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建立入手,讲授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最后分析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因而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幻灯片图片展示出岩石从从裸露状态演变为有多种生物生存的各个阶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建立过程,并以此例引出阶段性的特征;在讲授动态性特征时,利用前面学过的捕食关系,以山猫与野兔的数量之间的动态平衡图进行讲解;相对性特征是个难点,在学生理解了动态性之后,再次利用山猫与野兔的数量之间的动态平衡图,请学生分别分析二者的数量在受到另一方的影响时,自身仍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就是相对性的表现。自我调节能力着重利用食物链图解,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特征并说出原因。
3.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并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对性特征。
四、教学准备: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教学说明 |
引入 | 出示裸露岩石的图片与较复杂的生态系统图片,设问:岩石如何从裸露状态演变为有多种生物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呢? | 思考。 | 引发学生思考一个生态系统的建立过程。 |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 1、出示图片1:裸露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表面慢慢风化,最先长出的“开拓先锋”——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他们就是地衣。 2、出示图片二:地衣产生的地衣酸可以加速岩石的风化,使岩石表面慢慢堆积了一层泥土,使得飘落在上面的种子得以萌发,长成一株株小草。 3、出示图片3:小草慢慢长大,它们的根也会加速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累积,使一些多年生的植物也在此蔓延开来。 4、出示图片4:在这些生物的作用下,这里的无机环境也在不断改变,最终各种树木在此不断的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过渡:生态系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当达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后,它的结构和功能日趋稳定。 6、讲授: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稳定性。 | 听讲、体会。
书上划线。 | 体会生态系统达到稳定性的建立过程。引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并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特征的讲授埋下伏笔。
|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 1、 阶段性
2、 动态性
3、 相对性 |
设问:上述生态系统从开始就可以保持稳定吗? 该生态系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趋于稳定呢? 归纳学生答案,总结:生态系统经历着长时间的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只有进入成熟阶段才能出现生态系统的稳定,这就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阶段性特征。 |
思考后回答:不是。 思考后回答:后期、最后阶段、一定阶段等答案。
|
|
出示野兔与山猫数量之间的动态平衡图,请学生观察:二者的数量是否是一成不变的? 总结: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数量及其物质和能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中,这就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动态性特征。 出示野兔与山猫数量之间的动态平衡图,请学生观察后回答:(1)野兔的数量变化是否受到山猫数量的影响? (2)野兔数量在受到山猫的影响发生变化后,能否恢复原来状态? (3)山猫的数量变化是否也有上述规律? 总结: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具有抵抗能力以及受到外界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就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对性特征的表现。 | 观察分析后回答:不是,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
观察、分析后回答: (1)是。
(2)能。
(3)是。 | 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中的某一段的变化。
| |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
1、 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
2、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还表现在对污染物的入侵表现出的自净能力上。 | (将野兔与山猫数量之间的动态平衡图转换为野兔与山猫之间相互关系的负反馈图解) 出示图解,设问:野兔的数量除了与山猫的数量有关外,与草的数量又有什么关系呢?
总结:生态系统就是通过这样的自我调节来保持稳定的。 |
模仿野兔与山猫之间相互关系的负反馈图解,完成野兔与草之间相互关系的负反馈图解,并进行分析。
|
在前一幅图的基础上,便于理解负反馈图解,也为后面的野兔与草的关系图解作铺垫。
|
展示一个简单的食物链(网)图解,分析其中一个环节遭到破坏时,对整个食物链(网)的影响。 展示一个包含上述食物链(网)的复杂食物网,再比较其中一个环节遭到破坏时,对整个食物链(网)的影响。 设问:通过上述对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保持稳定的能力就越弱。 |
根据图解进行分析。
根据图解进行分析比较。
分析后得出结论。 |
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并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 |
小结 | 师生共同小结。 |
|
|
(学习训练) |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描述,并评价其自我调节能力。 | 思考,讨论,交流。 |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5章 生态系统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5章 生态系统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5章 生态系统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5章 生态系统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