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3春庙滩镇中心学校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引言:生命有限,学海无涯。学习可以认识自己,学习可以提升自我,学习可以开阔眼界。行走在漫漫人生路上,愿我们都在学习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充实自我。
一、积累与运用·学习知识(15分)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题目。(4分)
霓虹闪烁、川流不息的繁华城市,若没有树作为衬托,也只是没有生气的热闹而已。树的加入,激活了城市。树静止时,如大城市中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yàng( )出轻微的簌簌乐声。在婆suō( )的树木一静一动中,大城获得了庄重和灵动。我忍不住对树投以惊叹的目光:它脚下的泥土那么少,但枝叶依然密密匝匝,始终不折不挠地朝着天空和阳光的方向用力延伸。从此这些树便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潜滋暗长,成为我生命中的参天大树。
(1)给加点字注音。(1分)
霓虹( ) 参天( )
(2)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婆suō( ) 荡yàng( )
(3)上文中划横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川流不息 B.恪尽职守 C.不折不挠 D.潜滋暗长
2.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B.电影《流浪地球2》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难忘印象。(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C.《回延安》采用东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陶渊明善写游记,其中《小石潭记》即是其《永州八记》之一。(这句话说法是正确的)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在横线上,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读书是探寻真理的重要路径。
①正因如此,养成读书的习惯,坚持阅读经典、品味好书,好似在心中长燃一盏明灯
②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净化心灵等大有裨益
③能指引人们感悟人生、贴近真理、豁然开朗,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④朱熹有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⑤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往往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和人文内涵
A.⑤④①②③ B.④⑤②①③ C.①②③④⑤ D.④③②⑤①
4. 诗文默写(7分)
(1)手把手儿教会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2)《桃花源记》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蒹葭》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与交流·学习做人(8分)
5. 志愿服务是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社会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做出的服务工作。你们学校准备举行 “志愿服务引领成长”活动,旨在服务校园,服务社会。你也参与其中。
(1)【拟写主题】为了弘扬雷锋精神,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正能量,展现我们中学生的青春风采,学校为本次志愿者服务活动确定了主题,请根据划线句拟写下句,要求上下句形成对偶。
活动主题:弘扬雷锋精神, 。
(2)【明确意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①要点全面;②不超过50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3)【义务解说】在“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晓明把自己的一幅书法作品(如下图)赠送给老人们。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不识字的王奶奶问:“晓明,这是哪几个字啊?什么意思啊?”
晓明热心地解释说:“王奶奶,① 。”
对书法颇有研究的张大爷说:“这幅作品中的‘山’字,书写上意形结合,很妙!这个‘山’字应该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呢?”
晓明回答说:“大爷,这个字应该是② 。”
(4)【劝解释疑】小林同学想加入志愿者团队,但他却很担心地说:“以前雷锋扶摔倒的老人、帮陌生人照顾孩子得到的是感谢与微笑,但现在做这样的好事可能会被误解甚至被讹诈。”请你劝劝他,让他也加入到我们的志愿者行列中来。
三、阅读与欣赏·学习情理(47分)
(一)名著阅读。(8分)
6.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得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徒歌新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感表达到家就成,用不着说多余的话。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字才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
