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2分)给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找出错字并改正。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踪的条大毯子,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便却是经过锤 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坻。
2.(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 ,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 ,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 ,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 ,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B.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
D.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4.(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句子的主干是:我感动。)
B.同学们精神饱满地参加这次集体活动。(“精神饱满”主谓词组作状语。)
C.东西 红旗 英雄 保卫 都是名词
D.最后一课 安塞腰鼓 高度评价 都是偏正短语
5.(2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在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B.孙悟空具有超高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来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
C.保尔具有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
D.《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罗摩衍那》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6.(10分)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 。
(2) ,都护在燕然。
(3)晴川历历汉阳树, 。
(4) ,万里送行舟。
(5)此中有真意, 。
(6) ,家书抵万金。
(7)晏殊的《浣溪沙》一词中,对仗工整,宛如天成的一句是 , 。
(8)李清照的《渔家傲》一词中,流露出女词人对现实不满的一句是 , 。
7.(2分)对下面两首古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A.《钱塘湖春行》结构安排巧妙,前两联先写观景处所,再写所见之景,后两联先景,再写处所,首尾呼应。
B.《晚春》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人生哲理,劝慰人要珍惜大好春光,珍惜光阴。
C.两首诗都用拟人手法,《钱塘湖春行》中的“争”和《晚春》中的“斗”都展现出草、树的生机与活力。
D.《钱塘湖春行》对西湖春天之美的热爱溢于言表;《晚春》一反暮春常见的伤感,情绪乐观向上,极富新意。
8.(3分)综合性学习。
下列材料都是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后引发的相关言论,阅读后回答下题。
【材料一】小廖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90后”大学生,在营销策划公司工作,拼文案、写策划成为她的家常便饭。“写文案的时候,但是常常找不到理想的词,最后只好用通俗的语言代替。却削弱了我要的那种表达效果。”她说。据调查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键盘打字取代了手写。拼音输入法让字形模糊化,不需记忆字形就能打字交流,导致手生。目前高校“失写症”现象很严重,手机拍照等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写笔记,考试时的潦草字迹和连篇错宇
(摘自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统尚讲话)
【材料三】《中国又字听写大会》同期举办的网络活劝“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吸引了6亿人次参与。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唐正大认为,阅读一些在汉语发展史上出过重大贡献的作家作品,以丰富语言知识储备和积累。
(1)依据材料,说说当下民众在汉字运用与书写上的现状。
(2)依据材料,说说出现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请探究主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
二、阅读理解(45分)
9.(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已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入僧舍,历小巷,屠酤(酤:卖酒者)纷然,已再鼾矣。放杖而笑,敦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不知钓者来必得大鱼也。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④已再鼾矣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
予欣然从之
B.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孰视之
C.怀民亦未寝
舍中掩关熟寝
D.盖竹柏影也
盖自笑也
(3)翻译下面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
(4)【甲】【乙】两文各有一个字可以视为“文眼”,分别是哪两个字?
(5)【甲】【乙】两文都是写作者月下出游,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异同之处?
10.(1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下午上本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其实我那年已二十步,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看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再找不看了,我便进来坐下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同往日,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举箸提笔,诸多不便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1)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如何看待父亲的这种行为?
(2)文中一次写“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二次又写“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两次“聪明”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3)“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和“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请你说说两次流泪的原因各是什么?
(4)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5)结尾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选文从哪几方面来刻画父亲的“背影”?生活中,你有过为父亲流泪的经历吗?请用你的笔写出来吧!
