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6.4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讲)
展开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策略
1、揣摩例题。
课本上和老师讲解的例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认真研究,深刻理解,要透过“样板”,学会通过逻辑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总结出解题的规律。
2、精练习题
复习时不要搞“题海战术”,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一些源于课本的变式题,或体现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本题,通过解题来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在解题时,要独立思考,一题多思,一题多解,反复玩味,悟出道理。
3、加强审题的规范性
每每大考过后,总有同学抱怨没考好,纠其原因是考试时没有注意审题。审题决定了成功与否,不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到高考的成败。那么怎么审题呢? 应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认真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 。
4、重视错题
“错误是最好的老师”,但更重要的是寻找错因,及时进行总结,三五个字,一两句话都行,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以利于吸取教训,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专题6.4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新课程考试要求 |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
核心素养 | 本节涉及所有的数学核心素养:逻辑推理(多例)、直观想象(多例)、数学运算(多例)等. |
考向预测 | (1)测量距离问题; (2测量高度问题; (3)测量角度问题. (4)主要是利用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问题,关键是弄懂有关术语,认真理解题意.三角形中的应用问题,主要是结合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等,考查边角及面积的计算,与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结合考查,也有与导数结合考查的情况. |
【知识清单】
知识点1.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2R,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为:
a∶b∶c=sin A∶sin B∶sin C;
a=2Rsin_A,b=2Rsin_B,c=2Rsin_C;
sin A=,sin B=,sin C=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面积公式S=absin C=bcsin A=acsin B
知识点2.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 , , .
变形公式cos A=,cos B=,os C=
知识点3.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概念
(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1).
(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
(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3)
①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②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③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4)坡度:
①定义: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4,角θ为坡角).
②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4,i为坡比).
【考点分类剖析】
考点1 与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结合
【典例1】(2021·四川成都市·高三三模(文))已知A,是圆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点,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设AB中点为M,则,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可得M的轨迹方程,化简可得,根据圆外一点到圆上点的最小距离为d-r,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设AB中点为M,则,且,
所以M在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
所以
,
又M的轨迹方程为:,
所以P到M轨迹的圆心的距离,
所以的最小值为d-r=3-1=2,
所以的最小值为.
故选:C
【典例2】(2021·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高一期中)如图所示,为测量山高选择A和另一座山的山顶为测量观测点,从A点测得点的仰角点的仰角以及从点测得,若山高米,则山高等于( )
A.米 B.米
C.米 D.米
【答案】A
【解析】
在中,可求得AC,根据正弦定理,在中,可求得AM,在中,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因为在中,,,
所以,
在中,,
由正弦定理得:,即,
所以,
在中,,
所以(米)
故选:A
【典例3】(2020·江苏高考真题)在△ABC中,D在边BC上,延长AD到P,使得AP=9,若(m为常数),则CD的长度是________.
【答案】或0
【解析】
根据题设条件可设,结合与三点共线,可求得,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然后根据余弦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
∵三点共线,
∴可设,
∵,
∴,即,
若且,则三点共线,
∴,即,
∵,∴,
∵,,,
∴,
设,,则,.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
∵,
∴,解得,
∴的长度为.
当时, ,重合,此时的长度为,
当时,,重合,此时,不合题意,舍去.
故答案为:0或.
【变式探究】
1.(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尔滨三中高三其他模拟(理))某气象仪器研究所按以下方案测试一种“弹射型”气象观测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在处(点在水平地面的下方,为与水平地面的交点)进行该仪器的垂直弹射,水平地面上两个观察点,两地相距100米,,其中到的距离比到的距离远40米.地测得该仪器在处的俯角为,地测得最高点的仰角为,则该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为( )
A.210米 B.米 C.米 D.420米
【答案】C
【解析】
在中利用余弦定理求出,进而在中可求出,再在中求出,即可得解.
【详解】
设,所以,在中,,,所以,
,即,.
在中,,所以,又在中,,所以,因此.
故答案为:C.
