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配套新教材】2023届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 专项练(含解析)
【配套新教材】2023届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 专项练(4)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展开
这是一份【配套新教材】2023届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 专项练(4)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共14页。
(4)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产生了生长素B. 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传递给下部C. 拜尔发现光照条件下,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 温特将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并证明其本质为吲哚乙酸2.科研人员解析了植物“顶端弯钩”形成的机制:埋在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幼苗需要对抗来自土壤的机械压力,破土而出进行光合生长。一方面幼苗的下胚轴通过快速地向上生长获得破土而出的动力;另一方面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脆弱的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弯向下生长。“顶端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水杨酸(SA,一种植物激素)对“顶端弯钩”的形成也有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破土前,“顶端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慢B.破土后,“顶端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快C.SA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来影响“顶端弯钩”的形成D.可确定“顶端弯钩”形成过程中内侧生长素浓度始终低于外侧3.关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影响力较大的假说是温特等人提出的“生长素不对称分布假说”。20世纪70年代,有人用不同植物重复了温特的试验,用物理化学法测定的结果显示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并无明显差别,进一步分析发现琼脂块中一些物质(后提出为黄质醛、萝卜宁、萝卜酰胺等),在向光侧的含量高于背光侧。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抑制了细胞伸长B.黄质醛等物质可能妨碍了生长素与其受体结合C.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改变了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D.本实验否定了温特等人的“生长素不对称分布假说”4.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细胞伸长,生长素对细胞生长调节的机理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主要通过控制乙烯的合成参与细胞代谢,调控细胞的伸长B.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和直接抑制细胞伸长的作用C.植物体中能合成生长素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合成乙烯的部位不一定能合成生长素D.生长素和乙烯均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细胞间的跨膜运输5.如图所示为去除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乙的含量变化以及侧芽长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激素甲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激素乙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甲、乙分别为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B.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发育受到抑制而表现出顶端优势C.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激素甲来自顶芽和侧芽D.去顶芽后,激素甲和激素乙在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6.对某玉米矮秆突变体喷施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在生长各阶段测定该矮秆突变体以及同期正常野生型植株的株高,计算株高差值,结果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激素类型喷施后时间/d激素质量浓度/(mg·L-1)050100150生长素(IAA)1010.068.687.178.192013.2911.309.9411.213018.4614.9311.8314.47表 不同质量浓度生长素处理野生型与突变型玉米幼苗株高的差值(cm)A.生长素是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化来的吲哚乙酸B.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矮杆植株的生长C.据表分析,生长素浓度过高会抑制矮秆植株的生长D.生长素合成不足可能不是该突变体矮化的主要原因7.为了验证发育中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并促进果实发育,研究人员利用某异花传粉的高等植物进行对照实验,甲组植物正常受粉后套袋处理,乙组植物在开花前套袋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子房直径逐渐增大只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关B.乙组子房逐渐萎缩是因为发育后期产生了大量乙烯C.乙组植物套袋的目的是避免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D.该实验不能证明种子能产生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8.研究小组在利用NAA进行“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时,分别采用沾蘸法和浸泡法处理两组插条,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两曲线可知,该实验是在预实验确定的有效浓度范围基础上进行的B.由两曲线可推测,用浸泡法处理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要比沾蘸法的低C.由浸泡法曲线可知,当浓度高于0.5g/L时,NAA会表现出抑制作用D.沾蘸法因沾蘸时间短,只需处理插条基部,而浸泡法需处理整个插条9.下图1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2可知,生长素既抑制植物生长,也能促进其生长,且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B.将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茎表现为背地生长,与根部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若图1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c,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c~e范围D.