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1.(3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位中学生的脉搏跳动30次大约需要2min
B.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cm
C.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15cm
D.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mm
2.(3分)有人可以惟妙惟肖模仿不同歌手的声音,这个人主要模仿歌手的( )
A.响度B.音色C.音调D.音量
3.(3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镜中花、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4.(3分)冰雕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降到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的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 )
A.5℃B.0℃C.﹣5℃D.﹣10℃
5.(3分)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6.(3分)自动照相机的感光元件由光敏电阻制成,它能够根据光的强弱自动调节曝光量,其主要材料是( )
A.磁性材料B.纳米材料C.半导体D.超导体
7.(3分)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现倒掉三分之二,剩下的体积和密度为( )
A.体积为V,密度为3ρB.体积为V,密度为ρ
C.体积为V,密度为ρD.体积为3V,密度为ρ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8.(3分)我国航天器在月球上携带了月壤样品。月壤样品从月球进入地球后,质量 。如果实验员用去一半的月壤样品去做实验,则剩余的月壤样品质量 ,密度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3分)夏天,小明去商店买雪糕,他剥开雪糕包装纸,看到雪糕冒“白气”,这是 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放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0.(3分)某人站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5m,则他距镜子 m;他向镜子前进1m后,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为 m;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看到镜中的像逐渐变小,实际情况是,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3分)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叫超声波,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水的深度,这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用回声探测器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
12.(3分)桥会在平静的湖中形成“倒影”,这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 进入了水中。
13.(3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和100℃,把它们分别装在两支试管里,悬放在锅里沸腾的水中,那么试管中的水 沸腾,酒精 沸腾。继续加热,锅里水的温度 升高。(均选填“会”或“不会”)
14.(3分)某同学在烧杯中装某种液体,多次测出了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及对应的液体体积V,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则实验中烧杯的质量为 g,该液体密度为 g/cm3,10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 g。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4=8分)
15.(2分)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16.(2分)一条光线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7.(4分)如图是光线经过透镜后的偏折情况,请在如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8+7+7=22分)
18.(8分)(1)如图1所示,在“长度、时间及温度的测量”实验中。
①图甲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②图乙所示圆的直径是 cm;
③图丙所示停表测量时间是 s。
(2)如图2是某同学探究光的折射实验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通过实验还得到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且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7分)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量筒、烧杯(2个)、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
某一小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
(1)在量筒中倒入30mL水;
(2)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甲所示,此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
(3)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将游码 ;若仍然出现图乙的情况,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 g;
(4)通过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 (选填
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20.(7分)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的测温物质为 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
(3)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图中 (选填“乙”或“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图丁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 不同。
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 ,水的沸点是 ℃。
(5)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不可能原因是 。
A.烧杯底的温度还高于100℃
B.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100℃
C.水还能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
五、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8分)
21.(8分)小明妈妈在惠东某商场给小明购买了一件小工艺品,质量是210g。把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60g水,求:
(1)溢出水的体积是多少?
(2)工艺品的密度是多少?
