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深圳专用)(原卷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6952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单元 酸和碱(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深圳专用)(原卷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6952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单元 酸和碱(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深圳专用)(原卷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6952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单元 酸和碱(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深圳专用)(原卷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695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单元 酸和碱(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深圳专用)(原卷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695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单元 酸和碱(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深圳专用)(原卷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695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深圳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3 次下载
-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基础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深圳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深圳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基础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深圳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 第十单元 酸和碱(基础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深圳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第十单元 酸和碱(培优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卷(深圳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十单元 酸和碱(B卷·能力提升练)
(本卷共16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4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Cu-64 Fe-54
一、单项选题I(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湖南长沙·模拟预测)关于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下列说法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盐酸可用来制造药物 B.浓硫酸是油状的黏稠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C.打开浓盐酸的瓶口可以看到“白雾” D.浓硫酸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答案】B
【解析】A、盐酸可以用来制造药物,故A不符合题意;B、浓硫酸是油状的黏稠液体,但没有气味,故B符合题意;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打开瓶盖会有白雾,故C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以干燥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2·安徽·模拟预测)在测定溶液酸碱性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 B.测溶液的酸碱性
C.手持胶头滴管 D.洗涤试管
【答案】B
【解析】A、测定溶液pH值,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干燥的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pH值;试纸湿润导致溶液浓度变小,可能导致误差,错误;B、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滴加试液胶体滴管要竖直悬空,正确;C、胶体滴管要竖直悬空,倒置会药液倒流腐蚀胶帽,错误;D、洗涤试管不能用手堵住试管口,防止被废液伤害,错误;故选B。
3.(2022·湖南张家界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氢氧化钠、烧碱、NaOH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氯化氢、盐酸、HCl
【答案】B
【解析】A、氧化钙的俗称为生石灰,化学式为CaO,该选项不正确;B、氢氧化钠的俗称为烧碱,化学式为NaOH,该选项正确;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与碳酸钙不是同一种物质,该选项不正确;D、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
4.(2022·湖南常德·统考一模)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1(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钙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该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铝与胃液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为中和反应,该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不符合题意;C、用熟石灰、硫酸铜和水配制波尔多液,是碱与盐的反应,不符合中和反应的概念,该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符合题意;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该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5.(2022·宁夏银川·一模)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以下测定操作正确的是( )
A.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pH试纸直接投入被测液中,显色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后滴上被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A
【解析】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符合题意;B、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被测液中,会污染被测液,不符合题意;C、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稀释被测液,如果溶液显碱性,会使pH偏小,如果溶液显酸性,会使pH偏大,不符合题意;D、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会稀释被测液,如果溶液显碱性,会使pH偏小,如果溶液显酸性,会使pH偏大,不符合题意。故选A。
6.(2022·河南新乡·模拟预测)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
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
C.N、P点时,溶液的pH:N>P
D.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
【答案】D
【解析】A、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M点时,氧化铜未反应完全,则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故A正确;B、M、N点时,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则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故B正确;C、N点时,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完全,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大于7,P点时,稀盐酸过量,溶液的pH小于7,则N、P点时,溶液的pH:N>P,故C正确;D、N点时,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完全,则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bg,故D不正确。故选D。
7.(2022·海南海口·统考一模)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U型管两端的液面必须保持相平
B.实验后,恢复到室温时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
C.观察到B选项中的现象可得结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D.若用KOH溶液代替NaOH溶液,可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答案】C