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以增加棉花产量10.研究发现,拟南芥的GA(赤霉素)缺陷型突变体,种子不能发芽。经诱变处理筛选出种子能够发芽的回复突变株,其GA合成能力并没有恢复,而是ABA(脱落酸)缺陷型,分析其种子内GA与ABA的比例与野生型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拟南芥GA缺陷型突变体因GA含量极低而不能萌发B.诱变后能发芽的突变株并非恢复了GA合成能力,而是不能合成ABAC.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取决于两种激素的绝对水平和比值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11.某实验小组为研究不同激素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对照组是蒸馏水组B.单独施用ABA能加快植物叶片由绿变黄的过程C.可推测CTK与ABA通过协同作用共同延缓叶片叶绿素的分解D.CTK可能通过延缓离体叶片中叶绿素的分解来延缓叶片衰老12.实践发现,赤霉素(GA)处理大麦种子可促进其萌发,而脱落酸(ABA)处理大麦种子可抑制其萌发;检测发现,GA处理组大麦种子内α-淀粉酶含量较高,ABA处理组大麦种子内α-淀粉酶含量几乎为零,对照组大麦种子内α-淀粉酶含量明显低于GA处理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A和ABA对大麦种子内α-淀粉酶的合成可能具有相反的作用B.GA处理组得出的结论是与对照组相比而来的,对照组未使用激素C.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可用于种子的呼吸作用D.休眠的大麦种子内含较多脱落酸和微量赤霉素,不含其他激素1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惊艳了世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种子的萌发与赤霉素含量升高有关B.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蛤蟆鸣叫有利于种群的繁衍C.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升高D.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冬天植物细胞内结合水含量升高,抗逆性增强14.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具有和天然植物激素相似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和生长素相比,a-萘乙酸的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B.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的贮藏期,对人体无毒害作用C.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诱导大麦种子产生a-淀粉酶D.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实验中,需分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两个阶段进行15.春小麦收获期若遇到阴雨或潮湿的天气,会出现穗发芽现象,影响籽粒品质。小麦的M基因表达M蛋白,M蛋白影响籽粒对内源脱落酸的敏感性。研究人员利用诱变技术处理小麦,检测4种突变体M基因编码的M蛋白情况,突变体1~4分别在M基因的位点1~4发生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突变情况表达M蛋白情况蛋白图示种子休眠效应无突变正常正常休眠位点1突变变异的蛋白休眠减少位点2突变无位点3突变变短的蛋白位点4突变3倍量的蛋白休眠增加A.M蛋白降低小麦籽粒对脱落酸的敏感性,抑制种子萌发B.位点1可能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使M蛋白的活性降低C.位点2和3的突变方式相同,使终止密码子提前D.突变体3休眠的时间减少,有望作为春小麦的优良栽培品种16.干旱环境会通过影响雌花序的早期发育而影响玉米的产量。现欲探究在干旱条件下对玉米幼体提供养分(每株每日茎部注入30mL蔗糖溶液)能否改善因缺水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已知每株每日浇水200mL为水分充足状态,每日浇水50mL为缺水干旱状态)。在模拟干旱条件下每日每株茎部分别注入30mL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授粉后第10天测定子房干重,实验结果如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干旱条件下注入蔗糖溶液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实质是水分和蔗糖共同作用的结果B.干旱条件下注射的蔗糖溶液浓度不同,玉米产量也不同C.在每日浇水50mL的基础上注射30mL蔗糖溶液可能对产量没有影响D.O点和A点对照说明玉米植株能利用蔗糖增加子房的干重17.植物的生长不仅受到激素调控,还受到光的调控。科研人员对光和脱落酸(ABA)如何影响某植物生长进行了研究。
(1)光作为能源驱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既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也为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_________。近年来研究发现,光还作为_________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一种色素—蛋白复合体)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2)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植物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ABA的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据实验结果推测,光可能_________。(3)科研人员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结果如图2所示。①实验的自变量包括______。②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光信号减弱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其依据是______。18.植物激素对作物雄性不育的发生及育性转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科研小组以无雄穗系Ⅰ17春季(Ⅰ17sp)、秋季(Ⅰ17au);正常系N17春季(N17sp)、秋季(N17au)玉米为材料,研究了雄性不育品系中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玉米幼嫩的芽、叶部位,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IAA;Ⅰ17au叶片中的IAA含量在苗期、抽雄期、花粒期均_____Ⅰ17sp及N17sp、N17au。(2)IAA亏缺与雄性不育密切相关。IAA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会影响IAA的含量。花粉中这两种酶的活性都比较低,使其IAA浓度过高,较高浓度的IAA会使活性很强的花粉处于一种代谢水平很低的状态,推测这一过程的生理意义是_____,IAA含量高的组织和器官是营养物质输入的“库”,因此不育系组织中IAA亏缺势必引起物质合成和运输的不足,从而导致_____。(3)图2中ABA在秋季不育品系组织中的含量_____可育品系。结合图1和图2及影响IAA合成、含量的因素,推测ABA在影响花粉发育中发挥作用的机理是_____。(4)研究表明,玉米雄穗的发生还受日照长度和温度的调控,通常在高温或短日照下无雄穗发生,表现为雄性不育。结合本实验,由此说明对玉米雄性不育的调控是_____的结果。