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4物质的分离、提纯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4物质的分离、提纯,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4物质的分离、提纯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试剂和方法
A
CO2
HCl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B
CaO
Ca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D
MnO2
KCl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2.(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除去CO2中的少量CO:通入O2,点燃
B.区别化肥KCl与NH4C1:取少量化肥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分离BaCl2和BaCO3的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稀硫酸
D.除去氨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浓硫酸
3.(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互相转化
B.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
C.溶解就是溶质分子或离子通过自身不断运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
D.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4.(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下列科学实验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A. ①区分铁和硫化亚铁 B. ②验证铁钉生锈需要氧气
C. ③干燥并收集一瓶氧气 D. 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5.(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粗盐中通常含泥沙、CaCl2、MgCl2及硫酸盐等杂质,粗盐经过处理可以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3”为降温结晶
B.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C.若8 g粗盐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纯净NaCl质量可能大于8 g
D.过滤后滤液中的主要离子有:Na+、Ca2 +、Cl-、、OH-
6.(2022·江苏苏州·二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CO)
通入氧气并点燃
B
KCl固体(K2CO3固体)
加入过量稀盐酸溶解,蒸发结晶
C
Fe粉(Cu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7.(2021·江苏苏州·统考二模)根据下列实验设计进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铁锈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NH4Cl和(NH4)2SO4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配制5%的NaCl溶液
称量5gNaCl溶解在100g水中
A.A B.B C.C D.D
8.(2021·江苏苏州·统考一模)粗盐提纯实验包含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等步骤,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粗盐 B.溶解粗盐
C.过滤悬浊液 D.蒸发滤液
9.(2021·江苏苏州·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食盐水 B.稀释浓硫酸
C.收集氧气 D.熄灭酒精灯
10.(2021·江苏苏州·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操作不正确的是
A.Cu粉(Fe粉)------用磁铁吸引
B.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C.CO(C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粉末
D.MnO2(KCI)------将混合物溶解于水、过滤、洗涤、干燥
11.(2021·江苏苏州·模拟预测)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
选用试剂(过量)
操作方法
A
CaCO3(NaCl)
水
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干燥
B
Zn(Cu)
稀硫酸
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CO2(CO)
O2
将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后收集
D
CO(CO2)
氧化铜
缓缓通过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
A.A B.B C.C D.D
12.(2021·江苏苏州·统考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氮气
氧气
木条,点燃
B
氯化钾
二氧化锰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D
氯酸钾
氯化钾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A.A B.B C.C D.D
13.(2021·江苏苏州·统考一模)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氢氧化钠 B.测溶液pH
C.过滤 D.稀释浓硫酸
14.(2021·江苏苏州·统考二模)下列“家族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制二氧化碳
B.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15.(2020·江苏苏州·统考二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u( CuO)
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aO( CaCO3 )
滴加适量稀盐酸,过滤,洗涤,蒸发,干燥
C
NaNO3溶液( NaCl溶液)
滴加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D
CO2(CO)
点燃混合气体
A.A B.B C.C D.D
16.(2020·江苏苏州·统考二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CaO固体(CaCO3)——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B.CO2气体(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NaOH溶液(Na2CO3)——加入过量饱和石灰水,过滤
D.MnO2固体(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7.(2020·江苏苏州·统考一模)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B
CaCO3(CaO)
加过量的盐酸
C
KCl固体(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D
NaOH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8.(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uSO4溶液中的H2SO4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
除去H2中少量的HCl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过浓氢氧化钠溶液
C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点燃后,闻气味
D
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
A.A B.B C.C D.D
19.(2020·江苏苏州·统考一模)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和主要操作均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主要操作
A
CO
CO2
浓NaOH溶液
洗气
B
KNO3溶液
K2SO4
适量BaCl2溶液
过滤
C
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
结晶
D
NaCl溶液
MgCl2
过量NaOH溶液
过滤
A.A B.B C.C D.D
20.(2020·江苏苏州·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溶解固体 B. 夹试管
C. 滴加溶液 D.蒸发结晶
21.(2020·江苏苏州·统考一模)下图是中考实验操作考查中,某些学生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往试管里送入药品
B.过滤
C.加热固体
D.试管口塞胶塞
A.A B.B C.C D.D
22.(2020·江苏苏州·统考二模)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广泛 pH 试纸测定某溶液的 pH 值为 5.6
②用 10mL 量筒量取 8.8mL 水
③蒸发结束用玻璃棒将食盐转移到指定容器中
④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2020·江苏苏州·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熄灭酒精灯 C.量取液体 D.移走蒸发皿
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不易点燃,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在含有少量CO的CO2中通入O2,由于二氧化碳含量高,CO可能不会点燃,即便二者能反应,O2的用量也不好控制,可能引入新的杂质O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由于NH4C1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KCl不能与熟石灰反应,可以用熟石灰区别化肥KCl与NH4C1, 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由于BaCl2和BaCO3都能与稀硫酸反应,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由于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除去水蒸气的同时氨气也被吸收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吸收或释放热量,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互相转化,说法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离子或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说法正确;
C、溶解是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说法错误;
D、过滤是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说法正确。
故选C。
4.A
【详解】A、铁能被磁铁吸引,硫酸亚铁不能被磁铁吸引,可以用磁铁吸引区分,符合题意;
