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衢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展开衢州市2023年1月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生物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7页,共两大题,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不选均不给分)
1. 多肉植物大多为容易打理的“懒汉植物”,品种繁多,易栽培,观赏性强,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 蛋白质 B. 糖类 C. 水 D. 油脂
【答案】C
【解析】
【分析】肥厚的肉质茎(储存水分)或发达的根系(吸收深层土壤内的水分)都是干旱地区植物对缺水环境的适应特征。
【详解】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C正确。
故选C。
2. 唐朝诗人杜牧用“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绿叶和红花细胞中与“绿”、“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的( )
A. 叶绿体和细胞质 B. 细胞核和细胞质
C. 叶绿体和线粒体 D. 叶绿体和液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绿叶的绿色与叶绿素有关,花的红色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详解】绿叶的绿色相关的色素与叶绿素有关,位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红花的红色相关的色素位于液泡中,D正确。
故选D。
3.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载者,其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对应关系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生长激素—调节 B. 抗体-免疫
C. 角蛋白—催化 D. 血红蛋白—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角蛋白是纤维结构蛋白家族之一,它是构成头发、角、爪和人体皮肤外层的主要蛋白质。角蛋白可保护上皮组织细胞免受损伤或压力。角蛋白单体组成束以形成中间纤维蛋白。
【详解】A、生长激素是蛋白质,具有调节作用,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A正确;
B、抗体可以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角蛋白主要是构成头发、角、爪和人体皮肤外层的主要蛋白质,不具有催化作用,C错误;
D、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4. 细胞学说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C. 施菜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细胞学说没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而且研究的只是动植物细胞(真核细胞),A错误;
B、细胞学说只涉及到了动植物细胞,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B正确;
C、施菜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A。
5. 肺炎支原体为单细胞生物,会引起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一支原体肺炎,其结构模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支原体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支原体与蓝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不具备细胞壁
C. 支原体的拟核中没有染色质
D. 支原体和新冠病毒均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支原体是原核细胞,动物细胞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支原体与蓝细菌都是原核细胞,二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支原体是不具备细胞壁,B正确;
C、支原体是原核细胞,其拟核中没有染色质,C正确;
D、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D。
6. 无机盐与细胞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B. 某些无机盐能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C. Mg2+是各种光合色素的必要成分
D.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但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内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组成成分等;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细胞内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A正确;
B、H2PO4-等离子可以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B正确;
C、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类胡萝卜素中不含Mg2+,C错误;
D、无机盐生物体内含量不高,但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血钙含量过低,动物会出现抽搐,D正确。
故选C。
7. 黑藻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植物材料,下列关于黑藻叶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呈球形或椭球形的叶绿体
B. 该细胞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
C. 用龙胆紫溶液对其进行染色可以看到核内的染色体
D. 在弱光下,可以观察到其细胞内胞质环流速度减慢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我们可以看到叶绿体呈现绿色,而且叶绿体在细胞中是移动的,分布不均匀的。
【详解】A、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围绕液泡沿细胞边缘分布,A正确;
B、黑藻液泡为无色,但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有颜色,可作为观察的标志,因此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B正确;
C、由于黑藻叶肉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用龙胆紫染液对黑藻叶染色,不能观察到黑藻叶肉细胞中的染色体,C错误;
D、叶绿体在细胞内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同时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弱光下细胞内胞质环流速度减慢,D正确。
故选C。
8. 核孔结构复杂,至少由50种蛋白质构成,称为核孔复合体,该结构是核内外物质转运的通道(如下图所示)。大分子物质能与核孔复合体中的中央运输蛋白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实现“主动转运”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过程中,图中所示的结构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B. 大分子物质能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间的信息交流