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达尔文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但是并没有确认该物质是何种物质,也没有给该物质命名, A 错误;B、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传递给下部, B 正确;C、拜尔的实验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 C 错误;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并没有证明其本质为吲哚乙酸, D 错误。故选 B 。2.答案:D解析:A、由于种子萌发后,幼苗在破土前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因此破土前顶端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慢,A正确;B、而在破土后“顶端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说明“顶端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比内侧慢,B正确;C、SA处理后的弯曲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小,这说明SA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从而影响顶端弯钩的形成,C正确;D、形成顶端弯钩"的原因可能是顶端弯钩"内侧生长素浓度低于"顶端弯钩"外侧,外侧生长快;也可能是"顶端弯钩"内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内侧生长引起的, D错误。故选D。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知识。由于植物的向光侧的生长速度慢,且黄质醛、萝卜宁、萝卜酰胺等物质在向光侧的含量高,所以可以推测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抑制了细胞伸长,A正确;生长素与受体结合受影响,会导致生长缓慢,可能是由黄质醛等物质引起的,B正确;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变弱,会影响生长,可能会导致向光生长的现象,C正确;不同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机理不同,本实验不能否定“生长素不对称分布假说”,D错误。4.答案:C解析:A、生长素属于信息分子,通过调控细胞代谢,从而调控细胞的伸长,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才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从而控制生长,A错误;
B、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乙烯是信息分子,不能直接抑制细胞伸长的作用,其调节作用,B错误;
C、植物体中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有的部位不能合成生长素(如无尖端的胚芽鞘就不能合成),C正确;
D、生长素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细胞间的跨膜运输,乙烯是气体,通过自由扩散进行细胞间的跨膜运输,D错误。
故选C。
5.答案:A解析:A、由题干可知激素甲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故激素甲为生长素;激素乙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故激素乙为细胞分裂素,A错误;
B、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发育受到抑制而表现出顶端优势,B正确;
C、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既有顶芽极性运输而来也有侧芽自身产生的,C正确;
D、去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故两者在侧芽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
故选A。6.答案:C解析:A、在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的本质是哚乙酸,A正确。B、野生型与突变型玉米幼苗株高的差值越小,则突变型玉米幼苗株高越高,从表格中可看出,生长素质量浓度为50、100、150mg/L时,野生型与突变型玉米幼菌株高的差值都比生长素质量法度为0时的野生型与突变型玉米幼菌株高的差值要小,说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矮秆植株的生长。B正确。C、生长素质量浓度为50、100、150mg/L时,野生型与突变型玉米幼苗株高的差值都比生长素质量浓度为0时的野生型与突变型玉米幼苗株高的差值要小,但是生长素质量浓度为150mg/L时的野生型与突变型玉米幼苗株高的差值要大于生长素质量浓度为100mg/L时的野生型与突变型玉米幼苗株高的差值,说明生长素对矮秆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并没有表现出抑制矮秆植株的生长。C错误。D、从表格中可看出,生长素质量浓度为50、100、50mg/L时,野生型与突变型玉米幼菌株高的差值都比生长素质量浓度为0时的野生型与突变型玉米幼苗株高的差值要小,但是数值相差不显著,因此可以说明生长素合成不足可能不是该突变体矮化的主要原因。D正确。7.答案:D解析:子房的发育等植物生命活动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乙组植物在开花前进行了套袋处理,不能授粉产生种子,所以没有生长素的产生,导致子房不能发育而萎缩,B错误;子房套袋的目的是防止授粉产生种子,以免干扰实验结果,C错误;根据该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只能证明授粉与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不能证明种子能产生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D正确。8.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浸泡法的数据出现了峰值,而沾蘸法的数据却并未出现峰值,无法判断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因此该实验应为预实验,A错误;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沾蘸法处理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比浸泡法的高,B正确;由浸泡法的实验结果可知,NAA的浓度高于0.5g/L时,促进作用降低,但不会马上表现出抑制作用,C错误;浸泡法和沾蘸法处理的都是插条的基部,D错误。9.答案:D解析:由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呈正相关,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反而下降,A错误。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更快;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近地侧生长反而受抑制,因此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不同,B错误。图1中棉花芽的生长体现了顶端优势,①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②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因此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e〜f范围,C错误。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因此,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剪去顶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抑制,以增加产量,D正确。10.