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作业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973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作业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973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作业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973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巩固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世界格局的演变,18世纪中期,西班牙官员曾报告,3%,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⑴推动了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① 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 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 程度很高的地区。②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 、燕麦、 、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 、 、番茄、甘薯、 、南瓜和可可等流向世界各地。1⑴.欧洲人;黑人;族群混合;小麦;大麦;马铃薯;玉米;花生 ⑵促进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国际贸易的开展)①新兴的大西洋贸易:“ 贸易”。②新兴的太平洋贸易:有以下三条路线甲是 ,乙是 ,丙是 ,丁是 , F是 。③图所示路线是 (国家)经营的。 1⑵.三角;印度果阿;澳门;日本长崎;菲律宾马尼拉;白银;西班牙⑶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早期殖民扩张):16世纪,葡萄牙将 变成殖民地,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 为主及亚洲的 沦为其殖民地。17世纪, 、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1⑶.巴西;美洲;菲律宾;荷兰 2. 世界格局的演变 ⑴亚非美: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 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 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的一些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⑵欧洲:①出现了商业革命: 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 ;②出现了价格革命:大量 流入欧洲→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经济地位下降和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因商品价格上升)→ 加速发展和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 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社会发展;多元文明;亚洲;股份公司;大西洋沿岸;贵金属;封建领主;资本主义;整体世界;奴隶贸易;资本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15至16世纪,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主要由于( )①海上航路的扩展 ②世界人口迁移③世界物种交流 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下表是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年份欧洲美洲非洲1650年18.3%2.4%18.3%1750年19.2%1.6%13.1%据此推知(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3.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出现了族群混合现象。其中,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是( )A.美洲 B.大洋洲C.非洲 D.亚洲4.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6.“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C.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的情景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7.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A.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B.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C.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D.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8.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9.18世纪中期,西班牙官员曾报告:“(加勒比海地区)白人被划分为欧洲人与克利奥尔人(土生)还有些白人生活状况也比较糟糕,因为他们有印第安人血统。但是如果没有人知道这个秘密,那么身为白人的自负感依然能帮助他们应对各种灾难。”这表明( )A.种族隔阂难以逾越 B.欧美文明的冲突与交融C.奴隶贸易已经绝迹 D.西班牙已成为殖民霸主1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这一变化( )A.推动了西葡殖民方式的转变B.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11.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了如下统计(单位:百万人),他制作了如下这张表格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1650年1750年1850年1900年非洲100100100120欧洲103144274423亚洲253437656857A.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C.黑奴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D.非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12.16世纪的欧洲,新的庄稼和植物不仅带来了更好的营养,也是对植物学和农业科学的一种促进;改进了的望远镜、气压计、海面高度仪等新仪器,以及更好的造船方法,都有助于使海上旅行成为风险较少的旅行方式。这反映了当时( )A.海上旅行成为欧洲人旅行首选B.新航路开辟推动欧洲社会转型C.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社会进步D.欧洲已发展为世界舞台的中心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摘编自《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 000吨,其中有31 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D解析: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主要由于海上航路的扩展、世界人口迁移、世界物种交流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项。2.C解析:材料涉及欧洲、美洲和非洲,故A项错误;黑奴贸易解释不了美洲居民的减少,美洲人口的减少主要是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导致的,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进行黑奴贸易,屠杀印第安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高产作物引进体现不了美洲和非洲居民的减少,故D项错误。3.A解析:在世界人口迁移的过程中,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故A项正确。4.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奔走于从欧洲到非洲、美洲、亚洲的世界各地,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大大加强了洲际经济联系,故A项正确。6.A解析:诗歌中的“死在航程上”“卖给另一个奴隶主”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情景,故选A项。7.A解析:由材料“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可知,中西贸易非常繁荣,而这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进一步的发展,故选A项。白银一半流入中国说明当时的中国在贸易上占据主导地位,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说白银主要流入中国,而非欧洲,故无法推断出C项结论,排除;导致西班牙衰落的并不是其贸易行为,而是封建专制体制,排除D项。8.C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末,消费品价格指数在迅速增长,A项生产萎缩表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的主要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而英国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的财富用来作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的殖民掠夺使大量的财富流入殖民国家,殖民国家出现价格革命,价格上涨,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属于商业革命的范畴,故D项错误。9.B解析:加勒比海地区白人被分为不同等级,并保持了“自负感”,说明欧洲与美洲间的文明的冲突与隔阂,而“有些白人”“有印第安人血统”,通婚又势必伴随着文明的交融,故B项正确。通婚使拉美种族隔阂并非“难以逾越”,故A项错误;材料关注的是白人,并不能说明黑人奴隶贸易不存在,故C项错误;16世纪后期,西班牙丧失殖民霸权,故D项错误。10.B解析:材料并没有涉及西葡殖民方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世界贸易的变化,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变化对封建制度的解体作用不大,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商业地位的变化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11.C解析:据材料中非洲人口变化情况可得出从“1650—1900年”非洲人口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而“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是表格现象的陈述,不合题意,故A项排除;据表格信息可得出非洲人口保持在一亿左右,“种族灭绝”的表述不合史实,故B项排除;表格中1650—1900年之间亚欧人口增长了约4倍,而非洲却几乎没有增长,这是不正常的,联系这一时期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的史实,据此可得出材料现象是罪恶的黑奴贸易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非洲人口比重进行描述,故D项排除。12.C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的欧洲”“新的庄稼和植物不仅带来了更好的营养,也是对植物学和农业科学的一种促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的欧洲已经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而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物种的传播、科学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便捷,这些都是社会进步,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扩张所客观上带来的社会进步,而不是强调海上旅行成为欧洲人旅行首选,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的社会进步,没有体现欧洲社会转型,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的欧洲没有成为世界舞台中心,材料内容也没有强调欧洲成为世界舞台中心的问题,故D项不符合史实。 13.答案: (1)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美洲→欧洲→亚洲;美洲→亚洲。当时,欧洲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美又迫切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精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