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考前分组测非选择题基础题题组五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982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化学复习考前分组测非选择题基础题题组五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982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中考化学复习考前分组测非选择题基础题题组+选择题题组含答案
中考化学复习考前分组测非选择题基础题题组五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考前分组测非选择题基础题题组五含答案,共4页。
非选择题基础题 题组五时间:25分钟 满分:48分1.(5分)18世纪以来,科学家开始对元素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1)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首张元素周期表,之后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1875年与铝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镓被发现。请预测镓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写一点)。(2)现代常把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合起来认识元素,如图所示。①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②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密切。2.(7分)《千里江山图》是我国传世名画之一,宋代画家王希孟创造性地将炭黑、赭石、孔雀石、蓝铜矿等矿物颜料用在不同的画层。(1)画作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变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2)画作中所用的矿物颜料也可用于冶炼金属。利用CO可冶炼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受热易分解,会生成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0分)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冶金技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1)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①炉甘石(ZnCO3)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反应区中,碳与氧化锌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体现了碳的____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4.(10分)连云港海洋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1)海水晒盐。如图1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①“蒸发池”中质量逐渐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实验室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一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这三种基本操作中都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③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母液中含有MgCl2,向母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底探物。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的CO2等气体。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可燃冰和干冰都属于混合物 B.可燃冰与煤相比是较清洁燃料C.可燃冰和石油都属于可再生能源②利用CH4和H2O进行催化重整制氢气,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乙→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5.(10分)如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发生装置中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和装置A制取O2,装置A的试管口还缺少______________。用C装置收集O2,当导管口的气泡______________冒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检验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6分)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经撞击后引发叠氮化钠迅速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使得气囊体积迅速膨胀,进而保护驾乘人员。 26 g NaN3受撞击时可产生常温下的氮气的体积是多少?(常温下氮气的密度为1.36 g·L-1,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1)与盐酸反应可产生氢气(合理即可)(2)①24.31 ②失去;最外层电子数2.(1)不活泼(2)3CO+Fe2O32Fe+3CO2(3)Cu2(OH)2CO32CuO+H2O+CO2↑3.(1)Fe+CuSO4===FeSO4+Cu;置换(2)①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②2ZnO+C2Zn+CO2↑;还原性4.(1)①H2O ②玻璃棒 ③饱和溶液;Ca(OH)2+MgCl2===Mg(OH)2↓+CaCl2(2)①B ②CO+H2OCO2+H25.(1)BE;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2)棉花;连续均匀;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6.解:设 26 g NaN3受撞击时可产生氮气的质量为 m。2NaN32Na+3N2↑2×65 3×2826 g m = M=16.8 g则26g NaN3受撞击时可产生常温下的氮气的体积约为≈12.4 L。答: 26 g NaN3受撞击时可产生常温下的氮气的体积约为 12.4 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考前分组测非选择题难题题组四含答案,共4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考前分组测非选择题难题题组二含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考前分组测非选择题难题题组一含答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