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1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体目标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3.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学习重点】
    1.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2.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左传》及本课背景
    学习重点:复述故事情节,探讨第一段
    1、阅读课文,学生复述故事:课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概括叙述:
    郑国被秦﹑晋两大国包围,形势危机。郑国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郑
    伯面请烛之武被拒,先自责后述其利害。烛之武以国家为重,不记前嫌,毅然受
    命,只身夜往秦军,智说秦君。秦君欣然与郑结盟留守并退兵。晋军不得已也
    退兵,郑国转危为安。
    2、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整个故事:
    烛之武退秦师
    简介作品
    3、 简介《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4、背景介绍与形势图
    《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5、学习探讨过程
    1、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的?这与整个故事发展有何关系?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一句中的潜台词是什么?这样写是否有损烛之武的形象?

    6、基础习题反馈:
    1)、常识填空:
    1.文中的晋侯是_________,秦伯是_________,郑怕是_________。烛之武是_________的臣子,子犯是_______ _的臣子。
    2)、《烛之武退秦师》选自( )又名(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史书,相传为( )末年( ) 国史官( )所做,主要记载了( )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又和《 》《 》并称为“春秋三传”。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使(派)烛之武见秦君 B.公从(听从,同意)之
    C.臣之壮也,犹(好像)不如人 D.许(答应)之
    2.下列句子,“言”的意思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的“言”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察纳雅言
    C.广故数言欲亡 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3.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 )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公从之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⑤投诸渤海之尾 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⑦水陆草木之花 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①⑥⑧ B.①③⑦ C.④⑥⑧ D.④⑤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2、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学习重点:1.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2.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的艺术特点
    学习过程:
    继续探究文章内容:
    烛之武为什么要“夜缒而出”?

    2、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
    3、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
    4、讨论活动:请就文中的某一个人物的言行思想加以
    想象和联想,谈谈鉴赏人物形象后的认识和启发.
    烛之武:
    郑伯:
    佚之狐:
    秦伯:
    晋侯:
    5.本文在展开故事情节上有何特点?