2.(2021·浙江高二期末)已知、、分别为的三个内角、、的对边,且,点是边上的中点,若,则的面积最大值为_______.
【答案】
【解析】
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的值,可求得角的值,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结合基本不等式可求得的最大值,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结果.
【详解】
因为,所以,,
即,所以,.
,解得.
,
所以,,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即的最大值为,
所以,.
故答案为:.
3.(高考真题)如图,在某海滨城市附近的海面上正形成台风.据气象部门检测,目前台风中心位于城市的南偏东方向的海面处,并以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如果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心区域,目前圆形区域的半径为,并以的速度不断增大.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侵袭(精确到)?
【答案】4.1小时.
【解析】
根据题意可设小时后台风中心到达点,
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侵袭,如图中,,
,,,
由余弦定理得,
,
化简得,
解得.
答:大约4.1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
考点2 测量距离问题
【典例4】(2021·永丰县永丰中学高一期末)为了测量河对岸两点C,D间的距离,现在沿岸相距的两点A,B处分别测得,,则间的距离为________.
【答案】2
【解析】
在和中应用正弦定理求得,然后在中应用余弦定理可求得结果
【详解】
解: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即,得,
在中,由,所以为等边三角形,,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所以,
故答案为:2
【总结提升】
测量距离问题,归纳起来常见的命题角度有:
(1)两点都不可到达;
(2)两点不相通的距离;
(3)两点间可视但有一点不可到达.
【变式探究】
(2021·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三其他模拟(文))“湖畔波澜飞,耕耘战鼓催”,合肥一六八中学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同学们的成长.某同学为了测量澜飞湖两侧C,D两点间的距离,除了观测点C,D外,他又选了两个观测点,且,已经测得两个角,由于条件不足,需要再观测新的角,则利用已知观测数据和下面三组新观测的角的其中一组,就可以求出C,D间距离的有( )组
①和;②和;③和
A.0 B.1 C.2 D.3
【答案】D
【解析】
由已知条件结合正余弦定理,可判断所选的条件是否可以求出.
【详解】
由,,
∴可求出、,
①和:△中,即可求;
②和:可求、,则在△中求;
③和:可求,则在△中,即可求;
∴①②③都可以求.
故选:D
考点3 测量高度问题
【典例5】(2021·北京高三其他模拟)魏晋南北朝(公元)时期,中国数学在测量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刘徽提出重差术,应用中国传统的出入相补原理,通过多次观测,测量山高水深等数值,进而使中国的测量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超越西方约一千年,关于重差术的注文在唐代成书,因其第一题为测量海岛的高度和距离(图1),故题为《海岛算经》受此题启发,小清同学依照此法测量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塔的高度和距离(示意图如图2所示),录得以下是数据(单位:米):前表却行,表高,后表却行,表间.则塔高__________米,前表去塔远近__________米.
【答案】246 122
【解析】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可得;
【详解】
解:依题意可得,,所以,
又,,所以,解得,所以
故答案为:;;
【总结提升】
求解高度问题的三个关注点
(1)在处理有关高度问题时,要理解仰角、俯角(在铅垂面上所成的角)、方向(位)角(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是关键.
(2)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空间与平面(地面)同时研究的问题,这时最好画两个图形,一个空间图形,一个平面图形,这样处理起来既清楚又不容易搞错.
(3)注意山或塔垂直于地面或海平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变式探究】
(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为测量出高,选择和另一座山的山顶为测量观测点,从点测得点的仰角,点的仰角以及;从点测得.已知山高,则山高__________.
【答案】150
【解析】
在中,,,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即解得,在中,
.
故答案为150.
考点4 测量角度问题
【典例6】(2021·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理))一张台球桌形状是边长为的正六边形,已知一个小球从边的中点击出后,击中边上某点,之后依次碰击,,,各边,最后击中边上的点,且,设,则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可作出图形,过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由图形计算得到,知,由此得到结果.