【解析】A、实验前,U型管两端的液面必须保持相平,使U型管两侧的压强相等,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后,试管中的二氧化碳被消耗,压强降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选项说法正确;C、观察到B选项中的现象不能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以使气体体积减少,压强降低,选项说法不正确;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也可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8.(2022·天津红桥·一模)如图中所有物质的类别均不同,连线两端的物质常温下均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分别属于碱、盐、酸
B.X和Z可以是Al2O3和CaCl2
C.Y和Z可以是Na2CO3和Ca(OH)2
D.X和Y可以是NaCl和NaOH
【答案】C
【解析】A、根据题意,图中所有物质的类别均不同,图中已经有盐酸,则 Z不能是酸,根据分析,Z应当是碱,则X不能是碱,故A错误;B、CaCl2不能与CO2发生反应,则Z不可以是CaCl2,故B错误;C、如果Y是Na2CO3,Z是Ca(OH)2,Na2CO3可以与HCl发生反应,也可以与Ca(OH)2发生反应,而Ca(OH)2可以与CO2发生反应,且符合Y是盐、Z是碱的要求,故C正确;D、NaCl不能与HCl发生反应,则X不能是NaCl,故D错误。故选C。
二、单项选题II(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2022·安徽·模拟预测)如图是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的氯化钾由离子构成 B.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的实质是OH-与H+结合生成H2O 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K+、Cl‑
【答案】D
【解析】A. 从图可知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正确。B. 从图中可知,反应前后氯元素均以氯离子的形式存在,氯离子的数目不变。正确。C. 从图中可知,反应前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减少,水分子增加,反应实质是OH-和H+结合生成H2O。正确。D.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K+、Cl-、H2O。错误。故选D。
10.(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的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答案】C
【解析】A、加入金属Zn,无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已完全反应,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B、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盐酸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符合题意;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如pH=7,溶液酸碱性发生了改变,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2022江苏镇江·三模)如图所示;甲瓶中可盛放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或者氢氧化钠浓溶液,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紫色小花,小明同学通过调节阀门I、II或者改变甲瓶中溶液种类,能改变紫色小花的颜色,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若甲瓶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关闭阀门I,打开阀门II,可看到紫色小花不变色
B.若甲瓶中盛放浓硫酸,关闭阀门I,打开阀门II,可看到紫色小花变红
C.若关闭阀门II,打开阀门I,紫色小花变红
D.紫色小花变色是因为碳酸显酸性
【答案】B
【解析】A、若甲瓶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关闭阀门I,打开阀门II,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则没有二氧化碳通过乙瓶,紫色小花不变色,故A正确;B、若甲瓶中盛放浓硫酸,关闭阀门I,打开阀门II,浓硫酸将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吸收,则干燥的二氧化碳进入乙瓶,可看到紫色小花不变色,故B错误;C、若关闭阀门II,打开阀门I,潮湿的二氧化碳进入乙瓶,使紫色小花变红,故C正确;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故D正确。故选B。
12.(2022·重庆·统考一模)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时,总体积基本不变;若通过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继续把剩余气体导出,在O2中能够点燃,但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则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A.一定有HCl、NH3、CO,可能有CH4
B.一定有HCl、CO2、CO,可能有H2
C.一定没有CH4、CO2,可能有NH3
D.一定没有H2和CH4,可能有CO2
【答案】D
【解析】A、HCl和NH3能反应生成氯化铵,不能共存,CH4与氧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在O2中能够点燃,但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所以一定没有CH4,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H2在氧气燃烧生成水,混合气体在O2中能够点燃,但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所以一定没有H2,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NH3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混合气体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时,总体积基本不变,所以一定没有NH3,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CH4与氧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2在氧气燃烧生成水,混合气体在O2中能够点燃,但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所以一定没有CH4、H2。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若通过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说明有气体被吸收,一定存在HCl气体,可能有CO2,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13.(2022·广东佛山·佛山一模)某实验小组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名称是______,该实验固体表面变潮湿证明氢氧化钠的性质是______。
(2)实验②中所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实验③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粒子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3)实验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滴加一定量的盐酸后,发现溶液依然红色,则溶液中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还有______(填物质名称)。
(4)实验⑤⑥所进行的实验叫______实验,目的是______。
【答案】 (1)表面皿 ;潮解性 ;(2)溶液变蓝色 ;OH- ;(3) ;氯化钠、氢氧化钠 ;(4)对照;排除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干扰,证明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详解】(1)实验①中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名称是表面皿,该实验固体表面变潮湿证明氢氧化钠有潮解性。
(2)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实验②中所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蓝色,实验③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粒子是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
(3)实验④中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滴加一定量的盐酸后,发现溶液依然红色,说明氢氧化钠过量盐酸不足,则溶液中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还有生成的氯化钠及过量的氢氧化钠。
(4)通过实验⑤⑥所进行的对照实验,排除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干扰,证明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因为装置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