11.(14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抗击疫情背后,无人机的大应用
①自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执法部门动用一切可用设备及方法积极宣传科普疫情知识和防护措施。一时间,无人机成为这些执法部门的“新宠”
②在高速公路出口,无人机下悬挂的二维码可供司机提前录入个人信息;在医院和疾控中心之间;在社区和农村,无人机“空中喊话”进行宣传劝导……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③面对疫情,全国大多数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为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各地主动对接高科技手段,运用无人机助力疫情防控
④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了控制疫情扩散传播,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镇借助无人机配合地面防疫人员,一架无人机每次可携带11升左右的消毒液。单次喷洒面积可覆盖7000多平方米,通过在一定高度向下喷洒消毒,相比传统人工地面喷洒的消毒效果,无人机的喷洒面积更广、效率更高
⑤“站在阳台上就可以测体温,避免交叉感染,如今的高科技真厉害!”这是江西省宜春市宜阳新区宜阳小区的住户吴炳坤在接受远程体温检测时的感受。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各个小区每天都需要派人到社区为居民测量体温,挨家按户测温着实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一定的交叉感染风险,就这样,热成像无人机派上了用场,不光能够增强摸排的效率,更能降低感染风险。
⑥同样,备受国人关注的武汉雷神山医院之所以能够快速完工,也离不开无人机的功劳。据了解,为了日夜赶工期,多架照明无人机停留在50米高空,而且持续照明10小时,对夜间加快施工进度大有帮助。
⑦无人机作为新兴装备,具有快速机动、远程遥控的优势,可以实现快速灵活的高空监测、巡逻和指挥调度作用,无人机在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⑧未来,无人机将利用其自身优势,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发挥作用。
(1)在抗击疫情中,无人机发挥了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2)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期间,无人机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许多部门的“新宠”,为抗疫发挥巨大的作用。
B.无人机可以全方位、无盲区地“空中喊话”进行宣传劝导,进而助力疫情防控。
C.无人机空中消毒,消毒液能够随着气流扩散到整个公共区域,喷洒面积更广、效率更高。
D.热成像无人机通过上户测温,不光能够增强摸排的效率,而且能避免感染风险。
三、写作练习(任选其一作文)(50分)
12.(50分)以“点亮心中的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然后作文。
②不得少于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3.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然后作文。
②不得少于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2分)给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找出错字并改正。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踪的条大毯子,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ké ;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便却是经过锤 chuí 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坻。
【解答】答案:
ké chuí
踪——综 坻——砥
2.(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 ,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 ,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 ,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 ,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B.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解答】根据句意文段是一组排比句,并且所填词语和后文中的词语。与“狭隘”相对的是“丰富”,“安宁”和“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相对、“巧手翻飞不息”相对。
故选:B。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
D.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解答】A.句子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问题”即可;
B.没有语病;
C.否定词运用不当;
D.语序颠倒。
故选:B。
4.(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句子的主干是:我感动。)
B.同学们精神饱满地参加这次集体活动。(“精神饱满”主谓词组作状语。)
C.东西 红旗 英雄 保卫 都是名词
D.最后一课 安塞腰鼓 高度评价 都是偏正短语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保卫”是动词。
故选:C。
5.(2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在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B.孙悟空具有超高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来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
C.保尔具有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
D.《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罗摩衍那》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故选:D。
6.(10分)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
(2)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3)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4)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5)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
(6)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7)晏殊的《浣溪沙》一词中,对仗工整,宛如天成的一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8)李清照的《渔家傲》一词中,流露出女词人对现实不满的一句是 我报路长嗟日暮 , 学诗谩有惊人句 。
【解答】答案:
(1)山山唯落晖(重点字:晖)
(2)萧关逢候骑
(3)芳草萋萋鹦鹉洲(重点字:萋)
(4)仍怜故乡水
(5)欲辨已忘言(重点字:辨)
(6)烽火连三月
(7)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8)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重点字:谩)
7.(2分)对下面两首古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A.《钱塘湖春行》结构安排巧妙,前两联先写观景处所,再写所见之景,后两联先景,再写处所,首尾呼应。
B.《晚春》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人生哲理,劝慰人要珍惜大好春光,珍惜光阴。
C.两首诗都用拟人手法,《钱塘湖春行》中的“争”和《晚春》中的“斗”都展现出草、树的生机与活力。
D.《钱塘湖春行》对西湖春天之美的热爱溢于言表;《晚春》一反暮春常见的伤感,情绪乐观向上,极富新意。
【解答】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钱塘湖春行》中的“争”写出了早莺的动作。
故选:C。
8.(3分)综合性学习。
下列材料都是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后引发的相关言论,阅读后回答下题。
【材料一】小廖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90后”大学生,在营销策划公司工作,拼文案、写策划成为她的家常便饭。“写文案的时候,但是常常找不到理想的词,最后只好用通俗的语言代替。却削弱了我要的那种表达效果。”她说。据调查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键盘打字取代了手写。拼音输入法让字形模糊化,不需记忆字形就能打字交流,导致手生。目前高校“失写症”现象很严重,手机拍照等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写笔记,考试时的潦草字迹和连篇错宇
(摘自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统尚讲话)
【材料三】《中国又字听写大会》同期举办的网络活劝“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吸引了6亿人次参与。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唐正大认为,阅读一些在汉语发展史上出过重大贡献的作家作品,以丰富语言知识储备和积累。
(1)依据材料,说说当下民众在汉字运用与书写上的现状。
(2)依据材料,说说出现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请探究主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即可作答。根据材料二中的“考试时的潦草字迹和连篇错宇“可得书写能力低。
(2)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即可作答,根据材料二可知原因之二是电子产品的冲击。
(3)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即可作答。
答案:
(1)“词汇贫乏”或“词不达意”;“书写能力低”“或提笔忘字”。
(2)“缺乏经典阅读”或“阅读积累不够”;“电子产品的冲击”或“动手写的少”。
(3)唤醒和激发民众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阅读理解(45分)
9.(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已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入僧舍,历小巷,屠酤(酤:卖酒者)纷然,已再鼾矣。放杖而笑,敦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不知钓者来必得大鱼也。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
②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③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拜访
④已再鼾矣 两次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欣然起行
予欣然从之
B.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孰视之
C.怀民亦未寝
舍中掩关熟寝
D.盖竹柏影也
盖自笑也
(3)翻译下面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
(4)【甲】【乙】两文各有一个字可以视为“文眼”,分别是哪两个字?
