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册 2 1 2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遗传与进化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2 1 2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遗传与进化,共4页。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本节内容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内容联系紧密,通过与这两节内容进行对比联系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生命观念: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科学思维:明确受精作用的过程与意义科学探究: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社会责任: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比较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一)复习精子形成过程(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的学习
1.场所:卵巢
2.过程:观看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
(2)减数第二次分裂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
(3)列表对精子和卵细胞进行场所,过程,结果进行比较(三)受精作用展示受精作用的过程三、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细胞核:精子的核+卵细胞核细胞质:几乎全由卵细胞提供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1、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2、有利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3. 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四)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方法:三看鉴别法
★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①奇数:减Ⅱ;②偶数:看二;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①无同源染色体:减Ⅱ;②有同源染色体:看三;
★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①有则为减1;②无则为减Ⅱ。
随堂检测:1.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下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 A.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D )A.形成四分体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同源染色体分离D.着丝点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