【详解】
如图所示,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原理知:分别顺次以正六边形的,,,,边为对称轴作次对称变换后可知,小球的运行轨迹即为线段,过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
正六边形边长为,
,
,.
故答案为:.
【总结提升】
1.解决角度问题的注意事项
(1)测量角度时,首先应明确方位角及方向角的含义.
(2)求角的大小时,先在三角形中求出其正弦或余弦值.
(3)在解应用题时,要根据题意正确画出示意图,通过这一步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解题中也要注意体会正、余弦定理“联袂”使用的优点.
2.测量角度问题的基本思路
测量角度问题的关键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画出表示实际问题的图形,并在图形中标出有关的角和距离,再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最后将解得的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
提醒:方向角是相对于某点而言的,因此在确定方向角时,必须先弄清楚是哪一个点的方向角.
【变式探究】
某沿海四个城市、、、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 , , , 位于的北偏东方向.现在有一艘轮船从出发以的速度向直线航行, 后,轮船由于天气原因收到指令改向城市直线航行,收到指令时城市对于轮船的方位角是南偏西度,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设船行驶至,则,连接,过作于,则, , , ,所以,所以,又, ,可得,所以,故.
考点5 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典例7】(2021·浙江高三期末)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处下山至处有两种路径.一种从沿直线步行到,另一种是先从沿索道乘缆车到,然后从沿直线步行到.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处下山,甲沿匀速步行,速度为.在甲出发后,乙从乘缆车到,在处停留后,再从匀速步行到.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行的速度为,山路长为,经测量,,,为钝角.
(1)求索道的长;
(2)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3)为使两位游客在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答案】(1)索道的长为;(2)乙出发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3).
【解析】
(1)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索道的长;
(2)求出的值,设乙出发后,甲、乙之间的距离为,根据题意可得出关于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利用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可求得结果;
(3)设乙步行的速度为,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可解得的取值范围,即为所求.
【详解】
(1)在中,,,,
由正弦定理可得,
故索道的长为;
(2)因为为钝角,则为锐角,所以,,,
所以,,
设乙出发后,甲、乙之间的距离为,由题意可得,
则,
所以,当时,取最小值,
因此,当乙出发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近;
(3)为锐角,,
由正弦定理可得,
乙从出发时,甲已经走了,
还需走才能到达,设乙步行的速度为,则,解得,
所以,为使两位游客在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范围内.
【规律方法】
利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根据条件画出示意图,结合示意图构造三角形,然后转化为解三角形的问题进行求解.
【变式探究】
(2021·浙江高一期末)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网络,无论是大山深处还是广袤平原,处处都能见到基站的身影.如图,某同学在一条水平公路上观测对面山顶上的一座基站,已知基站高,该同学眼高(眼睛到地面的距离),该同学在初始位置C处(眼睛所在位置)测得基站底部B的仰角为,测得基站顶端A的仰角为.
(1)求出山高;
(2)如图,当该同学面向基站前行时(保持在同一铅垂面内),记该同学所在位置M处(眼睛所在位置)到基站所在直线的距离,且记在M处观测基站底部B的仰角为,观测基站顶端A的仰角为.试问当x多大时,观测基站的视角最大?
参考数据:
【答案】(1)151.5米;(2).
【解析】
(1)在直角三角形中由正切的定义得出的方程,解之可得;
(2)视角为锐角,求出的最大值即可得,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可把表示为的函数,然后结合基本不等式可得最大值.
【详解】
(1)设,则,即,
,
所以,
所以,,
山高(米);
(2)显然视角为锐角,
由已知,,
,
当且仅当,即时,最大,即视角最大.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6.4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6.4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练)(含解析),共29页。
2024届高考数学复习第一轮讲练测专题6.4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数学复习第一轮讲练测专题6.4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教师版,共28页。
第05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讲+练)-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05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讲+练)-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05讲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精讲解析版docx、第05讲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精讲原卷版docx、第05讲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精练解析版docx、第05讲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精练原卷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