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无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086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无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086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展开《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常见句式,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2.学习体会烛之武的劝说技巧、欣赏借鉴《左传》的叙事艺术;
3.认同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维护国家安全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精读文本、还原场景的能力。
第一课时
疏通文意,详解字词,介绍相关知识。(内容略)
我来当导演,我来当演员——排演课本剧《烛之武退秦师》
一、确定场地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先翻译,导演手记:确定场地: 理由:
二、挑选角色
主要人物有佚之狐、郑伯、烛之武、秦君、晋侯、子犯,分别适合找什么样的同学来饰演?
▲佚之狐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先翻译,导演手记:挑选演员: 同学 理由:
▲郑伯公 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3.先翻译,导演手记:挑选演员: 同学 理由:
▲烛之武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4.先翻译,导演手记:挑选演员: 同学 理由:
▲子犯 “子犯请击之”
5.先翻译,导演手记:挑选演员: 同学 理由:
▲晋侯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6.先翻译,导演手记:挑选演员: 同学 理由:
▲秦伯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7.先翻译,导演手记:挑选演员: 同学 理由:
三、确定时间
“夜缒而出”——
8.先翻译,导演手记:
第二课时
▲导入: 感动中国人物烛之武颁奖词《国难之时显身手》
四、准备道具
教师启发:如果这回的课本剧仅允许使用一样道具,你会选择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9.导演手记:
五、安排场次
10.教师提问:本剧可以分几场?每一场用小标题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注:按剧情分场次,不一定是五幕)
11.思考:除了课本中的动作、语言,我们还可以补充进哪些内容?为何文中全都不写?
六、揣摩语气(12题) 朗读+翻译+语气
课文语句 | 文言文翻译(注意划线的词) | 语气 |
1.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 例:焦急;肯定 |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
|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
|
4.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
|
|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
|
|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
|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
|
|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
9.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
|
10.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
|
七、给主角说戏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⑤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3.导演手记:烛之武使用的说话技巧——
① 例: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②
③
④
⑤
第三课时
一、表演课本剧,点评表现,总结活动经验。
课本剧:《烛之武退秦师》
编剧:青岛十七中张伟老师班级学生 孙宝岩
第一幕1.(郑伯、百官,分别就坐,吏卒从门外飞驰进来)
吏卒:报!晋国和秦国的军队就要攻过来了,现在秦军驻扎在晋军氾南,驻扎在函陵。
郑伯:知道了,退下去吧。(吏卒退下,郑伯思考片刻)
郑伯:诸位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佚之狐:现如今,我晋国面临危难,应找一人来解决此事。
郑伯:爱卿,可有人选
狐:臣认为烛之武可担此重任,也只有他能救我们郑国了
(郑伯半信半疑)
郑伯:哦?此话怎讲?
狐:让烛之武去出使秦国,说服秦穆公退兵。
郑伯:可……烛之武已是年迈的老臣,他可愿意?
第二幕2.(烛之武进)烛之武:参见大王,不知大王今夜传召老臣,有何吩咐?
郑伯:我国形势严峻,秦国步步紧逼,我特请你来,是想让你出使秦国,劝说秦王退兵
烛之武:大王,老臣年轻的时候,能力只是泛泛,如今老臣年迈,恐怕无法担此重任。
郑伯:本王早先没有重用你,是本王的不是,但如果郑国灭亡,你我何处容身啊?百姓的安危就拜托你了
烛之武:既然如此,我会尽力的。(郑伯退)
第三幕3.(秦伯进,坐)秦伯:你就是郑国来的使者?
烛之武:回秦王,正是。
秦伯:你可是来投降的?
烛之武:非也,我是来帮您的
秦伯(来了兴趣):此话怎讲?
烛之武:如今郑国已被包围,而郑国灭亡时迟早的,但郑国灭亡对您有利,我自然就不会来了,但现在我认为,灭掉郑国对您毫无益处,特此前来。
郑伯:何以见得?
烛之武(在黑板左端写下秦,右端写下郑):您看,郑国和贵国相离甚远,想要控制这样有块领土,根本不现实,况且劳师以喜远乃兵家大忌,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灭亡后自然落到晋国手里,您什么也得不到,您这是何苦那?
(秦伯点头默许)
烛之武:要知道晋国的势力大了的话,您的势力自然就小了,所以干脆不如秦、郑联盟,一起对付晋国。况且你以前还帮过晋惠公,但他却毫无感恩之心,违反诺言,背信弃义,这明显是贪得无厌,他若得到郑国,一定会继续扩张,而且极有可能再回头反咬秦国几口,您的利益势必会被影响,所以又何必非要与他结盟呢?
秦伯:对啊,重耳实在是太狡猾了,我还是和你们合作吧。这样杞子逢孙杨孙,你们每人带了3万人帮助防御郑国,其他的传我号令,准备回国。
第四幕4.烛之武、秦伯下,晋文公先上,子犯边上边说
子犯:大王,不好了,秦国和郑国结盟了。
晋文公:什么?反了他了,怎么说翻脸就翻脸。
子犯:以我看,不如现在就马上出兵,打秦军个措手不及。
晋文公:这样岂不是让人觉得我太不仁义了吗?我之所以能当上晋王,很大程度上来时他的帮助,现在,却要与他反目成仇。这太不厚道了,况且我们现在失去了同盟,再打郑国,郑国有了秦国的帮助,我们胜算很小,传我命令,迅速撤退,回国。(剧终)
二、“我来挑战:《烛之文进秦师》”
【规则】
1、历史可以假设。假如晋国有一个青年才俊烛之文,得知秦穆公即将从郑国退师,他自告奋勇前往拜见秦穆公,最终说服了秦穆公,演绎了新的历史剧《烛之文进秦师》。
2、针对课本中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理由,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驳。
3、最好能够用古文。(可以模仿课本上的一些词句)
附:《烛之文进秦师》参考范文
烛之文晨驰而往,见秦伯曰:“秦晋围郑,晋既失其所与,若盟郑倍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戮力攻郑,唾手可取,君知其易也。焉用背盟以致失信,信之失,义之薄也。
“且亡郑以为鄙远,行李之往来,亦可供其乏困。虑鄙远之难为,亦可置远邑而易邻郡。阙郑以利晋秦,两相得益,不亦说哉!
“诚如烛之武之言,君尝为晋君赐矣,泛舟之役,君心反复,民心有失,上下不耻,君之所知也。秦晋之前好,善恶之后报,夫晋焉敢重蹈?
“贰郑,其心可诛也,既失礼于晋,又欲挑拨于秦。东封贰郑尚得近利;西阙强秦遥未知也。何故舍近而求远?楚之礼待,尚避三舍;秦之厚恩,安能忘哉?今盟郑以妨晋害秦,此举于晋惠何异,唯君图之!”
——泉州子江中学 袁欢老师
三、读历史的背面,培养思辨能力。
(歌德: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怒,溉逐群公子。子兰奔晋,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以告郑。郑大夫石癸曰:“吾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后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后也。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
——《史记∙郑世家》
▲《史记∙郑世家》中晋文公撤兵回国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阅读感悟?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走进作者,了解左传,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故事背景,重耳过郑,城濮之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走进作者,了解左传,故事背景,重耳过郑,城濮之战,秦晋之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共34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