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考点梳理学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中图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0701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考点梳理学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中图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0701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考点梳理学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中图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07015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考点梳理学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中图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07015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考点梳理学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中图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07015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考点梳理学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中图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07015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考点梳理学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单元复习训练(中图版)
展开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单元A卷·考点梳理分层卷(中图版)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考点梳理卷)
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课本P4-9页)
概念 | 人类 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和 | ||
属性 | 属性 | 纸张,钢铁等 自然资源 | |
经济属性:必须 | 闪电 自然资源 | ||
种类 | 主要包括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等 | ||
分类 | 可再生资源 | 有的自然资源可以 利用,比如阳光、空气、水和生物等,利用后还能循环 ,或者不断 ,这些资源称为可再生资源。 | |
非可再生资源 | 有的自然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如 、 、 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也 ,这些资源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 ||
水资源的组成 | 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 资源。它是由 及 中的水、 ,_______以及_______等组成的。 |
地球淡水构成 | |
水资源的来源 |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_______。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_______;一部分渗人地下,形成_______。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_______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
水资源的数量 | 我国水资源____,居世界第____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很____,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____ |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____的影响,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
时间分配 不均匀 | 季节变化大 | 在时间上,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一样,我国河流的径流量____季节大,____季节小。降水过于集中,造成____灾害频繁,有时在同一年内,春季发生____灾,夏季发生____灾。 | ||
年际变化大 | 我国降水的________大,造成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也很大,有时会出现连续几年丰水或连续几年枯水的情况。 | |||
空间分布不平衡 | ||||
水资源的分布总体呈现从____________的状态。即____多,____少。 | ||||
中国径流量分布 | 中国径流带可划分为____带、____带、____带、____带、____带五个地带。 | |||
丰水带 | 年降水总量大于____mm | 主要在________ | ||
多少带 | 年降水总量____mm-1600mm | ____岭-____河以南、________东南部 | ||
过度带 | 年降水总量____mm-800mm | ____及____大部、____南部、________中部 | ||
少水带 | 年降水总量____mm-400mm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地区 | ||
缺水带 | 年降水量小于____mm | ____内陆地区、________北部 | ||
水土匹配 | 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河川径流量约占全国的____%;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河川径流量却只占全国的大约____%。 | |||
我国北方____多、____少。南方____少、____多。 | ||||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对南北方的影响:我国北方____多,____密集,人均水资源量____,____问题十分严重。________短缺,既影响着经济发展,也制约着人口和经济的均衡分布,还带来了许多生态问题。 | ||||
要解决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状况,首先要____用水和____用水。 | |||
改善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状况-________________。 | |||
南水北调工程 | 主要是把____水系的水引入____,尤其是____地区,此工程是为了改变我国南涝北旱和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这项工程规模巨大,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 ||
南水北调工程 | 南水北调工程是指将____水系的水调往缺水严重的____、____地区。 | ||
东线工程 | 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________输送,北达____、____。 | ||
中线工程 | 是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上游的________引水,送达____、____。 | ||
西线工程 | 是从长江上游引水,送达____上游,解决____地区的缺水问题。 | ||
引黄济青工程 | 把____水引入____。 | ||
引滦入津工程 | 把____水调到____水系,供应____用水。 | ||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________。 | |||
水库的作用 | 水库一般在河流________蓄水,________放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水库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功能。 | ||
水污染及其防治 | 原因 | 由于部分工厂、企业、城乡居民,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水污染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 |
防治措施 | 为了防治水污染,一方面要对排放前的污水进行认真处理,另方面要对被污染的河湖进行治理。 | ||
节水措施 | 农业方面 | 节水措施 | 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________、________。 |
改变作物品种:选择____、耗水____的作物。 | |||
减少污染 | 减少________,________的使用。 | ||
工业方面 | 节水措施 | 工业用水________,________使用。 | |
降低生产耗水量,提高利用效率。 | |||
减少污染 |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 ||
