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象版六上科学 2.1《雾和云》课件+教案 课件 18 次下载
- 大象版六上科学 2.2《雨和雪》课件+教案 课件 19 次下载
- 大象版六上科学 2.4《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课件+教案 课件 18 次下载
- 大象版六上科学 2.5《水与地表形态》课件+教案 课件 17 次下载
- 大象版六上科学 3.1《月亮、地球和太阳》课件+教案 课件 20 次下载
大象版六上科学 2.3《霜和露》课件+教案
展开大象版六年级2.3《霜和露》教学设计
课题 | 霜和露 | 单元 | 2 | 学科 | 科学 | 年级 | 6 |
教材分析 | 《霜和露》是本单元第三课。活动设计思路与前两课基本一样。霜和露的形成条件相近,教材让学生通过实验模拟霜的形成,从而了解霜的成因并根据霜的成因及出现霜和露时的天气解释露的形成。 首先从“霜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将霜和与其特点相似的天气现象--雪进行类比有针对性地对霜的形成所需条件作出假设。 然后针对猜想假设展开的搜集事实证据与处理信息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霜的形成,通过对实验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温度数据与观察到的结霜现象对应,概括总结霜是怎样形成的。 最后是对结论的迁移应用,通过引导学生对霜和露进行类比,推测出露也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再联想到霜和露出现时的天气现象,从而理解霜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形成的。 反思阶段旨在引导学生分析云、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之间的联系及其与水的联系,从而认识到这些不同的天气现象是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形成的,为下一课学习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做铺垫。 | ||||||
学习 目标 | 科学观念: 知道不同的天气现象,是由于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形成的。 科学思维: 学会用表格把收集到的温度数据和罐壁的变化一一对应,结合实验数据和现象,能推导出霜和露的形成原因。 科学实践: 能通过比较霜和雪的特点,初步猜想霜的形成条件,并能设计实验模拟霜的形成。 责任态度: 分享自己的观点,愿意和小组成员合作探究霜和露和的成因。 | ||||||
重点 | 知道不同的天气现象,是由于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形成的。 | ||||||
难点 | 能够设计做霜的形成模拟实验。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1、见过这样的天气吗?什么时候见过?它有什么特点?? 2、观察霜和雪,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明确: 3、霜和雪出现的时间差不多,都是比较冷的时候出现的,不同的是,霜直接出现在地面上,而雪是从天上落到地面上的。猜一猜霜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4、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的假设:霜是怎么形成的?
5、我们的假设正确吗? | 深秋的早晨 在树叶、草上见过 它是白色的小冰晶
观察交流
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和雪一样,都需要在0℃以下; 二是空气要湿润,水蒸气足够多。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特别冷的物体时,物体表面可能出现霜。 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霜的形成吧。 | 了解学生对霜的已有认识
比较霜和雪的异同
科学猜测霜的形成条件
猜测霜的成因
自然过渡后面的内容学习 |
讲授新课 | 一、模拟霜的形成 1、实验材料 铁罐、食盐、小勺、碎冰、温度计、毛巾、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 (1)在易拉罐里放一些碎冰,再倒入一些食盐,模拟冬季比较冷的物体。 (2)用温度计测量易拉罐罐内实时温度并记录。 (3)把易拉罐放在潮湿的毛巾上(空气中的水蒸气比较充分),观察易拉罐的外壁发生的现象。 3、温馨提示 (1)在碎冰中加入适量的食盐(4:1),可以降低罐内的温度。 (2)温度计使用前清零,温度计靠易拉罐内壁插入。 (3)每隔1分钟记录温度和罐外壁现象变化。 4、把收集到的易拉罐罐内温度数据和罐壁的变化一一对应,描述我们观察到的现象。 提示: 可以用表格把我们收集到的温度数据和罐壁的变化一一对应,描述形成霜需要的条件。 实验现象观察记录 5、通过实验现象分析,霜是怎么形成的?
二、露的形成 1、春夏、初秋的早晨,花园里、田埂间、池塘里都能见到附在植物(叶、花)上晶莹透明的小水珠,这就是露。 霜和露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明确: 相同点:①附在物体上;②大量的水蒸气遇冷形成。 不同点:①霜:固体;②露:液体 2、露一般出现在春夏、初秋的早晨,霜一般出现在深秋、初冬的清晨。露和霜形成的温度有什么差别? 3、根据霜的成因能推测出露是怎么形成的吗?
三、比较不同的天气现象 1、云、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是怎么形成?请用流程图加以解释。 明确: 2、小组合作,分析比较云、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的联系与区别,讨论水与这些天气现象的联系。
教师点拨: 温度是影响水的蒸发、沸腾和结冰的主要因素,只有满足特定温度才会出现沸腾或结冰现象。 3、水有三种形态:气态、液态和固态。水蒸气、云、雾、雨、雪、露、霜、雹等都是哪种形态的水? 明确: 教师点拨: 云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所以既是液态的水又是固态的水。 4、根据示意图,说说水的三态是怎样互相转化的? 四、作业布置 根据霜的形成模拟试验,设计模拟露的形成实验。 |
认识实验材料
设计实验方案
记录整理实验现象
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过高就会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并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观察霜和露的图片,比较其异同点
霜:0度以下 露:0度以上
在环境温度高于0℃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过高就会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并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观察教材流程图,小组交流各种天气的形成
(1)它们都和水有关。水遇热蒸发变成水蒸气,再上升遇冷集结成云,然后再聚集下降,0℃以下是固态的雪,0℃以上是液态的雨。 (2)云、雾、雨、雪、露、霜、雹等不同的天气现象,是由于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形成的。
交流,填写表格
观察示意图解释 |
设计实验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指导霜的成因
指导露出现的时间、地点、特点
比较霜和露的异同点
指导霜和露形成时的温度条件
推测露的成因
比较各种天气现象
知道水蒸气、云、雾、雨、雪、露、霜、雹都是水的不同形态
知道水的三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继续培养科学实验兴趣 |
课堂练习 | 1、露和霜都是空气中的_______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 2、露和霜形成的条件:形成露的温度在______以上,形成霜的温度______以下。 3、露和霜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形成于春秋季的夜晚 B.都是水蒸汽遇冷形成的 C.都是固体。 4、下列关于“霜”与“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造“霜”时温度可以高于0℃ B.寒冷的冬天我们在窗户上看到的冰花是露 C.制造“霜”和“露”时都需要用到水蒸气 | 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测自己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内容 |
课堂小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过高就会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并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在环境温度高于0℃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过高就会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并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 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
板书 |
|
|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