(1)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3分)
(2)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3分)
(3)请结合材料,概括歌谣与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2分)
(二)诗歌鉴赏。(4分)
【甲】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7.下列是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同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部分;《诗经》也叫《诗三百》,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甲诗借景抒情,抒写一位男子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乙诗直抒胸臆,表达一位女子的相思之苦。
C.甲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相思难耐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D.乙诗“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两句,写主人公对恋人衣饰的赞美。
8.《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进行创作。请以乙诗为例分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蜀氏遇晋饥,辈三五人,挟木弓入白鹿山捕猎以自给。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逐之。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市井繁盛,了不见鹿。徐行市中,以问人曰:“此处何也?”人曰:“此小成都耳,非常人可到,子不宜久住。”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俊,俊使人随往,失其旧所矣。
(节选自(宋史•艺文志》)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密志归路( ) (2)捕猎以自给( )
10.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市井繁盛
B. 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市井繁盛
C. 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市井繁盛
D. 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市井繁盛
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
12选文和《桃花源记》虽然故事不同,但很多方面却有着共同特征,试找出两文内容的相似之处(至少两点)。(2分)
13.选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四)记叙文阅读(14分)
陪父母看戏
刘玉新
①自从春晚走进了电视,就很少现场看戏了。
②那天夜晚,是个意外的惊喜。中央民族歌舞团来到了长阳,中央一级的歌舞剧团在清江演出并不多见。
③于是,我决定一定要陪父母看场戏。年近八旬的父母长年在地里劳作,少有机会现场亲眼看到这么高级别的歌舞表演。他们一听说,立马答应去看。
④当我们入座的时候,剧务人员正在调试灯光和音响,礼堂的楼上楼下很热闹。父母是第一次坐在这么好的礼堂看戏,看得出来,他们有些局促也有些紧张,戏还没开始,就生怕挡住了别人,很在意前后左右的议论。
⑤我心里明白,歌舞类的表演隔这么远,既看不清演员的长相,也看不清动作的细节,只能凭感觉看看舞蹈队形,听听演唱的歌声。
⑥现场看戏,或许找的就是这种感觉,舞台的感觉,色彩的感觉,声音的感觉,真实地让人觉得触摸到了节目的厚度、高度和宽度。
⑦这种感觉,我曾带着父母游览车溪的时候有过。在车溪看民俗表演,母亲一听就特别熟,不仅喜欢看,还时不时地跟着哼几句。那天,母亲算是又找到了年轻时在大队戏台上的感觉。几十年过去了,她没想到,当年的山歌小调如今还有人专门表演,那调门、那身姿、那行头比过去更好,舞台的背景更漂亮,加上现代化的声光色电,看一场演出就像是过年看大戏。
⑧为了找到感觉,我特意又带父亲参观了王家坝人民公社,从墙上的语录到食堂门口的记账黑板,从过道走到戏台子,父亲一边看一边点头,那是他曾经有过的生活。他看着我,虽然没多说话,但那意思分明告诉我,生活的积淀值得记忆,记忆的点滴需要回味。
⑨看着两个老人津津有味地看戏,我的思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小时候,我们常常追着赶着父母去看戏看电影。最小的一个,不是母亲从怀里朝上举着看,就是骑在父亲脖子上看,至于他们看没看,若干年后才懂得,他们看戏只是顶了个名。一大堆孩子,管了小的又怕丢了大的,一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哪还有精力去看台上究竟演了些什么呢?
⑩印象最深的是我六岁那年,资丘举办白求恩展览,其诱惑力不下于看戏,我死缠烂打要跟着父亲去,父亲没法子,只好连夜带着我赶路。人山人海,没地方坐下,更没地方睡觉。我几乎是被父亲拎着胳膊一路踮着脚小跑去的。一路所过,我看到的尽是别人的后脑壳和脚后跟,来回六十多里路,当我一头趴在自家堂屋的时候,我浑身的筋骨都散架了。
⑪现在,我们长大了,不再需要举着顶着了,也不会死缠烂打了,但父母也老了。来的路上,我们一人搀扶一个,不是他们已走不动,而是从小就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爱意,自然而然地延续了下来。或许就像小时候举着托着我们看戏一样,搀扶成了一种亲近,搀扶成了一种守护,搀扶也成了一种感情上的无言交流。
⑫趁着台上换场的时候,我拧开矿泉水瓶盖,递到父母手中,解解渴,也驱驱热气。交谈中,父母都说节目好看,到底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表演,水平就是不一样,来得值!