14.(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图1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实质为_____;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填“6”、“12”或“16”);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B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C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4)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肯定不可行的是_____。
A 无色酚酞试液 B 氯化钾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镁固体
(5)实验后该同学反思,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硫酸反应来证明中和反应放热,原因是_____。
【答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H2SO4 ;12 ;B;B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解析】(1)图1烧杯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反应前溶液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因此烧杯中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硫酸。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H2SO4。(2)图3中V时放热最多,恰好完全反应,pH=7,数值最接近12。故填:12。(3)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未完全反应的氢氧化钠,该选项说法正确;B、图2中c时恰好完全反应,c→d所示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图3中e→f变化趋势是温度升高,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填B。(4)A、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再滴加稀硫酸,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该选项可行;B、氯化钾不能和氢氧化钠、硫酸反应,也不能和硫酸钠反应,该选项不可行;C、氯化钡能和稀硫酸、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该选项不可行;
D、向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镁固体,如果氢氧化镁固体不能溶解,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已经完全反应,该选项可行。故填:BC。(5)实验后该同学反思,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硫酸反应来证明中和反应放热,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故填: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15.(2022·重庆·模拟预测)“新冠”疫情牵动人心。我校安全复课措施之一是餐桌放置“pp”隔离板。“近云”学习小组的同学对“pp”板的组成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为NaOH和CaO固体的混合物;
②“pp”板可能含有C、H、O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
(1)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
(2)写出装置E中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3)要确定“pp”板的元素组成,取2.1 g"pp"板样品在装置C中完全反应,还需测定反应前后另外两个装置质量的增加量,这两个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序号)。
(4)充分反应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目的是______。
(5)该实验需保证吸收试剂稍过量,为判断E中NaOH溶液是否过量,实验结束后进行了以下探究,对实验后E中溶液的溶质作出猜想:
猜想①:Na2CO3;
猜想②:NaOH;
猜想③:Na2CO3和NaOH。
甲同学取少量液体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加入足量BaCl2溶液 | ______ | 猜想③正确 |
滴加少量酚酞溶液 | ______ |
结论:实验时E中NaOH溶液一定过量。
【答案】(1)干燥气体;(2)CO2+2NaOH=Na2CO3+H2O;(3)DE;(4)使生成的气体被完全吸收;(5)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
【解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或干燥气体);(2)装置E中发生的反应是pp板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根据装置D质量增加可推知pp板中一定含氢元素并求出氢元素的质量,根据装置E质量增加可推知pp板中一定含碳元素并求出碳元素的质量,再根据氢元素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和2.1g pp板的质量可以确定pp板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故该实验需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和E质量的增加量。(4)充分反应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目的是使生成的气体被完全吸收,防止干扰实验数据,影响实验结果。(5)根据结论猜想③正确可知,实验后E溶液中溶质为Na2CO3和NaOH,故向E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BaCl2会与溶液中的Na2CO3反应生成BaCO3沉淀和NaCl,该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再向其中加入酚酞溶液,由于溶液中含有NaOH,溶液显碱性,该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
16.(2022·安徽·模拟预测)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以“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中和反应的应用
(1)《天工开物》中记载“石灰淹苗足”,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如果土壤呈酸性是因为有硝酸,写出氢氧化钙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下列应用原理与其不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酸性废水
C.用稀盐酸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
D.用稀氨水处理蚊虫叮咬处(含蚁酸)
【任务二】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反应
通过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40mL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2)如图1,向A点对应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________色。
(3)如图2,当33s≤t≤40s时,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由图1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
【任务三】反思拓展
(5)有同学提出质疑,溶液温度升高,还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 。
【答案】(1) ;C;(2)红;(3)NaCl、HCl;(4)溶液pH逐渐减小至小于7;(5)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放热 ;将盐酸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若稀释放出的热比上述少,证明中和反应放热
【解析】(1)氢氧化钙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氢氧化铝属于碱,盐酸属于酸,利用的是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氢氧化钙属于碱,硫酸属于酸,利用的是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铁属于氧化物,盐酸属于酸,不属于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D、氨水属于碱,蚁酸属于酸,氨水和蚁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2)A点pH>7,显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向A点对应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3)由图可知,33s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当33s≤t≤40s时,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此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为:NaCl、HCl;(4)氢氧化钠显碱性,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至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温度升高,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放热;设计实验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可将盐酸换成等体积的水,作对比实验,故将盐酸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若稀释放出的热比上述少,证明中和反应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