(3)若此工艺品是银制空心的,则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ρ银=10.5×103kg/m3)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7+6+7=20分)
22.(7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使蜡烛的火焰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 。
(3)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 、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
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观察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
(5)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此时光屏上的像将会发生移动,如果想让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光屏适
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23.(6分)一天饭后,小红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她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她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干抹布是涤纶做的。她由此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的问题:布的吸水能力与布的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布的吸水能力可能与布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量的水。
(4)主要步骤:向三个烧杯中倒入 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 ,将现象记入表格。
(5)根据如表,得出结论:布的吸水能力与布料 有关, 布的吸水能力最强, 布的吸水能力最弱。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湿,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能力这个角度考虑,应尽量采用 布来制作夏装。
24.(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在17世纪末由克里斯托福里在佛罗伦萨制造的.钢琴因其独特的音响,88个琴键的全音域,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钢琴靠手指触键盘,键盘带动着小槌,使槌击弦发音,钢琴的右踏板控制内部的制音装置,用以延长乐音;左踏板依击弦系统的不同而控制琴槌击弦的距离,使琴槌与琴弦间的距离缩短,产生更弱的乐音。
20世纪末,数字音乐设备的发展又促使一种新的钢琴被发明出来——数码钢琴(电钢琴)。这种钢琴拥有和传统钢琴一样的造型,但是却没有传统钢琴上的声学结构,既没有琴弦也没有共鸣板.数码钢琴的核心是一台电脑,它将从传统钢琴上采样下来的各个音一一储存在内部存储器中,演奏者按动一个琴键就驱动了一个信号,电脑就将对应的音播放出来。
(1)琴弦发声时,松开琴键,会使制音装置紧压在琴弦上,琴弦停止振动不再发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钢琴声是以 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的。
(2)左踏板是为了产生弱音,控制敲击琴弦的力量,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弦的振动 有关。钢琴属于贵重乐器,有烘干加热装置,因为琴弦受潮后被锈蚀,会使得弦的振动 改变,从而使发出声音的音调改变。(均选填“频率”或“幅度”)
(3)88个琴键的全音域是说各个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因而音域宽广。独特的音响是说钢琴发出声音的 与其他乐器不同。数码钢琴可以调节音量的大小,实际是改变了声音的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解答】解:A、中学生脉搏跳动30次用时约0.5min,故A错误;
B、人的头发丝直径接近100μm,一张试卷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01cm左右,故B正确;
C、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15cm,一百元人民币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5cm左右,故C错误;
D、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15cm,新2B铅笔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180mm左右,故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发声体,有人可以惟妙惟肖模仿不同歌手的声音,这个人主要模仿歌手的音色。
故选:B。
3.【解答】解:A.潭清疑水浅的形成原因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
B.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镜中花、水中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的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0℃,因为冰的熔点是0℃,温度再低要多消耗能量,温度再高冰会熔化。
故选:B。
5.【解答】解:因为小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所以小华的眼睛患上了近视眼的毛病;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选:B。
6.【解答】解:自动照相机的感光元件由光敏电阻制成,光敏电阻器是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其主要材料是半导体。
故选:C。
7.【解答】解: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现倒掉三分之二,剩下的体积为原体积的V;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它不会受质量的影响,故剩余酒精的密度不变,还是0.8×103kg/m3。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8.【解答】解:月壤样品从月球进入地球后,质量不变;如果实验员用去一半的月壤样品去做实验,则剩余的月壤样品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不变。
9.【解答】解:雪糕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冬天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液态的水遇冷凝固为固态的冰,同时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汽化现象,增大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增大了空气湿度。
故答案为:液化;凝固;汽化。
10.【解答】解:
某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5m,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这人离镜面为2.5m,当他向镜子前进1m后,则他距离镜面为:2.5m﹣1m=1.5m,则像与镜面的距离也为1.5m,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1.5m+1.5m=3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2.5;3;不变。
11.【解答】解:人耳的听声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
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水的深度,这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1500m/s,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4s=2s,
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2s=3000m。
故答案为:20000;信息;3000。
12.【解答】解:桥在湖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反射形成的虚像;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所以湖中的“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
故答案为:反射;虚像;折射。
13.【解答】解:将酒精和水分别装入试管,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由于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
①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沸水的温度一样,不能从沸水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②当试管中装有酒精时,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但由于酒精的沸点78℃,低于水的沸点,当水沸腾时,酒精仍能从烧杯中吸热,达到酒精的沸点,所以会沸腾。