⑬节目一个一个地演,我看到父母看得很专注,生怕漏掉一个细节。散场的时候,我们等别人都出了礼堂才退场。
⑭天空蔚蓝,一轮明月照得泉溪河的水面上波光点点。风拂过小桥,人走在上面,很凉爽很舒服。以后还有好戏看,我依然要带上父母,就像小时候回家伏在父母的肩背上,醉在月色里,醉在好戏里。
14.按照事件发展脉络,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
( )—在礼堂陪父母看戏—( )—回忆父亲陪“我”看展览—( )
1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⑪段划波浪线句子。(2分)
或许就像小时候举着托着我们看戏一样,搀扶成了一种亲近,搀扶成了一种守护,搀扶也成了一种感情上的无言交流。
16.结合全文,理解⑦⑧两段的作用。(3分)
17.结合你的成长经历,理解文中第⑧段划线句的含义。(3分)
生活的积淀值得记忆,记忆的点滴需要回味。
18.本文第⑭段和链接材料都写到“好戏”,说说你对“好戏”的理解。(3分)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社戏》)
(五)说明文阅读(11分)
能预报天气的植物
孔佳零
①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中,有些植物竟然能像气象台那样预报天气。
②青冈栎又叫青冈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熟悉它的人都知道,它的树叶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色,是名副其实的“气象树”。晴天,它的树叶呈深绿色;久旱将要下雨前,树叶变成红色;雨过天晴,树叶又恢复成原来的颜色。根据青冈栎树叶颜色的变化,人们便可以预测天气是晴天还是阴雨天。
③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树叶中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等,在正常情况下,叶绿素的合成占了优势,所以叶片呈绿色。而青冈栎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当久旱将要下雨前,干旱、闷热的天气使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花青素的合成占了优势,因而叶片变红;当雨后转晴,叶绿素的合成又占了优势,所以树叶又变成了绿色。于是,青冈栎树叶的颜色变化,就成了预报天气的“晴雨表”。
④红花葱兰又名“风雨花”,这个名字完全可以证明它在预报天气上的地位。在暴风雨将要来临前的两三天,风雨花会迫不及待地开出千万朵小花。所以,当人们看到红花葱兰开花的时候,就会知道不久后将有大雨。这种神奇植物的老家在墨西哥、古巴等地,但红花葱兰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也有种植。
⑤含羞草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植物,它其实也是预告天气的一把好手。在它的叶片闭合与张开的过程中,就已经向人们预报了天气:如果叶片闭合快,张开还原慢,预示着明天天气晴朗;反过来,如果叶片闭合慢,张开还原快,则说明明天可能会下雨。
⑥三色堇是欧洲常见的一种花,它的叶片非常有意思,竟能像温度计一样测量出温度的高低,因此它被人们称为“气温草”。它的叶片对气温反应极为敏感,当气温在20℃以上时,叶片向斜上方伸出;若气温降到15℃时,叶片慢慢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当气温降至10℃时,叶片就向斜下方伸出;如果气温回升,叶片又恢复原状。人们根据它的叶片伸展方向便可推断出气温的高低。
(选自《科学探秘》2023年第3期,有删改)
19.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采用了____________顺序,依次介绍了青冈树、红花葱兰、含羞草、三色堇预报天气的奇特功能。(2分)
20.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2分)
2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如果叶片闭合慢,张开还原快,则说明明天可能会下雨。
22.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23.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 (2分)
四、写作与表达·抒写心扉(50分)
24.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不期而遇。人群里,我们有与亲人朋友的偶然相遇;书店里,我们有与渴慕已久的书籍相遇;影视作品中,我们有与伟人英雄的相遇;旅游中,我们有与美丽风景的相遇……请以“最美丽的相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每每重拾起这些丢失的美好,我们的生活更显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请以《重拾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二,请补全题目。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2023庙滩中心3月月考参考答案
1.(1)ní cān(1分)(2)娑 漾(1分)(3) A (2分)
2. A (2分) 3.B (2分)
4.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 (1)示例:展现青春风采(2)示例:志愿服务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实现个人美好价值,使人获得精神满足。(3)示例:①这四个字是“寿比南山”,意思是祝您老人家(你们)身体健康,寿命比南山还要长②象形字(4)示例:小林同学,你好!我们不应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误解与讹诈他人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需要我们帮助,社会需要我们的爱心。如果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将会更美好。来加入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吧。