C. 与中央运输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后运出细胞核
D. 大分子物质与中央运输蛋白的识别与转运,体现了核孔运输物质的选择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其中核膜包括核外膜和核内膜,核外膜的外侧为细胞质;核孔复合物贯穿核内膜和核外膜,由至少50种蛋白质组成,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复合体具有选择性,被运输的大分子需要与中央运输蛋白上的受体结合,才能被运输,为主动运输。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会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而核孔复合物位于核膜上,因此也会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A正确;
B、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RNA能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
C、DNA 不能运出细胞核,C错误;
D、核孔复合体中的中央运输蛋白上的受体具有特异性,大分子物质与中央运输蛋白的识别与转运,体现了核孔控制物质进出的选择性,D正确。
故选C。
9. 透析膜具有一定大小的孔径,水等小分子和离子可以自由通过,而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则无法通过。下图为探究膜的透过性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透析膜可以模拟细胞中的生物膜
B. 两个实验装置中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透析膜
C. 可以观察到A组烧杯中的溶液呈蓝色
D. 检测B组烧杯中是否有葡萄糖可往烧杯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直接观察
【答案】A
【解析】
【分析】1、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2、淀粉实验组静置一段时间后,透析袋内淀粉无法出去,透析袋内淀粉溶液遇碘变蓝,透析袋外的蒸馏水无明显颜色变化。
3、葡萄糖实验组静置一段时间后,葡萄糖进入到蒸馏水中,滴加本尼迪特试剂,水浴加热后才会出现红黄色沉淀。
【详解】A、透析膜是一种半透膜,大分子无法通过,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可以模拟细胞中的生物膜,A正确;
B、B实验装置中水分子和葡萄糖可以通过透析膜,B错误;
C、A淀粉实验组静置一段时间后,透析袋内淀粉无法出去,透析袋内淀粉溶液遇碘变蓝,透析袋外烧杯中的蒸馏水无明显颜色变化,C错误;
D、B葡萄糖实验组静置一段时间后,葡萄糖进入到蒸馏水中,滴加本尼迪特试剂,水浴加热后才会出现红黄色沉淀,D错误。
故选A。
10. 某同学将萤火虫发光器干燥后研磨成粉末状,取两等份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然后各加入少量水并混匀,两支试管均发出荧光。待荧光消失后,向A试管加入ATP溶液,B试管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结果A试管发出荧光,B试管不发出荧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萤火虫能持续发光是因为细胞内存在ATP—ADP循环,使ATP含量相对稳定
B. 实验中第一次发出荧光,是因为发光器粉末中的ATP催化荧光物质发光
C. 加入ATP溶液后发光是因为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了能量
D. 该实验说明了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在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
【详解】A、ATP为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中的量很少,而对于萤火虫能持续发光这一正常生命活动来说,是因为细胞内存在ATP—ADP循环,ATP和ADP能快速转化,使ATP含量相对稳定,保证体内能量能快速持续提供,A正确;
B、实验中第一次发出荧光,是因为发光器粉末中的含有少量的ATP、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在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B错误;
C、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远离A的那个P脱离开来,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C正确;
D、根据题干“待荧光消失后,向A试管加入ATP溶液,B试管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结果A试管发出荧光,B试管不发出荧光 ”,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D正确。
故选B。
1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与体内存在的生物催化剂-酶密切相关。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由活细胞产生,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 所有的酶均含C、H、O、N四种元素
C.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D.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细胞内外、生物体外都可以起作用,A错误;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为C、H、O、N,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故所有酶都含有C、H、O、N元素,B正确;
C、酶的作用机理是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
D、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特性,D错误。
故选B。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活。不同的氧环境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不同。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利用酵母菌的不同呼吸方式获得所需的产物,如面包、馒头、各种酒类以及酒精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a~e表示各锥形瓶中的溶液):
12. 下列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产生和水
B. 无氧条件下,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
C. 发面过程中的“窟窿”是细胞呼吸产生的引起的
D. 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厌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和水
13. 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 甲乙装置中的b和d为含酵母菌的培养液
C. 甲装置中的a和c均能吸收,作用相同
D. 乙装置中的e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会显灰绿色
【答案】12. C 13. B
【解析】
【分析】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和能量;
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二氧化碳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12题详解】
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不进入线粒体,A错误;
B、无氧呼吸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中,B错误;