(5)【甲】【乙】两文都是写作者月下出游,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异同之处?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①句意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遂,于是。
②句意为: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
③句意为: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我。过,拜访。
④句意为:睡得很鼾甜。再,两次。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A.相同,高兴的样子;
B.不同,哪一个/仔细;
C.相同,睡觉;
D.相同,原来是。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①中重点词语有:但,只;闲,清闲?(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
②中重点词语有:良,美好;出。句意为:如此好的月夜?
(4)本题考查主旨把握。甲文结尾,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恐怕就不多了,苏轼谪居黄州,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竹影至丽,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乙文是一篇记游短文。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正月十五上元灯节,兴尽而归却进不了门。这一个“笑”字正是这篇文章的文眼?笑自己月下赏灯之乐,笑儋耳民生殷富。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慰,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苏轼身处逆境不以为悲。
答案:
(1)①于是;②一起;④两次。
(2)B
(3)①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
②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
(4)甲文是“闲”,乙文是“笑”。
(5)相同点:两文都写月下出游,都流露出喜悦之情;
不同点:甲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心境,有月下出游的喜悦;乙文表现了作者的平常心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10.(1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下午上本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其实我那年已二十步,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看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再找不看了,我便进来坐下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同往日,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举箸提笔,诸多不便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1)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如何看待父亲的这种行为?
(2)文中一次写“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二次又写“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两次“聪明”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3)“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和“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请你说说两次流泪的原因各是什么?
(4)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5)结尾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选文从哪几方面来刻画父亲的“背影”?生活中,你有过为父亲流泪的经历吗?请用你的笔写出来吧!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不利于“我”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2)本题考查词语分析。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是褒义词贬用,懊悔自己当时不能理解体贴父亲的慈爱与深情。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离别情绪催人泪下。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突出三个“布”:布帽、布棉袍、渗谈,同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慈爱。
(5)本题考查句子作用分析。“又看见那肥胖的,照应开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构严谨、惦记,揭示了主旨。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和阅读拓展。第一问,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尚不大难,要爬上那边月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你就在此地,从外貌、语言三个方面艰难时世中充满慈爱的父亲,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写出自己为父亲流泪的经历即可。
答案:
(1)这是爱的表现。但却不赞成,但却无助于“我”的自立成长。
(2)这里是反语,都是糊涂的意思表明作者懊悔自己当时不能理解体贴父亲的慈爱与深情。
(3)第一句是因父亲在如此困境下还这样关心我,使我感动而流泪:第二句是因父子分别,想到今后父亲艰辛而难过流泪。
(4)运用对比手法,反映出当时家庭生活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5)紧扣标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热爱与感伤之情。
(6)①外貌、动作。
②示例:父亲总是一张严峻的面孔,让我很害怕,摔伤了,让我很难过,我希望父亲的腿快点好起来。
11.(14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抗击疫情背后,无人机的大应用
①自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执法部门动用一切可用设备及方法积极宣传科普疫情知识和防护措施。一时间,无人机成为这些执法部门的“新宠”
②在高速公路出口,无人机下悬挂的二维码可供司机提前录入个人信息;在医院和疾控中心之间;在社区和农村,无人机“空中喊话”进行宣传劝导……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③面对疫情,全国大多数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为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各地主动对接高科技手段,运用无人机助力疫情防控
