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沧州东光县等3地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地理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0632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沧州东光县等3地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地理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0632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沧州东光县等3地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地理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0632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沧州东光县等3地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3沧州东光县等3地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地理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份月考
地 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共有人口14.1178亿,其中广东省以1.27亿常住人口位居榜首。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和黑河—腾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人口分布状况是( )
A.地势第一阶梯人口多,第三阶梯人口少 B.黑河_腾冲线以东人口多,以西人口少
C.温带地区人口少,热带地区人口多 D.沿海地区人口少,内陆地区人口多
2.广东省常住人口位居榜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经济水平 ②文化观念 ③气候类型 ④自然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可以有效均衡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措施是( )
A.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B.改善西部地区自然环境
C.扩大南方农业种植面积 D.加大北方资源开发力度
埃及国土面积约为100万平方千米,但绝大多数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图1为埃及国土夜间灯光分布示意图,图2为埃及区域简图。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埃及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 )
A.红海沿岸 B.尼罗河的上游 C.埃及南部 D.尼罗河三角洲
5.影响埃及人口、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 B.地形 C.水源 D.宗教
我国中部某县是务工人员输出大县。该县甲、乙、丙三个村中,甲村距离城区最近,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居中,有多家工厂,经济相对发达;乙村地处偏远山区,人均耕地面积最小,广泛种植楠竹,经济落后;丙村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主要种植水稻和饲养生猪,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据此完成6~7题。
6.从经济发展程度推测,目前三个村外出务工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7.外出务工时,相比乙村村民首选经济发达省份,丙村大多在附近市、县的主要原因是( )
①往返交通便利 ②兼顾务工务农 ③经济收入更高 ④社会保障更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近年来,在日本人口连续几年接近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东京都的人口数却一直保持着正增长状态。日本总务省的人口迁移报告(含外国人)显示,东京都2019~2021年净迁入人口数分别为8.3万、3.1万、0.5万人,2022年1月至5月累计净迁入人口约3.9万人,而总人口已达1400万。据此完成8~10题。
8.东京都人口一直保持着正增长状态,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医疗 B.教育 C.经济 D.地形
9.近几年来东京都人口迁移状况带来的影响有( )
①住房资源紧张 ②经济发展停滞 ③就业环境改善 ④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为应对现人口迁移状况,东京都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B.完善社会养老体系
C.严格控制城市房价上涨 D.加强新城、卫星城建设
承载力指数反映的是在当前发展阶段下,以现实的自然条件,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人类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前提,土地资源承受的最大人口和城镇发展规模的能力,即土地资源的承压能力。下表表示我国新疆各区域土地承载力指数,下图为新疆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11~13题。
区域 | 东疆区 | 准噶尔盆地南部区 | 准噶尔盆地北部区 | 伊犁河谷区 | 塔里木盆地北部区 | 塔里木盆地西部区 | 塔里木盆地南部区 |
承载力指数 | 0.539 | 1.227 | 0.892 | 1.073 | 0.893 | 0.891 | 0.536 |
11.新疆各区域土地资源承压能力最大的是( )
A.伊犁河谷区 B.准噶尔盆地南部区
C.准噶尔盆地北部区 D.塔里木盆地北部区
12.影响新疆各区域承载力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矿藏 ②淡水 ③光照 ④海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提高新疆各区域承载力指数的合理措施是( )
A.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 B.改善城市水环境,实施“南水北调”
C.加大矿藏开发力度,加快资源外调 D.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高尖产业
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表。据表完成14~16题。
测算方法 | 适宜人口容量 | 最大人口容量 |
基于国内生产总值 | 311 | 338 |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 207 | 344 |
基于生态环境标准 | 227 | 345 |
14.兰州市的适宜人口容量是( )
A.345万 B.227万 C.311万 D.207万
15.由上表可知,制约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的关键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济因素 D.生态环境
16.下列可能导致兰州市人口容量下降的是( )
A.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B.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
C.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D.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由于世界各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世界人口地理分布不平衡。南极洲因气候因素,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无定居居民的大洲,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图1为2010年世界各洲人口分布示意图,图2为2050年世界各洲人口预测分布示意图。
(1)据图1描述2010年世界人口分布特点。(4分)
(2)说明影响世界各大洲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6分)
(3)指出2010~2050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并简述该大洲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主要问题。(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丰富的石油收入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17年,沙特阿拉伯人口约为3255万,其中沙特阿拉伯公民约占62%,非沙特阿拉伯公民中,与沙特阿拉伯隔红海相望的埃及移民占比较大,目前沙特阿拉伯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下图为沙特阿拉伯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埃及移民占沙特阿拉伯移民人口的比重较大,简述其原因。(6分)
(2)简述大量埃及移民的涌入对沙特阿拉伯的有利影响。(6分)
(3)指出沙特阿拉伯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泛珠三角”是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泛珠三角”包括东部、中部、西部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占全国面积的1/5、人口的1/3、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3(不含港澳)。长期以来,泛珠三角区域内的经济交往源远流长,各具特色,相得益彰。下图为“泛珠三角”区域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人口流向示意图。
(1)简析“泛珠三角”资源环境承载力高的主要原因。(6分)
(2)说明云南、四川、贵州人口承载状况超过2的主要原因。(6分)
(3)简述人口的流动对流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利影响。(4分)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份月考·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2.A 3.B 4.D 5.C
6.D 7.A 8.C 9.B 10.D
11.B 12.A 13.A 14.D 15.A
16.C
17.(1)各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差异大:亚洲人口分布最多,大洋洲人口分布最少。(每条2分,共4分)
(2)陆地面积:气候类型:资源:地形类型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
(3)大洲:非洲。(2分)问题: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退化:交通、医疗、教育、住房资源紧张:自然资源消耗加剧等。(每条2分,共6分)
18.(1)沙特阿拉伯石油工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沙特阿拉伯人均收入高,部分产业对本国人缺乏吸引力:埃及人口众多且距沙特阿拉伯较近: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的风俗民情、语言等接近。(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
(2)缓解劳动力不足状况:促进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沙特阿拉伯的对外文化交流。(每条2分,共6分)
(3)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沙特阿拉伯以石油产业为主,吸引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就业等。(每条3分,共6分)
19.(1)位于纬度较低的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水平较高: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处于珠三角工业基地和珠三角农业区,经济基础雄厚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
(2)云南、四川、贵州多山地,交通不便: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云南、贵州多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较差等。(每条2分,共6分)
(3)人口数量增多,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资源消耗增大,区域资源数量减少等,导致流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每条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