C、发面过程中的窟窿是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 引起的,C正确;
D、酵母菌厌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A、酵母菌不进行光合作用,无需放在黑暗条件下探究呼吸方式,A错误;
B、bd装置中装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分别构建有氧和无氧条件,B正确;
C、甲装置中a为NaOH吸收外界环境中的CO2,c为澄清石灰水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作用不同,C错误;
D、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有酒精产生应从d容器中吸取少量溶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进行检测,D错误。
故选B。
14. 某金属离子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将活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含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1h后测量细胞内该金属离子浓度,结果如下图。该金属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 )
A. 主动转运 B. 易化扩散 C. 胞吞 D. 被动转运
【答案】A
【解析】
【分析】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2、易化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还需要膜上的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
3、主动转运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的增大,细胞内金属离子的浓度也增大,当超过一定浓度后,细胞内金属离子的浓度不在增大,通过观察横纵坐标的刻度值得到它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故该金属离子通过质膜的方式是主动转运,A正确。
故选A。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原发于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此外,癌细胞还会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医学上,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治疗白血病。
15. 下列关于白血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癌细胞的代谢场所主要在线粒体中
B. 白血病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C. 癌细胞增殖失控往往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有关
D. 癌细胞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是因为其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
16.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造血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部分丢失
B.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大于血细胞的分化潜能
C. 正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分化为血细胞是可逆的
D.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15. A 16. B
【解析】
【分析】1、导致细胞癌变的因素包括:物理致癌因子 (各种射线)、 化学致癌因子 (有毒化学物质如 苯 、煤焦、油等) 、生物致癌因子(病毒或病菌、 肉瘤病毒)。
2、细胞癌变的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引起,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能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
【15题详解】
A、癌细胞的代谢场所主要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
B、根据题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体内相关细胞发生了癌变,而导致细胞癌变的因素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其中生物致癌因子包括病毒,故白血病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B正确;
C、细胞癌变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能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正确;
D、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细胞容易扩散转移,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D正确。
故选A。
【16题详解】
A、造血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一般不会丢失,而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
B、造血干细胞分化程度低,其分化潜能大于血细胞分化潜能,B正确;
C、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造血干细胞分化为血细胞是不可逆的,C错误;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是各种类型的血细胞,是细胞到细胞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B。
17. 植物细胞浸泡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由于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差异,细胞会吸水、失水引起形态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下图为某种植物细胞在三种不同溶液中观察到的三种状态(a为处于等渗溶液中的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三个细胞均发生了渗透作用
B. 可推测出三个细胞所处溶液的浓度大小为:b>a>c
C. c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水分子扩散出细胞
D. 将c细胞放入清水中,不能恢复到a状态,可能是细胞已死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
由题图分析:a为处于等渗溶液中的状态,所以失水和吸水速率相等,a处于正常形态,a的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b的液泡与a相比略有增大,说明b发生了渗透吸水,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溶度;
c的液泡与a相比略有减小,有可能正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正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也可能刚好处于失水和吸水速率相等的状态,所以c的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A、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始终有水分子的运输,即三个细胞均发生了渗透作用,A正确;
B、c的液泡与a相比略有减小,有可能正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正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也可能刚好处于失水和吸水速率相等的状态,所以c的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所处溶液的浓度无法确定,所以无法比较三个细胞所处溶液的浓度大小,B错误;
