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展开12 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目标】
1.了解词在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的读音、书写,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2)诵读四首不同词牌名的词,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理解四首词的内容。
2.教学难点:结合词人的生平和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四首词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
2.把握《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大意,理解词作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体会作者的雄心壮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
1.作者介绍
教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这首词的作者苏轼吗?
预设: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集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
教师: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预设:《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任密州(治今山东诸城)知州。当时,密州蝗灾旱灾相连,且西北方的西夏又不断袭扰。苏轼虽年届不惑,但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民众疾苦,而且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朝廷效力。这年冬,他因干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
(二)新词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diāo qiú),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hān)/胸胆/尚/开张。鬓(bìn)/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三)细读本词,精读细研
教师:请同学反复朗读这首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
1.词句出示: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注释】聊发:暂且抒发。聊,姑且,暂且。
擎:举着。 苍:苍鹰。
千骑: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教师:同学们,朗诵上面词句,尝试翻译词句。
预设1:【译文】老夫暂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戴上锦帽穿好貂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教师:了解了这句词的意思,我们再来赏析这句词。
预设2:“狂”, 表现出潇洒豪放、不受羁缚的气韵和姿态,以及慷慨激昂、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美,形象地刻画出太守出猎时的威风。
预设3:“卷”,生动地写出了狩猎人数之多、速度之快,描绘了出猎的壮观情景。
2.词句出示: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注释】报:报知。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很多。
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这
里是作者自喻。
教师:同学们,朗诵上面词句,尝试翻译词句。
预设:【译文】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要亲自搭弓射杀猛虎,就像当年的孙权一样。
3.词句出示: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尚:还。 鬓:额角边的头发。 微霜:稍白。
节:符节,古代朝廷使者用以取信的凭证。
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东北。
会:终将。 雕弓:饰以彩绘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这里喻指侵扰西北边
境的西夏军队。
教师:同学们,朗诵上面词句,尝试翻译词句。
预设:【译文】酒意正浓时,胸怀开阔,胆气豪壮。鬓角稍白,这又算什么!当年冯唐持文帝符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人物来找我呢?我终将拉开雕弓如满月,注视着西北方,将利箭射向入侵的敌人。
(四)深读本词,合作探究
1.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学生: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2.“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学生朗诵本词,分组讨论回答。)
第一小组: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
第二小组: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
第三小组: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
第四小组: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都体现了作者想要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3.“鬓微霜,又何妨”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学生朗诵本词,分组讨论回答。)
学生:“鬓微霜,又何妨”的言外之意:我即使年事已高,又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追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学生:表达了作者不服老的心境。
4.本文用了哪三个典故?这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
学生1: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即孙权,这里是作者的自喻。《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有少年狂气,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天狼的英雄形象。
学生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冯唐,汉文帝时的一个年老的郎官。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
学生3: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苏轼借此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这首词叙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这首词叙写了身为太守的词人出猎,全城的人跟随观看的壮观情景。
教师追问: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2:上片: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挽弓劲射、豪迈刚健的英武太守形象;
学生3:下片:塑造了一个豪气十足、狂放不羁、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
教师指导: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古人云:诗言志。但古典诗词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于某一种文学手段(诗化的语言等)曲折、隐晦地表达的。因此,在理解古诗词时,就需要联系背景,结合手法等进行分析。
(1)根据日常文言词汇的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懂诗词的主要内容。
(2)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
(3)重视诗题的作用。
(4)根据诗词的题材进行阅读。
(五)课堂小结
1.这首词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这首词的主题。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写出猎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为朝廷效命的决心,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我们一起明晰这首词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
预设:善用典故,内涵丰富。
“亲射虎,看孙郎”以孙权喻太守,表现了词人的豪情和勇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苏轼以魏尚自许,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射天狼”中以“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从而抒发了立志为朝廷效命的决心。这样用典,把词人的威武英姿和满怀豪情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六)知识迁移,拓展延伸
1.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2.阅读《江城子》。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8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写作背景,链接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读“出猎”,明词作之意,读“出猎”,明词作意旨,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资料助读一,资料助读二,资料助读三,背景资料,方法引领,总说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