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册 精品解析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试卷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1. 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导致人患沙眼的病原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可以确定沙眼衣是原核生物。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有细胞壁 B. 有细胞膜
C. 没有线粒体 D. 没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A、部分真核生物也具有细胞壁,因此根据其有细胞壁不能确定其为原核生物,A错误;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B错误;
C、部分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C错误;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围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2. 如图表示二肽分子的结构,①②③④中含有肽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和二肽的结构,属于识记范围。
【详解】①是侧链基团(R基),②是氨基,④是羧基,③是肽键—CO—NH—,故选C。
3. 如图表示细胞中一种常见水解反应,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此种反应生物大分子是( )
A. 氨基酸 B. 油脂 C. 糖原 D. 麦芽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多聚体水解形成了一种单体。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单体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如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详解】A、氨基酸为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不能再水解,A错误;
B、油脂水解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B错误;
C、糖原为多糖,水解后形成葡萄糖,C正确;
D、麦芽糖是二糖,不属于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C。
4. 如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 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 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 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甲图中①②是目镜,③④为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详解】A、显微镜成像为倒像,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A错误;
B、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B错误;
C、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即转动转换器将物镜将④换成镜头③,C正确;
D、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粗准焦螺旋,D错误。
故选C。
5.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供能
B. 细胞代谢可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发生是因为ATP和ADP之间的快速转化
C. 小麦根尖细胞内合成ATP的能量来自根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
D. 萤火虫尾部发光过程中除了荧光素、ATP,还离不开荧光素酶的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的化学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详解】A、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A正确;
B、细胞代谢可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发生是因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在温和条件,B错误;
C、小麦根尖合成ATP能量来自于根尖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C正确;
D、萤火虫发光细胞中的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并接受ATP供能后,才可以转化即可发出荧光,D正确。
故选B。
6. 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
B. 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②
C. 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③的数量和种类就越多
D.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为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②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③为蛋白质。
【详解】A、物质①表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位于细胞膜的外侧,A正确;
B、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
C、③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正确;
D、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结构特点是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解,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 将萝卜磨碎制得的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为3、5、7、9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 ℃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气体。提取液的加入量加倍,重复上述实验,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试管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这两次实验结果的差异主要是酶的活性大小不同造成的
B. 曲线b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
C. 提取液的量没有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D. 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某些反应,不能作为另一些反应的底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提取液的加入量不同(酶的数量不同)造成的,A项错误;提取液的加入量代表酶的数量,酶的数量越多,反应越快,过氧化氢含量越少,所以曲线a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曲线b是提取液的加入量加倍后的实验结果,B项错误;由图可知,两次实验酶的最适pH约为7,因此提取液的量没有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C项正确;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既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也能作为底物被蛋白酶分解,D项错误。
【点睛】酶的活性可以用反应速率来反映,而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增加量或反应物的减少量来表示,该实验用反应物过氧化氢的减少量来表示反应速率,酶量增加,反应速率增加,过氧化氢减少,b曲线应为第二次实验。酶的最适pH约为7。
8. 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浸润临时装片中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③处充满着水
B. ①表示细胞壁
C. ②的体积比实验初始时大
D. ②的颜色比实验初始时浅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原生质体,③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间隙,里面填充的是蔗糖溶液。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③处充满的是蔗糖溶液,A错误;①表示细胞壁,B正确;图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因此②的体积比实验初始时小,C错误;②的颜色比实验初始时深,D错误。
9. 下列有关“过氧化氢酶与Fe3+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B. 该实验可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D. 该实验可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
【答案】A
【解析】
【分析】1、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
(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
(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过氧化氢酶与Fe3+相比,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A正确;
B、该实验中没有其他的底物或酶,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C错误;
D、该实验没有设置一定的温度梯度或pH梯度,不能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D错误。
故选A。
10. 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的特点是( )
A. 需要多种酶参与 B. 释放二氧化碳
C. 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D. 生成大量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特点是:需要氧气;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能量;能量彻底释放.无氧呼吸的特点是:没有氧气参与反应,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一般不生成二氧化碳,而是生成酒精和水(如粮食发酵成酒)或者乳酸。
【详解】A、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实质都需要多种酶的参与,A错误;
B、有氧呼吸肯定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B错误;
C、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是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C正确;