C、c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但水分子扩散出细胞无法用显微镜观察到,C错误;
D、将c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会吸水,原生质层会逐渐紧贴细胞壁,但不一定能恢复到a状态,D错误。
故选A。
18. “命运女神”Klotho基因是一种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基因,通过调控离子通道、信号通路或其他基因表达而发挥抗衰老、保护肾脏和保护心血管等作用。研究发现,Klotho基因缺陷的小鼠寿命缩短了80%,而过度表达Klotho基因后能够延长小鼠寿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衰老的过程中,没有新的蛋白质合成
B. 抑制高等动物细胞内Klotho基因的表达,可以延缓衰老
C. 衰老的皮肤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线粒体体积变大、数目减少
D. 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可能会攻击Klotho基因,造成损伤,导致细胞衰老
【答案】D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衰老的过程中会有与细胞衰老相关的酶合成,故会有新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
B、Klotho基因是一种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基因,它通过调控离子通道、信号通路或其他基因的表达而发挥抗衰老的作用,所以高等动物衰老的细胞内Klotho基因的表达受到了抑制,使细胞易衰老,B错误;
C、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线粒体体积变小、数目减少,C错误;
D、Klotho基因的表达可抵抗衰老,而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可导致细胞衰老,可能是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Klotho基因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衰老,D正确。
故选D。
19. 龙葵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下图是龙葵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细胞因为着丝粒分开使得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加倍
B. 图B中有两个中心体,每一个中心体由两个垂直的中心粒组成
C. 图C细胞中核DNA与染色体数量比为2:1,最适合观察染色体
D. 图D细胞中的细胞板是由内质网产生含果胶的囊泡聚集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有丝分裂前期,C为有丝分裂中期,D为有丝分裂末期,所以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为BCAD,图甲中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有BC,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
【详解】A、A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着丝粒分开使得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数目不变,A错误;
B、B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为有丝分裂前期,图B中有两个中心体,每一个中心体由两个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的物质组成,B错误;
C、C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图C细胞中核DNA与染色体数量比为2:1,该时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最适合观察染色体,C正确;
D、D为有丝分裂末期,图D细胞中的细胞板是由高尔基体产生含果胶的囊泡聚集形成,D错误。
故选C。
20. 玉米和大豆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C,玉米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C。在大气CO2浓度和30°C条件下,测定玉米和大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光补偿点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强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等
时光照强度(kx)
光饱和时光
照强度(kx)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
(mg/100cm2叶·小时)
大豆
1
3
11
5.5
玉米
3
9
30
15
A. 25°C时玉米的光补偿点小于3klx
B. 若增加浓度,大豆光饱和点大于3klx
C. 若光强度为9klx,玉米一天至少接受8小时以上的光照,才能积累有机物
D. 当30°C和光强度为3klx时,玉米和大豆固定速率的差值为2mg/(dm2·h)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可知,玉米的光补偿点是3klx,光饱点是9klx;大豆的光补偿点是1klx,光饱点是3klx。
【详解】A、分析题意,表格中是30℃条件下测定的数据,即30℃条件下,玉米的光补偿点是3klx,玉米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C,故25°C时玉米的光补偿点小于3klx,A正确;
B、分析表格可知,大豆的光饱和时光照强度为3klx,若增加 CO2浓度,大豆光饱和点大于3klx,B正确;
C、30℃条件下,若光照强度为9klx,设玉米一天至少接受光照X小时,才能正常生长,则30X=15(24-X),解得X=8,即马铃薯一天至少接受光照8小时,才能正常生长,C正确;
D、当光照强度为3kx时,大豆固定的CO2为11+5.5=16.5mg/100cm2叶·小时,而玉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为15mg/100cm2叶·小时,所以二者相差1.5mg/100cm2叶·小时,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分)
21. 专家预测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3亿。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下图A为胰岛素的结构示意图,图B为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过程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细胞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写出组成它的基本单位结构通式______。
(2)胰岛素彻底水解需要______分子水,胰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_____。
(3)图B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______(填序号),其中为单层膜的有______(填序号)。细胞内各结构协调配合,共同执行生命活动,①与③直接相连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
(4)胰岛素在细胞内合成后包裹在囊泡内,将其运至细胞外需要穿过______层膜,囊泡运输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和______的参与,这个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______。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2) ①. 49