家庭方面 | 节水措施 | 生活____________。 | |
推广____________。 | |||
减少污染 | 少使用________和________。 | ||
国家节水标志 |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课本P10-16页)
概念 | 土地是人类________和________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 ||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 ________ | ||
利用类型 | ____(比例最大) | ||
____ | |||
____ | |||
沙漠、戈壁、石山 | |||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 |||
土地类型名称 | 主要分布地区 | ||
季风和非季风区 | 干湿地区 | 主要地形 | |
耕地 |
|
| 平原、丘陵 |
林地 |
|
| 山地 |
草地 |
|
| 高原 |
未利用土地 |
|
| 沙漠、戈壁、荒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 |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 |||
____________ |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____位,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____位,林地总面积居世界第____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按人均面积计算,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________的矛盾十分突出。 | ||
____________ | 山地如果开发不当,容易引起________,一般不利于发展____业;但很多山区森林、草地、水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进行________的开发。 | ||
____________ | 我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已为数不多,而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未来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却增加有限,这就意味着,今后单位面积的耕地需要养活更多的人口。 |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在土地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 ||||||||||||||
农业部门 | ||||||||||||||
狭义 | 种植业 | |||||||||||||
广义 | 种植业 |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 | ||||||||||||
畜牧业 | 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 |||||||||||||
渔业 |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 |||||||||||||
林业 | 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树木以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 | |||||||||||||
南、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 | ||||||||||||||
分布地区 | 耕地类型 | 气候特征 | 主要农作物 | |||||||||||
南方 | ____为主 | 湿热多雨 | ____ | |||||||||||
分界线 | 以____-____一线为界 | |||||||||||||
北方 | ____为主 | 降水偏少,气温略低 | ____、棉花 | |||||||||||
东、西方农业生产的差异 | ||||||||||||||
地区 | 耕地类型 | 气候特征 | 主要分布区 | |||||||||||
东部 | 种植业 | 东部____区,雨热同期 | 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平原 | |||||||||||
林业 | - | 三大林区:____林区、____林区、____林区 | ||||||||||||
分界线 | 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 |||||||||||||
西部 | 畜牧业 | 西部____区 | 四大牧区:____牧区、____牧区、____牧区、____牧区 | |||||||||||
在农业生产中,各地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宜它发展的地区,称为“________” | ||||||||||||||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 自然条件 | 牧草生长良好 | ____________ |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 ____________ | |||||||||||||
气候湿润、河湖众多 | ____________ | |||||||||||||
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 | ____________ | |||||||||||||
社会经济条件 |
| |||||||||||||
| ||||||||||||||
| ||||||||||||||
| ||||||||||||||
科技与农业: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农业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
提高产量 | ____________________ | |||||||||||||
提高空间利用率 | ____________________ | |||||||||||||
保护环境 | 培育____________,减少________的使用 | |||||||||||||
我国的耕地资源概况 |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资源。我国国土辽阔,但耕地只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2.7%,尤其是人均耕地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
土地资源的危机 | 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 | ||
保护耕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耕地面积不得少于____亿亩,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第三节 工业(课本P17-22页)
工业的概念、地位和分类 | |||
概念 | 工业是对自然物资资源或半成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资生产部门。 | ||
地位 |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__。农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__。 | ||
分类 | 重工业 | 以生产________为主的工业 |
|
轻工业 | 以生产________为主的工业 |
| |
矿产资源与工业 | ________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 ||
________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 |||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 | |||
煤炭资源 | 我国煤炭总量世界第____。 | ||
煤炭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地区。 | |||
煤炭最丰富的三个省区:____、____、____(全称);____、 ________、____(简称) | |||
石油资源 | 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沿海大陆架也有 | ||
大型油田:黑龙江的_______油田(中国最大)、山东的________油田、________油田。 | |||
天然气资源 | 分布地区:____地区。 | ||
西气东输:将________的天然气输往________等地区。 | |||
铁矿资源 | 分布:分布广泛,以________(冀)、________(辽)、____(川或蜀)储量最大。 | ||
特点:________多,________少。 | |||
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
我国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些经济基础相当雄厚的工业基地,主要有________工业基地、________工业基地、________工业基地、________工业基地等。 | ||||||
工业基地 | 辽中南 | 京津唐 | 长江三角洲(沪宁杭) | 珠江三角洲 | ||
工业城市 |
|
|
|
| ||
工业特点 |
|
|
|
| ||
发展条件 |
|
|
|
| ||
限制因素 |
|
|
| |||