④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了控制疫情扩散传播,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镇借助无人机配合地面防疫人员,一架无人机每次可携带11升左右的消毒液。单次喷洒面积可覆盖7000多平方米,通过在一定高度向下喷洒消毒,相比传统人工地面喷洒的消毒效果,无人机的喷洒面积更广、效率更高
⑤“站在阳台上就可以测体温,避免交叉感染,如今的高科技真厉害!”这是江西省宜春市宜阳新区宜阳小区的住户吴炳坤在接受远程体温检测时的感受。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各个小区每天都需要派人到社区为居民测量体温,挨家按户测温着实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一定的交叉感染风险,就这样,热成像无人机派上了用场,不光能够增强摸排的效率,更能降低感染风险。
⑥同样,备受国人关注的武汉雷神山医院之所以能够快速完工,也离不开无人机的功劳。据了解,为了日夜赶工期,多架照明无人机停留在50米高空,而且持续照明10小时,对夜间加快施工进度大有帮助。
⑦无人机作为新兴装备,具有快速机动、远程遥控的优势,可以实现快速灵活的高空监测、巡逻和指挥调度作用,无人机在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⑧未来,无人机将利用其自身优势,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发挥作用。
(1)在抗击疫情中,无人机发挥了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2)第⑤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疫情期间,无人机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许多部门的“新宠”,为抗疫发挥巨大的作用。
B.无人机可以全方位、无盲区地“空中喊话”进行宣传劝导,进而助力疫情防控。
C.无人机空中消毒,消毒液能够随着气流扩散到整个公共区域,喷洒面积更广、效率更高。
D.热成像无人机通过上户测温,不光能够增强摸排的效率,而且能避免感染风险。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结合“在高速公路出口,无人机下悬挂的二维码可供司机提前录入个人信息,无人机自动化转运疫情防控急救药品和标本,无人机“空中喊话”进行宣传劝导……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为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各地主动对接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劝导和巡查”句可知;无人机自动化转运疫情防控急救药品和标本。结合“为了控制疫情扩散传播,对镇区进行空中防控消毒作业”句可知。结合“热成像无人机派上了用场,不光能够增强摸排的效率,无人机代替人工摸排,多架照明无人机停留在50米高空,而且持续照明10小时,无人机加快夜间施工进度,具有快速机动,可以实现快速灵活的高空监测,无人机实现高空监测。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分析。
“一定”在句中的意思是一部分的,是说“上门测温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是有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据了解,为了日夜赶工期,每架不仅可以照亮6000平方来的范围,对夜间加快施工进度大有帮助”句中的“据了解”可知。“50米高空,而且持续照明10小时”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结合“在社区和农村,无人机不一定能全方位,进而助力疫情防控。
故选:B。
答案:
(1)无人机悬挂二维码供司机提前录入信息;无人机自动化转运疫情防控急救药品和标本。无人机可以进行空中防控消毒作业。无人机加快夜间施工进度、巡逻和指挥调度作用。
(2)“一定”在句中的意思是一部分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B
三、写作练习(任选其一作文)(50分)
12.(50分)以“点亮心中的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然后作文。
②不得少于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答】
点亮心中的那盏灯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发展。无论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只要心中有一缕美好的灯光,实现自我的价值。
范仲淹有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平凡的我们或许无法达到他那样的境界。“侠之大者;侠之小者,侠气不分大小,便能为身边人带来美好的生活。
在当今时代、奉献的人,就能让人激动万分,不仅有川航机长刘传建这样的敬业者,有杜富国这样的舍身前行者。那一批批年轻的消防队员和官兵。他们伟大却又平凡,心有春光,自己甘愿负重前行。
然而,在前赴后继的祖国建设者之外、漠视他人生命的人,杭州纵火案的女保姆、真相显现,这就更需要我们青年人坚守精神高地,去点亮美好的生活。
心有春光。日常的生活中,看到他人有困难时,“予人玫瑰,心有春光,身处尘世,要真诚以待;心有春光,在家中我们是家庭的一员。
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都是祖国的建设者,激浪遏飞舟,为社会奉献我们的力量,简单而淳朴。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怀有美好的灯光,方能点亮一片天空。
13.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然后作文。
②不得少于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答】
别让优势成为绊脚石
我多么希望自己浑身都是缺点啊!
我在许多人的眼中是一个优点颇多的男生,我擅长很多东西、篮球、弹吉他,甚至还有超乎常人的接受能力,也曾骄傲得不可一世,很是后悔。
不知不觉,我从未在校长和年级主任的励志演讲中获取任何能够打动我的东西,怎样都能考上高中,那时的我。
我就像往常一样在班里混日子,我便暗自窃喜,作业什么的从来没动过,却从未放在心上,家长老师都这么夸我。
最可怕的是,刚开始玩的时候很难,因为当时这类游戏非常火爆,为了面子。
说到面子,就养成了爱面子的习惯,也会立刻放弃,我每天回家后都会潜心研究这款游戏,哪怕第二天上课睡觉也要通宵玩,我很轻松就能玩好这款游戏了,再后来干脆不玩了。
我想看看书,当我打开课本,也许就是在我上课睡觉时爬出了我的脑海,就连最基础的知识也听不懂了,有些不知所措了,我考得惨不忍睹,后悔自己的骄傲,后悔我拥有这么多优势。
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微微一笑,还觉得自己聪明吗,她接着说,接受能力并不强,哪个成绩比你差,劣势往往会比优势好。”
我抬头看着班主任,哪怕它不会成为垫脚石呢,也是一门学问。”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默写题,阅读理解与欣赏,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