根离子,不是一种常见的铵态氮肥,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2.A【详解】A.石油、煤炭燃烧会污染环境,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合理使用,选项A错误;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选项B正确;C.天然气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汽油相比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所以用压缩天然气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选项C正确;D.氢气的热值高、原料来源广,且生成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所以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选项D正确。故选A。3.A【详解】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能量,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故错误;B、氢气燃烧放热多、无污染,被称为“绿色能源”,故正确;C、燃料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且能量转换效率高,故正确;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故选A。4.B【详解】A、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钢的含碳量是0.03%―2%,生铁的含碳量是2%―4.3%,所以生铁的含碳量为比钢高。故A不符合题意;B、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故B符合题意;C、纸篓着火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铁桶不能盛放波尔多液,因为波尔多液中含有硫酸铜溶液,铁能和硫酸铜发生反应置换出铜,铁被反应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C【详解】A、开发燃煤新技术使其充分燃烧,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这一理念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推广太阳能、风能,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缓解温室效应,符合这一理念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污染水源,不符合这一理念,故选项正确;D、淘汰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符合这一理念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6.B【详解】A、电热器取暖是电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而提供能量,此选项符合题意;C、水力发电是由于水的流动产生的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7.A【详解】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用洗洁精清洗油污,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故A正确;B、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浸泡海产品,故B不正确;C、鉴别化学药品时不能品尝味道;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故C不正确;D、有计划、合理地开采各种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有限,要合理取用,故D不正确。故选A。8.D【分析】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图标为中国环境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故选项正确。故选D。9.C【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且热值高,故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故A正确;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故B正确;C、煤、石油、天然气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D、为了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D正确。故选:C。10.A【详解】A. 生石灰具有吸水性,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可能是生石灰,说法正确;B. 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说法错误;C. 碳酸钡与胃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用于钡餐透视,说法错误;D. 不能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环境,应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说法错误。故选:A。11.B【详解】A、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金属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符合题意;C、布袋购物,可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D、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选B。12.A【详解】A、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错误;B、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缓解温室效应,B正确;C、目前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清洁化和低碳化,C正确;D、氢气具有热值高、来源广,产物无污染的特点,是最清洁的能源,D正确;故选A。13.C【分析】铜的活泼性弱于锌,锌能把铜离子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锌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化合价会升高,铜离子得到电子变为原子,化合价会降低。【详解】A、原电池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该项正确;B、反应实质是锌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变为原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该项正确;C、原电池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即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与之相反,故该项错误;D、Zn、Cu、硫酸铜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失去电子做负极,且锌片逐渐溶解,铜为原电池的正极,铜离子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铜单质,所以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故该项正确。故选C。14.C【详解】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吸收或释放热量,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互相转化,说法正确;B、物质是由分子、离子或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说法正确;C、溶解是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说法错误;D、过滤是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说法正确。故选C。15.B【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可以验证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C、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16.C【详解】A、“操作3”是将氯化钠溶液变成氯化钠晶体,应该是蒸发结晶,此选项错误;B、根据图示信息,在溶解到过滤的过程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故加入过量盐酸不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碳酸钠,还为了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此选项错误;C、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在整个流程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这些反应都会有氯化钠的生成,故最终得到纯净NaCl质量可能大于8g,此选项正确;D、过量的氯化钡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所以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过量)、碳酸钠(过量)、氯化钠,故过滤后滤液中的主要离子有:Na+、Cl-、、OH-,不存在Ca2+,此选项错误。故选C。17.B【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氧气,则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或偏小,若溶液显中性,pH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粗盐提纯时,过滤后洗涤滤渣,将洗涤液与滤液混合后再蒸发,洗涤液中含有氯化钠,可提高精盐产率,故选项说法正确。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8.C【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详解】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选项说法正确。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A【详解】A、玻璃棒属于易损坏的玻璃仪器,不能用于捣碎,这样会将玻璃棒折断,故错误;B、玻璃棒的搅拌,加速了液体的流动,使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更快,故正确;C、液体顺着玻璃棒流下,防止了液体溅出,故正确;D、蒸发皿是陶瓷做的,在加热时,会产生受热不均的情况,会使液滴飞溅,故正确;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69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1饱和溶液,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测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