D、有氧呼吸过程生成大量的ATP,D错误。
故选C。
11. 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④是粗面内质网,附着于其上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B. ③是叶绿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 ②是线粒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①是中心体,与水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①为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②为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③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④为内质网。
【详解】④上含有核糖体,为粗面内质网,附着于其上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正确;③是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②是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细胞器,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①是中心体,而水稻根尖细胞不含中心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准确判断图中四种细胞器的名称,进而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 如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内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与氧结合产生水
B. 1过程是光反应,2过程是暗反应,3是无氧呼吸,4和5是有氧呼吸过程
C. 1和2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3、4和5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
D. 3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4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5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是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进行;2是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同时需要多种酶;3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4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进行;5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进行。
【详解】A、1、3和4过程都能产生[H],其中1产生[H]只能用于暗反应,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O2结合产生水,A错误;
B、1过程是光反应,2过程是暗反应,3、4和5是有氧呼吸过程,B错误;
C、1和2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3、4和5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
D、3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4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5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B. 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C. 画滤液细线时需要连续重复多次 D. 滤纸条上扩散最快是胡萝卜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叶绿体中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A正确;
B、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B正确;
C、画滤液细线时,画完之后吹干,再画线,再吹干,需要连续重复多次,C错误;
D、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所以胡萝卜素在滤纸条上扩散的最快,D正确。
故选C。
14. 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 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 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形成(CH2O)和C5
D. 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生成两个过程;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CO2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
【详解】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CO2与C5反应生成C3,ATP不参与CO2的固定,ATP用于C3的还原,A错误;
B、CO2不能直接被NADPH还原,需要形成C3后才能被NADP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错误;
C、C3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形成(CH2O)和C5,C正确;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ATP和NADPH合成减少,C3还原减慢,C5生成的量减少,而C5的消耗暂时不变,所以短时间内C5含量会减少,D错误。
故选C。
15.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对花圃松土通气是为了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
B. 慢跑等有氧运动可增加乳酸在肌细胞中的积累
C. 阴天时可增加人工光照来保证大棚作物产量
D. 造成新疆哈密瓜含糖量高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的繁殖,种子储藏时要降低自由水含量,进而使细胞呼吸减弱,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蔬菜、水果的储存要保持适当水分。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适当提高昼夜温差,因为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详解】A、对花圃松土通气是为了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A正确;
B、慢跑等有氧运动可减少乳酸在肌细胞中的积累,B错误;
C、阴天时光照不足,可增加人工光照来保证大棚作物产量,C正确;
D、造成新疆哈密瓜含糖量高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的积累,D正确。
故选B。
16. 如图为某一个生物体内三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 甲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C. 乙、丙二个细胞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D. 乙中的染色体数是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的2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根据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的颜色可以推知,甲不可能是丙的子细胞,A错误;
B、由于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该生物为雄性,甲细胞只能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乙、丙二个细胞分别含有4对和2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
D、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的2倍,D正确。
故选D。
17. 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下列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ab段发生DNA复制,并出现染色单体
B. cd段始终观察不到核膜和核仁
C. cd段中会出现着丝点分裂
D. de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染色单体数目=1∶1∶1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示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的含量变化图解,其中ac段表示分裂间期;cd段表示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de段表示分裂末期。
【详解】A、图中bc段发生DNA复制,导致核DNA加倍,A错误;
B、图中cd段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前期核膜和核仁才开始逐渐解体消失,因此该阶段并不是始终观察不到核膜和核仁,B错误;
C、cd段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有丝分裂后期会出现着丝点的分裂,C正确;
D、染色单体在后期消失,因此de(有丝分裂末期)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C。
18. 下列物质属于相关细胞产物或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都能体现细胞分化的一组是
A. mRNA 、tRNA B. DNA 、DNA聚合酶 C. 血红蛋白、磷脂 D. 胰岛素、抗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所有的细胞都有mRNA和tRNA,与细胞分化无关,A项错误;所有细胞都有DNA,DNA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与细胞分化无关,B项错误;只有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能体现细胞分化,但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所有细胞都有生物膜,与细胞分化无关,C项错误;只有胰岛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只有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能体现细胞分化,能体现细胞分化,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突破口是细胞分化的实质,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也就是在不同功能的细胞内表达的基因不同,合成的蛋白质不同。据此答题。
19. 如图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Ο”中所对应的名称错误的是( )
A. ①与④代表相同的核苷酸 B. ②是腺嘌呤
C. 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 ②③④都是腺嘌呤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四种化合物分别是ATP、核苷酸、DNA、RNA;①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是腺嘌呤;③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详解】A、①与④均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正确;