②.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若口服会被人体内的消化酶分解
(3) ①. ①③④⑤ ②. ③④⑤ ③. 有利于物质转运
(4) ①. 0 ②. 细胞骨架 ③. 流动性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2、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小问1详解】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公式为: 。
【小问2详解】
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彻底水解需要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51-2=49,胰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若口服会被人体内的消化酶分解。
【小问3详解】
图B中图中①为核膜,②为核糖体,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⑤为细胞膜,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①③④⑤,其中为单层膜的有③④⑤。①与③直接相连的生物学意义是有利于物质转运。
【小问4详解】
分泌蛋白分泌至细胞外,是胞吐的方式,穿过0层膜,囊泡的运输过程非常复杂,需要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这个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2. 某科研小组获得了一种叶绿素b完全缺失的水稻突变体。为探究该突变体的光合作用能力,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为水稻叶肉细胞合成的有机物去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b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提取该突变体的光合色素时,应加入______以溶解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该突变体色素,缺失的色素带应位于滤纸条的第______条(从点样处自下而上)。
(2)一般来说,叶绿素b缺失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导致产生的______含量下降,进而影响碳反应的______过程,造成光合速率下降。当光照强度为n时,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中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比野生型______(填“相等”、“多”或“少”)。但图甲中光照强度为m点时,突变体的放氧速率比野生型的快,研究发现此时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大,据此推测,突变体的______速率快,提高了光合速率。
(3)图乙中,若产生1分子的葡萄糖,则需进行______轮卡尔文循环。形成的葡萄糖可在细胞的______(填场所)被彻底分解为CO2和H2O。水稻体内的非光合作用细胞利用的有机物,需要由三碳糖转变为______(填图乙中的“A”或者“B”)再供其他细胞利用。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无水乙醇 ③. 一
(2) ①. ATP和[H](NADPH) ②.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③. 多 ④. 固定CO2形成C3的速率更快,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也更快,突变体暗反应
(3) ①. 6 ②.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③. 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当光照强度为n时野生型和突变体O2释放速率相等,但由图可知突变体的呼吸作用大于野生型,所以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较大。
【小问1详解】
叶绿素b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提取其光合色素,应在研磨叶片时加入无水乙醇以溶解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该突变体叶片光合色素,缺失的色素带应位于滤纸条自下而上的第一条,纸层析法提取色素中,素带于滤纸条自下而上依次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突变体缺失叶绿素b,所以缺失的色素带应位于滤纸条自下而上的第一条。
【小问2详解】
一般来说,叶绿素b缺失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导致产生的ATP和[H]含量下降,进而影响碳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的过程,造成光合速率下降。据图示曲线知,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表示真正的光合作用,当光照强度为n时野生型和突变体O2释放速率相等,即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由图可以知道突变体的呼吸作用大于野生型,所以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较大。当光照强度为m时,测得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更大,植株CO2供应充足,固定CO2形成C3的速率更快,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也更快,突变体暗反应速率更快,对光反应产物消耗也更快,水分在光下分解的速度加快,进而提高了光合速率。
【小问3详解】
碳反应中生成1分子葡萄糖需要6分子CO2经过6轮卡尔文循环;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进一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水稻体内的非光合作用细胞利用的有机物,需要由三碳糖转变为B,运至叶绿体外的B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23. 人体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甲所示,图甲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控制的蛋白质合成。图乙表示造血干细胞分裂三个时期示意图(图中仅表示部分染色体),图丙表示造血干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网织红细胞______(填“能”或“不能”)合成蛋白质。
(2)图乙中的2表示细胞分裂的______时期,图中纺锤体的形成与细胞的______(填结构)有关,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乙还缺少______时期的细胞。
(3)图丙BC段对应图乙中的______(填序号),图丙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DE段染色单体的数量是______。
(4)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成熟红细胞排出细胞核和丧失细胞器的意义是______。
(5)人红细胞的寿命为100~120天,每分钟有数百万至数千万个红细胞死亡,下列关于红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 成熟红细胞凋亡不受基因控制
B. 红细胞凋亡过程中会发生DNA有规律地降解
C. 细胞的凋亡对个体的发育是不利的
D. 细胞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凋亡小体,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1) ①. 不同 ②. 能
(2) ①. 有丝分裂中期 ②. 中心体 ③. 间期和末期
(3) ①. 1、2
②.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③. 0