故答案为:不会;会;不会。
14.【解答】解:由图象知,当液体体积为0cm3时,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25g,则烧杯的质量为25g;
当液体的体积V液1=25cm3时,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45g,
液体的质量为:m液1=m1﹣m杯=45g﹣25g=20g,
液体的密度为:ρ液===0.8g/cm3,
10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m液2=ρ液V液2=0.8g/cm3×100cm3=80g。
故答案为:25;0.8;80。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4=8分)
15.【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BB′,作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MN,即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16.【解答】解:
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
图中已经画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7.【解答】解:左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发散,因此应该是凹透镜;
右图中,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一些,即该透镜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8+7+7=22分)
18.【解答】解:(1)①图甲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以下,读数为﹣2℃;
②由图1乙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8.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9.2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9.20cm﹣8.00cm=1.20cm;
③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9.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9.5s,即秒表的读数为:
t=1min39.5s=99.5s;
(2)①根据题意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根据表中数据,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入射角为0°,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为0°,故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1)①﹣2;②1.20;③99.5;(2)①反射;折射;②增大;小于;③等于。
19.【解答】解:(2)量筒每一个大格代表10mL,每一个小格代表1mL,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是50mL;
水的体积是30mL,则金属块的体积:V=50mL﹣30mL=20mL=20cm3,
(3)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到零刻度线上;
如图可知,指针偏向左边,横梁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天平平衡;
b.金属块的质量:m=100g+50g+5g+2.8g=157.8g。
(4)金属块的密度是:ρ===7.89g/cm3=7.89×103kg/m3。
由于先测量金属块的体积,然后测量金属块的质量,金属块上会沾有一些水,导致质量测量值偏大,由ρ=可知,金属块密度测量值偏大。
故答案为:(2)20;(3)a、移到零刻线处;右;b、157.8;(4)7.89×103;偏大;先测量金属块的体积,然后测量金属块的质量,金属块上会沾有一些水,导致质量测量值偏大。
20.【解答】解:(1)温度计里面的液体的沸点需要超过水的沸点才可以用来测将水加热至沸腾的实验,酒精的沸点没有超过水的沸点,而水银的沸点超过了水的沸点,故选水银温度计;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缩短加热时间。
(3)图乙、丙是朵朵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其中图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此时气泡上升变大。
(4)如图丁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他们所用水的初温末温相同,加热时间不同(即吸收热量不同),由比热容公式Q=cmΔt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质量不同;
由图知,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此时是水的沸腾过程,其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是100℃;
(6)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故选:C。
故答案为:(1)水银;(2)缩短加热时间;(3)丙;(4)质量;不变;100;(5)C。
五、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8分)
21.【解答】解:(1)由ρ=可得,溢出水的体积:
V溢水===60cm3;
(2)因为工艺品完全浸没,
所以工艺品的体积V=V溢水=60cm3;
工艺品的密度:
ρ===3.5g/cm3;
(3)由ρ=,
银的实心体积:
V银===20cm3,
空心部分体积,
V空=V﹣V银=60cm3﹣20cm3=40cm3。
答:(1)溢出水的体积60cm3;
(2)该工艺品的密度为3.5g/cm3;
(3)若此工艺品是银制空心的,则空心部分体积是40cm3。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7+6+7=20分)
22.【解答】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即u=50cm﹣20cm=30cm>2f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蜡烛向右(靠近焦点)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接到清晰的像,即光屏远离凸透镜;
(5)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要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可以使;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右;变大;(5)上。
23.【解答】解:(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等量的水,分别将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放到烧杯中湿透,然后把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杯中所剩水量,将现象记入表中;
(5)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涤纶布、抹布和棉布中含有的水量不同,其中棉布含有的水最多,涤纶布含有的水最少;所以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系,棉的吸水能力最好,涤纶的吸水能力最差;
(6)因为棉质抹布的吸水能力最强,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较多,可采用棉质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以利于吸汗。
故答案为:(4)等量;杯中所剩水量;(5)种类;棉;涤纶;(6)棉。
24.【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当琴弦振动时,可以发出声音,当琴弦停止振动不再发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钢琴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的。
(2)控制敲击琴弦的力量可控制声音的强弱,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弦的振动幅度有关。琴弦受潮后被锈蚀,会使得弦的振动频率改变,从而使发出声音的音调改变。
(3)88个琴键的全音域是说各个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因而音域宽广。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与其他乐器不同。调节音量的大小,实际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1)振动;声;(2)幅度;频率;(3)音调;音色;响度。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3/9 17:52:28;用户:19321966032;邮箱:19321966032;学号:46015917入射角a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3°
22.1°
35.4°
40.9°
测温物质
凝固点
/℃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布料种类
涤纶布
麻布
棉布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块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