    6、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7、课内讨论
    佚之狐知道烛之武很有才能,
    为什么以前不推荐给郑君,
    而在国难当头才想起烛之武?
    二、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外内弃之 弃:厌弃 B、不亦诬乎 诬:荒谬
    C、焉用文乎 文:文饰,动词 D、以绵上为之田 田:田地
    2、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是( )
    ①禄亦弗及 ②罪又甚焉 ③盍亦求之 ④焉用文之
    A、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
    B、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也相同
    C、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也不同
    D、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
    3、母曰:“能如是乎?”句中的“是”指代的是( )
    A、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B、不食其食,身将隐
    C、介之推不言禄 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4、对介之推让禄一事的分析,最确切的一项是( )
    A、本篇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
    B、介母三次设问,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
    C、本篇颂扬介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
    D、晋侯是个卑鄙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5、对文章写介母三次设问的目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诱导儿子追求名利。 B、考验儿子是否坚决隐退。
    C、使文章曲折跌宕。 D、写介母是个深明大义教子有方人。
    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译文:
    ②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译文:
    ③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④ 译文:
    三、知识归纳
    1.秦军氾南:氾,fàn; 2.佚之狐:佚,yì,音同“易”;
    3.夜缒而出:缒,zhuì,音同“缀”; 4.君之薄也:薄,bá,音同“雹”;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wéi,音同“围”; 6.共其乏困:共,gōng,音同“公”;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wéi,音同“围”; 8.夫晋:夫,fú,音同“服”(也有译为“发语词”);
    9.阙秦: quē ;(也有标注 juě) 10.秦伯说:说,yuè,音同“悦”,高兴。
    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qǐ,音同“起”;逢,páng,音同“旁”;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ú,音同“服”;微,没有。
    13.失其所与,不知:知,zhì,音同“智”。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
    “越国以鄙远” 【注】:本文的鄙用作动词, 把作为边邑。)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5、微
    ① 没有
    ②细小,轻微(同现义)
    ③衰败 国势衰微。
    ④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⑤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⑥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⑦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承接,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5、之
    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 (的)
    ③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词类活用
    ⑴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⑶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⑷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指郑国)
    ⑸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 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西”方位名词作形容词,西边的;前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
    ⑺与郑人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⑻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⑼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⑽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⑾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
    ⑿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
    ⒀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⒁肆其西封 (形容词作动词, 扩张,延伸)
    ⒂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⒃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通假字
    1.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4.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5.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6.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增加)
    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用这件事;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文言句式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 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2.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省略句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4.(烛之武)辞曰 省略句
    5.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6.(烛之武)许之 省略句
    7.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句
    8.邻之厚,君之薄也 判断句
    9.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句
    10.(晋)许君焦、瑕 省略句
    11.夫晋,何厌之有? 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译文: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12.阙秦以利(于)晋 省略句
    13.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
    14.若亡郑有益于君 状语后置 应为“于君有益”
    四、拓展阅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素材运用: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历史危难之际,能够在危难面前“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人不可胜数,但能够像烛之武这样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才是真正的脊梁,朴素的爱国情怀中流淌着的是一个爱国者的深明大义。(选自高中语文课本《烛之武退秦师》,作者左丘明)
    适用话题:爱国 义气 信任 机遇 知人善用
    拓展延伸:据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记载: 烛之武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一次使秦可谓双赢,可救国与危难之中,不也是为自己的才华找寻到了施展的舞台吗。要记住,有时岁月湮没了你的才华沉淀了满腹的落寞,但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抓住机遇找寻生命的出口。
    本课反思
    高考作文,一般以写议论文为主。议论文,离不开例证法。如果证明论点的材料既典型、真实,又新颖动人,让人耳目一新,就会强化论证效果,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下面简单说明,以资借鉴。
    一则好的材料,其内涵往往是多层、多义、多向的,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开发和运用的可能性。因此在作文时,就应该对材料认真辨析,仔细疏理,变换角度灵活运用。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可以多角度切入:
    ①金子总会发光的。烛子武是块“金子”,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劝说秦伯退兵,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间,向世人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这个伯乐就是佚之孤,千里马就是烛之武。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认识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其结果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隐私愤,识大体,明大义,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年轻时未被任用,难免流露出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国。
    ④坚强勇敢。在秦晋两大强国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烛之武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夜缒而出”,只身赴难,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坚定和勇敢。
    ⑤只有真才实学才能报效祖国。烛之武出使秦国,面对咄咄逼人的秦伯,烛之武面不改色心不跳,凭借他的机慧和机巧言辞,使秦伯怡然退兵,从而挽救了郑国。
    ⑥责已恕人,勇于认错,包容别人的牢骚。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心不满,也没有给烛之武什么安慰和许诺,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可见,如果能对一则材料的各个侧面,各种因素作具体的剖析,转述时稍加变化,就都是具有新颖、震憾力的典型事例。
    由此,高考作文时,我们应对材料作全方位的分析,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主要是社会背景)等角度品味揣摩,把握材料所蕴含的意旨,特别要从材料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和思想倾向,力求对材料有独到的发现,有新的思想认识,从而筛选出可以佐证自己作文中所确立的中心的典型材料,引为我用
    五、本文学生反思
    从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课时答案
    1、文章的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这就点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背景,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
    ⑴ 秦晋围郑的两个原因“无礼于晋”及“贰于楚”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⑵ 秦、晋两军,一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北),一在汜南(今河南中牟南),两军分驻南北两边,互不接触。这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秘密活动增加了有利条件。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说明了烛之武年轻时没有得到郑伯的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一句流露出对郑伯的不满以及自己满腹委屈的情绪。
    2、烛之武因怀才不遇,虚掷青春,而产生悲叹和不满的情绪,这是很正常的表现,对他这种思想感情的描写并不会遮挡住他光彩照人的一面,反而使人觉得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栩栩如生。
    三 1.晋文公,秦穆公,郑文公,郑文公,子犯,晋文公 2、略
    四、C B C
    第二课时
    1、因为秦、晋围郑,大兵压境,郑国自然是城门紧闭,烛之武不可能大摇大摆地出城,只能在夜里让人用绳子把他从城楼上放下去。由此可见,当时的形势是多么危急,烛之武的任务有多么重要。
    2、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有利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郑国存在对秦的种种好处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晋贪得无厌,忘恩负义
    3、①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以退为进,博得秦君好感。
    ②抓住秦君趋利的心理,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③抓住秦、晋之间的历史矛盾,挑拨其盟,拉拢秦君
    ④推测未来,极言晋贪无厌,毁其盟约。
    4、①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勇担重任。
    ②怀才未必不可遇。
    ③有才能更要毛遂自荐。
    ④做事有能力还不够,还要有胆识。
    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讲究艺术,和睦相处。
    ⑥人无完人,不要求全责备。
    ①君王都能够知错改错,一般人更应该知错改错。
    ②重视人才贵在平时,不能临时抱佛脚。
    ③放下架子,从善如流。
    ④尊重人才就是尊重知识。
    推荐他人固然可敬,但推荐自己更为可贵。
    ①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
    ②勇于接受他人意见,甚至包括接受和自己
    有成见人的意见。
    ①损人利己的事不能干。
    ②做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③非常时刻,冷静的判断很重要。
    5、(1)文章篇幅虽然短小,故事情节却有头有尾,层次井然。文章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由佚之狐推荐,引出烛之武,这是故事的开端;郑伯于危急中请烛之武前往秦营,烛之武不念个人私怨,慨然应允,这是故事的发展;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秘密私访秦伯,并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秦伯退兵,并派人戍守郑国,最后晋也被迫退兵,郑国转危为安,这是故事的结局。整篇故事结构是完整而严谨的。
    (2)波澜迭起,曲折有致。秦晋两军夹击郑国,形势十分危急,在这关键时刻,佚之狐力荐善于辞令的烛之武,并断言:“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此为一波。但当郑伯去请烛之武时,却遭到了烛之武的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显然,烛之武对郑伯过去的用人方针有看法,对自己过去所受到的排挤也是愤懑不平的。此时,郑伯赶紧认错:“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并指出:“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深明大义,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不计私怨,捐弃前嫌,毅然应命。这寥寥几笔,给行文平添了一层波澜。烛之武利用黑夜,秘密出城会见秦伯,并说服了秦伯,秦伯答应退兵。晋大夫子犯主张袭击秦军,形势又紧张起来了,故事出现了第三折。最后,晋文公分析了形势,认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也撤了兵。至此,郑终于转危为安。
    6、(1)伏笔与照应
    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2)波澜起伏
    这篇课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
    二、拓展练习
    1、D (“田”指祭田)
    2、A(两个“亦”,均为“也”;两个“焉”,前者为语气词“了”,后者为疑问词“怎么”)
    3、B 4、C 5、A
    6、①臣子们把罪恶看作是正义的行为,国君却对奸诈给以奖赏。②明知是罪过,却要去仿效,罪就严重了。③用这块祭田记下我的过失。
    相关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确定场地,挑选角色,确定时间,准备道具,安排场次,揣摩语气 朗读+翻译+语气,给主角说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共8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检测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