答案:C解析:A、GA促进种子萌发,因此拟南芥GA缺陷型突变体因GA含量极低而不能萌发,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诱变后能发芽的突变株并非恢复了GA合成能力,而是不能合成卡ABA,解除了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B正2确; C、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取决于两种激素的相对水平和比值,C错误;仓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道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C。11.答案:C解析:CTK延缓叶绿素分解,ABA促进叶绿素分解,二者是拮抗关系,C错误。12.答案:D解析:A、从检测结果可知,GA和ABA对大麦种子内α-淀粉酶的合成可能具有相反的作用,A项正确;B、赤霉素(GA)处理大麦种子可促进其萌发,应该是与对照组相比得出的结论,对照组用清水处理,不使用激素,B项正确; C、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葡萄糖可用于种子的呼吸作用,C项正确;D、休眠的大麦种子含有乙烯,因为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乙烯,D项错误。故选D。13.答案:C解析: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含量升高,A正确;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B正确;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含量升高,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C错误;冬天植物细胞内结合水含量升高,抗逆性增强,D正确。14.答案:B解析:a-蔡乙酸为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天然植物激素相比,其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A正确;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的贮藏期,对人体有致癌作用,B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适当浓度的赤霉素可诱导a-淀粉酶合成,促进淀粉水解,进而促进种子萌发,C正确;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D正确。15.答案:B解析: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萌发,小麦籽粒正常表达M蛋白,或产生3倍量的蛋白时,正常休眠或休眠增加,说明M蛋白提高了小麦籽粒对脱落酸的敏感性,抑制种子萌发,A错误;由题图可知,位点1突变的小麦籽粒休眠减少,产生的变异蛋白与无突变条件下M蛋白长度相同,只有一处改变,可能是因为该处对应DNA中发生了碱基对替换,导致该处的氨基酸发生改变,使M蛋白活性降低,B正确;由题图可知,位点2和3的突变导致小麦籽粒不能产生M蛋白或M蛋白合成提前终止,但不能确定二者突变方式是否相同,C错误;春小麦收获期若遇到阴雨或潮湿的天气,会出现穗发芽现象,影响籽粒品质,突变体4休眠增加,有望作为春小麦的优良栽培品种,D错误。16.答案:B解析:A、蔗糖溶液有水分和蔗糖分子两大成分,干旱条件下水分是限制因子,水分必然影响植物生命活动从而影响产量,蔗糖本身就是植物体内的糖分,是光合作用的间接产物,影响有机物总量,A正确;B、由单峰曲线特征分析,在产量的最高点两侧存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应相同玉米产量的情况,B错误;C、每日浇水50mL为缺水干旱状态,如果注射的30mL蔗糖溶液的浓度是B点所对应的浓度,由图可知,产量与不注射蔗糖溶液时的产量是一样的,C正确;D、据图可知,O点和A点对照,说明玉米植株能利用蔗糖增加子房的干重,D正确。故选B。17.答案:(1)能量和物质;信号(2)抑制植物ABA的合成(3)①光照和黑暗、野生型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ABA的浓度;②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大于光受体缺失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或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野生型在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都大于黑暗条件)解析: (1)光作为能源驱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既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也为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和物质。近年来研究发现,光敏色素捕捉的是一种信号,因而光还作为信号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一种色素一蛋白复合体)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2)野生型植物能接受光信号,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不能接受光信号。分析题图1可知,野生型植物ABA含量相对值低于光受体缺失突变体,说明光可能抑制植物ABA的合成。(3)分析题图2,该实验的自变量有光照和黑暗、野生型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ABA的浓度。由于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大于光受体缺失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或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野生型在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都大于黑暗条件),可推测光信号减弱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18.答案:(1)色氨酸;(显著)低于(2)可减少贮藏养分的消耗(合理即可);花粉发育异常和败(不)育(3)高于;可能通过提高相应部位的IAA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降低不育品系相应部位的IAA含量(ABA可能通过影响1AA的代谢而影响花粉败育,合理即可)(4)多种植物激素代谢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解析:(1)在玉米幼嫩的芽、叶部位,色氨酸可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由左图的柱形图可知,秋玉米无雄穗不育品系I17au叶片中的IAA含量在苗期、抽雄期、花粒期均低于相应的春季不育品系I17sp及正常系N17sp、N17au。(2)较高浓度的1AA会使活性很强的花粉处于一种代谢水平很低的状态,进而可减少贮藏养分的消耗(合理即可)。IAA含量高的组织和器官是营养物质输入的“库”,因此不育系组织中IAA亏缺势必引起物质合成和运输的不足,从而导致花粉发育异常和败(不)育。(3)由图2柱形图可知,ABA在秋季不育品系组织中的含量高于可育品系。结合图1和图2中数量关系以及影响IAA合成、含量的因素,推测ABA在影响花粉发育中发挥作用的机理可能是:ABA通过提高相应部位的1AA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降低不育品系相应部位的IAA含量。(4)玉米雄穗的发生不仅受多种激素的影响还受日照长度和温度的调控,说明对玉米雄性不育的调控是多种植物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专练【配套新教材】(12)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含解析),共27页。
这是一份2019-2023年高考生物学分类汇编——专题15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文件包含2019-2023年高考生物学分类汇编专题15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docx、2019-2023年高考生物学分类汇编专题15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