B、②是腺嘌呤,B正确;
C、③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正确;
D、只有②是腺嘌呤,D错误;
故选D。
20. 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种类比例为1:1
C. 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 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中。
【详解】A、F2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
B、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该结果最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C错误;
D、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F1基因型的,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故选B。
21. 高秆抗锈病小麦(DDTT)与矮秆不抗锈病(ddtt)杂交,F2中最符合生产要求(抗倒伏抗病)的个体基因型及占F2总数的比例分别是
A. DDtt, 1/16
B. ddTT, 1/16
C. DdTt,4/16
D. ddTt,2/16
【答案】B
【解析】
【分析】高秆抗病小麦(DDTT)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ddtt)杂交,得到子一代DdTt,子一代自交得到四种表现型为高杆抗病、高杆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感病,比例为9:3:3:1,据此分析。
【详解】根据题意,F2中最符合生产要求必须是纯合子,性状是抗倒伏抗病,所以基因型为ddTT,比例为1/4×1/4=1/16,B正确。
故选B。
22. 下表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试剂
作用
实验目的
A
蔗糖溶液
处理洋葱鳞片外表皮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B
醋酸洋红
使染色体着色
观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C
重铬酸钾
与酒精发生反应
检测酒精的产生
D
无水乙醇
溶解叶绿体色素
提取色素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
B、醋酸洋红能使染色体染成红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但此时细胞已经死亡,无法观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B错误;
C、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产生灰绿色物质,能检测酒精,C正确;
D、叶绿体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故无水乙醇可用于提取色素,D正确。
故选B。
【点睛】
23. 如图表示某细胞正在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4个四分体
B. 有四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C. 1和2间的片段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 A和C间的片段互换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了四分体,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A错误;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错误;1和2为姐妹染色单体,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A和C为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片段互换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24. 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如下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 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 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D. 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增加。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详解】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A正确;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细胞外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若搅拌不充分,会导致b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因此b中放射性的高低,与搅拌是否充分有关,B正确;b中理论上不含放射性,这与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C错误;上述实验过程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仅凭该实验还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C。
25. 有关真核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这两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种过程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 B. 两种过程都有酶参与反应
C. 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 两种过程都以DNA为模板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复制转录的知识,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详解】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A正确;
B.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DNA转录需要RNA聚合酶,B正确;
C.DNA复制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C错误;
D. DNA复制以DNA两条链为模板,转录以DNA其中一条链为模板,D正确;
答案选C.
26. 一株基因型为Aa的烟草植株,其花药培育成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一次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为
A. 二倍体,基因型是AA或aa B. 二倍体,基因型是AAaa
C. 四倍体,基因型是AAaa D. 单倍体,基因型是A或a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基因型为Aa的烟草植株产生的花粉的基因组成有两种:A和a;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幼苗为单倍体,基因型分别为A和a;幼苗进一步用秋水仙素试剂进行处理,因抑制纺锤体形成,得到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植株,即二倍体,基因型为AA或aa。综上分析,A正确。
故选A。
【点睛】
27. 下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①的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翻译方向是从右向左
B. 该过程的模板是核糖核酸,原料是游离的氨基酸
C. ②③④⑤合成之后各自的组成结构不相同
D. 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四个核糖体上,较长的肽链先合成,由此判断翻译方向是从右向左,A项正确;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游离的氨基酸,B项正确;②③④⑤以同一个mRNA为模板,合成之后各自的组成结构相同,C项错误;同一mRNA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D项正确。
28. 已知尿黑酸尿病是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分析如图所示的遗传系谱,控制相关性状的遗传因子用P、p表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Ⅱ-3是杂合子
B. Ⅰ-3遗传因子组成一定是Pp
C. Ⅱ-3如果怀孕生育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是1/2
D. Ⅰ-1一定是纯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遗传系谱图中Ⅰ-3与Ⅰ-4生出的Ⅱ-3号女孩患病可知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基因型为pp。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尿黑酸尿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基因型为pp,Ⅰ-3与Ⅰ-4的基因型都是Pp,A错误,B正确。Ⅱ-3基因型为pp,Ⅱ-4基因型为1/3PP或2/3Pp,则Ⅱ-3如果怀孕生育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2/3×1/2=1/3,则生育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是2/3,C错误。Ⅰ-1的基因型无法确定,可能是PP或Pp,D错误。
29. 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 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 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 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 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柱形图:图示是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研究所得的结果,其中中间色个体数目最多,浅色个体和深色个体数目相当,均比较少,说明中间体色更适应环境,不易被天敌捕食。
【详解】A、蟹群个体间存在体色差异,在生存斗争中,与环境颜色相适应的中间体色不易被天敌捕食而得以生存,A正确;
B、体色不同的蟹仍是同一物种,它们的生殖能力没有多大差别,B错误;
C、不同体色的蟹的食物来源一致,C错误;
D、中间体色适应性强,但不是新形成的性状,D错误。
故选A。
【点睛】
30.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B.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细胞多样性
C. 有性生殖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是因为出现了基因重组
D.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C、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C正确;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