6. (1)①抒发情感(消愁解闷);②酬神作乐(庆祝节日);③唱和竞胜。 (2)①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②集众人聚唱,歌谣增多;③经众人修饰,歌谣成为定本。 (3)①节奏要求不同:前者主要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②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口口传唱,后者借助文字记录。
7.D
8.乙诗前两节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上下章节基本相同,只有“衿”“佩”“心”“思”“嗣”“来”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9.做标记 用来
10.D
11. 因为遇到一群鹿正害怕地逃跑,(几个人)分路追赶。
12.都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都偶然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之地;居住在绝境里的人都生活自足,且不希望被外人打扰;发现者都在回去的路上做了标记,待回头再找时已无迹可寻。
13.表达了希望人们安居乐业、安宁祥和的生活愿望。
【译文】蜀家遇饥荒之年,家族中有三五个人拿着木弓到白鹿山捕猎用来充饥。正好遇到一群鹿受到惊吓逃走,一个人看见鹿从两座悬崖间钻入,仅容一人通过,随即去追赶它。跑了十几步,只看出城市楼房整齐排列,市场无比热闹,却看不见鹿的踪影。这个人在市场中慢慢地行走,问其他人:“这是什么地方?”其他人说:“这是小成都,不是平常人可以来到的,你不能久留。”这个人于是又从洞穴中出来,秘密地作上标记,回来看报告太守刘俊,刘俊派人随他前往,却无法找到原来的地方。
14.决定陪父母看戏 回忆陪父母看戏 期待再陪父母看戏。
15.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父母从小就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爱意,自然而然地延续了下来,表达了我对父母的爱。(动作描写,通过“举”“托”写出父母从小对我们的疼爱,通过“搀扶”写出我对父母的关爱,体现了爱的延续。)
16.插叙,写出了我为了让父母找到看戏的感觉而煞费苦心,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达了我对父母的尊敬和孝敬。
17.生活给我们留下许多难以磨灭的印象,值得回忆的不仅仅是这些印象,更是它所承载的一种情感,正如文中我对父母的感恩及我要陪伴父母就像父母陪伴我们一样。比如我……
18.本文的“好戏”既指好看的节目,也指“我”陪父母看戏时的美好体验,“好戏”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情。链接材料中的“好戏”表达了“我”对江南农村优美的风光、自由生活的热爱和怀念;对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美好品质的赞美;对少年时代美好生活的怀念、向往之情。
19.能预报天气的植物 逻辑
20.结构上,这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由上文根据青冈栎树叶颜色的变化能预测天气,引出下文对产生这种现象的解释。
21.不能删去。“可能”表示推测,表明叶片闭合慢,张开还原快这种现象预示着有下雨的可能,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可能”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2.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三色堇的叶片比作温度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三色堇的叶片对气温的反应极为敏感的特征。
23.示例:植物叶片的变化、花开花落,是在向人们预报天气。
文题一:“相遇”,是指双方或者多方的遇见。相遇的一方,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某件物,可以是某种情感,可以是某一风景—切能体现“最美丽”却给予写作者惊叹、遐思、回味、憬悟的东西皆可为文。所以,本命题的主旨是让写作者在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发现、思考,表现其印象最深、最难以忘怀的“最美丽情缘”,解读“最美丽”,呈现“最美丽”。而“最美丽”的“最”字,表明这场相遇是美到极致,所以,我们在文章中要极力渲染出来相遇对于自己的意义,或者是让自己欣赏到了一幕美景,或者是让自己感悟了某种哲理,或者是对某人某物多了新的认知等等。在选取素材方面,还是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为佳。比如,选择与亲人朋友的相遇,书写一段感人的真情;选择与书籍相遇,书写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新认知;选择与风景相遇,带领读者一起体会风景的美丽以及从此引发出的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文题二:本题半命题作文。结合提示材料可知,“重拾”的应该是“被我们以前不在意而丢失的东西”,这些东西用现在的观点看才发现其“珍贵”。根据“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分析,“重拾”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抽象的东西,如:记忆、感情、精神、思想等,据此补全题目。“重拾”一词,最合理的文体应该是记叙文,因为“重”有“第二次、又一次”之意,而且还暗含要在文中交代“重拾的缘由”以及“前一次”“丢失”的原因。同时也暗示了应该采用的写作手法——对比。在“重拾”中体现作者的人生理想及信念、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人生情操及审美趣味。至于选材,尽量避开俗套,可从感恩角度入手,从自己身边入手,越是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讲述起来,越是具有感人的力量。如:重拾记忆。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有一段是难以抹去的,这一段岁月的铭记,或许是因为一段懵懂感情,或许是因为童年童真,或许是因为亲情依恋等。从自己的经历入手,翻找生活中曾经被自己遗忘的细节、角落,定能发现那些曾经闪光的片段,回顾这些片段,重拾久违的美好;重拾感悟。在我们十多年的“阅读生涯”中,总有一些片段曾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再去回顾它们的时候,内心除了久远的温馨回忆,更多的可能还会有不一样的感悟、不一样的收获。重拾一本书,重拾自己的心灵。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