(4)成熟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其排出细胞核和丧失细胞器可以为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5)B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图乙中1代表分裂前期、2代表分裂中期、3代表分裂后期。图丙中AB段表示间期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加倍,CD段代表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此时染色单体数为0。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小问1详解】
造血干细胞经分化产生幼红细胞,因此其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幼红细胞形成网织红细胞过程排出细胞核,但后者仍然含有已合成的RNA和核糖体,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小问2详解】
图乙2中细胞包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2中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图乙中1代表分裂前期,2代表分裂中期、3代表分裂后期,还缺少间期和末期细胞。
【小问3详解】
图丙BC段代表每条染色体上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BC段对应图乙的1、2,CD段说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染色单体数为0。
【小问4详解】
成熟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排出细胞核和丧失细胞器可以为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小问5详解】
A、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虽然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但其凋亡基因在细胞核排出之前就已经开始表达,所以其凋亡仍受基因控制,A错误;
B、细胞凋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细胞染色体的DNA降解,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相关基因活动加强,对于个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是有利的,C错误;
D、细胞以出芽方式形成凋亡小体,该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B。
24. 马铃薯块茎内富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已知,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O2生成速率来判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探究pH对马铃薯块茎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利用所给的材料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2%的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pH5.0、pH6.0、pH7.0、pH8.0),马铃薯,滤纸片、注射器、橡胶盖若干,研钵,培养皿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所加溶液的具体量不做要求
(一)完善实验步骤;
(1)制备马铃薯匀浆将马铃薯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研钵,加入少许______以利于充分研磨:研磨后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备用。
(2)取______的滤纸片若干放在盛有马铃薯匀浆的培养皿中浸泡1min,然后用镊子夹起滤纸片,贴靠在培养皿壁上,流尽多余的匀浆。
(3)取4支注射器编号后,分别加入等量的马铃薯匀浆浸泡过的滤纸片。
(4)每支注射器先分别吸入等量的______溶液:然后再用针筒吸入______溶液,用橡胶盖密封针嘴。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二)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一张实验结果记录表,以记录0.5min和1min时的实验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5)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6)某同学将其中一支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下图曲线1,他想改变某一条件,让实验结果变成曲线2,则需改变的条件是______。
A. 增加滤纸片数量
B. 将温度提高到80°C
C. 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D. 将针换成更大容积的
(7)若实验中只有一个注射器,每次实验后,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然后用______再冲洗一遍,原因为______。
【答案】(1)SiO2
(2)相同大小 (3)标记为无答案(不需要回答)
(4) ①. 缓冲液 ②. 等量的H2O2溶液
(5)酸碱度 (6)C
(7) ①. 相应缓冲液 ②. 保证缓冲液pH的准确度,避免实验误差。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实验探究pH值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酸碱度,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氧气的生成量来表示。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小问1详解】
马铃薯切成块,然后加二氧化硅(小石头子)充分研磨,过滤就可得到匀浆。
【小问2详解】
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因此要取相同大小的滤纸片。
【小问3详解】
取4支注射器编号后,分别加入等量的马铃薯匀浆浸泡过的滤纸片。
【小问4详解】
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因此要分别吸入等量的缓冲溶液和等量的H2O2溶液。
【小问5详解】
实验探究pH值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酸碱度,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
【小问6详解】
曲线2明显产生的气体量多了,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产物的量,因此C选项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正确。
【小问7详解】
若实验中只有一个注射器,每次实验后,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所有实验都要保证实验用品不混淆,不应该有上一次反应后残留物,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然后用相应缓冲液再冲洗一遍。
2024衢州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衢州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衢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衢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试卷共7页,共两大题,24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衢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衢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试卷共7页,共两大题,24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