分布 | 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表现出沿____、沿____、沿________分布的特店。这些工业基地可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内河运输与内陆地区联系。 | |||||
概念 | 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它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 |||
特点 | 从业人员中________所占的比例大 | |||
用于____________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 | ||||
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____ | ||||
发展现状 |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____ ,但发展____。近年来,从航空航天到基因工程,从网络技术到纳米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众多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国工业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发展新方向 | 大力发展________、新一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
分布 | 我国创办了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们各具特色,多分布在________。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 |||
发展意义 | 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代表了工业发展的方向。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对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 |||
|
| |||
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
影响因素 | 具体情况 | |||
自然条件 | 原料 | 接近(铁,棉花等)原料产地,____充足 | ||
燃料 | 靠近煤矿、油田、水电站等,____充足 | |||
水源 | 靠近河流、湖泊、水库等,____充足 | |||
土地 | 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影响工业区位的选择 | |||
社会经济条件 | 交通 | 沿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 ________ | ||
市场 | 人口密集、________ | |||
劳动力 | 人口稠密,________ | |||
科技 | 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________ | |||
第四节 交通运输(课本P23-27页)
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是目前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 |
铁路 | |
分布格局 | 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速,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纵贯____、横穿____的分布格局。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来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南北分布有“五纵”,东西分布有“三横”,大致是“________”的格局。 |
运输特点 | 运输量____,连续性____,速度较____,受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____。 |
方向 | 铁路干线名称 | 起止点及途经城市 | |||
南北 干线 | 京沪线 | ________—天津—济南—徐州—南京—________ | |||
京九线 | ________—南昌—深圳—________(香港) | ||||
京哈线 | ________—天津—秦皇岛—沈阳—长春—________ | ||||
京广线 | ________—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株洲—________ | ||||
太焦—焦柳线 | ________—________—宜昌—________ | ||||
宝成—成昆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东西 干线 | 京包—包兰线 | ________—包头—________ | |||
陇海—兰新线 (第二亚欧大陆桥东段) | ________—徐州—郑州—西安—宝鸡—________ ________—吐鲁番—乌鲁木齐—________ | ||||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 ________—杭州—株洲—贵阳—________ | ||||
滨洲-滨绥线 | ________—哈尔滨—____________ | ||||
青藏铁路 | 世界上海拔____的铁路,起止点:____—____ | ||||
城市 | 所在省(区) | 交汇的铁路 | |||
____ | 北京 | 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 | |||
____ | 四川 | 宝成、成昆 | |||
____ | 江苏 | 京沪、陇海 | |||
____ | 湖南 | 京广、浙赣、湘黔 | |||
____ | 甘肃 | 包兰、兰新、陇海、兰青 | |||
____ | 浙江 | 沪杭、浙赣 | |||
____ | 河南 | 陇海、京广 | |||
公路 | |||||
我国的公路运输发展比较快,公路运输已成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特别是在缺乏铁路和水运干线的边远地区,公路更担负着运输干线的重要任务。公路________、________、____、可满足“____”的服务。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猛,已形成网络,显示出了巨大的____效益和____效益。平坦的高速公路,实现了货物和人员的快速流动,带动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 | |||||
航空 | |||||
特点 | 速度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 | ||||
重要意义 | 随着世界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各国航空运输在运输结构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航空运输的发达与否已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 ||||
发展现状 | 我国现已形成以首都________为中心,连接各省级行政中心和重要城市的国内航空运输网。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能够联通许多国家。 | ||||
水路 | |||||
分类 | 水路运输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适合________________的____距离运输。 | ||||
我国水路运输的特点 | 我国大河多,水量丰富,多自西向东流人大海,沟通了内地和沿海地区;同时大陆海岸线绵长曲折,____________,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的良好条件。 | ||||
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 |||||
运输方式 | 运输工具 | 运速 | 运价 | 运量 | 适合的运输 |
航空运输 | 飞机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天气影响大) |
公路运输 | 汽车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铁路运输 | 火车 |
|
|
| ________________(起止点均不是港口城市,即无水路) |
水路运输 | 船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起止点均是港口城市,即有水路) |
管道运输 | 主要运输________和________,如石油、天然气等。 | ||||
大宗笨重货物在选择时,有水路则选____________,无水路则选____________。 | |||||
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不但要考虑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还要考虑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作:实现旅客从起点到终点,货物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整个运输过程,一般要由几种运输方式____完成,这就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江西的同学要游览八达岭长城,要先坐火车或飞机到北京,然后再换乘汽车或火车才能到。从国外进口大宗货物,往往先用海轮把货物运抵港口,然后再通过火车、汽车、飞机等运到我国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