31. 图甲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2)基本支架是图甲中的[ ]__________。
(3)性腺细胞分泌性激素的方式是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4)图乙中,CO2排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
(5)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请结合图甲,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蛋白质和脂质 (2). B磷脂双分子层 (3). c (4). 自由扩散 (5).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没有运输木糖的载体蛋白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型,A是蛋白质分子,B是磷脂双分子层,C是多糖,D是糖蛋白;a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物质,b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物质,c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方式排出物质,d是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物质。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该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所以为胰岛B细胞,钠离子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浓度,钾离子是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浓度,胰岛素只存在于细胞外,二氧化碳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
【详解】(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2)基本支架是图甲中的[ B]磷脂双分子层。
(3)性腺细胞分泌性激素的方式是c自由扩散。
(4)图乙中,CO2排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5)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结合图甲,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没有运输木糖的载体蛋白。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难度不大。
32. 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
(1)图中的物质a、b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生理过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④生理过程的场所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推测ATP合成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②、③、④”)。
(5)请写出③和④所示生理活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O2、CO2 (2). 光反应、暗反应 (3).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 ①③④ (5).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光反应阶段,a表示O2;②是暗反应阶段,b是CO2;③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详解】(1)水分解产生还原氢和氧气,故a表示O2;CO2和C5反应生成C3,故b表示CO2。
(2)图中①、②生理过程依次是光反应、暗反应。
(3)③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④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
(4)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以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故题图中ATP合成发生在①、③、④过程。
(5)③和④表示细胞呼吸,其总反应式为: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两者的联系。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基础。
33. 下列有关分裂与遗传的知识,请分析作答: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人的正常肤色与白化病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2)人的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在其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四分体的数量是( )
A.184个 B.23个 C.46个 D.92个
(3)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 )
A.1∶1 B.1∶2 C.2∶1 D.4∶1
(4)下列各图表示某个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请选择正确的选项是:( )
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条,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图( ),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 )。
A.4;B、D、E;D、E B.2;B、C、E;C、E
C.8;C、D、E;D、E D.4;A、B、E;A、B
(5)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 (1). C (2). B (3). C (4). A (5). D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2、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3、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没有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
分析(4)分裂图像: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1)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是两种性状,A错误;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是两种性状,B错误;
C、人的正常肤色与白化病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是同种生物的两种性状,D错误。
故选C。
(2)人的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则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以形成23个四分体,
故选B。
(3)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没有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DNA分子数与染色体之比是2:1,
故选C。
(4)由分析可知,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条,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图(B、D、E),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 D、E )。
(5)A、A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A正确;
B、B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B正确;
C、C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不应该含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减数分裂的特点、图像,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的概念,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4.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请结合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如图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及现象,补充完成下列图解过程。图中①代表的过程为____________。
(2)图中②可用符号____________来表示。
(3)假设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则②中黄圆性状四种基因型YYRR∶YYRr∶YyRR∶YyRr的比例为__________。
(4)孟德尔对图中实验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____。
(5)受精作用时,F1产生的各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共有结合方式______种。
【答案】 (1). 自交 (2). F2 (3). 1∶2∶2∶4 (4). 自由组合 (5). 16
【解析】
【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根本原因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雄配子,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子代,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详解】(1)图中①代表自交;
(2)亲代用P表示,子一代用F1表示,子二代用F2表示;
(3)黄色圆粒YyRr杂交后代产生的Y_R_共有1/4×1/4=1/16YYRR,1/4×2/4=2/16YYRr,2/4×1/4=2/16YyRR,2/4×2/4=4/16YyRr,YYRR∶YYRr∶YyRR∶YyRr=1:2:2:4;
(4)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F1产生雌配子有4种,雄配子有4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4=16种。
【点睛】本题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解释、方法,能总结孟德尔遗传实验能获得成功的原因,再准确解答。
高中生物第二册 精品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精品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如图所示,1个四分体具有,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减数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第二册 精品解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精品解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对细胞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主要载体是,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线粒体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