B、左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用瓶收集,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压强的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A、“操作3”是将氯化钠溶液变成氯化钠晶体,应该是蒸发结晶,此选项错误;
B、根据图示信息,在溶解到过滤的过程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故加入过量盐酸不只是为了除去过量的碳酸钠,还为了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此选项错误;
C、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在整个流程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这些反应都会有氯化钠的生成,故最终得到纯净NaCl质量可能大于8g,此选项正确;
D、过量的氯化钡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所以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过量)、碳酸钠(过量)、氯化钠,故过滤后滤液中的主要离子有:Na+、Cl-、、OH-,不存在Ca2+,此选项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通入氧气点燃,因为二氧化碳较多时并不能支持燃烧,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容易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氯化钾中的碳酸钾,加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再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钾,符合题意;
C、铁粉中含有铜粉,加入过量稀硫酸,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不反应,过滤得到的是铜粉,不符合题意;
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镁,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A
【详解】A、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足量稀硫酸时,铁也能和稀硫酸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取样加熟石灰,研磨时,都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钙区分两种铵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称量5gNaCl溶解在100g水中,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8.D
【详解】A、天平工作原理“左物右码”,而题中砝码与物品的位置颠倒了,不符合题意;
B、溶解粗盐过程中,不应该在量筒中溶解且用玻璃棒搅拌,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烧杯中溶解粗盐,用玻璃棒搅拌,不符合题意;
C、过滤悬浮液过程中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
D、蒸发滤液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蒸发的体液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详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以利于空气的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A、Cu粉、Fe粉用磁铁吸引,其中铁粉会被磁铁吸引从铜粉中取出,故A选项正确;
B、将N2、O2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丝网,其中杂质O2会与灼热的铜丝网,生成氧化铜,去除了杂质O2,故B选项正确;
C、将CO与CO2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粉末,其中CO会与灼热的氧化铁粉末反应,生成CO2杂质,故C选项错误;
D、将MnO2、KCI溶于水,KCI可以溶解于水,MnO2不溶于水,其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纯净MnO2,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11.A
【详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2.C
【详解】A、木条与氧气在点燃条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D
【详解】A、称量氢氧化钠时要盛放在玻璃仪器;故错误;
B、选项测量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故错误;
C、进行过滤操作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是正确的操作。
故答案D
14.A
【详解】A、从鸡蛋壳的成分及食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果酸与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解答;
C、根据植物花瓣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分析解答;
D、从过滤难溶性杂质、吸附可溶性杂质等净水的措施来分析。
解:A、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不能和食盐水反应,故A错误;
B、制作汽水,主要就是要求所得溶液中要溶液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能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故B正确;
C、植物花瓣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中,这样形成的酒精溶液遇到酸和碱能够显示不同的颜色作酸碱指示剂,故C正确;
D、小卵石和石英砂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而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的杂质、异味及色素,而膨松棉可以阻挡活性炭进入水中,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A。
15.A
【详解】A、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Cl溶液能与过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B
【详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CO3能与过量饱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7.C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Na2CO3能与过量的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和氯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8.A
【详解】A、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和氢气,去除了CuSO4溶液中的H2SO4又引入了新杂质FeSO4,不正确,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和氢气反应,可用氢氧化钠去除H2中少量的HCl气体,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棉线燃烧有烧纸味,羊毛线燃烧有烧焦羽毛味,气味不同可以鉴别,能到达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解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溶液温度不变,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A
【详解】A、一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除去二氧化碳,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B、硝酸钾溶液中混有硫酸钾,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但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C、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加入过量铁粉,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之后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亚铁溶液,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氯化镁,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但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D
【详解】A、溶解固体要在烧杯等容器中进行,不能用量筒作为溶解固体的容器,故错误;
B、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取出,而不能从试管口套入,故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部,要在试管上方竖直滴加,故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正确。
故选D。
21.C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
22.D
【详解】①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值不可能精确为5.6,故选项说法错误。
②用10mL量筒量取8.8mL水,符合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故可以量取,故选项说法正确。
③蒸发结束时,用玻璃棒将食盐转移到指定容器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④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②③说法正确。
故选D。
23.A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错误;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错误;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错误。故选A。
点睛:量筒使用注意事项有:1.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2.量液时,可将量筒倾斜,用倾倒的方法把所量液体倒入,边倒边看液面与刻度线,当液面接近所需刻度线时,应将量筒放平,换用胶头滴管向里滴加,边滴边看,直到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与所需刻度线保持水平为止;3.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74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61物质的分离、提纯(非选择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61物质的分离、提纯(选择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